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缔合聚合物驱在鲁克沁中区油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清栋 王晓燕 +2 位作者 曹少余 王崇先 姚普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2,142,共6页
针对鲁克沁中区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油流度比大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8在该油藏条件下的黏度、溶解性、抗剪切性和热稳定性,考察了AP-P8的驱油性能,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配液水为注入水(矿化度... 针对鲁克沁中区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油流度比大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8在该油藏条件下的黏度、溶解性、抗剪切性和热稳定性,考察了AP-P8的驱油性能,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配液水为注入水(矿化度约80 g/L)、温度为78℃时,AP-P8的增黏性能明显好于常规聚合物,AP-P8溶液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注入水配制的2 g/L AP-P8溶液在100℃时的黏度为64.5 mPa·s;室温下AP-P8在注入水中的溶解性较好,溶解时间为2.8 h;AP-P8抗剪切性较好,2.5 g/L AP-P8溶液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为54.2%。随AP-P8浓度的增加,岩心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有利于提高原油的采收率;AP-P8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稠油采收率10.2%;现场试注试验结果表明,AP-P8的注入性良好,常温配液黏度为100 mPa·s,注聚稳定压力27.5 MPa。AP-P8满足鲁克沁中区油藏条件对聚合物驱性能的要求,应用时可以直接用注入水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稠油油藏 缔合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鲁克沁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深层稠油举升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延庆 胡仁权 +2 位作者 魏三林 穆金峰 刘玉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采用空心抽油杆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存在故障率高、免修期短、维护作业成本高的问题,文章在具体分析了空心杆掺稀举升工艺技术特点、维护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层稠油闭式环空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技术思路... 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采用空心抽油杆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存在故障率高、免修期短、维护作业成本高的问题,文章在具体分析了空心杆掺稀举升工艺技术特点、维护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层稠油闭式环空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技术思路,设计了多功能举升管柱结构、研制了配套井下工具。通过实施该项工艺可以大幅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作业成本、挖掘井筒潜力,2008年规模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有杆泵 环空 举升 降黏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欣华 周邻丹 +4 位作者 万海乔 呼惠娜 唐后军 张娜 张斌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稠油井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穆金峰 吕有喜 +2 位作者 魏三林 姜延庆 刘玉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鲁克沁油田是一个断块状超深稠油油田,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5.8 t/d,最高达18 t/d。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新钻水平井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且递减速度快;在注常温清水开发时,部分井投注后,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水井欠注严重。对稠油井堵塞机理... 鲁克沁油田是一个断块状超深稠油油田,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5.8 t/d,最高达18 t/d。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新钻水平井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且递减速度快;在注常温清水开发时,部分井投注后,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水井欠注严重。对稠油井堵塞机理的分析表明,稠油油水井堵塞主要为有机质堵塞,其次为无机质堵塞。在解除近井筒附近污染时,首先解除有机质堵塞,才可使酸液体系有效进入储层深部。用酸碱复合解堵配方,在油田油水井现场应用12井次,措施有效率100%。其中油井解堵2井次,累计增油约4800 t,平均单井增油5.9 t/d;水井解堵10井次,平均单井视吸水指数增加1.91 m3/d MPa,有效期大于3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堵塞机理 酸碱复合 解堵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储罐油水界面动态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董鹏敏 赵波 +4 位作者 艾绳勇 吕有喜 强永东 杜国庆 张海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7,5+4,共4页
设计了油水界面动态检测系统.利用数控执行机构带动微波探头在原油储罐内作垂直匀速运动,通过对原油储罐含水率的动态检测,准确地反映出油水乳化带的状态和位置信息,测量出储罐内油水界面的位置,从而确定储罐内原油、水和乳化液层的位... 设计了油水界面动态检测系统.利用数控执行机构带动微波探头在原油储罐内作垂直匀速运动,通过对原油储罐含水率的动态检测,准确地反映出油水乳化带的状态和位置信息,测量出储罐内油水界面的位置,从而确定储罐内原油、水和乳化液层的位置和体积.采用400 MHz激励信号的微波探头,可实现0~100%原油含水率的动态测定,含水率测量误差≤±2%.在20 m范围内,油水界面的位置测量误差小于±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储罐 原油含水率 油水界面 动态检测 微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水沉积序列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郭强 李子颖 +4 位作者 秦明宽 钟大康 张放东 贾翠 邬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9-815,共7页
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现一套夹于深—半深湖相泥岩中,富含泥级钠长石、铁白云石、钠沸石、水镁铁石、重晶石等特殊矿物成分的热水沉积岩。该套岩石测井曲线上显示出异常高的自然伽马(GR=700~1 100 API),为正常... 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现一套夹于深—半深湖相泥岩中,富含泥级钠长石、铁白云石、钠沸石、水镁铁石、重晶石等特殊矿物成分的热水沉积岩。该套岩石测井曲线上显示出异常高的自然伽马(GR=700~1 100 API),为正常泥质岩自然伽马值的2~4倍,电阻率出现特高(2 000Ω·m)—特低(0.2Ω·m)的剧烈变化。根据热水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通过多口单井岩芯的详细解剖,结合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可将腾格尔组—都红木组的热水沉积岩划分为四个旋回,每一旋回呈现低自然伽马值岩性段——尖峰状高自然伽马值岩性段特征,所对应的岩性序列可将热水沉积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为热液溢流期,主要在正常湖相泥岩中形成白云石及沸石纹层、条带或夹层,相应的岩石为低自然伽马的白云质沸石质泥岩;随后随着热液活动增强,出现喷流,使初期溢流形成的半固结白云石沸石纹层发生变形破碎,形成具有同生变形构造的白云质泥岩、白云石沸石内碎屑颗粒岩,测井曲线上仍然显示为低自然伽马特征;最后由于热液活动能量衰减,再次进入缓慢溢流阶段,形成高自然伽马泥质白云岩及部分白云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白音查干凹陷 早白垩世 热水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井隔热套管完井工艺技术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冬进 张凡 +2 位作者 徐海民 孙星云 丁崇飞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普通油管转抽,导致频繁作业,下入井下工具多,事故风险大。隔热套管完井技术,采用隔热套管完井,配套注汽和生产一体化普通油管生产管柱,可有效解决井筒隔热问题,提高套管、水泥环的安全性和蒸汽热能的利用率,且可在放喷后马上转抽,使注采工艺得以简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费用。在河南油田的超稠油区块现场应用中,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的2口直井产量是该区块同类型井的2倍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也为在同类油藏水平井实施先导试验作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采 井筒隔热 隔热套管 完井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H储气库改建关键问题测井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彬 邱恩波 +2 位作者 庞晶 席燕卿 崔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气藏改建储层库有许多技术难题,其中,盖层的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是储气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测井信息,结合地质、取芯分析资料,针对准噶尔盆地H气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的盖层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 气藏改建储层库有许多技术难题,其中,盖层的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是储气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测井信息,结合地质、取芯分析资料,针对准噶尔盆地H气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的盖层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测井精细分析,分析认为:H储气库的盖层厚度大、物性差、分布范围广,密封性良好;紫二段储层分布范围广、稳定、厚度大,储层物性和连通性较好,满足建设地下储气库对储渗空间的要求;通过对紫泥泉子组上部独山子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水层进行测井评价,认为选取沙湾组作为污水回注层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改建 测井评价 盖层 储层品质 污水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含启动压力指数方程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甄思广 王厉强 +3 位作者 杨彬 文静 葛方嵘 张中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低渗透气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拟稳态或稳态三项式产能方程虽较二项式产能方程有较大改进,但待定参数的确定随意性较大,且建立的三项式产能方程的表达形式不唯一,计算的无阻流量也不唯一。为克服上述缺陷,从径向流两区渗流物理模型出发... 低渗透气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拟稳态或稳态三项式产能方程虽较二项式产能方程有较大改进,但待定参数的确定随意性较大,且建立的三项式产能方程的表达形式不唯一,计算的无阻流量也不唯一。为克服上述缺陷,从径向流两区渗流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含启动压力的n次幂指数产能方程,并结合实例,验证对比了此方法与原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可靠,待定参数和方程形式唯一;此外,使用未达稳定状态流量值计算时,三项式产能方程计算无阻流量偏于乐观,矿场生产中建议采用此方法计算的无阻流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启动压力 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型弯游梁抽油机游梁-平衡臂连接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东海 刘建华 +5 位作者 张海东 颜丙山 邓兴平 赵春艳 薛常建 傅作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2,95,共4页
14型弯游梁抽油机原游梁-平衡臂连接结构存在钢板开裂、连接螺栓断裂和焊缝开裂等故障。为此,对游梁-平衡臂连接结构原结构、1次优化结构和2次优化结构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受力分析,应用Pro/M对这3种结构进行FEA计算,得到了3种结构的Von ... 14型弯游梁抽油机原游梁-平衡臂连接结构存在钢板开裂、连接螺栓断裂和焊缝开裂等故障。为此,对游梁-平衡臂连接结构原结构、1次优化结构和2次优化结构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受力分析,应用Pro/M对这3种结构进行FEA计算,得到了3种结构的Von Mises应力。结果表明,一次优化连接结构区域①、②、③、⑥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小于σs,并且较原结构有较大的改善,但1次优化连接结构区域⑤的应力仍较大,已经出现过几起补强筋板断裂故障;2次优化结构区域①、②、③、⑤、⑥、⑦的最大Von Mises应力比1次优化结构明显降低,在结构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应力水平状况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游梁抽油机 连接结构 FEA技术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定向穿越管道起吊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宗正 付必伟 +1 位作者 席燕卿 刘旭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8-1122,共5页
水平定向穿越管道起吊过程中,管道的吊点位置决定管道入土角度,如入土角度偏大或者偏小,都可能导致管道在入土时发生卡管或瘪管事故。通过对管道起吊过程的受力分析,结合材料力学知识,得到管道的吊点位置与入土角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实... 水平定向穿越管道起吊过程中,管道的吊点位置决定管道入土角度,如入土角度偏大或者偏小,都可能导致管道在入土时发生卡管或瘪管事故。通过对管道起吊过程的受力分析,结合材料力学知识,得到管道的吊点位置与入土角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研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表明吊点2的位置对入土角度的影响比吊点1敏感。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是5.8%,表明该数学模型可用于现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穿越 吊点位置 管道 入土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气藏压裂增产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兆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红台气田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气藏,气井的自然产能很低,常规加砂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了实现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通过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红台气田储层特征的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32井次,施工成功... 红台气田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气藏,气井的自然产能很低,常规加砂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了实现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通过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红台气田储层特征的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32井次,施工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压裂液返排率较高,对地层伤害小,增产效果明显,为红台气田的产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特低渗 致密气藏 难动用储量 压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毛细管力的IMPES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媛 田凯 +1 位作者 王硕亮 邹枫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1,共6页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中普遍认为毛细管力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但是室内实验表明,毛细管力不仅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而且受流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修正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文中首先将动态毛细管力引入油水运动控制方程,对数值模拟基本...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中普遍认为毛细管力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但是室内实验表明,毛细管力不仅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而且受流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修正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文中首先将动态毛细管力引入油水运动控制方程,对数值模拟基本渗流方程进行了修正;然后采用IMPES方法对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进行了求解,利用均质、非均质模型分析了动态毛细管力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考虑动态毛细管力对均质模型的结果影响较小,对非均质模型影响较大;考虑动态毛细管力计算的含水率在低含水率阶段上升速度较快,在高含水率阶段上升速度较慢;考虑动态毛细管力后,波及系数变小。实际单井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毛细管力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 波及系数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增容吸水膨胀橡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辛华 马凤博 +2 位作者 田凯 赵星 朱万诚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8-92,共5页
以自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通过物理方法将吸水树脂PAAS与氯丁橡胶CR共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WSR.重点研究PAAS用量、SMA用量、S用量对WSR主要性能指标(吸水倍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SR吸水能力随着PAAS用量增大... 以自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通过物理方法将吸水树脂PAAS与氯丁橡胶CR共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WSR.重点研究PAAS用量、SMA用量、S用量对WSR主要性能指标(吸水倍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SR吸水能力随着PAAS用量增大而提高,随着SMA、S用量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WSR力学性能随着PAAS、SMA、S用量增大先增强后降低;在本研究体系中,三者较佳的用量为30phr、5phr、1phr.硫化胶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SMA在CR和PAAS两组分间起到了良好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橡胶 增容剂 吸水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减氧空气吞吐注气量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小哲 曹玉峰 田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鲁克沁油田减氧空气吞吐注气时一般采用笼统注气,没有相关优化注气量的明确方法,导致增油效果在不同类型单井之间有较大差异。为此,通过物模实验确定优势通道注气量,进行数值模拟并提出优势通道注气系数α、优势通道进气系数β的概念,... 鲁克沁油田减氧空气吞吐注气时一般采用笼统注气,没有相关优化注气量的明确方法,导致增油效果在不同类型单井之间有较大差异。为此,通过物模实验确定优势通道注气量,进行数值模拟并提出优势通道注气系数α、优势通道进气系数β的概念,结合优势通道体积优化注气量。通过模拟不同注气量吞吐时的换油率大小来验证优化结果是否正确,得到对实际现场应用的注气量有理论指导作用的优化计算公式。实验表明,最优注气量为0.20 PV,优势通道注气系数为0.8,表明有80%的气进入到优势通道中,优势通道进气系数为0.348,说明距生产井约1/3的井距范围为受效区域。经过注气量优化公式计算和数模验证,最优注气量为4.5×10^(5) m^(3)是合适充分的。优化方法结合减氧空气吞吐的增油机理与现场实际需求,对减氧空气吞吐注气量的相关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氧空气 吞吐 注气量 优势水流通道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汉型稠油单斜油藏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对汽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明记 王厉强 +3 位作者 刘慧卿 许予勖 王海勇 郭子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3,117,共5页
针对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对蒸汽驱汽窜控制机理理论研究欠缺的情况,从蒸汽驱地质物理模式出发,将流体界面细化为汽液和液液界面,从研究2类界面稳定性的角度探讨汽窜控制机理。以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广义达西渗流理论为出发点,确定... 针对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对蒸汽驱汽窜控制机理理论研究欠缺的情况,从蒸汽驱地质物理模式出发,将流体界面细化为汽液和液液界面,从研究2类界面稳定性的角度探讨汽窜控制机理。以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广义达西渗流理论为出发点,确定了单斜油藏2类界面稳定应满足的临界条件,并进一步对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动态变化下界面稳定性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力驱替效应的减弱、界面两侧流体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和井距的缩小是造成汽窜的主要因素;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对2类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界面前缘位置的变化会破坏这种趋同性,从遏制汽窜角度出发2类前缘位置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汽窜 流体界面 稳定性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加密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向洪 王志平 +2 位作者 谌勇 刘智 窦睿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三塘湖盆地马56区块致密油前期采取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后,仍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无法得到有效动用,整体采收率只有3%,各井间和缝间仍有大量剩余油可供挖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致密油单井产量以及采收率,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致密油藏体积压... 三塘湖盆地马56区块致密油前期采取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后,仍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无法得到有效动用,整体采收率只有3%,各井间和缝间仍有大量剩余油可供挖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致密油单井产量以及采收率,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效果的基础上,采取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针对性地提出了高密度布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的技术路线,即通过对井网及人工裂缝实施双加密的方式,实现井筒及裂缝对整个储层地质储量的"全覆盖",最大限度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配套形成了井网加密、长水平段钻井、细分切割交错布缝、注水蓄能及低成本体积压裂5项关键技术。现场推广应用41口井,有效率达100%,平均单井日产油26.2t,累计产油量较前期基础井网提高39.7%,实现了效益开发,为区块致密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加密井 体积压裂 马56区块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稠油泡沫驱泡沫体系优选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清栋 祝红爽 权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为解决鲁克沁油田中区超深层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对泡沫体系的发泡性、稳泡性、抗盐性和驱油效果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对发泡工艺进行了验证试验。... 为解决鲁克沁油田中区超深层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对泡沫体系的发泡性、稳泡性、抗盐性和驱油效果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对发泡工艺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HY-4型起泡剂在高温高盐(80℃、160000 mg/L)条件下发泡率大于600%,半衰期大于600 s,岩心驱替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氮气泡沫矿场试注表明,气液交替注入可以在地层中形成泡沫,对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有效封堵,起到降水增油的效果。试注试验的成功,为鲁克沁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开展泡沫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稠油 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气液交替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