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延安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王晓东 白悦江 刘延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2022年延安季、年尺度的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实际干旱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华南TC登陆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2
作者 张小龙 陈泊舟 +2 位作者 张斯尧 贺新 薛丹妮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54-156,166,共4页
利用1949—2016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中心数据,主要分析登陆中国华南(广东、海南、广西)TC频数、强度的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并讨论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949—2016年,登陆中国华南... 利用1949—2016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中心数据,主要分析登陆中国华南(广东、海南、广西)TC频数、强度的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并讨论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949—2016年,登陆中国华南地区的强热带风暴(STS)主要分布在7—9月,占STS总数的72.8%,台风(TY)主要分布在7—9月,占TY的72.5%。夏、秋季华南TC登陆频繁,集中在7—9月,占总登陆频数的70%。登陆我国华南地区TC中心最大风速和中心最低气压年际变化都有减小趋势,趋势率分别为0.16 m/(s·年)、0.008 hPa/年,而登陆华南地区TC频数年际变化有增加趋势,趋势率为0.01个/年。El Niño年,登陆我国华南TC频数偏少,夏季比秋季偏多,初次登陆的时间偏晚,且El Niño事件的强度越强,华南登陆的TC个数越少;La Niña年,登陆我国华南TC频数偏多,秋季的TC明显比El Niño年秋季偏多,最后一次登陆的时间偏晚,且La Niña事件的强度越强,华南登陆的TC个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月际、年际变化 El Ni?o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影响
3
作者 张旭东 杨光 +3 位作者 赵允格 澹台彧 刘宁 鱼舜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1,202,共9页
[目的]为研究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影响。[方法]采用原状土柱试验,以裸土为对照,设置灌草(单株灌木-20%盖度草本)、灌草-30%生物结皮和灌草-50%生物结皮3个处理,研究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影响。[结果]模拟30 m... [目的]为研究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影响。[方法]采用原状土柱试验,以裸土为对照,设置灌草(单株灌木-20%盖度草本)、灌草-30%生物结皮和灌草-50%生物结皮3个处理,研究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影响。[结果]模拟30 mm降水12 h后,灌草-生物结皮处理0-20 cm土层水分含量较裸土处理平均提高15.4%,较灌草处理平均提高12.8%。与裸土相比,灌草及灌草与2个盖度生物结皮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水分耗散,其中灌草处理较裸土增加120.3%,灌草-生物结皮较裸土平均增加116.5%。生物结皮降低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分耗散。与灌草处理相比,灌草-生物结皮水分耗散平均降低1.7%,降低程度与生物结皮盖度、时段及土层深度有关。其中,灌草-50%生物结皮的水分耗散量较灌草-30%生物结皮处理降低13.4%。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降低作用在雨后1~4天表现明显。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降低主要取决于20-45 cm土层耗散的降低。与灌草处理相比,灌草-生物结皮的0-20 cm土层水分蒸散损耗平均提高14.4%,而20 cm以下土层水分耗散平均降低15.5%。[结论]30 mm降雨量条件下生物结皮降低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分耗散,有利于缓解风蚀水蚀交错区灌草植被的水分亏缺。研究结果揭示生物结皮对灌草生态系统水分耗散影响,可为旱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灌草生态系统 水分分布 蒸散发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土台风”发生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分析
4
作者 张小龙 韩娇娇 +2 位作者 陈泊舟 杨丽 张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利用1950—2017年近70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南海“土台风”(南海本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俗称)的集中发生地、发生频数、发生时间、最大风速、移动速度等关键要素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 利用1950—2017年近70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南海“土台风”(南海本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俗称)的集中发生地、发生频数、发生时间、最大风速、移动速度等关键要素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土台风”发生频次为5~6次/年,平均移速主要集中在2.6~4.0 m/s,夏季和秋季在00:00生成的概率达39%。在ENSO年,南海“土台风”平均每年发生频次为4.7次,且9月频数最高,最大风速集中位于西沙群岛东北部。在正常年,南海“土台风”发生地主要位于12°N以北的吕宋岛西南部。南海夏季的“土台风”,在ENSO年的发生地相较正常年向南偏移3个纬度,相较La Niña年向南仅偏移2个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台风” ENSO 南海 最大风速 移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年内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5
作者 王闪闪 赵允格 +3 位作者 杨光 任伟 杨凯 张子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2,50,共8页
[目的]明确黄土丘陵区粉砂质壤土上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年内动态以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结皮在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吴起县退耕封禁地进行野外长期定... [目的]明确黄土丘陵区粉砂质壤土上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年内动态以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结皮在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吴起县退耕封禁地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①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年内动态。一般生物结皮层月均温最高出现在6月,为27.1℃;结皮层下5 cm土壤月均温最高在7月,为22.7℃;生物结皮层和结皮层下5 cm土壤月均温均在1月最低,分别为-1.7和-1.4℃。②生物结皮层和结皮层下5 cm土壤温度日动态均为正弦曲线。生物结皮层和结皮层下5 cm土壤温度最大日较差均出现在6月,分别为32.0和17.2℃;10月生物结皮层温度日较差最小,为17.3℃,1月结皮层下5 cm土壤温度日较差最低为8.5℃。③年内生物结皮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10月生物结皮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11—12月生物结皮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④1月和7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导致生物结皮层和结皮层下5 cm土壤温度日较差下降。[结论]黄土丘陵区粉砂质壤土上生物结皮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且不同月份土壤水分对生物结皮土壤温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温度 季节动态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1969—2008年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万红卫 +2 位作者 王树斌 候庆国 苏锋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4期91-92,102,F0002,共4页
利用陕西省榆林市12县(区)1969—2008年日照时数、云量等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各县(区)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市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市太阳年辐射分布有明显的纬度差异,南北相差500 mJ/m2。在季节分布上,... 利用陕西省榆林市12县(区)1969—2008年日照时数、云量等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各县(区)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市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市太阳年辐射分布有明显的纬度差异,南北相差500 mJ/m2。在季节分布上,太阳辐射在春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榆林市年太阳辐射总量达到5 500~6 000 mJ/m2,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清洁能源,对保持榆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日照时数 太阳能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