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合并矛盾反应一例
1
作者 张天相 徐红艳 +2 位作者 施婕 任萌 张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3-679,共7页
抗结核治疗相关矛盾反应(paradoxical reaction,PR)是指在抗结核治疗初期病灶有好转的情况时,原有病变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新的病灶,常见于肺外结核,易被误认为结核病恶化或诊断错误,从而延误治疗,导致不良预后,给临床造成极大的困扰和... 抗结核治疗相关矛盾反应(paradoxical reaction,PR)是指在抗结核治疗初期病灶有好转的情况时,原有病变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新的病灶,常见于肺外结核,易被误认为结核病恶化或诊断错误,从而延误治疗,导致不良预后,给临床造成极大的困扰和诊治难度。但由于目前尚无系统性的量化诊断标准,使得矛盾反应的诊断仍处于排他性诊断及探索性治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枢神经系统 矛盾反应 共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龙茵 刘泳丽 +2 位作者 朱水泉 伍桂雄 李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无创通气治疗,针刺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变化。结果常规组与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3.33%(28/30),针刺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均改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pH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者血气、症状及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OPD 呼吸衰竭 针刺 无创通气 疗效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朱小茜 岳向峰 +2 位作者 黄学敏 刘秋红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入住时间>3 d且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成年患者377例,按入住ICU后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分为早期(1~2... 目的:探讨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入住时间>3 d且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成年患者377例,按入住ICU后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分为早期(1~2 d)组93例,中期(3~7 d)组155例,晚期(>7 d)组129例。比较3组预后,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患者入住ICU 60 d内死亡的影响。结果:与早期组和晚期组相比,中期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最低(P=0.002)。Cox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晚期为对照,蛋白质充足中期达标是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 60 d内死亡的保护因素(HR=0.675,95%CI:0.456~0.997)。结论:蛋白质充足3~7 d达标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机械通气 蛋白质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于鑫 刘阳 +3 位作者 吕晓楠 李国强 李国锋 魏路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3-738,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14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15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类型(术后、内科疾病、创伤)、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VAP发生率、VAP发病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无VAP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高的APACHEⅡ评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亦是VAP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插管法 气管内 声门下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美霁 刘美君 +12 位作者 陈睿 夏露 刘旭辉 杨杨 刘华瑞 叶丹 费镇涛 谢师琪 杨舒琪 潘磊 张晓林 徐飚 李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7-91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儿童TBM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儿童TBM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首次诊断为TBM儿童患者的资料。根据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儿童TBM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的神经系统结局,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识别和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TBM儿童患者91例,其中,62例预后良好,29例预后不良。患儿年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0(1.00,8.00)岁,51例为男性患儿。入院时预后不良组发生肌力异常(12/29,41.38%)、神志不清(16/29,55.17%)、脑积水(17/29,58.62%)的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9/62,14.52%)、(13/62,20.97%)和(22/62,35.48%)](χ^(2)=8.032,P=0.005;χ^(2)=10.647,P<0.001;χ^(2)=4.319,P=0.038);发生咳嗽≥2周(4/29,13.79%)和咳痰(1/29,3.45%)的比例则低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21/62,33.87%)、(13/62,20.97%)](χ^(2)=3.997,P=0.046;χ^(2)=4.659,P=0.031);预后不良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预后良好组更低(13和15;Z=-4.190,P<0.001),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疾病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7,P<0.001)。此外,预后不良组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乳酸脱氢酶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60.00(29.50,128.00)IU/L]、使用外脑室引流术(7/29,24.14%)以及机械通气(19/29,65.52%)的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9.50(20.75,64.00)IU/L、(2/62,3.23%)、(25/62,40.32%)](Z=-2.100,P=0.036;χ^(2)=9.696,P=0.002;χ^(2)=5.022,P=0.02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神志不清(OR=3.690;95%CI:1.045~13.034;P=0.043)和使用外脑室引流(OR=8.041;95%CI:1.064~60.760;P=0.043)是儿童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后不良儿童TBM患者更多表现为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力异常、低GCS评分)、脑积水及CSF乳酸脱氢酶升高,且机械通气需求更高。而预后良好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更突出,可能提示早期就诊或疾病较轻。入院神志不清、外脑室引流是提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 脑膜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马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4-799,共6页
历经多年发展,机械通气的理论和技术均已取得长足进步,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有创机械通气则在病情危重、痰液引流不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 历经多年发展,机械通气的理论和技术均已取得长足进步,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有创机械通气则在病情危重、痰液引流不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呼吸衰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故本文主要围绕这两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讨论。COPD所致呼吸衰竭以Ⅱ型呼衰为主,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均可出现,机械通气是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是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急症,机械通气的首要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充足的氧合及通气,最大程度减少过度充气。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能够配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可取得良好疗效,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实施,但对于严密观察下仍未在短期内获得缓解的患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气道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庞晨 王雅丽 +2 位作者 邓婵 胡肖薇 张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7,93,共5页
目的了解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全国48所三甲医院抽取581名硕士学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资质过剩感量表、组织支持量表、三维度性格优势... 目的了解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全国48所三甲医院抽取581名硕士学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资质过剩感量表、组织支持量表、三维度性格优势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总均分为(29.84±7.62)分;工作年限、每月夜班数、工作内容、日常承担工作量、组织支持感、品格优势是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较高,管理者应关注培养该群体的品格优势并给予一定的组织支持力度,以改善硕士学位护士的资质过剩感现状,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 护士 资质过剩感 品格优势 组织支持 研究生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formin Induc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Apoptosis Depending on AMPK-mediated RIP1 Downregulation
8
作者 LI Min SHI Shao-Qing ZHENG Yuan-Yua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59,共9页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ors.However,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elusive.In this work,we explore the role of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ell death,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Metformin inhibits lu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promotes apoptotic cell death,as evidenced by metformin-induced PARP and caspase cleavage.Furthermore,the pan-caspase inhibitor z-VAD-fmk reverses metformin-induced cell death.Western blot and qPCR result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markedly downregulates RIP1 exp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its mRNA and ubiquitination levels(0 vs 80 mmol/L,100%vs 20%,100%vs 15%).Additionally,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reveal that metformin may suppress RIP1 expression in an Hsp70-dependent manner,as metformin promotes Hsp70 degradation,and Hsp70 endogenously interacts with RIP1.Subsequent CCK-8,flow cytometry,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decreases Hsp70/RIP1 expression through AMPK/PKA/GSK-3βaxis.Consistently,results from a subcutaneous transplant tumor model indicate that metformin retards tumor growth without affecting mouse body weight.Collectively,these data highlight the part of RIP1 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providing novel strategy for lung cancer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METFORMIN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 heatshockprotein70(Hsp70)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孔令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74-975,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确定引起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菌及其药敏性,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革...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确定引起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菌及其药敏性,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抗生素比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则对万古霉素比较敏感。结论:临床中针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药敏性来对抗生素进行科学选择,并给予综合治疗,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呼吸系统疾病 抗生素 合理选择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纳米生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卓俊 陈玉颖 +11 位作者 周泱 戴桂琴 刘德亮 刘孟德 高健辉 陈泽 邓嘉玉 梁光炎 魏莉 赵鹏飞 卢洪洲 郑明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4-1617,共14页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应对日益严峻的耐药感染。纳米生物材料具有特异靶向、智能递送、载药量高、毒副性低、穿透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本文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通过破坏成熟生物膜、阻断细菌通信、抑制细菌代谢和增强生物膜渗透等策略治疗细菌感染的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生物治疗的发展趋势与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机制 纳米药物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试验框架下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董宁 +4 位作者 吴元浩 孙文秀 蒋蓉蓉 马媛媛 张林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 制订《临床试验框架下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临床试验框架下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实践流程。方法 成立《共识》构建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开展利益相关者访谈,形成《共... 目的 制订《临床试验框架下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临床试验框架下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实践流程。方法 成立《共识》构建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开展利益相关者访谈,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4轮小组会议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共识》围绕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3个阶段展开,包括临床研究护士职责与资质、患者评估与入组、治疗环境准备、噬菌体制剂准备、依据治疗方案执行给药、感控措施执行与督查、观察监测、追踪随访、数据记录与管理等。结论 《共识》综合了文献报道、临床经验和专家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在临床试验框架下护理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方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多重耐药菌 临床试验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征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13
作者 周强 陈美 +1 位作者 林丽娟 耿成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9,共14页
目的:筛选铁死亡(ferroptosis,Fer)相关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特征基因及探讨IPF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WGCNA和ssGSEA构建铁死亡相关的IPF风险模型(Fer-Score),分析不同风险亚型免疫细胞浸润和通路富... 目的:筛选铁死亡(ferroptosis,Fer)相关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特征基因及探讨IPF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WGCNA和ssGSEA构建铁死亡相关的IPF风险模型(Fer-Score),分析不同风险亚型免疫细胞浸润和通路富集。进一步利用LASSO算法对IPF特征的铁死亡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关键通路评分与特征基因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IPF细胞模型验证特征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功能。结果:筛选出9个铁死亡相关IPF基因用于构建Fer-Score。不同Fer-Score亚型的风险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现集及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7和0.937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记忆B细胞、树突状细胞、静息自然杀伤(natural killing,NK)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富集分数显著相关。GSEA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共有24条通路显著富集,其中有7条通路与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结合LASSO算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MEG8、ALOX15与ADAM23是导致IPF发生的特征基因。细胞实验结果发现ADAM23在IPF细胞模型中显著高表达,敲低ADAM23可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EAS-2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敲低ADAM23可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其可能通过调控代谢相关通路影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从而导致IP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铁死亡 代谢 免疫浸润 ADAM2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史亮 赵海涛 +5 位作者 孙丽 张志远 张俊丽 杨慧英 刘岩 马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了解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护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沈阳军区部分入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度新兵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对疑诊哮喘的官兵行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第一轮调查在新... 目的了解东北寒区作训官兵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护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沈阳军区部分入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度新兵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对疑诊哮喘的官兵行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第一轮调查在新兵入伍集训时进行,第二轮调查在入选新兵入伍2年的冬训后进行,第三轮调查在入选士兵退伍前进行。结果在第一轮调查中,新入伍官兵的哮喘患病率为3.55‰,第二轮发现可疑患病人员1067人,第三轮确诊26人,发病率为1.73‰。哮喘官兵首次发作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88.5%)和喘息(56.3%)。哮喘官兵发作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76.9%)和接触冷空气(65.4%),哮喘好发时间为凌晨(30.8%)和清晨(23.1%)。26例哮喘患者中有19例(73.1%)发生在冬季,10例(38.5%)发生在春季,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劳累、个人过敏史、接触冷空气、慢性支气管炎、吸烟、训练中吸入弹药气味和情绪不良等均能增加哮喘的发病率。结论劳累对官兵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最大,个人过敏史、接触冷空气、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吸入弹药气味、情绪等是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膈肌超声监测下吸气肌锻炼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敏 王兆 +6 位作者 笪苗 金秋霞 姚萍丽 钱彩华 周庆 沈旭慧 华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膈肌超声监测下吸气肌锻炼效果。方法将呼吸重症监护室74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逐渐降低呼吸机压力值和PEEP值,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膈肌超声监测下吸气肌锻炼效果。方法将呼吸重症监护室74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逐渐降低呼吸机压力值和PEEP值,按经验撤机;观察组由医护团队按计划每日调整呼吸机吸气触发灵敏度,配合使用沙袋加压锻炼吸气肌,行床旁右侧膈肌超声监测。结果观察组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未发生吸气肌锻炼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膈肌超声监测下行吸气肌锻炼,效果较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 机械通气 膈肌超声 吸气肌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冰洁 安超 +4 位作者 郝东 王涛 王晓芝 李洪波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将pcDNA3.1-SphK1载体(SphK1组)、空白pcDNA3.1载体对照(NC组)、SphK1 siRNA(siSphK1组)和对照siRNA(siNC组)分别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E-cadherin、fibronectin和p-ERK1/2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实验评估过表达SphK1和抑制ERK1/2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SphK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分期相关。SphK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提高p-ERK1/2和fibronectin蛋白水平,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而干扰SphK1则呈现相反的结果。ERK1/2抑制剂U0126可显著抑制SphK1过表达诱导的p-ERK1/2和fibronectin上调及E-cadherin下调,也抑制了SphK1过表达增强的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SphK1可能通过ERK1/2通路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提高fibronectin蛋白水平,并促进NSCL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ERK1/2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祎 李鑫 +5 位作者 李琦 苏程程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BLM+GA组及BLM+NS组每天给予40 mg/kg甘草酸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3、7、14、21天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亚群比例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BLM组和BLM+NS组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及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BLM+NS组相比:BLM+GA组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较少;第3、7天的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第7、14天肺泡巨噬细胞M2表型比例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和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GA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沉积,可能与GA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偏移和调控以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K1通过调节Bcl-2/Bax途径干扰LLC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冰洁 赵洁 +4 位作者 郝东 王晓芝 王涛 李洪波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4,960,共6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K1)是否通过调节Bcl-2/Bax途径干扰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的凋亡。方法:通过构建SPK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将siRNA转染至LLC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LC细胞转染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K1)是否通过调节Bcl-2/Bax途径干扰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的凋亡。方法:通过构建SPK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将siRNA转染至LLC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LC细胞转染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LLC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LLC细胞中SPK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的LLC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siRNA-SPK1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siRNA-SPK1-Neg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siRNA-SPK1组中Bax蛋白表达明显较siRNA-SPK1-Neg组高,Bcl-2蛋白表达较siRNA-SPK1-Neg组低。ELISA结果显示siRNA-SPK1组中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iRNA-SPK1-Neg组(P<0.01), siRNA-SPK1组中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iRNA-SPK1-Neg组(P<0.01)。结论:SPK1在LLC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有关。SPK1可能是通过Bcl-2/Bax途径干扰LL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Bcl-2/Bax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永强 姬文婕 +6 位作者 郑春秀 张译丹 彭守春 胡道川 陈雪芬 周欣 魏路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博莱霉素组,经口咽吸入法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及博莱霉素A5,术后第1、3、7、14及21天处死小鼠,病理学方法计算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inflammation score, IS)及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常规方法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 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量,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 HY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博莱霉素组小鼠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水肿等炎症程度( IS评价)较等渗盐水组显著增加(P<0.01),第7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博莱霉素组小鼠第14、21天肺组织CVF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增高(P<0.01);与等渗盐水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博莱霉素组第1天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第3天明显增多(25.18±2.06 vs 8.82±1.59, P<0.01),第7天升至高峰(56.56±5.03 vs 3.68±0.79, 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21天细胞总数仍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肺泡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细胞总数相一致;而中性粒细胞数量第1、3、7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9.086±1.268 vs 1.108±0.229、5.551±0.511 vs 0.315±0.100、8.093±0.922 vs 0.249±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莱霉素组胶原Ⅰ、ⅢmRNA表达水平在第14、21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 P<0.05);HYP检测结果显示博莱霉素组第7、14、21天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21天达最高值;与等渗盐水组相比,博莱霉素组第1天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P<0.01),此后呈降低趋势,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各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比例与IS及CVF值均呈正相关(P<0.01,P=0.0013)。结论在博莱霉素A5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外周血中Ly6Chi、Ly6Clo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与肺组织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等病理进程相比,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应对肺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迅速,早期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后期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Ly6C 博莱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时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俊丽 卜金龙 +1 位作者 孙文武 柴若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的流动状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1只巴马小猪,将配制的相当于Ⅰ度、Ⅱ度、Ⅲ度黏度模拟痰液经气管镜导管注射至段支气管。将猪翻转180°后,观察模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观察1min,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黏稠度模拟痰液的流动状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1只巴马小猪,将配制的相当于Ⅰ度、Ⅱ度、Ⅲ度黏度模拟痰液经气管镜导管注射至段支气管。将猪翻转180°后,观察模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观察1min,然后向段支气管注入2mL生理盐水进行湿化,10s后将猪翻转180°,观察痰液向气管流动的速度,流至隆突时停止。结果Ⅲ度痰液黏附于支气管壁不流动;Ⅱ度痰液集中于段支气管开口,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不流动;Ⅰ度痰液流动速度2mm/min。Ⅲ度痰液用生理盐水湿化后,痰液的流动速度为120mm/min,15s流至隆突。结论机械通气条件下,Ⅲ度和Ⅱ度痰液几乎不流动,Ⅰ度痰液流动缓慢,应注意加强气道湿化。气道内注射生理盐水湿化后,翻转180°体位后吸痰应在15s内进行,以避免痰液流向对侧肺导致感染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痰液 黏稠度 体位 流变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