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杜忠潮 黄波 陈佳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2011年其城市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上升的有渭南、商洛和天水,下降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和杨凌;人口经济发展上升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和商洛,下降的有天水和杨凌;各主要城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性的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城市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的耦合协调性不尽合理,且出现衰退趋势。最后就该城市群实现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资源环境 人口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史兴民 韩申山 +1 位作者 安鹏飞 郭晓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8,共6页
在对环境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对区域环境因素敏感指数和适应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中西部20个地级以上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评估。在综合考虑不同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脆弱性特征的基础... 在对环境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对区域环境因素敏感指数和适应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中西部20个地级以上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评估。在综合考虑不同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得分划分为严重脆弱、一般脆弱、轻微脆弱3种类型。研究结果发现,从分布区域来看,中部环境脆弱性小于西部;从城市资源类型来看,脆弱性依次为:有色金属城市>煤矿城市>石油城市>黑色金属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脆弱性 环境系统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耕地后备资源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华 南小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以陕土籍发[2000]158号文件《陕西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为依据,对咸阳市后备耕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开(复)垦适宜性等进行了全面评价。目前全市有后备耕地资源12876.8hm2,其中废弃村庄8666.7hm2,主要分布在淳化、永寿等北部塬区;... 以陕土籍发[2000]158号文件《陕西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为依据,对咸阳市后备耕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开(复)垦适宜性等进行了全面评价。目前全市有后备耕地资源12876.8hm2,其中废弃村庄8666.7hm2,主要分布在淳化、永寿等北部塬区;荒地、沼泽、苇地等面积约2000hm2,主要分布在渭、洛河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耕地资源 评价 咸阳市 类型分布 开垦适宜性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晓华 马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675-8677,共3页
论述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主要类型,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等,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地热水资源 开发利用 环境的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苏英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47-18049,18125,共4页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北方缺水城市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水资源利用与污染并存,以及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流域调水、限制地下水超采、节约用水、废污水资源化、充分利用...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北方缺水城市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水资源利用与污染并存,以及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流域调水、限制地下水超采、节约用水、废污水资源化、充分利用雨水、实行水价改革等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资源 水污染 地下水超采 可持续利用 咸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杜忠潮 李磊 金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62-67,共6页
选取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典型的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淳化县、杨凌示范区和宝鸡市岐山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县域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作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长安区的乡... 选取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典型的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淳化县、杨凌示范区和宝鸡市岐山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县域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作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长安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可进入性较强,其乡村性较差;淳化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与乡村性较强,可进入性较弱;杨凌区可进入性和设施完善性较强,但缺少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岐山县的乡村性最强,其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及设施较差。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定量评价能够明确不同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因素,此种分析研究有助于区域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乡村旅游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忠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2-288,共7页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对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6 238人,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112.28万人次/a。金丝峡国...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对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6 238人,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112.28万人次/a。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年、日游客接待量均处于适载状态,逢"假日旅游"高峰期却会出现游客流量严重超载。针对该旅游风景区游客接待状况及其旅游业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峡 旅游环境承载力 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秦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 6个显著的特点 。
关键词 中国 西部 山地旅游资源 基本特征 开发 限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文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38-14240,14242,共4页
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首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成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着重从类型、数量、规模、等级、分布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点。
关键词 陕南地区 生态旅游资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微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9-284,共6页
目的揭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粒度小于0.005 mm的黏... 目的揭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粒度小于0.005 mm的黏粒级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中差异最大,S1古土壤高达39.7%,而L1黄土仅24%;S1古土壤黏粒中大量铁质黏粒胶膜呈流胶状出现并有次生伊利石的产出,结构密实;L1黄土微骨架颗粒相互支架,黏粒胶结物含量较少,胶结程度差,土质疏松。结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S1古土壤形成在湿热的森林环境,L1黄土形成于干冷的草原环境,S0黑垆土形成于凉湿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黄土-古土壤 微结构 形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忠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九五”以来陕西旅游开发持续快速发展 ,在带来创汇增收的直接效益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使旅游风景区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陕西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要协调发展 ,必须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扩法规 ,遵循资源可持... “九五”以来陕西旅游开发持续快速发展 ,在带来创汇增收的直接效益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使旅游风景区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陕西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要协调发展 ,必须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扩法规 ,遵循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原则 ,根据各旅游区的不同条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环境保护 措施 旅游开发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分析
12
作者 王德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根据咸阳地区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其赋存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开发历史长、潜力大,优势矿种为石灰岩和煤.但矿山规模小,勘探程度不够,综合利用低.提出了要大力引进资金... 根据咸阳地区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其赋存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开发历史长、潜力大,优势矿种为石灰岩和煤.但矿山规模小,勘探程度不够,综合利用低.提出了要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点开发,综合利用,走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地层 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孔伟 刘宇峰 +2 位作者 王淑佳 左俊楠 刘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9,共5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2002-2011年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演变趋势和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且D值逐年增大,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经历了"分散→较佳分布→集中"3个阶段;目前,河... 运用分形理论,对2002-2011年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演变趋势和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且D值逐年增大,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经历了"分散→较佳分布→集中"3个阶段;目前,河北省尚未凸显其首位旅游中心地地位,垄断性不强,也未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体系,应实施旅游中心地梯度化、差异化、内外协调联动、重视散客旅游等发展策略,优化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旅游中心地 规模结构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居民对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兴民 刘戎 +1 位作者 陈玲侠 贺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1,共6页
选择陕西省韩城矿区下属的下峪口矿和燎原矿为研究区域,通过45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探讨了居民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表明: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居民点周围采矿活动强度大,污染企业多,消极感知强,积极感知弱,... 选择陕西省韩城矿区下属的下峪口矿和燎原矿为研究区域,通过45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探讨了居民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表明: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居民点周围采矿活动强度大,污染企业多,消极感知强,积极感知弱,若居民点周围的企业能带来就业和经济收益,则居民的消极感知就会减弱。进一步分析了居民点周围的采矿活动强度及企业的污染程度、居民点对矿区经济发展的响应程度、自然背景和个体心理等因素对环境污染感知空间分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居民 环境污染 感知 空间分异 韩城矿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丁金梅 文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基本保持在良好协调类型,呈现稳定的态势。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显示,1996年以前,该区域发展主要受经济滞后制约;1997-2003年表现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协调状态;2004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生态滞后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度 陕北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玲霞 封建民 孙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35-241,共7页
[目的]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榆林市靖边县288户农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 [目的]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榆林市靖边县288户农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个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显著且重要的路径关系。感知对意识的路径系数为0.50(t=3.31),感知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3.35),意识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2.82)。[结论]农民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的感知度较高,满意程度较低,农民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环境感知、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环境感知 生计资本 陕北生态脆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和磁化率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宇峰 张仁霞 +1 位作者 高改妮 赵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1-317,共7页
以咸阳市不同功能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土壤有机质(烧失量)和磁化率特征研究,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咸阳城市绿地土壤烧失量波动变化范围在1.75%~10.67%之间,平均值为5.89%,4种功能区绿地土壤的烧失量(有机质)... 以咸阳市不同功能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土壤有机质(烧失量)和磁化率特征研究,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咸阳城市绿地土壤烧失量波动变化范围在1.75%~10.67%之间,平均值为5.89%,4种功能区绿地土壤的烧失量(有机质)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城市绿地土壤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在(79.80~293.90)×10^-8m^3/kg之间,平均值为113.60×10^-8m^3/kg;频率磁化率(χfd)在0.92%~12.16%之间,平均值为5.73%;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χlf和χfd%总体都偏高,说明土壤中的磁性矿物总体较高,且存在超顺磁性细颗粒;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的χlf和χfd%呈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关系,表征土壤磁化率的强弱程度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成土过程的共同作用。不同绿地土壤烧失量与其χlf及χfd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一方面可以说明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印证人类活动对自然成土过程的过度干扰,从而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发生学上的联系相对较弱,或者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磁化率 相关性 城市绿地 咸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综合测度分析——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忠潮 杨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基于区域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的述评,以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涵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诸方面22项指标的测度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原理、并借助SPSS1... 基于区域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的述评,以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涵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诸方面22项指标的测度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原理、并借助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对陕西省咸阳市所辖县区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作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咸阳市县(区、市)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差异明显,大致区分为4个等级类型;大多数县区各主成分得分所体现的城镇化发展方面优、劣势并存。并就各县区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测度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线性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综合性评价——以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杜忠潮 柳银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基于线性遗产廊道的概念和视角,构建由廊道资源条件、区域社会条件、廊道生境条件和旅游保障条件与发展潜力4个方面、8大要素、32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北地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所涵盖的陕西、甘... 基于线性遗产廊道的概念和视角,构建由廊道资源条件、区域社会条件、廊道生境条件和旅游保障条件与发展潜力4个方面、8大要素、32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北地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所涵盖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旅游价值作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遗产廊道综合旅游价值权重最高是廊道资源条件(0.625)、其它依次为区域社会条件(0.199)、保障条件与发展潜力(0.115)和廊道生境条件(0.061);区域旅游综合价值评分陕西(0.370)最高,甘肃(0.215)、新疆(0.211)居次,青海(0.100)和宁夏(0.089)较低,表现出明显的等第结构。并分析了各影响条件指数的省区差异,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旅游价值评价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主流化在集成水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玲霞 苏英 +1 位作者 王德耀 董莉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集成水资源管理是促进管理地区水、土及相关资源协调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仅强调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且要确保当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性。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性别平等是集成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公平、可... 集成水资源管理是促进管理地区水、土及相关资源协调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仅强调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且要确保当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性。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性别平等是集成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公平、可持续性的体现。在集成水资源管理中,考虑性别问题,有利于女性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充分参与,发挥妇女在水资源利用管理及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此外,应用性别分析方法,能够使自然资源利用的分析更加精确。文章在介绍集成水资源管理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性别分析理论,阐述了性别视角和分析方法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集成水资源管理中性别主流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主流化 集成水资源管理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