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胺预处理对离体灌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雅君 王艳丽 +7 位作者 杜丽娟 孙智睿 张伟华 王丽娜 薛过 王伟伟 张昊 张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精胺预处理对离体灌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应用Langehdorff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复制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精胺... 目的探讨精胺预处理对离体灌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应用Langehdorff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复制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精胺干预组(Spermine)。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多导生理记录系统记录心脏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和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心肌Fas与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IR组冠脉LDH漏出明显增多、心肌组织中MDA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心功能明显下降(LVDP,HR,CF均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凝固性或带状坏死。与Control组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心肌Fas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凝聚且边集,染色质在核膜周边聚集形成新月形,线粒体嵴排列紊乱。(2)与IR组比,Spermine组冠脉LDH漏出减少,心肌组织中MDA减少,SOD增加(P<0.01);心功能有明显改善(LVDP,HR,CF均明显高于IR组,P<0.05);光镜下心肌细胞结构清晰。Spermine组与IR组比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心肌Fas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电镜下可见心肌肌节结构清晰,线粒体嵴完整、基质致密,未见核染色质凝聚。结论外源性精胺能明显减轻离体灌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精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 缺血/再灌注 心脏 坏死 凋亡 FAS Bcl-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红雨 徐长庆 +5 位作者 李宏霞 李鸿珠 韩丽萍 孙轶华 李宝馨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乌头碱 哇巴因 大鼠 豚鼠 心律失常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离体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雅君 史从宁 +7 位作者 王孝铭 朱世军 马丽英 姜晓姝 娄延平 王丽娜 李全凤 徐长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利用H... 目的和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利用H - 6 0 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本实验共分 6组 :正常对照组 ;单纯缺氧 /复氧组 ;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 ;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结果 :①单纯缺氧 /复氧组心肌组织中AMP、ADP、ATP及AN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的AMP、ADP、ATP、AN含量均高于单纯缺氧 /复氧组 (P <0 0 1) ,也相应高于消心痛前、后保护组 (P <0 0 1) ,两组的ATP、AN含量均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③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的AMP、ADP、ATP、AN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电镜结果也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无论在缺氧前预灌注时及缺氧后再灌注时给予 ,均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 ,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来保护心肌 ,其保护效果优于消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 低氧 能量代谢 心肌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单宏丽 徐长庆 +4 位作者 刘凤芝 李玉荣 杨宝峰 许宏远 娄延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延长至(41333 ±6188)ms( P< 005 ,n = 6) 。同时增加内向 L型钙电流的峰值,由( - 1021 ±74) p A 至( - 1436 ±212) p A( P< 005 ,n = 7) 。结论 由于红花黄素具有上述电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素 心室肌细胞 膜电流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及缺氧/复氧时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曼 李全凤 +3 位作者 张伟华 张淑芹 徐长庆 王孝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9-502,共4页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DanShenPill,DSP)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及缺氧 /复氧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常规培养新生 4d乳鼠心肌细胞 ,于培养 2 4h后进行缺氧及缺氧 /复氧实验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Fas...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DanShenPill,DSP)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及缺氧 /复氧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常规培养新生 4d乳鼠心肌细胞 ,于培养 2 4h后进行缺氧及缺氧 /复氧实验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氧 4 5h及 10 5h后 ,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 (positiveexpressionindex ,PEI %)均显著高于对照。 10 5h组与 4 5h组无明显差异。复方丹参滴丸组PEI明显低于缺氧组 (P <0 0 5 )。缺氧 30min后再给氧 4h与 10h ,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的PEI显著高于对照 ,复氧 10h组与 4h组无明显差异 ,复方丹参滴丸组PEI低于缺氧复氧组 (P <0 0 5 )。结论 :缺氧及缺氧 /复氧时均有凋亡相关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蛋白表达的增强 ,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以减少凋亡从而减轻缺氧损伤及缺氧 /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FAS/FASL蛋白 乳鼠 心肌细胞 缺氧 缺氧/复氧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抗阿霉素诱导的培养心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0
6
作者 裴天仙 徐长庆 +5 位作者 于靖 李鸿珠 郭津 高秀香 赵炜明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损伤组、槲皮素对照组、阿霉素+槲皮素(低、中、高浓度)组。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MTT法...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损伤组、槲皮素对照组、阿霉素+槲皮素(低、中、高浓度)组。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阿霉素组LDH活性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高中低剂量槲皮素均可减轻阿霉素所致的损伤。结论槲皮素对ADR致培养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阿霉素 心肌细胞 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小鼠阿霉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卓然 徐长庆 +6 位作者 韩丽萍 裴天仙 杨金霞 张明爽 王秀丽 吴博 张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阿霉素(ADM)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ADM(15mg·kg-1),建立小鼠阿霉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并观察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M可使小鼠心电图QRS波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阿霉素(ADM)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ADM(15mg·kg-1),建立小鼠阿霉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并观察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M可使小鼠心电图QRS波电压幅度下降(P<0.01),心律失常率发生达60%;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血清中MDA、NO含量及LDH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ADM损伤组相比,5、10、15mg·kg-1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LDH活性和MDA、NO含量,增加SOD活性;减少QRS波电压下降幅度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下调p53蛋白表达(P<0.01或P<0.05);减轻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白藜芦醇对正常小鼠仅升高SOD活性,对其余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Res对阿霉素性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心肌SOD活力、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阿霉素 心肌损伤 p53 脂质过氧化 小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豚鼠单个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徐长庆 娄延平 +1 位作者 杨宝峰 李玉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药物阻断L型钙电流与其缩短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同时观察了丹参酮Ⅱ-A(DST)对豚鼠同一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和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药物的有关效应作相关... 目的旨在探讨药物阻断L型钙电流与其缩短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同时观察了丹参酮Ⅱ-A(DST)对豚鼠同一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和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药物的有关效应作相关分析。结果DST显著缩短豚鼠心肌单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呈剂量依赖关系(r=-0.987);10、20、和40μmol·L-1DST可使L型钙内向峰电流分别减少35.2%、57.7%和74.7%,亦呈浓度依赖方式(r=-0.948)。经相关性分析证实,在本实验采用的DST相应浓度作用下,APDS50、APD90和APD50~10的缩短与L型钙电流峰值的减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9870、0.9867和0.9896)。结论DST缩短心肌细胞APD和阻断L型钙电流的效应是高度一致的,且以APD50~10表示平台期的长短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动作电位时程 L型钙电流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鼠龄大鼠心肌组织中钙敏感受体的表达及与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轶华 张力 +5 位作者 徐长庆 李弘 时飒 赵雅君 韩丽萍 张红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6-150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鼠龄大鼠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CaSR)的表达规律及与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情况下心肌组织CaSR的表达差异;La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复制心脏缺氧-再灌注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 目的:观察不同鼠龄大鼠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CaSR)的表达规律及与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情况下心肌组织CaSR的表达差异;La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复制心脏缺氧-再灌注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出生后,心肌组织中CaSR的表达逐渐升高,1个月时达到高峰,2、3个月保持在出生水平,此后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鼠心肌缺氧40 m in及再灌注1 h、2 h心肌组织CaSR的mRNA表达升高,再灌注3 h、4 h后降低;同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愈严重。结论:大鼠心肌组织存在钙敏感受体,其表达与月龄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参与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 受体 钙敏感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ODC、SSAT活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雅君 王丽娜 +4 位作者 李鸿珠 张力 徐长庆 孙轶华 Wang Rui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分析方法。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肌为实验材料,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分别以dl[114C]Ornithine及[114C]acetylCoenzymeA为底物,以液体闪烁计数仪记...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分析方法。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肌为实验材料,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分别以dl[114C]Ornithine及[114C]acetylCoenzymeA为底物,以液体闪烁计数仪记录生成的14CO2及[14C]acetylspermidine的放射活度,并以其代表ODC,SSAT的活性;计算大鼠心肌ODC、SSA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筛选出适宜的底物浓度;同时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心肌ODC、SSAT基础活性分别为:(9.67±3.09)nmol·mg-1Pro·h-1;(3.59±0.91)nmol·mg-1Pro·min-1。②ODC催化LOrnithin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54.95±8.14)μmol·L-1;Vmax=(2.364±0.37)nmol·mg-1·h-1;SSAT催化AcetylCoenzymeA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12.87±1.88)μmol·L-1;Vmax=(0.50±0.07)nmol·mg-1·min-1。③大鼠心肌ODC、SSAT活性检测的底物浓度分别为:90μmol·L-1(18.5kBq)DL[114C]Ornithine及36μmol·L-1(2.96kBq)[114C]acetylCoA。④SNP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DC的活性、诱导SSAT的活性。结论建立了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根据Km值确定测定大鼠心肌ODC及SS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 鸟氨酸脱羧酶 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4
11
作者 韩畅 王孝铭 张国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液为保护剂观察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续,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逐渐增加;当缺血6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仍继续上升,明显高于缺血60分钟组,但与缺血90分钟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其缺血区局部组织血流量再灌注后仅恢复53.2%。给予丹参保护的再灌注组,其缺血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较再灌注损伤组下降56.0%(P<0.005),而局部组织血流量恢复则提高32.0%(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多胺对老年大鼠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过 王伟伟 +5 位作者 赵雅君 张伟华 王丽娜 李红霞 张力 徐长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多胺对自然衰老大鼠的抗衰老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8月龄的老龄Wistar大鼠,多胺(精脒、精胺)灌胃给药6周,复制给药组动物模型(多胺给药组,polyamines),相同月龄的老龄Wistar大鼠为老年对照组(old),3月龄的Wistar... 目的观察外源性多胺对自然衰老大鼠的抗衰老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8月龄的老龄Wistar大鼠,多胺(精脒、精胺)灌胃给药6周,复制给药组动物模型(多胺给药组,polyamines),相同月龄的老龄Wistar大鼠为老年对照组(old),3月龄的Wistar大鼠为青年对照组(young)。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肝脏组织SOD活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大鼠心脏、肝脏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老年对照组心脏、肝脏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TNF-α和IL-1β水平均有显升高;与老年对照组比,多胺给药组心脏、肝脏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的心肌可见大量脂褐素颗粒沉积,并可见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基质疏松、嵴呈现絮状变;多胺给药组心肌肌节结构清晰,线粒体基质致密、嵴排列整齐,偶见脂褐素颗粒。结论外源性多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自然衰老大鼠的衰老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老龄大鼠心脏、肝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衰老 肝脏 心脏 大鼠 自由基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H_2O_2诱发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伟华 王丽娜 +1 位作者 李全凤 徐长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_(70))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同时温度诱导细胞产生HSP_(70),用过氧化氢(H_2O_2))造成心肌细胞损伤。采用免疫组化、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_(70))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同时温度诱导细胞产生HSP_(70),用过氧化氢(H_2O_2))造成心肌细胞损伤。采用免疫组化、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比活力的测定、电镜观察等作为检测指标的方法。结果:温度诱导后HSP_(70)在胞浆中大量表达,H_2O_2损伤组与HSP_(70)保护组凋亡率(12.18±1.94,6.42±0.86,P<0.01)、细胞色素C氧化酶比活力(5.824±1.949,10.375±2.513)及琥珀酸脱氢酶比活力(0.884±0.152,1.174±0.214,P<0.01)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损伤组细胞膜、细胞器损伤明显,并出现凋亡小体。结论:HSP_(70)可延迟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过氧化氢 细胞凋亡 心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变化及与心肌损伤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春明 韩丽萍 +3 位作者 李鸿珠 徐长庆 孙轶华 赵炜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h组(I/R1h、2h、4h、6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h组(I/R1h、2h、4h、6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测定血清LDH、SOD活性和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VSP、左室内压±dp/dtmax及SOD活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低,LDH活性和MDA含量在再灌注2h时最高;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在再灌注1h、2h较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2h心肌组织CaSR的mRNA表达升高,再灌注4h、6h后降低。结论:CaSR mRNA表达多时心肌损伤较重,CaSR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受体 钙敏感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3
15
作者 唐立辉 王孝铭 梁殿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实验采用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清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_x)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丹参素的抗氧化效应进行了观察。随缺血时间的延长,SOD及GSH-P_x的活性逐步下降。当心肌... 本实验采用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清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_x)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丹参素的抗氧化效应进行了观察。随缺血时间的延长,SOD及GSH-P_x的活性逐步下降。当心肌缺血40分钟后富氧再灌注20分钟,SOD的活性仍然继续下降;GSH-P_x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60分钟组,此时超微结构损伤最为严重。预先给丹参素及亚硒酸钠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心肌SOD、GSH-P_x活性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时,超微结构损伤亦较轻,且丹参素的保护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长庆 范劲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跨膜电位的影响,使用L-angendorff装置和蛋白酶循环消化().2g.L)的方法,获取了70-80%的横纹清蜥,呈杆状的耐钙... 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跨膜电位的影响,使用L-angendorff装置和蛋白酶循环消化().2g.L)的方法,获取了70-80%的横纹清蜥,呈杆状的耐钙心肌细胞,并使用PCLAMP5.51微机程序和ELP-7膜钳放大器记录心肌细胞膜电流和跨膜电位的变化,丹参酮采用累积加药法,所有的观察指标均在同一细胞完成,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钙电流 膜片钳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过表达对哺乳动物细胞带3蛋白阴离子交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丽峰 席玉慧 +4 位作者 白淑芝 王天英 姜晓姝 钟志玖 傅国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 :研究p16过表达对HeLa细胞带 3蛋白 (band 3)阴离子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La细胞中p16和带 3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方法将p16cDNA亚克隆到pEGFP -C1上 ,经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HeLa细胞 ,在荧光... 目的 :研究p16过表达对HeLa细胞带 3蛋白 (band 3)阴离子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La细胞中p16和带 3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方法将p16cDNA亚克隆到pEGFP -C1上 ,经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HeLa细胞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应用 6甲基 - 3-磺丙基 - 1-喹啉 -水化合物 (SPQ)荧光探针检测带 3蛋白的阴离子交换功能。结果 :在HeLa细胞中p16和带 3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双酶切和DNA测序结果证明所扩增的p16cDNA序列与报道序列相同。细胞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6 0 %以上的细胞发出荧光。转染pEGFP -C1-p16后细胞的阴离子交换功能增强。结论 :p16对HeLa细胞带 3蛋白的阴离子交换功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P16 阴离子交换蛋白1 红细胞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Cu-ZnSOD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力明 杨谦 +2 位作者 李森 孙克宁 田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生物防治机制并获得与生物防治相关基因,通过构建哈茨木霉菌丝生长期的cDNA文库及对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序列的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哈茨木霉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基因的全长cDNA... 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生物防治机制并获得与生物防治相关基因,通过构建哈茨木霉菌丝生长期的cDNA文库及对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序列的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哈茨木霉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的编码框长度为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7 ku.将该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8上,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通过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后,经裂解菌体取上清进行酶活鉴定,确定在蛋白水平上得到了表达.蛋白质表达的最佳条件为:IPTG浓度为0.125 mmol/L,OD600为0.600,培养温度37℃,诱导时间为4 h.目的蛋白SOD的粗酶活为26.69 U/mL.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哈茨木霉的抗逆境胁迫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技术检测癌症患者胸腹水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秀 杨艳丽 +1 位作者 于泽 徐玉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85-6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的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恶性胸腹水的金标准,但其漏诊率较高。其他方法,如免疫学检查、端粒酶活性检测、染色体分析结合细胞学检查、RT-PCR检测等或因所需的费用较昂贵,或因检出的假阳性率较高而未被推广。...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的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恶性胸腹水的金标准,但其漏诊率较高。其他方法,如免疫学检查、端粒酶活性检测、染色体分析结合细胞学检查、RT-PCR检测等或因所需的费用较昂贵,或因检出的假阳性率较高而未被推广。免疫磁珠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的分离、纯化。目前国内外尚少见应用此技术检测癌症患者胸腹水的研究。本实验旨在研究用免疫磁珠技术检测癌症患者胸腹水中的肿瘤细胞,以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率。方法:分别用免疫磁珠技术、常规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30例癌症患者和30例非癌症患者的胸腹水,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假阳性率。结果:在癌症患者,免疫磁珠法的肿瘤细胞检出率为63.3%(19/30),显著高于常规脱落细胞学法(23.3%,7/30)(P<0.01);在非癌症患者,免疫磁珠技术检出的的假阳性率(3.3%,1/30)与常规脱落细胞学的假阳性率(0.0%,0/3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癌症患者胸腹水的方法。如在常规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阴性结果后应用此方法,将大大提高临床合并有胸腹水的癌症患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肿瘤细胞 胸水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和血管舒缩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治荣 相原薰 小林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9-261,共3页
血管口径的收缩和舒张是由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所致,但何以发生收缩或舒张?除了各种神经和体液因素外,现在认为它与内皮细胞的机能密切相关。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PGI_2,也释放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DCF)和TxA_2。内... 血管口径的收缩和舒张是由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所致,但何以发生收缩或舒张?除了各种神经和体液因素外,现在认为它与内皮细胞的机能密切相关。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PGI_2,也释放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DCF)和TxA_2。内皮细胞的机能障碍或损伤是发生血管痉挛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舒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