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锡山 王宽 +3 位作者 张岂凡 陈峰 张殿忠 傅松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ELISA(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定量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分别按计数...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ELISA(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定量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分别按计数和计量资料统计。结果:68例胃癌组织中,6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88.24%),而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6例端粒酶低活性表达(15%),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χ2=4.87 u=2.01 P<0.05);与组织分化呈负相关(χ2=4.34 u=2.17 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临床胃癌诊断的辅助方法,且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术式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更有利于揭示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等浓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能量物质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丽英 张乃忠 +4 位作者 邢虹 王孝铭 娄延平 李晖 梁殿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本文利用快速等浓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心肌组织中肌酸(Cr)、磷酸肌酸(PCr)、次黄嘌呤(Hypo)、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营酸(NAD),腺苷一磷酸(AM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三磷酸(ATP)和环一磷酸腺苷(cAMP),同时检测与能量代谢有关的... 本文利用快速等浓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心肌组织中肌酸(Cr)、磷酸肌酸(PCr)、次黄嘌呤(Hypo)、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营酸(NAD),腺苷一磷酸(AM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三磷酸(ATP)和环一磷酸腺苷(cAMP),同时检测与能量代谢有关的标准物质色谱。检测结果表明,等浓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测定与能量代谢有关的18种物质,其中八种物质可同时测定,此八种标准物质的重复性(CV%在0.97-3.78%)和回收率(88.1-117.6%),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因此,该技术是测定心肌等生物组织中能量物质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能量代谢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23.5细胞酪氨酸羟化酶的种属来源及其重组酶的活性测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泓 李尧华 +3 位作者 冯秀丽 吴燕川 周虹 陈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MES 2 3 5细胞作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工具 ,是一种杂交瘤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由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与小鼠神经母细胞瘤 胶质瘤细胞系N18TG2杂交而成 .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的动物种属来源不清楚 .应用反转录... MES 2 3 5细胞作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工具 ,是一种杂交瘤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由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与小鼠神经母细胞瘤 胶质瘤细胞系N18TG2杂交而成 .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的动物种属来源不清楚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从MES 2 3 5细胞系中克隆了编码TH的cDNA ;结构分析表明 ,其cDNA编码区由 14 97碱基构成 ,共编码 4 98个氨基酸 ,与大鼠和小鼠TH的同源程度分别为 93%和 10 0 % .该杂交瘤细胞系表达小鼠TH .将该cDNA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经原核细胞表达、亲和层析得到了电泳纯的基因重组小鼠TH(recombinantmousetyrosinehydroxylase ,rmTH) .改良和建立了一种体外分析TH活性的新方法 .活性分析证明 ,纯化的rmTH能催化L 酪氨酸发生加单氧反应生成L 3,4 二羟基苯丙氨酸 (L 多巴 ) .rmTH的表观分子量为 5 6kD ;其酶促加单氧反应的最适pH值为 7 0 .乙二胺四乙酸能显著抑制此酶的活性 ,而亚铁离子能明显增强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23.5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种属来源 重组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酵母蔗糖酶的激活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范业鹏 杜鹏 +3 位作者 吴衍昌 姜玉梅 杨歌德 王淑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甲苯自溶法从鲜酵母中提取了蔗糖酶,并用乙醇分级及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了纯化,用PAG凝胶电泳作了纯度鉴定,在pH5.0,30℃条件下进行了酶反应,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出其Km=2.1×10-2mol/L,V... 采用甲苯自溶法从鲜酵母中提取了蔗糖酶,并用乙醇分级及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了纯化,用PAG凝胶电泳作了纯度鉴定,在pH5.0,30℃条件下进行了酶反应,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出其Km=2.1×10-2mol/L,Vmax=0.26(每分钟的光密度值).在此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it.C),发现其具有激活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双倒数作图显示:酶的表观Vmax(Vp)随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表观Km(Kp)不变(Kp=Km).经实验结果分析,推论出抗坏血酸激活作用的酶促反应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酶 抗坏血酸 激活剂 激活动力学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变化及与心肌损伤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姜春明 韩丽萍 +3 位作者 李鸿珠 徐长庆 孙轶华 赵炜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h组(I/R1h、2h、4h、6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h组(I/R1h、2h、4h、6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测定血清LDH、SOD活性和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VSP、左室内压±dp/dtmax及SOD活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低,LDH活性和MDA含量在再灌注2h时最高;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在再灌注1h、2h较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2h心肌组织CaSR的mRNA表达升高,再灌注4h、6h后降低。结论:CaSR mRNA表达多时心肌损伤较重,CaSR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受体 钙敏感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艳波 邓华聪 +2 位作者 郑丹 李呼伦 周宏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4 ,再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 0 35 80预处理 ,观察ECV 30 4细胞系中磷酸化P38MAPK和P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4种刺激因素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 ,使磷酸化P38MAPK表达量明显增加 ,P 选择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以SB2 0 35 80预处理后 ,P 选择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P38MAPK是P 选择素的上游信号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P-选择素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缺血脑组织中IP-10和IFN-γ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曹京燕 李呼伦 +3 位作者 孙博 彭海生 马珊珊 金连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是否参与人缺血脑损伤过程。方法:将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7天、7~14天和15~21天3组,以非缺血侧半球做对照,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是否参与人缺血脑损伤过程。方法:将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7天、7~14天和15~21天3组,以非缺血侧半球做对照,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球脑组织与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结果:在〈7天组和7~14天组中,缺血脑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7天组、7~14天组和15~2l天组中,趋化因子IP-10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74倍增高,P〈0.01;1.41倍增高,P〈0.05和1.52倍增高,P〈0.01)。在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中发现〈7天和7~14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65倍增高,P〈0.05和1.32倍增高,P〈0.05);在15~21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人缺血脑组织中观察到IP-10和IFN-γ的表达,提示IP-10和IFN-γ参与了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同时也提示IP-10可能参与后期对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10 IFN-Γ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家兔血清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康洋 王文余 +3 位作者 徐红薇 王晓农 毕彦忠 李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根据补体具有溶解免疫复合物(CMSC)作用,本文应用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动物模型,用新鲜家兔血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新鲜血清可明显提高 CMSC 及 CH_(50)水平,明显降低 CIC,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1;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阳性对... 根据补体具有溶解免疫复合物(CMSC)作用,本文应用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动物模型,用新鲜家兔血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新鲜血清可明显提高 CMSC 及 CH_(50)水平,明显降低 CIC,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1;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5。在高峰期,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项指标除 CMSC 有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名项均无显著差异。本文证明应用新鲜家兔血清,可明显降低 AESSR 血清中 CIC 水平,减轻家兔肾脏病理损伤,为临床应用新鲜血清治疗免疫复合物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SR IC 免疫复合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南岛3个黎族主要支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冬娜 应大君 +3 位作者 区采莹 陈路 褚嘉祐 薛雅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8,9,共4页
目的:建立侾黎、杞黎、本地黎3个黎族主要支系的永生细胞库。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环胞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结果:成功地对侾黎、杞黎、本地黎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本地... 目的:建立侾黎、杞黎、本地黎3个黎族主要支系的永生细胞库。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环胞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结果:成功地对侾黎、杞黎、本地黎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本地黎54株,共196株。结论:侾黎、杞黎、本地黎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使特有的黎族基因组得到系统地、永久地保存,并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黎族 永生细胞系 细胞库 遗传学 少数民族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P在癌间质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鹤 靳占峰 张瑞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 利用fap 3抗肽抗体研究成纤维激活蛋白 (FAP)在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人工合成FAP基因的一个有效片段 ,免疫动物后获得多克隆抗体 ,经过纯化 ,分别对 2 1例胃癌、19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经相... 目的 利用fap 3抗肽抗体研究成纤维激活蛋白 (FAP)在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人工合成FAP基因的一个有效片段 ,免疫动物后获得多克隆抗体 ,经过纯化 ,分别对 2 1例胃癌、19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经相关分析方法证明侵袭深度与FAP表达的细胞数存在强正相关关系 (r>0 9) ,说明随着侵袭程度的加深 ,FAP表达的细胞数增多。结论 实验证实FAP能够在发生侵袭的恶性上皮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而肿瘤细胞不表达。在恶性上皮性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中FAP的表达随着浸润深度而加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 成纤维激活蛋白 肿瘤间质 成纤维细胞 抗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细胞凋亡和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单长民 李娟 李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851-856,共6页
细胞凋亡作为生物细胞对内外信号刺激的一种反应,在正常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精确调控细胞的死亡过程,凋亡的产生可能由不同的生理、生化或/和有毒物质诱发。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器官发育及其大小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 细胞凋亡作为生物细胞对内外信号刺激的一种反应,在正常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精确调控细胞的死亡过程,凋亡的产生可能由不同的生理、生化或/和有毒物质诱发。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器官发育及其大小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与正常的细胞凋亡过程被抑制,破坏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有一定关系。用药物(如阿蒂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分裂的效果,治疗肿瘤。联合用药可以大大提高疗效。肝癌的基因治疗是一项新技术,已有报道多个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肝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和IL-18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莉莉 孙博 +4 位作者 王菁华 赵恺 吕桂香 金连弘 李呼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0-953,957,共5页
目的:研究IL-12和IL-18分别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调节机制以及IL-12与IL-18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P0180-199特异性T细胞系。分别用IL-12或IL-18或者IL-12和IL-18进行体外干预,将不同处理组的T细胞回输到正常的大鼠体内,建... 目的:研究IL-12和IL-18分别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调节机制以及IL-12与IL-18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P0180-199特异性T细胞系。分别用IL-12或IL-18或者IL-12和IL-18进行体外干预,将不同处理组的T细胞回输到正常的大鼠体内,建立过继免疫的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鼠进行临床评定;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组EAN鼠坐骨神经淋巴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①在IL-12和IL-18共同干预的条件下,特异性T细胞TNF-α和IFN-γ的产生均增加;②与IL-12或IL-18组相比,IL-12+IL-18组大鼠临床发病明显加重,发病时间提前;③在坐骨神经标本中,与对照组相比,IL-12+IL-18组CD4+淋巴细胞浸润数量较多,而IL-12和IL-18组CD4+淋巴细胞浸润较少。结论:经IL-12和IL-18体外干预的P0180-199特异性T淋巴细胞,通过过继免疫给正常大鼠后,诱导出严重的EAN动物模型,表现出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IL-12 IL-18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黏膜诱导免疫耐受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京燕 李呼伦 +6 位作者 彭海生 乔慧 孙博 杨硕 王菁华 刘玉梅 李国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4-277,282,共5页
目的:探讨鼻黏膜免疫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预防机制以及与耐受原相关的剂量依赖性。方法:建立Lewis大鼠EAE模型,用不同种属和剂量髓鞘碱性蛋白(MBP)诱导免疫耐受,评估EAE临床发病情况;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 目的:探讨鼻黏膜免疫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预防机制以及与耐受原相关的剂量依赖性。方法:建立Lewis大鼠EAE模型,用不同种属和剂量髓鞘碱性蛋白(MBP)诱导免疫耐受,评估EAE临床发病情况;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POT检测特异性单个核细胞IFN-γ表达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经鼻黏膜给予低剂量(30μg/rat)和高剂量(600μg/rat)特异性抗原可诱导免疫耐受,抑制EAE的发生。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高、低剂量耐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抑制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01;P<0·01)。ELISP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耐受组单个核细胞IFN-γ表达数量明显降低(P<0·01;P<0·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IL-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高剂量组未见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鼻黏膜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预防EAE的发生。给予低剂量抗原可引起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发生偏离,产生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鼻黏膜 EAE M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_(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31)P核磁共振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乃忠 王凤茹 +5 位作者 马丽英 韩庆宏 王均衡 刘秀萍 吴家振 周淑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研究了L_(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和615系鼠胸腺细胞(正常对照细胞)。结果发现在肿瘤晚期阶段,L_(7811)腹水肿瘤细胞的含磷化合物未进入完全不活跃状态。此外,腹水肿瘤细胞的磷脂组成与含量亦有明显改变... 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研究了L_(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和615系鼠胸腺细胞(正常对照细胞)。结果发现在肿瘤晚期阶段,L_(7811)腹水肿瘤细胞的含磷化合物未进入完全不活跃状态。此外,腹水肿瘤细胞的磷脂组成与含量亦有明显改变。因此,^(31)P-NMR谱可做为观察肿瘤细胞内能量生成和某些磷脂合成宏观动态过程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肿瘤细胞 核磁共振 能量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1.1^+细胞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5
作者 王菁华 孙博 +6 位作者 李国忠 王丹丹 刘玉梅 王琪 穆莉莉 金连弘 李呼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48,共5页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重症肌无力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1)用腹腔注射抗NK1.1抗体和抗TGF-β抗体的方法制造NK1.1+细胞缺陷和TGF-β缺陷的小鼠模型;(2)通过肌无力评分标准来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之间实验性自身...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重症肌无力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1)用腹腔注射抗NK1.1抗体和抗TGF-β抗体的方法制造NK1.1+细胞缺陷和TGF-β缺陷的小鼠模型;(2)通过肌无力评分标准来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之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区别;(3)观察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抗AchRIgG的各种亚型。结果:(1)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同对照组小鼠相比EAMG发病时间延迟且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但在免疫后7天用抗NK1.1处理却不能改变EAMG的临床病程。(2)NK1.1+细胞缺陷没有明显改变由AchR刺激产生的T细胞增殖反应,但由AchR特异性T细胞所产生的TGF-β有明显的增高。(3)经TGF-β中和抗体处理的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其EAMG的进展明显加快。(4)NK1.1+细胞缺陷鼠血清中抗AchRIgG、AchRIgG2b亚型的含量下降。结论:NK1.1+细胞在EAMG的起始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NK1.1+细胞的缺失将导致AchR特异性T细胞产生TGF-β的增加,从而抑制了重症肌无力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NK1.1^+ 细胞 细胞因子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的分布
16
作者 尹娇杨 张贵寅 白月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6,共2页
组特异性成份(Group-specific component简称Gc)作为人类学研究中一种遗传标记,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检测了辽宁锡伯族的Gc亚型。
关键词 锡伯族 组特异性成份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的变量捕获方法在高维数据变量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欠欠 李轶群 +1 位作者 侯艳 李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RF)的变量捕获方法在高维数据变量筛选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数据分析,对两种变量捕获(vh.md,vh.vimp)和逐步剔除方法(var SelRF)进行比较,并通过选入变量的数目、模型预测错误率(PE)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RF)的变量捕获方法在高维数据变量筛选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数据分析,对两种变量捕获(vh.md,vh.vimp)和逐步剔除方法(var SelRF)进行比较,并通过选入变量的数目、模型预测错误率(PE)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模拟实验表明,在变量具有联合作用、交互作用和弱独立作用情况下,变量捕获方法均明显优于var SelRF方法和全变量VIMP排序方法;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变量捕获方法筛选变量结果稳定,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变量捕获方法适用于高维数据的变量筛选,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变量筛选 变量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及一级亲属染色体脆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慧 李伟 +4 位作者 刘权章 孙艳阳 王恒湘 宋岩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对2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和20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染色体脆性部位进行了观察,发现两组的脆性部位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并且脆性部位3p14、11q13、6p22和12q13表达显著增高.提示这些特异的脆性部位可能与恶性淋巴瘤遗传易感性有关.
关键词 脆性部位 染色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平昌昀 李呼伦 +1 位作者 詹晓霞 孙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7-793,共7页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CFA组、EAE组、anti-ICOSL组和control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Tfh细胞的变化及T细胞的活化情况,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脱...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CFA组、EAE组、anti-ICOSL组和control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Tfh细胞的变化及T细胞的活化情况,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脱髓鞘及生发中心的改变,ELISA法检测髓鞘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水平。结果:anti-ICOSL治疗组较EAE对照组临床评分低(P<0.05),炎症浸润减轻,无脱髓鞘病变,Tfh细胞比例降低,但活性不受影响,不能够形成生发中心,并且髓鞘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减少。结论: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过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生发中心形成,分泌抗神经髓鞘蛋白MOG35-55特异性抗体发挥致病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生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组织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瑞楷 李呼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3-467,共5页
近年来,人们发现淋巴组织器官之外存在淋巴滤泡样结构,将其称之为异位淋巴组织,也叫三级淋巴组织。目前发现在许多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存在三级淋巴组织。在这里我们着重阐述三级淋巴组织... 近年来,人们发现淋巴组织器官之外存在淋巴滤泡样结构,将其称之为异位淋巴组织,也叫三级淋巴组织。目前发现在许多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存在三级淋巴组织。在这里我们着重阐述三级淋巴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三级淋巴组织与多发性硬化(MS)/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疾病的关系,简述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机制和研究进展,使人们对三级淋巴组织的形成和它如何参与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组织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