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前后的症状群种类及症状组成,并分析其变化,为开展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修...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前后的症状群种类及症状组成,并分析其变化,为开展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修订版肺癌特异症状模块,对102例准备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经历多重症状困扰,持续存在的症状为疲劳和睡眠不安。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集群,化疗前后均存在的症状群为:心理症状群、肺癌特异症状群。化疗前评估得出胃肠道症状群,化疗后出现疲乏相关症状群和化疗相关症状群。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存在多个不同的症状群,对患者造成很大困扰。护士应针对患者采取系统的症状干预策略,有效管理症状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肺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以上。以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肺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以上。以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基础的治疗已成为了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本综述将对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予以梳理,探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思考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既往接受过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6例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白蛋白紫杉醇...目的:探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既往接受过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6例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白蛋白紫杉醇130 mg/m^2(d1,d8,d15)单药静脉化疗,每4周为1个疗程,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7(40~75)岁;腺癌8例,鳞癌4例,其他4例;吸烟10例,不吸烟6例。全组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8.7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32.2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8例(50.00%)。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 rate,ORR)18.7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50.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为2.1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37.50%)、中性粒细胞减少(31.25%)和末梢神经毒性(12.50%)。结论:白蛋白紫杉醇在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仍显示出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加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文摘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前后的症状群种类及症状组成,并分析其变化,为开展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修订版肺癌特异症状模块,对102例准备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经历多重症状困扰,持续存在的症状为疲劳和睡眠不安。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集群,化疗前后均存在的症状群为:心理症状群、肺癌特异症状群。化疗前评估得出胃肠道症状群,化疗后出现疲乏相关症状群和化疗相关症状群。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存在多个不同的症状群,对患者造成很大困扰。护士应针对患者采取系统的症状干预策略,有效管理症状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摘肺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以上。以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基础的治疗已成为了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本综述将对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予以梳理,探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思考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文摘目的:探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既往接受过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6例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白蛋白紫杉醇130 mg/m^2(d1,d8,d15)单药静脉化疗,每4周为1个疗程,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7(40~75)岁;腺癌8例,鳞癌4例,其他4例;吸烟10例,不吸烟6例。全组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8.7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32.2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8例(50.00%)。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 rate,ORR)18.7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50.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为2.1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37.50%)、中性粒细胞减少(31.25%)和末梢神经毒性(12.50%)。结论:白蛋白紫杉醇在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仍显示出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