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永明 巴依尔塔 +7 位作者 李晓艳 姜永玲 李瑞刚 赵雷增 杜晨光 姜兰剑 郭宇 乌日罕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0期79-86,共8页
纳米孔测序是基于单分子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具有便于携带、实时测序、超长读长等技术优势。近年来,纳米孔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在动物疫情现场处置、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动物疫病临床快速诊断、病原体基因组学研究等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得... 纳米孔测序是基于单分子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具有便于携带、实时测序、超长读长等技术优势。近年来,纳米孔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在动物疫情现场处置、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动物疫病临床快速诊断、病原体基因组学研究等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综述可以发现纳米孔测序具有如下应用方面的特点:可及时准确鉴别病原体,给出精准检测结果,有助于基层有效应对突发、新发、外来动物疫情;可与PCR联合应用,快速获得病原体全基因组序列,为病毒遗传变异和流行病学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依据;可用其探索建立灵敏可靠、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的病原体监测预警网;可利用其优势建立较全面的病原体基因库,为后续的临床耐药性分析及用药指导提供建议。随着纳米孔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测序通量、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测序成本与周期,数据分析软件的丰富性和易用性等方面有望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测序 动物疫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刘玲 戴伶俐 +7 位作者 李晓艳 付玲芳 康斌 董鹏 武玉梅 尹忠良 吴蒙 李雪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原筛选,ELISA四参数拟合曲线判定,确定最佳单抗。将O型FMDV VLPs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特异性单抗与被检血清竞争结合,通过优化确定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HRP标记特异性单抗最佳工作浓度和最适封闭液,经计算确定判定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该竞争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验证其实用性。结果显示,O型FMDV VLPs特异性单抗为1D3单抗,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为: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为0.2μg/mL,HRP标记1D3单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最适封闭液为1%明胶。竞争ELISA判定标准为:被检血清阻断率≥40%,判为阳性;被检血清阻断率≤32%,判为阴性;被检血清阻断率介于32%~40%,则应在14 d后对动物进行重新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血清效价1∶1000,仅有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阳性血清能发生竞争性结合,O型和A型FMDV灭活疫苗免疫猪阳性血清无竞争性结合。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的阻断率结果符合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本试验建立的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可为开发更多VLPs疫苗检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 类病毒颗粒(VLPs)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疱疹病毒gB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李鹏 苏和 +4 位作者 韩慧敏 孟海 王昊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浓度为8.62×10^(2)拷贝/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可特异性区分鸽疱疹病毒与其他多种常见感染鸽的细菌和病毒,其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赛鸽公棚和鸽养殖场采集的30份疑似病鸽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出样品中的PiHV,并且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研究表明,建立的PiH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够应用于赛鸽、肉鸽等的鸽疱疹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疱疹病毒 SYBR Green 荧光定量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G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微生物移植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姚文娜 闫烁 +6 位作者 薛越 赵宇龙 苏和 宋永利 李喜和 包花拉 包斯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84-3390,共7页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都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这些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对动物的健康非常重要。现阶段研究发现,粪菌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恢复肠道微生物失调、干预或重建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MT这一治疗手段也逐渐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FMT技术的发展,在哺乳动物中通过调控微生物治疗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研究都有了新的方向,而这一技术手段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综述基于FMT在现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及与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更规范、高效、安全、有益的哺乳动物FMT体系,以及FMT在提高哺乳动物生产性能、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新参考、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 粪菌微生物移植(F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猪群中HP-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刚 武岳 +6 位作者 云利军 金山虎 马立峰 特木尔巴根 申捷 乌日罕 马学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为掌握内蒙古地区猪群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的流行规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发病猪群进行了HP-PRRSV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发病猪多为合并感染,病死率高。PCR检测16份送检样品中,HP-P... 为掌握内蒙古地区猪群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的流行规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发病猪群进行了HP-PRRSV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发病猪多为合并感染,病死率高。PCR检测16份送检样品中,HP-PRRS阳性率62.5%,猪蓝耳病(PRRS)阳性率18.8%,猪瘟(CSF)阳性率25%,伪狂犬病(PR)阳性率12.5%,猪细小病毒(PP)感染阳性率0%,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阳性率37.5%,而且以上这些猪病病毒抗体在猪群中普遍高于未发生HP-PRRS疫情之前。由此可见,目前猪病疫情是以HP-PRRSV为优势毒株,结合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而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薛越 闫烁 +6 位作者 姚文娜 赵宇龙 苏和 宋永利 李喜和 包花拉 包斯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1,共6页
肠道菌群数量大、种类繁多,会对宿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营养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和抵御感染等,在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肠道防御系统的关键。肠道上皮是动物机体抵御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吸收和屏障功... 肠道菌群数量大、种类繁多,会对宿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营养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和抵御感染等,在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肠道防御系统的关键。肠道上皮是动物机体抵御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吸收和屏障功能,还是宿主与微生物群交流的主动传感器,而这样的功能是肠道菌群与肠上皮各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以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中的几类典型细胞之间的互作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如何通过各类细胞发挥的功能来协调肠道菌群的稳定,进而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上皮细胞 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