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与组织中MG7抗原表达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瑾 吴华星 +4 位作者 刘丹 李北莉 赵宁 李迎军 王国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1-43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Ag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MG7-Ag的含量。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14.29%)或胃糜烂溃疡(33.33%)进展至萎缩性胃炎(86.67%)或异型增生(81.82%)再进展至胃癌(93.55%),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清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3.0±0.6)、胃黏膜糜烂溃疡(2.8±2.0)、萎缩性胃炎(3.8±1.2)/异型增生(3.9±1.7)到胃癌组(7.0±4.6)有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进展至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再进展至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MG7-Ag原位表达的上升,其血清MG7-Ag浓度有上升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结论:①MG7-Ag在胃疾病的动态表达提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Ag的表达呈正相关,血清MG7-Ag与组织MG7-Ag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②临床有望将MG7-Ag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诊断胃癌的预警标志物。③以血清标本代替组织标本检测MG7-Ag具有取材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相关抗原MG7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仇化微 梁天孚 +2 位作者 钟志 贾雪娇 蒋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75-2579,共5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623.71/10万、0.20/10万和10.04/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42.03%、79.38%和80.21%,并且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低于男性。2019年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2285.85/10万和10.5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5岁年龄组,为0.52/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5.2和-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呈降低趋势,表明我国对急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效果显著,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急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患病代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希木龙假丝酵母菌突破性菌血症病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卢莹莹 吕博文 +2 位作者 王杰 钱景荣 李文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2-1175,共4页
假丝酵母菌血症是医院感染主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病死率高达32%~34%。目前针对免疫缺陷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经验性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虽然短暂的降低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死率,但也改变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我国近年... 假丝酵母菌血症是医院感染主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病死率高达32%~34%。目前针对免疫缺陷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经验性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虽然短暂的降低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死率,但也改变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我国近年来文献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这也是导致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病例增多的主要因素。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是指在任何情况下,经过系统性的抗真菌治疗3 d后出现的假丝酵母菌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 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