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猪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波的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崇灵 唐菲 +3 位作者 钟旻璇 郭维维 吕萍 刘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检测方法,分析正常听力小型猪P1-N1-P2波形特点.方法选用正常听力雄性小型猪4头,在麻醉状态下予以短纯音刺激,记录CAEP P1-N1-P2波形,并分析其潜伏期及幅值.结... 目的建立小型猪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检测方法,分析正常听力小型猪P1-N1-P2波形特点.方法选用正常听力雄性小型猪4头,在麻醉状态下予以短纯音刺激,记录CAEP P1-N1-P2波形,并分析其潜伏期及幅值.结果4头(8耳)小型猪均记录到CAEP P1-N1-P2波,检出率100%,P1波潜伏期平均为(45.13±14.07)ms,N1波潜伏期平均为(96.00±10.72)ms,P2波潜伏期平均为(135.13±13.95)ms,P1-N1平均幅值(2.21±1.04)μV,N1-P2平均幅值(1.37±0.37)μV.结论小型猪的CAEP可反映小型猪听皮层功能,P1-N1-P2波与人类相似;小型猪有望作为听皮层功能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听皮层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 P1-N1-P2 潜伏期 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型猪听觉失匹配负波的波形特征分析
2
作者 唐菲 杨崇灵 +2 位作者 郭维维 吕萍 刘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小型猪听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形特征,探讨小型猪在听觉中枢发育及功能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月龄和6月龄正常听力小型猪,各6头(12耳),应用Smart EP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在麻醉状态下采用经典Oddb...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小型猪听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形特征,探讨小型猪在听觉中枢发育及功能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月龄和6月龄正常听力小型猪,各6头(12耳),应用Smart EP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在麻醉状态下采用经典Oddball刺激范式行听觉MMN检测,采集听觉MMN波形,记录并分析潜伏期及振幅,借助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头(24耳)小型猪中,11头(22耳)引出典型的听觉MMN波形,检出率为91.67%,平均潜伏期为(230.73±42.90)ms,平均振幅为(3.28±2.28)μV;3月龄组听觉MMN潜伏期为(266.10±20.22)ms,6月龄组潜伏期为(201.25±33.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振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型猪听觉MMN波形、潜伏期范围及发育趋势与人类相似,可作为听觉中枢发育及功能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匹配负波 小型猪 听觉中枢 发育 潜伏期 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维持方案对小型猪听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柳红东 陈志峰 +7 位作者 胡云 李娟娟 杨虓 高云 曾宪海 戢小军 陈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3,共6页
目的 评估不同麻醉维持方案对小型猪听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小型猪耳科学研究中的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的适应性喂养3 d后经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听力正常的10~1... 目的 评估不同麻醉维持方案对小型猪听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小型猪耳科学研究中的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的适应性喂养3 d后经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听力正常的10~12周龄滇南小型猪5只,舒泰(Zoletile)+赛拉嗪(Xlyzine)麻醉诱导后,分别使用1.5%异氟烷吸入、2%异氟烷吸入、舒泰+赛拉嗪静滴3种麻醉维持方案,在麻醉初始、维持60 min后及维持180 min后对小型猪的ABR、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等听觉电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同一麻醉维持方案下,随麻醉维持时间的延长,1.5%异氟烷组CAP N_(1)潜伏期延长;2%异氟烷组CAP N_(1)幅值增加,部分频率短纯音诱导的ABRⅠ-Ⅴ间期延长(2、16 kHz)以及CAP N_(1)潜伏期延长(2 kHz);舒泰+赛拉嗪组CAP N_(1)潜伏期延长,部分频率短纯音诱导的ABR阈值提高(16 kHz)、ABRⅠ-Ⅴ间期延长(16 kHz)、CAP N_(1)幅值升高(8 kHz)、CM幅值增加(2 kHz)。结论 3种麻醉维持方案中,1.5%异氟烷吸入方案不影响ABR和CAP阈值,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作为最佳麻醉维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维持 小型猪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听觉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敏 曹雷 +2 位作者 于宁 李春燕 唐梓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同时伴有听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和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ptoacous...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同时伴有听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和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p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分析听力检查结果。结果偏头痛组低频率(0.25、0.5、1、2kHz)纯音测听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偏头痛组高频率(4、8 kHz)纯音测听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kHz,偏头痛组DPOAE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75、2、3、4、6、8 kHz偏头痛组DPOAE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75、1、2 kHz偏头痛组DPOAE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6、8 kHZ偏头痛DPOAE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ABR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ABR的Ⅰ波、Ⅲ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Ⅰ~Ⅲ波、Ⅲ~Ⅴ波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Ⅴ波波间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外周或中枢听觉障碍,而低频率更容易发生,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偏头痛患者听觉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听力损失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聋听觉中枢发育及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唐菲 吕萍 +2 位作者 杨崇灵 郭维维 刘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3,共6页
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适应证,但CI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听觉剥夺时间和植入年龄是关键因素之一。相对来说,植入年龄越小,CI效果越好,这可能与听觉中枢发育关键... 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适应证,但CI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听觉剥夺时间和植入年龄是关键因素之一。相对来说,植入年龄越小,CI效果越好,这可能与听觉中枢发育关键期及可塑性水平有关。出生后听觉中枢的发育依赖于听觉刺激,先天性聋患者由于关键期内缺乏听觉刺激,听觉中枢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延迟,听皮层发生跨模态重组,耳蜗慢性电刺激可使听皮层神经元突触重塑,皮层结构重组,皮质反应逐渐成熟,听觉功能改善,这可能与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神经元可塑性相关因子表达有关,并受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调控。先天性遗传性聋小型猪在基因表型、听觉发育规律、颞骨解剖结构、内耳形态和听觉中枢结构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性,比传统先天性聋动物模型更具优势,可利用先天性遗传性聋小型猪模型研究先天性听觉剥夺和耳蜗慢性电刺激后听觉中枢发育及可塑性的影响,深入探究听觉中枢可塑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聋 听觉中枢 可塑性 慢性电刺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听力干预短期效果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蕴 张宏征 +5 位作者 蔡洁青 黄美萍 杨璐 闫冰岩 宋依航 郗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骨导纯音听阈均≤60 dB HL)配戴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分别于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第14±2 d行声场总体听阈、单音节识别率及安静环境语句识别阈测试,比较配戴助听器前后的结果差异。并于配戴第14±2 d使用IOI-HA问卷对助听器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配戴后挂式骨导式助听器后声场四个频率平均听阈(39.3±4.9 dB HL)较配戴前(56.5±8.2 dB H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助听前单音节识别率(给声强度:患者助听前双音节言语识别阈减5 dB)为29.8%±11.4%,配戴第14±2 d为72.4%±14.4%,配戴后单音节识别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语句识别阈由配戴前的48.6±9.7 dB HL降至34.3±5.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戴14±2 d时IOI-HA问卷评估总分平均值为29.0±3.8分。结论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可显著提高传导性、0.5~4 kHz骨导纯音听阈不超过60 dB HL的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骨导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语句识别阈 IOI-HA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听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国家标准《声学助听器验配管理》发布
7
作者 郗昕 曹永茂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助听器验配是对听障者最主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对提高交流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有显著作用[1]。依托系统性、专业化的验配服务,大多数助听器潜在用户有望从中获益[2]。20年前我国相关机构和学术团体已经注意到助听器专业验配... 助听器验配是对听障者最主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对提高交流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有显著作用[1]。依托系统性、专业化的验配服务,大多数助听器潜在用户有望从中获益[2]。20年前我国相关机构和学术团体已经注意到助听器专业验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分别发布了若干行业规范:2005年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的《中国小儿助听器验配程序指南》[3]、2006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聋儿康复协调组的《助听器验配工作指南(试行)》[4]、《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会助听器验配专业学组的《助听器验配指南》[5]、GB/T 14199-2010《电声学助听器通用规范》[6]、2010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等的《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7]、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的《GZB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助听器验配师(2020年版)》[8]、2021年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的《助听器验配服务规范》团体标准(T/CARD 019-2021)[9]、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助听行业分会等撰写的《助听器与辅听设备基本性能及使用建议的专家共识》[10]、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等的《儿童助听器验配临床实践指南(202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验配 中华医学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专业学组 团体标准 学术团体 潜在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听力损失的早期检测与干预——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年第四季度学术活动报道
8
作者 张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624,共3页
2024年11月3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喉科承办的“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年第四季度学术活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五层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 2024年11月3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喉科承办的“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年第四季度学术活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五层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活动聚焦“儿童听力损失的早期检测与干预”。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妇产医院、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妇幼保健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和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的多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北京市6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及京津冀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130余名同道参加此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活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京津冀地区 早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9
作者 杨仕明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手术逐渐在多个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在耳科领域,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逐渐进入到临床应用。2024年作者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机械臂(OTOARM)和机械手(OTODRIVE)进行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手术,该...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手术逐渐在多个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在耳科领域,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逐渐进入到临床应用。2024年作者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机械臂(OTOARM)和机械手(OTODRIVE)进行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手术,该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匀速、慢速插入电极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果。本文旨在对此次手术进行总结,探讨机器人手术在人工耳蜗植入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耳聋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国家顶级医学研究平台 共赢耳鼻咽喉学科发展未来
10
作者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9年获批“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来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学科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的科技创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9年获批“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来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学科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的科技创新蓬勃强劲。在习主席亲自引领下,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旋律和动力涌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疾病 医学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 临床医学研究 耳鼻咽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观垂直(水平)视觉常值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期的主观视觉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萃霞 蔡海燕 +7 位作者 杜一 王郁 徐正燕 王倩 刘兴健 任丽丽 丁进宏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主观垂直(水平)视觉(subjective vision vertical/horizontal,SVV/SVH)常值及其应用于发作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器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究主观垂直(水平)视觉(subjective vision vertical/horizontal,SVV/SVH)常值及其应用于发作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器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诊断为原发性BPPV患者60例为试验组,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无眩晕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依据患侧和年龄,分别进行SVV/SVH头正中位(0°)、头右倾45°、头右倾75°、头左倾45°、头左倾75°测试,比较不同人群及同侧别BPPV患者不同年龄组的SVV/SVH均值与方差。结果BPPV患者SVV向病变侧倾斜,SVH右侧BPPV组顺时针倾斜(呈正值)、左侧BPPV组逆时针倾斜(呈负值);SVH较SVV表现出更大的组间差异;年龄较大BPPV患者在患侧偏转时较易出现更大方差,且75°的偏斜角度较常规45°更易出现异常。结论对照组SVV/SVH在不同测试头位的偏斜角度存在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SVV/SVH测试对于BPPV患者病变侧别有提示意义,方差是SVV/SVH检查的重要参数,SVV/SVH检查对于耳石器官功能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加入常规前庭功能检查序列中对耳石器官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垂直视觉 主观水平视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耳蜗结构与人工耳蜗植入听力研究
12
作者 禹昌彬 庄博翔 +4 位作者 伏振豪 左慧君 洪梦迪 陈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听力下降的发病机制及人工耳蜗植入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69例(78耳)...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听力下降的发病机制及人工耳蜗植入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69例(78耳),且至少有一侧耳蜗植入耳符合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标准,对其结构相关数据与听力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淋巴囊加内淋巴管的体积与前庭导水管中点直径、外口直径显著相关(P=0.016、0.031),相关系数分别为0.275、0.246,呈弱正相关。前庭导水管中点直径与外口直径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为0.711,呈强正相关。内淋巴囊加内淋巴管的体积与波动性听力下降事件显著相关(P=0.002),相关系数0.355,呈较弱正相关;与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引出率无相关性(P=0.100);与术后助听听阈无相关性(P=0.335)。前庭导水管中点直径、外口直径与波动性听力下降事件无相关性(P=0.310、0.135);与ASNR引出率无相关性(P=0.239、0.173);与术后助听听阈无相关性(P=0.326,0.258)。合并Modini畸形与波动性听力下降事件无相关性(P=0.295);与ASNR引出率显著相关(P=0.018),相关系数-0.272,呈弱负相关。结论 前庭导水管直径大小和听力发展特点无关,和内淋巴囊体积加内淋巴管大小显著相关;内淋巴囊加内淋巴管体积大小和听力发展特点有关,内淋巴囊加内淋巴管体积越大,表现为波动性听力下降的可能性越大,而体积越小越可能表现为出生即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LVAS发病机制可能是内淋巴囊体积增大后其压力调节的失衡;前庭导水管结构和术后助听听阈无关;LVAS和非LVAS患者术后残余听力的保留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合并Modini畸形的LVAS患者ASNR引出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内淋巴囊加内淋巴管体积 前庭导水管直径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研究
13
作者 刘兆海 郭维维 +3 位作者 贺志恒 陈伟 饶柱石 刘后广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7-1687,共11页
针对目前的响度模型无法用于预测圆窗激振下响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该响度模型由听觉外周模型和数据处理后端组成。建立了能够计算自由场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的听觉外周模型以及将基底膜振... 针对目前的响度模型无法用于预测圆窗激振下响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该响度模型由听觉外周模型和数据处理后端组成。建立了能够计算自由场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的听觉外周模型以及将基底膜振速转变为听觉中枢所感受到的响度的数据处理后端;将听觉外周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外耳传递函数、声激励下中耳传递函数和镫骨振速、圆窗激振传递函数、内耳基底膜选频特性、频响特性和位移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听觉外周模型的可靠性;将响度模型计算结果与等响曲线、带宽噪声响度、频域掩蔽下纯音响度级和复音阈值已有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响度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并能够用于计算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纯音、复音和带宽噪声的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度感知 圆窗激振 人工中耳 听觉外周 动力学建模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负载地塞米松的内耳递送研究
14
作者 艾苹苹 赵立东 +4 位作者 汤朝晖 贺超良 陈学思 杨仕明 吴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8,共9页
目的 构建一种用于地塞米松内耳递送的新型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给药系统,以提高地塞米松给药效率。方法 合成经荧光标记的基于聚谷氨酸的聚氨基酸地塞米松纳米药物水凝胶,并测试其凝胶化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术将水凝胶注射于豚鼠的... 目的 构建一种用于地塞米松内耳递送的新型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给药系统,以提高地塞米松给药效率。方法 合成经荧光标记的基于聚谷氨酸的聚氨基酸地塞米松纳米药物水凝胶,并测试其凝胶化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术将水凝胶注射于豚鼠的圆窗龛,测定其在活体豚鼠中耳腔内的降解时间,并评价该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地塞米松在内耳中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37℃水浴锅中,该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为80 s;在活体豚鼠中耳腔内,水凝胶7 d内基本可完全降解。中耳腔给药1 d后豚鼠出现一过性听力损失,随着时间延长,听力逐渐恢复正常。未观察到该水凝胶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未见豚鼠具有前庭功能刺激体征,病理学检测亦未见螺旋神经节细胞具有异常改变和明显的炎症反应。药代动力学显示,该水凝胶具有药物缓释作用,并可延长地塞米松作用时间。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地塞米松在耳蜗和前庭器官中均有明显分布。结论 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耳药物递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酸 纳米水凝胶 地塞米松 耳科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终端便携测听设备的校准及临床验证
15
作者 吴倩 钟波 +2 位作者 张冬梅 陈伟 冀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4,共6页
目的 探索基于移动终端测听的校准流程,保证经校准后的移动终端测听结果与标准听力计测听结果的一致性,为远程测听准确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校准移动终端测听系统,该系统由“银发听力健康”微信小程序、iPhone 12、SENNHEISER HD... 目的 探索基于移动终端测听的校准流程,保证经校准后的移动终端测听结果与标准听力计测听结果的一致性,为远程测听准确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校准移动终端测听系统,该系统由“银发听力健康”微信小程序、iPhone 12、SENNHEISER HD200 PRO耳机组成。校准包括客观测试和主观测试,主观测试为主观听阈对比测试,进行耳机零级测定。客观测试为便携式设备电声特性测试,包括频率准确度、气导基准等效阈声压级。校准后进行临床验证,于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招募115名(230耳)成年受试者,听力正常者14例,听力损失患者101例,在隔音室内完成“银发听力健康”微信小程序与听力计的纯音测听结果对比。结果 微信小程序配套移动终端设备校准合格。临床验证最终纳入0.5 kHz 191耳,1 kHz 96耳,2 kHz 71耳,4 kHz 75耳,8 kHz 69耳。听力计测听与小程序测听听阈差在0.5、1、2、4、8 kHz分别为(3.063±5.172)、(-0.313±6.602)、(-0.282±4.382)、(1.733±7.645)、(2.101±6.440) dB。各频率听阈差绝对值在10 dB以内的占比分别为97.38%、96.88%、98.60%、90.67%、92.75%。听力正常组、听力损失组两种测听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97,均为显著相关(P<0.01)。结论 移动终端测听在进行大规模筛查测听应用之前对测听设备进行主客观校准,确保测听结果的准确性。经校准后移动终端测听与常规听力计测听在隔音室内的纯音听阈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测听 校准 临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罗云婕 罗永旺 +6 位作者 杜一 戴秀苹 徐正燕 王郁 刘兴健 任丽丽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1,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耳石复位虽然效果良好,但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全面认识影响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耳石复位虽然效果良好,但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全面认识影响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减少疾病复发的关键。本文根据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从耳石器功能受损及评估、特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3个方面对BPPV的复发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以减少BPPV复发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传导的相关机制与骨导植入装置的现况及应用
17
作者 庄博翔 汪蓉 +5 位作者 杜海侨 王淑为 陈云鹤 康烁烁 王倩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3,共7页
随着骨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发展,骨传导在助听器和听觉植入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骨传导中的传递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就骨传导研究中比较认可的耳道内声压、中耳听骨惯... 随着骨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发展,骨传导在助听器和听觉植入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骨传导中的传递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就骨传导研究中比较认可的耳道内声压、中耳听骨惯性、内耳淋巴液惯性、内耳空间压缩和扩张以及脑脊液压力传递5种机制假说展开综述,探讨骨导植入装置对声源定位和耳鸣症状的影响,对骨导、中耳植入装置的分类和特性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选择合适的听觉植入装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机制 骨传导助听器 振动声桥 声源定位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程度分级与疗效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肃威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急症,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方法多样,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具有差异性。我们基于中国、美国、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听力损失分级、分型方法以及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发...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急症,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方法多样,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具有差异性。我们基于中国、美国、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听力损失分级、分型方法以及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听力损失 分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压力研究进展
19
作者 禹昌彬 陈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6,共5页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目前光纤压力传感器已在啮齿动物和尸体颞骨中应用。本文重点对耳蜗微压力相关的结构因素,临床疾病及病理生理,测量技术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压力 耳蜗结构 临床病理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耳聋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一锦 袁永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前基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分子致病机制的新药研发、干细胞或基因治疗等生物治疗方案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而内耳体外模型的构建为耳聋病理机制和生物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工具。内耳体外模型是体外环境下通过在不同... 目前基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分子致病机制的新药研发、干细胞或基因治疗等生物治疗方案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而内耳体外模型的构建为耳聋病理机制和生物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工具。内耳体外模型是体外环境下通过在不同阶段对信号通路的调控实现干细胞向内耳细胞或器官的定向分化,进而用于耳聋致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内耳体外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体外模型 毛细胞 内耳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