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城市冠心病患者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柴依依 叶青芳 +1 位作者 林平 李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30-1736,1743,共8页
背景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是识别痴呆临床前阶段的新方法,属于认知障碍的最早期阶段。寒冷是冠心病和认知障碍共同的致病因素,因此,研究寒地冠心病住院患者合并MCR的关键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寒地冠心病合并MCR的防控及制订针对性... 背景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是识别痴呆临床前阶段的新方法,属于认知障碍的最早期阶段。寒冷是冠心病和认知障碍共同的致病因素,因此,研究寒地冠心病住院患者合并MCR的关键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寒地冠心病合并MCR的防控及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明确寒地冠心病患者MC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生活方式,并进行握力测量,查阅标准化电子病历获得临床资料,采用心理学量表测量患者相关心理指标;采用主观主诉、步速缓慢、无行动不便、无痴呆诊断MC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寒地冠心病患者发生MCR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3例患者,MCR发生率为13.80%(57/41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用药(OR=2.142,95%CI=1.151~3.987)、心脏代谢多发病(OR=3.730,95%CI=1.059~13.143)、淡漠(OR=2.305,95%CI=1.239~4.28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OR=2.861,95%CI=1.461~5.602)、中性粒细胞计数(OR=2.803,95%CI=1.302~6.034)和握力[Q2(17.7~26.2 kg):OR=0.362,95%CI=0.160~0.814;Q3(26.4~34.4 kg):OR=0.349,95%CI=0.156~0.831;Q4(34.5~70.6 kg):OR=0.259,95%CI=0.105~0.639]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寒地冠心病患者MCR发生率高于社区人群,为13.80%。与MCR相关的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对行PCI治疗、存在淡漠、合并糖尿病及脑卒中史的患者进行MCR早期筛查和追踪,并进行长期规范的药物管理。深入探索MCR与冠心病的相关机制,密切关注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表现的炎症通路,以及肌肉与神经调节机制,有望为此领域的深入研究打开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 冠心病 横断面调查 影响因素分析 寒地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八要素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
2
作者 陈占超 刘岩 +3 位作者 房绍红 田伟 王善杰 于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较低组(<67.5分)、中等组(67.5~77.5分)和较高组(>77.5分)。城市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780例、564例、565例,农村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838例、934例、1038例。主要结局为随访期间新诊断的糖尿病、脑卒中和(或)心肌梗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E8与新发CMD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结果:LE8评分总分农村地区略高于城市地区(72.9分vs.70.2分,P<0.01)。平均随访(5.86±0.74)年期间,新发CMD176例,其中城市地区67例,农村地区109例。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完全调整模型中,相对于城市地区的较高组,农村地区的较低组(HR=1.65,95%CI:1.27~2.15,P=0.001)新发CMD风险增加最多,其次是城市地区的较低组(HR=1.49,95%CI:1.01~2.21,P=0.046)、农村地区的中等组(HR=1.42,95%CI:1.06~1.90,P=0.020)和农村地区的较高组(HR=1.16,95%CI:1.01~1.33,P=0.032)。多变量Cox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地区中,与LE8各指标≥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体重指数(BMI)评分(HR=2.70,95%CI:1.51~4.84,P<0.01)、血糖评分(HR=2.09,95%CI:1.24~3.51,P<0.01)、血压评分(HR=3.73,95%CI:1.69~8.24,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在农村地区中,与≥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BMI评分(HR=3.92,95%CI:2.43~6.30,P<0.0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评分(HR=2.96,95%CI:1.94~4.52,P<0.01)、血糖评分(HR=2.59,95%CI:1.71~3.94,P<0.01)和血压评分(HR=1.85,95%CI:1.18~2.92,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70分的BMI、血糖、non-HDL-C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结论:尽管农村地区LE8评分略高于城市地区,但较低LE8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加强农村地区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监测和一级预防,对降低我国CMD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心血管代谢疾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斯特大学前瞻性心血管积分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丽 林平 +1 位作者 胡亚妮 赵振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0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明斯特大学前瞻性心血管(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PROCAM)积分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效果,并确定其临界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哈... 目的探讨明斯特大学前瞻性心血管(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PROCAM)积分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效果,并确定其临界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CI术的患者1 094例,于介入治疗前24h收集相关资料,术后对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ROCAM积分表对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效果。结果随着PROCAM积分表得分增加,PCI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1),最佳临界值为42分。结论 PROCAM积分表可以用来预测PCI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以便对处于不同危险等级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患者控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AM积分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不良事件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量化评分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艳菊 李秋洁 +2 位作者 高学琴 吕冬梅 赵振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构建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量化评分指标。方法用德尔菲法对30位专家进行3轮函询,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反馈的数据进行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 3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其权威系数为0.92-0.96,协调系数0.29-... 目的构建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量化评分指标。方法用德尔菲法对30位专家进行3轮函询,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反馈的数据进行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 3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其权威系数为0.92-0.96,协调系数0.29-0.50,最终确立的评分指标包括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临床评分和护理评分指标共54项。结论专家的代表性较强,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心内科危重患者量化评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德尔菲法 危重患者 量化评分标准 评分指标 协调程度 权威程度 集中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定量血流分数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锐 石艳璞 +13 位作者 管常东 赵延延 涂圣贤 于波 傅国胜 周玉杰 王建安 陈韵岱 卜军 窦克非 杨伟宪 吴永健 乔树宾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62-869,共8页
目的:验证残余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Vo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FAVORⅢChina研究中的3510例患者,对所有直径≥2.5 mm、且存在50%~90%待评估病变的血管进行离线残余μQFR分析,并... 目的:验证残余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Vo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FAVORⅢChina研究中的3510例患者,对所有直径≥2.5 mm、且存在50%~90%待评估病变的血管进行离线残余μQFR分析,并根据三分位数将其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主要终点为3年的Vo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自发性心肌梗死以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对3510例患者的5256支血管进行了离线分析,残余μQFR平均值为0.92±0.75。高危组为残余μQFR≤0.91(1958支血管,1554例患者),中危组为残余μQFR 0.92~0.96(1906支血管,1211例患者),低危组为残余μQFR>0.96(1392支血管,745例患者)。经过3年随访,共有227支血管(4.3%)发生了VoCE。3年VoCE发生率高危组较中危组和低危组显著增高(6.2%vs.4.1%vs.2.5%,log-rank P<0.001),事件主要来源于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其发生率高危组亦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5.0%vs.3.0%vs.1.6%,log-rank P<0.001)。高血压(OR=0.83,95%CI:0.72~0.96)、高胆固醇血症(OR=0.84,95%CI:0.73~0.97)以及分叉病变(OR=0.72,95%CI:0.63~0.83)、中重度钙化(OR=0.70,95%CI:0.57~0.84)、串联病变(OR=0.59,95%CI:0.47~0.75)是残余μQFR值较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残余μQFR与VoCE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较低的残余μQFR预示着更高的3年Vo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生理学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冬梅 裴沛 +2 位作者 于波 高学琴 刘友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365-366,共2页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07-14至2014-07-1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使用信封抽取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07-14至2014-07-1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使用信封抽取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精神卫生 协同护理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芳华 刘国杰 +3 位作者 祁小红 刘文婕 赵蓉 黄美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14-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均值为(33.2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均值为(33.26±8.78)分,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年龄、病程、合并症种类5个因素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自我感受负担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蕊 张海红 +3 位作者 赵振娟 刘丹 王凤梅 隋雪芝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9期32-33,76,共3页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现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5月在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的家属,采用自制问卷对其健康教育...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现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5月在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的家属,采用自制问卷对其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较好,对出院指导的认知最差。患者家属性别影响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女性家属优于男性家属(P<0.05);患者家属文化程度和照顾次数与认知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重视对冠心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因人而异的认知教育方式,以提高其对患者的照护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家属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史震涛 辜小芳 +6 位作者 王英 郑明霞 王海江 荆丽敏 林平 李玲 侯桂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9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为推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中心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进行的3期培训(共培训1... 目的:构建并实施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为推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中心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进行的3期培训(共培训1106名在职护士)的实施情况,总结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管理模式的课程的设置、规范化培训的内容、管理方法、考核及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等方面的经验。结果:通过实施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学员综合成绩考核结果达到优良,各基地在培训规范、培训方式、培训预期目标和专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满意度超过90%。结论: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模式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 护理与技术 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学琴 赵振娟 +6 位作者 林平 李丹 马国娣 刘国杰 杨巧绘 史淑杰 李康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标准。方法:2010年6-12月,初步拟定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运用Delphi法对27名从事PBL研究的实践护理教育专家和医学教育专家进行咨询。结果:所选择的27位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标准。方法:2010年6-12月,初步拟定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运用Delphi法对27名从事PBL研究的实践护理教育专家和医学教育专家进行咨询。结果:所选择的27位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7~0.99,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为0.89;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均为100%;界定了各二级指标的最佳状态描述即指标内涵。结论:本研究构建出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全面评价,为开展护理本科生PBL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PBL 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叶青芳 林平 +1 位作者 陈巍 刘国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构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对35名心血管病护理专家和医学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建立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为0.87,2轮函... 目的构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对35名心血管病护理专家和医学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建立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为0.87,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29%、96.97%,胜任特征族和胜任特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0.28。确定出知识族、技能族、角色能力族、个人特质族、动机族和价值观族6项胜任特征族和29项胜任特征的胜任特征模型。结论构建的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专科护士 胜任特征模型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荣 徐毅 +4 位作者 王晓丹 牛慧芳 张涛 何美娇 孙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定心电图QT间期计算出QTd及校正的QTcd,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中miR-1的实际表达量和QTd及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且有VA者的QTd及QTcd值均大于无VA者,QTd的延长与V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1表达水平与QTd呈正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miR-1与QTd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二者联合对AMI患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ICRORNA-1 血浆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巍 林平 +1 位作者 李玲 叶青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011年9-12月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72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自护...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011年9-12月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72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自护维持与综合得分(r=0.238,P<0.01)、情绪领域得分(r=0.136,P<0.01)、身体领域得分(r=0.246,P<0.01)均呈正相关;自护信心与综合得分(r=0.312,P<0.01)、情绪领域得分(r=0.297,P<0.01)、身体领域得分(r=0.301,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与患者的自护维持及自护信心密切相关,改善患者的自护行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兰 关振中 吴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凋亡基因caspase-3的影响。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分为4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假手术+氟伐他汀组,Ⅲ组模型组,Ⅳ组模型+氟伐他汀组。Ⅱ和Ⅳ组术后给氟伐他汀10mg·kg-1·d-...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凋亡基因caspase-3的影响。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分为4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假手术+氟伐他汀组,Ⅲ组模型组,Ⅳ组模型+氟伐他汀组。Ⅱ和Ⅳ组术后给氟伐他汀10mg·kg-1·d-1共4周,观察左室结构及心动超声变化,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caspase-3表达。结果:Ⅳ组心肌超微结构和左室重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Ⅲ组,羟脯氨酸含量及免疫组化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少于Ⅲ组(P<0.05),RT-PCRcaspase-3mRNA表达也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大鼠心梗后左室重构,并下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心室复建 心肌梗死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林平 赵振娟 +2 位作者 高学琴 马国娣 王冬冬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24h、治疗后3个月,对1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24h、治疗后3个月,对1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患者SAQ得分较治疗前24h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SAQ得分与性别和饮酒有关,治疗后与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P<0.05,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使远期生存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需根据患者的性别、饮酒量和血脂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性别 饮酒 血脂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巧丽 张克成 +2 位作者 王广友 李呼伦 袁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和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相关机制及IL-1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按体质量从大到小排序,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和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相关机制及IL-1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按体质量从大到小排序,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预处理组,每组6只。预处理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mg·kg^(-1)·d^(-1),另外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7 d。损伤组和预处理组予冠状动脉结扎60 min、再灌注15min,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15、30min和45min、再灌注15min时查心电图。再灌注15min后取血及心脏。形态学方法观察建模后是否存在无复流现象以及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IL-17、IL-6水平。结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存在无复流现象。与损伤组相比,预处理组无复流面积明显减小[(21.37%±3.35%)比(48.96%±6.94%),P<0.01],血清IL-17[(90.45±11.63)ng/L比(151.67±11.19)ng/L,P<0.05]和IL-6[(112.47±10.40)ng/L比(167.89±5.13)ng/L,P<0.05]显著降低。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无复流心肌范围,并且可减轻IL-17和炎症因子IL-6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炎症、减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缺血再灌注 无复流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钠致心肌微循环栓塞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綦海 张毛毛 +2 位作者 吴健 候静波 于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月桂酸钠心肌内注射,建立微循环栓塞的动物模型,探讨月桂酸钠致微循环栓塞的病变机制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经开胸,分离心脏和主动脉,在夹闭经主动脉的同时,向... 目的通过月桂酸钠心肌内注射,建立微循环栓塞的动物模型,探讨月桂酸钠致微循环栓塞的病变机制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经开胸,分离心脏和主动脉,在夹闭经主动脉的同时,向心尖部注入月桂酸钠,假手术组注入相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7天、28天时取心肌制成切片,经HE与马休黄-酸性品红-苯胺蓝(改良Lendrum法)染色,观察微循环血栓的形成;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术后28天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微循环血管中,可见存在大量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胶原构成的血栓,电镜下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微血管挛缩狭窄,管腔通透性增大;超声检查示模型组左心室收缩末径显著大于假手术组(3.97±0.12:3.28±0.42,P<0.05),心功能明显降低(66.95±1.79:79.39±1.98,P<0.05);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月桂酸钠心肌内注射可以有效的建立冠脉微循环栓塞的动物模型,导致心脏微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内皮化学性损伤是月桂酸钠导致微栓塞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钠 冠状微循环 微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专业胜任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青芳 林平 赵振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专业胜任特征。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35名心血管病临床护理专家和临床医学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以确定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专业胜任特征。结果确定了29项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专业胜任特征,并界定了专业胜任特征的...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专业胜任特征。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35名心血管病临床护理专家和临床医学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以确定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专业胜任特征。结果确定了29项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专业胜任特征,并界定了专业胜任特征的概念和内涵,其中均值得分率和满分率最高的分别是"责任心"、"心血管病专科护理知识"和"心血病专科护理技能","慎独精神"及"应急处理和抢救能力"次之。结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专业胜任特征的确定为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心血管病 专科护士 专业胜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后中期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玲 林平 高学琴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后中期生存质量状况,为临床制订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100例(先心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系列普... 目的了解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后中期生存质量状况,为临床制订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100例(先心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系列普适性核心量表第4版为研究工具,分别于介入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同期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同龄健康儿童520例(健康组)进行调查。结果先心组介入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80.47±9.69,除社会功能外,生理领域、心理社会领域、情感功能、角色功能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使大多数患儿都达到较好的中期生存质量水平。但社会功能仍较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先心病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腔内影像和功能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曦 贾海波 于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6-20,共5页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飞速发展,总量已居世界第一。随着介入数量的攀升,如何提升其质量成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腔内影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内检测手段,具有动态实时成像等优点,在识别罪犯病变及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独...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飞速发展,总量已居世界第一。随着介入数量的攀升,如何提升其质量成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腔内影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内检测手段,具有动态实时成像等优点,在识别罪犯病变及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病变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精准优化理念的推广,腔内影像学作为手术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其在冠心病机制探讨、介入诊疗策略选择、治疗手段优化等方面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