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异常NSCLC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军 韩宝惠 +19 位作者 胡毅 胡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李昕 张洪兵 赵洪林 宋作庆 韦森 徐嵩 张新伟 刘东颖 徐燕 吴凤英 孟庆威 刘红雨 张琳琳 邬麟 董明 张文学 翟静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4,共14页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MET)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对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MET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MET)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对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MET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其异常形式多样,包括MET 14号外显子(MET exon 14, METex14)跳跃突变、MET基因扩增、MET融合、MET蛋白过表达以及MET活化突变等。随着对MET异常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这些异常的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且多项研究已证实携带MET异常的NSCLC患者能从这些治疗中显著获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协助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并为临床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导,因此组织各专家委员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并探寻循证医学证据,针对目前MET异常NSCLC诊断和治疗的临床问题给予专业建议,并制定专家共识《MET异常NSCLC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以期优化患者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ET异常 MET抑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单侧入路行双侧胆管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克 刘瑞宝 +4 位作者 赵仲春 张曦彤 冯博 周玉斌 富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单侧入路左、右肝胆管内支架和 /或内涵管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肿瘤所致左、右肝胆管同时受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MOJ)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12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MOJ病人 ,经皮经左肝或右肝单侧入路 ,通过在左 右... 目的 评价经单侧入路左、右肝胆管内支架和 /或内涵管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肿瘤所致左、右肝胆管同时受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MOJ)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12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MOJ病人 ,经皮经左肝或右肝单侧入路 ,通过在左 右肝管间和肝管 胆总管间置入金属内支架或内涵管行胆管内引流。结果  12例MOJ病人左 右肝管间、肝管 胆总管间共置入内支架 16枚 ,内涵管 8个。 2周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治疗前 ( 3 75± 5 2 .98) μmol/L下降到 ( 117.0 8± 3 9.0 9) μmol/L。 3~ 6个月复查内引流均通畅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单侧入路双侧肝管内引流术是治疗左 右肝管同时受累型MOJ的一项创伤小、费用低 ,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用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引流术 介入治疗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瑞吉镇痛效果上市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3
作者 孙燕 张海春 +9 位作者 吴一龙 于世英 刘淑俊 谢广茹 王瑞芝 许德凤 陈嘉 王杰军 程训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多瑞吉是强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的控释透皮贴剂,具有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稳定持久和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本项研究目的是观察大样本多瑞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统计了上市后3791例患者(男性2494例,女性1297例;年龄6~94岁,平均年龄... 目的:多瑞吉是强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的控释透皮贴剂,具有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稳定持久和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本项研究目的是观察大样本多瑞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统计了上市后3791例患者(男性2494例,女性1297例;年龄6~94岁,平均年龄56.8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无论轻、中、重度疼痛均缓解良好,疗效和剂量相关,起效时间为3~6天,在6、9、15、30天时镇痛作用持续而稳定。对患者用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治疗后有明显提高,说明多瑞吉的镇痛给患者带来了实际的裨益。不良反应中头晕、恶心、便秘和嗜睡比较常见,少数患者局部有轻度过敏。呼吸抑制为0.32%(12/3791),未发现精神依赖和其他罕见不良反应。结论:多瑞吉大样本观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癌痛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尔凡配合化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瑾 陆海波 +1 位作者 曹慧智 王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链球菌制剂(力尔凡)配合化疗治疗肿瘤提高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及减轻化疗副作用的疗效。方法:7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力尔凡+化疗,对照组(35例)单用化疗,两组同一病种化疗方案相... 目的:观察链球菌制剂(力尔凡)配合化疗治疗肿瘤提高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及减轻化疗副作用的疗效。方法:7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力尔凡+化疗,对照组(35例)单用化疗,两组同一病种化疗方案相同。力尔凡给药方案:化疗前3天开始5mg/d 皮下注射,连用3天;然后5mg/d 静滴,连用5天,再10mg/d 静滴,连用20天,28天为1疗程。结果:1)治疗组全部病例均如期进行下一周期化疗,化疗间歇期中血常规各项始终在正常范围,未使用任何注射用升白药物,对照组有4例患者因白细胞低于4.0×109/L,未能如期开始下一周期化疗,且另有12例患者化疗间歇期中因白细胞低于3.0×109/L而使用升白针剂;2)治疗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Ⅰ度以上发生率68.0%(24/35),对照组为94.2%(33/35,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56值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各项均下降(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力尔凡与化疗同时应用能明显减轻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保证化疗如期进行,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尔凡 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锡山 王宽 +3 位作者 张岂凡 陈峰 张殿忠 傅松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ELISA(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定量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分别按计数...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ELISA(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定量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分别按计数和计量资料统计。结果:68例胃癌组织中,6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88.24%),而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6例端粒酶低活性表达(15%),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χ2=4.87 u=2.01 P<0.05);与组织分化呈负相关(χ2=4.34 u=2.17 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临床胃癌诊断的辅助方法,且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术式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更有利于揭示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新型白介素-2治疗晚期肿瘤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林 王金万 +7 位作者 孙燕 随广杰 赵燕 韩铭钧 张珍华 胡晓电 罗荣城 戴广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观察重组人新型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 rhIL 2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和胸、腹腔内注射治疗实体瘤和癌性胸 /腹腔积液。结果 :176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者 172例。其中癌性胸/腹腔...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观察重组人新型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 rhIL 2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和胸、腹腔内注射治疗实体瘤和癌性胸 /腹腔积液。结果 :176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者 172例。其中癌性胸/腹腔积液和实体瘤患者分别为 141和 31例 ,有效率分别为 80 .14%和 2 5 .81%。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提高。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寒战、局部皮肤红肿及消化道反应。未发现低血压和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结论 :12 5Ser rhIL 2对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癌性胸 /腹腔积液具有客观抗肿瘤作用 ,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腹腔积液 恶性黑色素瘤 肾癌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肢置PICC管化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于立娟 刘钢新 罗延伟 《护理研究》 2004年第4期615-615,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患肢 置PICC管 化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丽娜 王树滨 隋广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 :对 5 9例肺癌合并SVCS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本组单纯放疗 2 3例 ,单纯化疗 16例 ,综合治疗 2 0例 ,其中 6例先放疗后化疗 ,8例先化疗后放疗 ,6例放化疗同时进行 ,则总计 2 9例先行放疗 ,2 4例先行化疗。... 目的 :对 5 9例肺癌合并SVCS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本组单纯放疗 2 3例 ,单纯化疗 16例 ,综合治疗 2 0例 ,其中 6例先放疗后化疗 ,8例先化疗后放疗 ,6例放化疗同时进行 ,则总计 2 9例先行放疗 ,2 4例先行化疗。结果 :两周内开始缓解率 ,先行化疗组明显高于先行放疗组 (P <0 0 5 ) ,完全缓解率先行放疗组明显高于先行化疗组 (P <0 0 5 ) ,而总缓解率两组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完全缓解组生存率明显优于未完全缓解组 (P <0 0 5 ) ,平均生存时间延长 5 5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延长 3 5个月。结论 :同时进行放化疗或先行 1~ 2周期冲击化疗 ,继之放疗 ,最后再酌情给予 3~ 4周期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STAT3与MAP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真发 马建群 +1 位作者 孙楠 张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STAT3和MAPK的几个主要亚族p38、ERK1和J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判断这几种信号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71例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判断STAT3和MAPK几个主要亚族在肺... 目的:探讨STAT3和MAPK的几个主要亚族p38、ERK1和J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判断这几种信号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71例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判断STAT3和MAPK几个主要亚族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8、ERK1和STAT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JNK1的表达与肿瘤位置(P=0.028)和临床分期(P=0.000)有关。STAT3和p38明显相关(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STAT3(P=0.0006)、p38(P=0.0000)、JNK1(P=0.0208)、肿瘤分化(P=0.0059)和临床分期(P=0.0000)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STAT3(P=0.025)、p38(P=0.026)、肿瘤分化(P=0.003)和临床分期(P=0.019)与预后明显相关。结合STAT3和p38两个因子进行预后分析,发现两个指标均阴性表达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JAK-STAT和ras-MAPK两大信号传导通路的几个主要蛋白的表达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STAT3的表达能促进p38的表达;二者的表达可辅助用于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STAT3 P38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文波 赵彦辉 赵艳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PCI)能否降低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方法:1990年6月~1995年7月我院治疗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30例(PCI组),男22例,女8例。临床分期分别为Ⅰ、Ⅱ和Ⅲa期各9、1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PCI)能否降低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方法:1990年6月~1995年7月我院治疗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30例(PCI组),男22例,女8例。临床分期分别为Ⅰ、Ⅱ和Ⅲa期各9、15和6例,化疗方案为CAE方案(C:环磷酰胺,A:阿霉素,E:依托铂甙)或EP方案(E:依托铂甙,P:顺铂),预防性脑照射剂量为30Gy/15次,1.8~2.0Gy/次;同期术后化疗或放化疗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Ⅰ、Ⅱ和Ⅲa期各10、20和10例。结果:脑转移率PCI组10.0%,对照组52.5%,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01)。PCI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0.0%和20.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7.5%和15.0%,PCI组和对照组Ⅰ、Ⅱ和Ⅲa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55.6%;、42.9%和38.5%;25.0%和10.0%,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可以降低脑转移率,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因例数较少难下确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预防性脑照射 术后化疗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血管毒性监测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1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血管毒性监测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5 位作者 刘彤 李悦 张志仁 王卫定 邵群 赵志强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1,共9页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已批准用于MM治疗,并广泛用于临床。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已批准用于MM治疗,并广泛用于临床。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增加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识别、监测并管理P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改善MM患者生存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就P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PIs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心血管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腹部手术前肠道清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喜芹 何雪琳 韩咏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溶液。观察记录灌肠次数、排便次数、肠道清洁... [目的]观察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溶液。观察记录灌肠次数、排便次数、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效果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排便次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腹部手术前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甘露醇法,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 腹部手术 肠道清洁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加强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峰 吴军 朱孔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5,共1页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思想保证 (1)把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新观念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对每一批新上岗的医师,院主管领导都要亲自利用岗前教育的机会,从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讲到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意义,从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思想保证 (1)把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新观念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对每一批新上岗的医师,院主管领导都要亲自利用岗前教育的机会,从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讲到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对住院医师培训的状况联系到我院培训工作的实际,形成一种制度,每批必讲,使得新毕业医师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师 规范化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死腔注射器在肿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德娟 龚振琴 刘彦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8期2015-2016,共2页
[目的]针对注射器无效死腔影响药物精确剂量,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因大剂量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72例病人使用1mL无死腔注射器皮下注射非格司亭(惠尔血)、瑞血新、洁欣、里亚金等微量贵重升白细胞药物,观察有效... [目的]针对注射器无效死腔影响药物精确剂量,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因大剂量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72例病人使用1mL无死腔注射器皮下注射非格司亭(惠尔血)、瑞血新、洁欣、里亚金等微量贵重升白细胞药物,观察有效药物剂量和治疗效果。[结果]72例骨髓抑制病人使用1mL无死腔注射器皮下注射微量贵重升白细胞药物,达到了药物剂量精确,治疗效果满意的目的。[结论]使用1mL无死腔注射器注射微量贵重升白细胞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液浪费,发挥了药物的最大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死腔注射器 肿瘤病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颖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6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观察行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86例,1月后内镜复查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77.9%。[结论]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短期疗效较好,良好的护理对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肿瘤 光动力疗法 效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胡夕春 +14 位作者 吴炅 蔡莉 厉红元 柳光宇 李卉 罗婷 刘胜春 马斌林 欧江华 欧阳取长 冉立 唐利立 王碧芸 王曦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经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数十年,早期辅助治疗研究证实,单独进行OFS能够降低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改善生存情况。鉴于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累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遂... 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经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数十年,早期辅助治疗研究证实,单独进行OFS能够降低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改善生存情况。鉴于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累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遂召集国内乳腺癌专家,在《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制订了《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2021年版共识建议,将药物去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作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OFS的首选。中高危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接受OFS的内分泌治疗;低危患者推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单药治疗;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代替SERM治疗的绝经前患者,需要同时接受OFS治疗。关于OFS联合方案,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中危和高危患者,或亚群处理效果模式图(subpopulation treatment effect pattern plot,STEPP)分析的较高风险患者推荐OFS联合AI治疗,OFS联合SERM治疗也是合理的选择。对存在SERM禁忌证的任何风险级别患者,推荐OFS联合AI治疗。关于OFS的使用时机,建议根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卵巢功能状态,决定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如果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同步化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获益;如果不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可以在化疗结束后直接序贯使用。已接受化疗的患者不推荐确认卵巢功能状态后再使用GnRHa。GnRHa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疗程应为5年。完成5年联合OFS的内分泌治疗后,如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推荐继续5年联合OFS的内分泌治疗或5年SERM治疗。低危选择OFS替代化疗的患者,可考虑OFS联合内分泌治疗时长为2年。推荐与患者充分沟通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选用合适的药物去势治疗方案。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接受药物去势的患者,不常规推荐在药物去势治疗过程中监测雌激素水平并根据检测报告来决定是否继续药物去势。但在药物去势后,怀疑不完全的卵巢功能抑制时[包括改变用法如注射人员缺乏相关经验、更换剂型或出现某些可能提示卵巢功能恢复的生理变化如月经恢复和(或)更年期症状的周期性波动时],可以进行雌激素水平检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无论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推荐在(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使用OFS药物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推荐化疗前2周开始使用GnRHa,每28 d 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2周给予最后一剂药物。此外共识还建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应尽可能纳入绝经前女性,在雌激素充分抑制的前提下,探索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卵巢功能抑制 内分泌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陶冀 游廉 王锡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与乳腺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粒子免疫萤光技术对210例乳腺癌患者、7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EACA1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CEA、CA15-3在乳腺癌Ⅲ、Ⅳ期中表达明显增高(P...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与乳腺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粒子免疫萤光技术对210例乳腺癌患者、7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EACA1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CEA、CA15-3在乳腺癌Ⅲ、Ⅳ期中表达明显增高(P<0.005),在Ⅰ、Ⅱ期中表达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标志物与肿瘤分期、淋巴结受累程度有关,腋淋巴结转移≥4枚或远处脏器转移时CEA、CA15-3浓度明显增高(P<0.005)。两种标志物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不明显(P>0.05)。乳腺癌术后动态监测CEA、CA15-3对肿瘤远处转移呈高表达(P<0.005),对局部复发CEA无显著性(P>0.05),而CA15-3有指导意义(P<0.005)。结论:CEA、CA15-3并非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但其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是乳腺癌术前预测转移及监测术后复发转移与评估乳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液腺癌14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冀 游廉 王锡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比较胃粘液腺癌(Mucinousgastriccarcinoma,MGC)不同分期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982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MGC患者149例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Ⅲ、Ⅳ期S2+S3:67.... 目的:比较胃粘液腺癌(Mucinousgastriccarcinoma,MGC)不同分期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982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MGC患者149例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Ⅲ、Ⅳ期S2+S3:67.5%);浸润性更强(Ⅰ+Ⅱ期T3:6.2%;Ⅲ+Ⅳ期T3:44.4%);中晚期更易腹膜种植(P2+P3:30.7%);中晚期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N2:80.3%);根治性切除率早期明显高于中晚期(P<0.005);Ⅰ+Ⅱ期5年生存率早期明显提高(53.1%),中晚期仅为13.7%,两者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05)。结论:不同时期MGC临床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其预后不良的原因与确诊时病期晚,发生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膜播散率高和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粘液腺癌 病理学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及受体VEGFR-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冬菊 娄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5-477,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59例石蜡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对脉管的面积进行定...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59例石蜡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对脉管的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率为66.1%(39/59),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05)。VEGF-C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6)。VEGFR-3表达主要定位在脉管结构,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在VEGF-C表达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01)。结论:VEGF-C通过促进宫颈癌内淋巴管形成,促进淋巴转移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护理学课程可行性探讨
20
作者 杨慧茹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8-48,共1页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我校医学三系自1998年以开始,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初步进行了护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融入医学教育中的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4年的教学体验,...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我校医学三系自1998年以开始,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初步进行了护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融入医学教育中的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4年的教学体验,对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开设<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医学本科教学 护理学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