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鉴别C-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迪 唐棣 +3 位作者 高小强 李海霞 王宏波 刘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比较多模态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US-FNAB)活检鉴别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47个甲状腺结节,包括193个恶性、54个良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 目的比较多模态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US-FNAB)活检鉴别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47个甲状腺结节,包括193个恶性、54个良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与US-FNAB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86.53%、59.26%、80.57%、40.74%及13.47%;SWE分别为78.76%、74.07%、77.73%、25.93%及21.24%;CEUS分别为90.16%、77.78%、87.45%、22.22%及9.84%;多模态超声分别为97.93%、88.89%、95.95%、11.11%及2.07%;US-FNAB分别为89.64%、96.30%、91.09%、3.70%及10.36%。多模态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而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单一常规超声、SWE及CEUS(P均<0.05);其敏感度、准确率和误诊率高于,而特异度和漏诊率低于US-FNAB(P均<0.05)。结论对于鉴别C-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多模态超声敏感度、准确率较高但误诊率高,US-FNAB特异度较高但漏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检测卵巢肿瘤及其与病理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艳华 郭存丽 +3 位作者 程文 耿敬姝 郑秀兰 王宏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内的MVD及VEGF染色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卵巢癌的VEGF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5),Ⅲ级血管分型的VEGF染色强度高于Ⅰ、Ⅱ级;卵巢癌的血管分级及VI与MVD有相关性(r=0.84,P<0.005)。结论血管分型、VI可用于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为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成像 三维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SRPX2、HSP70和MFAP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光煜 张雪松 +2 位作者 赵丽娜 赵芳园 张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SRP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DTC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SRP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DTC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8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12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迈瑞RE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甲状腺检查,记录结节内增强程度(分为低、中和高度)和均匀性,测量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强度(P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TC患者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灶组织中SRPX2、HSP70和MFAP2的表达水平。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造影特征及参数以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DTC患者的SRPX2、HSP70和MFAP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DTC与良性结节之间增强程度、增强均匀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的TTP、MTT和PI均显著低于良性结节(P<0.05)。SPRX2高表达组出现低增强、强化不均匀、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SPRX2低表达者(P<0.05);HSP70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HSP70低表达组(P<0.05);MFAP2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MFAP2低表达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PI和增强不均匀是SRPX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PI和MTT是HSP70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TTP、MTT和PI是MFAP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值与SRPX2、HSP70、MFAP2的表达水平有关,有助于预测DT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超声造影 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 热休克蛋白70 微纤维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活检诊断晚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霞 张艳华 +2 位作者 汪丽娟 张翠 程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晚期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怀疑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穿刺取材满意率93.68%(163/174),活检成功率91.18%(93/102)。根据卵巢...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晚期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怀疑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穿刺取材满意率93.68%(163/174),活检成功率91.18%(93/102)。根据卵巢病灶最大径分为3组:〉5.0 cm组36例、1.5~5.0 cm组50例、〈1.5 cm组16例,三组穿刺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4%(34/36)、98.00%(49/50)、62.50(10/1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cm组中采用腹膜活检、卵巢联合腹膜活检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卵巢肿物活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对可疑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晚期卵巢癌及某些特殊病例的确诊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三维显像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迪 张艳华 +2 位作者 程文 李洁冰 郑秀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三维显像(3D-TRUS)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前列腺结节患者行CDFI及3D-TRUS检查,对声像图表现行血管半定量分型和血管指数(VI)定量分析。结果①恶性结节在部位、边界、回声类型以及对包膜和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三维显像(3D-TRUS)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前列腺结节患者行CDFI及3D-TRUS检查,对声像图表现行血管半定量分型和血管指数(VI)定量分析。结果①恶性结节在部位、边界、回声类型以及对包膜和前列腺对称性的影响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差异显著(P<0.01);②经直肠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R3D-CPA)显示前列腺癌(PCa)较良性病变血管丰富、增粗、走行纡曲、紊乱。以TR3D-CPAⅣ级诊断PCa,敏感性为78.38%,特异性为81.03%;PCa的VI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1)。结论3D-TRUS可为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前列腺 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程文 张久维 +1 位作者 荆慧 郭文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线钼靶摄片中病灶均为高密度孤立肿块影,呈圆形(8例)或浅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10例)或部分不清(5例),部分肿块周边见"晕"征(4例)。超声检查6例发现囊性变,6例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病灶为圆形(8例)、浅分叶状(8例)或有角状突起(3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腋下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X线钼靶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超声检查提高原发性肺癌N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钊 程文 +2 位作者 李鹏飞 孙一欣 王秋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3-66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前准确的局部淋巴结(N)分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N3期已非手术治疗指征。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确定其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前准确的局部淋巴结(N)分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N3期已非手术治疗指征。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确定其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锁骨上区域的超声和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31例肺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50例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经超声检查阳性者54例,转移者50例;增强CT检查阳性者41例,其中36例为恶性。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06%、95.06%、92.59%、100%)明显高于增强CT(分别为72%、93.83%、65.83%、87.80%、84.44%)。两种方法在确定肺癌TNM分期准确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增强CT相比,超声在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原发性肺癌的TNM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锁骨上淋巴结 超声 增强CT 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钼靶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温欣 程文 +2 位作者 高桂芬 戴绍春 徐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超声及钼靶X线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66例MBC,对其中100例(113个病灶)影像学数据齐全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二维超声、CDFI及钼靶X线表现,比较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的准确性。结...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超声及钼靶X线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66例MBC,对其中100例(113个病灶)影像学数据齐全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二维超声、CDFI及钼靶X线表现,比较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BC病灶超声多表现为低或混合回声,形态规则,纵横比<1,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无钙化,后方回声无改变或增强,血流信号不丰富;钼靶X线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部分光整的高或等密度病灶,内部多无钙化,周围无增粗血管。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MBC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χ2=12.10,P<0.05)。结论 MBC的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联合应用二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超声造影观察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文 张丹丹 +4 位作者 王秋程 王玉君 荆慧 韩雪 韩继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CEUS、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对SLN检出率分别为80.56%(29/36)、86.11%(31/36)和77.78%(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诊断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75.00%(6/8)、86.21%(25/29),92.31%(24/26)、40.00%(2/5)、83.87%(26/31)和87.50%(21/24)、75.00%(3/4)、85.71%(24/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EUS检测MSLN效能与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无明显差异,且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临床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1期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点及其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翠 郑秀兰 +2 位作者 李海霞 王玲玲 陈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pT1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增强模式、定量参数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pT1期CCRCC的CEUS图像及相关参数,观察不同分级肿瘤的CEUS增强模式、程度及增强的均匀性以及肿瘤周边环状高增强(PHR);... 目的探讨pT1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增强模式、定量参数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pT1期CCRCC的CEUS图像及相关参数,观察不同分级肿瘤的CEUS增强模式、程度及增强的均匀性以及肿瘤周边环状高增强(PHR);通过时间-强度曲线软件得到定量数值,包括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并与病理Fuhrman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不同Fuhrman分级的CCRCC的PHR、△P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uhrmanⅠ级肿瘤中PHR检出率相对较高,△PI最低;Ⅳ级肿瘤PHR检出率相对较低,△PI最高。各级肿瘤增强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CEUS增强模式大多表现为"快进"(61/83,73.49%)、"快出"(34/83,40.96%)和"慢出"(37/83,44.58%),不同分级肿瘤造影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1期CCRCC的CEUS特点与Fuhrman分级有一定相关性;CEUS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造影剂 超声造影 Fuhrma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分子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文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23-1626,共4页
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在分子影像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靶向机制,超声造影剂可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显示炎性反应、血栓、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并且分子生物学和超声医学的良好发展前景,将为超... 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在分子影像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靶向机制,超声造影剂可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显示炎性反应、血栓、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并且分子生物学和超声医学的良好发展前景,将为超声分子影像学开辟更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分子影像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医学的光热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祥 荆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22-427,共6页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非侵入性新型肿瘤治疗方式,通过利用光热转换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外部光源照射下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相比,PTT...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非侵入性新型肿瘤治疗方式,通过利用光热转换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外部光源照射下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相比,PTT具有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快速发展的纳米医学带动了PTA的进步,且PTA作为PTT产生作用的核心部件,其水溶性、生物安全性、光热转换效率等特性直接影响了PTT的效果。此外,PTT还可以联合化疗、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协同治疗肿瘤。本文对PTA进行总结,并就PTT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肿瘤 光热转换剂 联合治疗 纳米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婴儿隐睾内寄生胎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丹阳 吴明君 程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2-532,共1页
病例患儿,男,43 d。患儿于生后出现呕吐,家人发现左侧阴囊内空虚,随即来我院检查。水合氯醛以0.5~0.8 m L/kg剂量给予患儿灌肠镇静,待患儿熟睡后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大小、形态、血流信号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 病例患儿,男,43 d。患儿于生后出现呕吐,家人发现左侧阴囊内空虚,随即来我院检查。水合氯醛以0.5~0.8 m L/kg剂量给予患儿灌肠镇静,待患儿熟睡后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大小、形态、血流信号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及腹股沟区未见睾丸回声,左中下腹腔扫查可见一混合回声团块,大小5.4 cm×3.8 cm,边界清晰,具有完整包膜,纵切其内可见呈串珠样排列的脊柱样强回声(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婴儿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沙沙 程莹莹 +1 位作者 杨春雪 程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NAC)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记录并将化疗前肿瘤的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指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指标(RECIST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NAC)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记录并将化疗前肿瘤的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指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指标(RECIST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化疗前后剪切波弹性模量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弹性模量参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最大值与RECIST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反映乳腺肿块化疗前后的变化,化疗前肿块弹性成像的最大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导管癌NA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腹水下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毗邻重要器官的肝癌 被引量:24
16
作者 乔强 李海莹 +1 位作者 吴佳恒 程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人工腹水条件下,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对毗邻重要器官的肝癌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人工腹水下对71例(共115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进行热消融治疗,其中射频消融治疗58例(95个病灶),微波消融治... 目的探讨在人工腹水条件下,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对毗邻重要器官的肝癌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人工腹水下对71例(共115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进行热消融治疗,其中射频消融治疗58例(95个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3例(20个病灶)。结果 71例成功建立人工腹水,1例曾行肝癌切除术,腹腔内局部粘连可能,液体引流不畅,在注入适量液体后未能见到明显的液性暗区,最终选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所有病灶均完全清晰暴露,或成功建立合适的消融针进针路径。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血胸、气胸、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15.5%(11/71)的患者术后1-2 d出现少量右侧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均发生在射频消融组。术后1个月增强CT/MRI或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消融完全,无局部残留、术后复发等不良后果。结论人工腹水下热消融,优化消融针的进针路径,拓宽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使消融治疗更加准确、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腹水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洪艳 程文 +2 位作者 温欣 张磊 孙一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钼靶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钼靶X线、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中超声检出47个肿块,33个(33/47,70.21%)呈椭圆形...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钼靶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钼靶X线、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中超声检出47个肿块,33个(33/47,70.21%)呈椭圆形或圆形,40个(40/47,85.11%)边界清晰,35个(35/47,74.47%)表现为低回声,31个(31/47,65.96%)后方回声增强,26个(26/47,55.32%)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对21例行钼靶X线检查,于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11个(11/21,52.38%)边界清楚,14个(14/21,66.67%)形态规则,18个(18/21,85.71%)呈高密度。对7例行CT检查,共检出8个病灶,6个(6/8,75.00%)病灶为等增强或略高增强的规则肿块;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毛刺征。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仍缺乏特异性,确诊仍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癌热消融应用中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婧 程文 +2 位作者 王秋程 张磊 孙一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热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种新型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本研究将SWE... 背景与目的:热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种新型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本研究将SWE应用于肝癌热消融中,旨在研究肝癌热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初步探讨SWE在肝癌热消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因肝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或MWA且达到完全消融的36例患者(共39个病灶)。患者于消融前后分别行SWE检查,分别记录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杨氏模量平均值(SWE-mean)、最小值(SWE-min)、最大值(SWE-max)、标准差(SWE-SD)。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及两种消融方式下消融灶的硬度差异。结果:1消融前后,病灶的SWE-mean为(30.09±11.67)k Pa vs(52.11±17.56)k Pa,SWE-min为(10.46±8.22)k Pa vs(20.57±11.42)k Pa,SWE-max为(51.50±20.84)k Pa vs(88.54±27.75)k Pa,SWE-SD为(10.63±4.30)k Pa vs(16.89±7.72)k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融前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SWE-mean为(8.84±2.82)k Pa vs(8.91±2.78)k Pa,SWE-min为(4.77±1.95)k Pa vs(4.69±1.90)k Pa,SWE-max为(13.82±3.79)k Pa vs(14.34±3.97)k Pa,SWE-SD为(3.24±1.32)k Pa vs(3.37±1.29)k 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消融后,RFA及MWA的SWE-mean为(45.55±10.91)k Pa vs(60.59±20.99)k Pa,SWE-min为(18.95±8.86)k Pa vs(25.93±10.93)k Pa,SWE-max为(76.58±15.51)k Pa vs(104.01±32.59)k Pa,SWE-SD为(13.82±3.52)k Pa vs(20.85±9.77)k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价病灶的硬度,消融后病灶硬度大于消融前,MWA后消融灶硬度大于RFA后,两种消融方式对病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影响不明显。SWE在肝癌热消融中的应用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癌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卟啉钠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联合声诺维促脑胶质瘤凋亡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睿 姜欢 戴绍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1-1205,1211,共6页
目的 探讨华卟啉钠介导的声动力疗法(SDT)联合声诺维对脑胶质瘤的凋亡作用。材料与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华卟啉钠组、超声组、超声联合微泡组、SDT组和声动力联合微泡组(SDT-MB组),治疗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 目的 探讨华卟啉钠介导的声动力疗法(SDT)联合声诺维对脑胶质瘤的凋亡作用。材料与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华卟啉钠组、超声组、超声联合微泡组、SDT组和声动力联合微泡组(SDT-MB组),治疗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检测活性氧的产生。将建模后的C6胶质瘤荷瘤大鼠同样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治疗后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9、Caspase-3、CD31、Claudin-5、Caveolin-1的表达和Cyt-c的释放,记录6组荷瘤大鼠的生存期。结果 与其他4组相比,SDT组和SDT-MB组检测到单线态氧的产生。与其他实验组相比,SDT-MB组荷瘤大鼠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最高[(37.10±0.77)%,F=2.35,P<0.05],细胞形态学改变最为明显,并且存活时间显著延长[(29.60±4.45)d,F=12.65,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DT-MB组Caspase-9、Caspase-3、Claudin-5表达、Cyt-c释放显著上调,Caveolin-1、CD31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华卟啉钠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联合声诺维可在体外导致单线态氧的产生,并且能促进荷瘤大鼠脑胶质瘤凋亡、引起荷瘤大鼠血-脑屏障发生破坏、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而且这一凋亡过程与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超声检查 声动力疗法 华卟啉钠 微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联合免疫组织化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孔祥崇 程文 +2 位作者 郭存丽 尚海涛 张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366例乳腺癌患者共计7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366例乳腺癌患者共计728枚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长短径之比、皮髓质之比和淋巴结血流特征,联合乳腺癌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研究其与病理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长短径之比、血流特征以及乳腺癌病灶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及ROC分析,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是判定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指标。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大于3 mm的患者,其乳腺癌病灶的p53阳性表达率(42.78%)明显高于皮质最大厚度小于等于3 mm的患者(2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