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5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验室工作改革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洪玲 丛林 叶玉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5 219,共5页
为了增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必要紧密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将原有的4个层次实验比重做相应的调整,大幅增加开放性实验以及现场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优化其... 为了增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必要紧密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将原有的4个层次实验比重做相应的调整,大幅增加开放性实验以及现场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优化其组成和岗位配置,并通过合理使用和积极培养,提升整体综合业务素质。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将为创新性科学研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师培养 实验教学 队伍建设 工作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道路混合交通流节能驾驶策略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小清 朱明昌 +2 位作者 郭开易 王奕曾 冯栋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9-1918,共10页
针对生态道路自动网联车在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驾驶节能问题,提炼对于生态道路节能驾驶问题影响较大的野生动物通道场景,构建面向车联网的野生动物通道应用框架;并构建生态道路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辆驾驶模型,运用动态规划进行离散化分析和... 针对生态道路自动网联车在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驾驶节能问题,提炼对于生态道路节能驾驶问题影响较大的野生动物通道场景,构建面向车联网的野生动物通道应用框架;并构建生态道路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辆驾驶模型,运用动态规划进行离散化分析和状态划分,优化建立混合交通流车辆节能驾驶模型;通过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对单辆汽车的节能驾驶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基于上海城市生态道路,建构考虑野生动物通道动物穿行风险的仿真场景,开展对车联网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节能驾驶策略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节能策略在车联网环境下能够使生态道路上车辆节省油耗量在6%~11%之间,并且节能效果将随着混合车流密度的增加而更优,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算法求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生态道路 车联网 节能驾驶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孙海浩 吴娇蓉 毋妙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从分析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和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阐述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定位和构成,并提出现阶段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中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教材等重点建设内容。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 实验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线上实验教学模式探讨——以“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沥清虚拟仿真实验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艳娜 洪玲 +1 位作者 孙大权 任琤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236,共4页
针对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开展实验教学问题,提出并实施了"原理讲解+虚拟仿真+实验直播"的线上实验教学模式。文章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 实验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活动散场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时空分布预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峰 王文昱 +1 位作者 赵周 文旭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随着市民对文娱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日益渐增,各城市举办的大型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大型活动诱发的大客流会对城市轨道交通常态运营造成干扰,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客流特征,并提出客流预测方法,为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在大... [目的]随着市民对文娱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日益渐增,各城市举办的大型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大型活动诱发的大客流会对城市轨道交通常态运营造成干扰,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客流特征,并提出客流预测方法,为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在大型活动期间的行车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方法]从多源影响因素的挖掘与分析出发,收集了起始车站、馆站距离、日期类型、天气类型、活动类型、活动等级、售票规模、出站人数等信息作为特征变量,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可获得的自变量信息数量和精确度越来越高,设计了滚动数据驱动的XGBoost预测模型;基于乘客的出行轨迹,提出了大型活动散场大客流时空分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车站附近场馆举办大型活动为例,验证所提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及结论]所提客流预测方法在OD(起讫点)层面、线路层面、进站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为车站客流管控和网络运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大型活动散场 大客流 时空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轮表面短波不圆顺实测分析
6
作者 房建 邱海浪 +3 位作者 涂祥国 余昊霖 雷晓燕 练松良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59,共7页
要准确揭示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不仅要考虑轨道不平顺,还有必要对车轮踏面不圆顺展开调查和研究。对上海地铁二号线部分使用过的车轮踏面不圆顺进行测试,在对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车轮踏面不圆顺的幅值分... 要准确揭示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不仅要考虑轨道不平顺,还有必要对车轮踏面不圆顺展开调查和研究。对上海地铁二号线部分使用过的车轮踏面不圆顺进行测试,在对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车轮踏面不圆顺的幅值分布特性,并采用ISO3095标准对车轮踏面平顺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其次基于小波分析法,将实测车轮不圆顺数据进行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车轮的圆顺度总体较好,车轮不圆顺幅值普遍在20μm以下,仅在个别位置不圆顺幅值达到115μm;在分析波长范围内车轮不圆顺粗糙度总体小于ISO3095:2013标准值,仅在部分波长范围内超过限值;通过小波分解,可根据低频部分的逼近信号和高频部分的细节信号分析车轮不圆顺特征,分析结果可帮助铁路部门确定需要关注的区域,并采取不同措施改善车轮圆顺度;对分解得到的各层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可识别不同波长范围内的特征不平顺,得到不同波形对于不圆顺的贡献情况,为进一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轮短波不圆顺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城市轨道 车轮踏面 短波不圆顺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清分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
7
作者 朱炜 田一含 张炜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7,共14页
“清分”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工作,清分结果是票款清分清算、网络客流分析、运营计划编制、网络运营协调以及运营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前提和依据。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清分发展概况... “清分”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工作,清分结果是票款清分清算、网络客流分析、运营计划编制、网络运营协调以及运营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前提和依据。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清分发展概况,在梳理清分出现的历史背景与清分问题的缘起及深化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清分国内外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评述;结合未来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要求、多源化的运营数据资源以及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对清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分析与展望,为新时期多网融合条件下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理论的构建及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管理 清分 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宏观-微观递进式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作者 王艳丽 向争良 金宇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5-575,共11页
交通影响分析是协调城市更新与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工具.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评价维度单一、规划与实施阶段指标割裂及环境友好性指标获取困难等问题,构建基于宏、微观联合交通仿真的4维度-双层级递进式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机动车交... 交通影响分析是协调城市更新与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工具.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评价维度单一、规划与实施阶段指标割裂及环境友好性指标获取困难等问题,构建基于宏、微观联合交通仿真的4维度-双层级递进式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机动车交通为对象,从宏、微观两个层级对交通畅通性、均衡性、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4个维度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指标构建,以用于项目规划阶段的宏观预评价和实施阶段的微观精细评价.详细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具体说明利用宏、微观仿真软件获取评价数据的步骤,并提出评价指标的判断标准.通过项目案例分析展示了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准确全面地判断项目造成的交通影响,并识别项目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有利于给出阶段性的项目改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建设项目的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影响分析 评价指标 交通安全 环境友好 仿真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模量实验在不同加载工况下的精确化设计与分析
9
作者 朱唐亮 程怀磊 薛晨阳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4-152,共9页
“铺面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验在课程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在原有动态模量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不同加载工况选择不同的加载模式,并增加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环节。还对动态模量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进行了较... “铺面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验在课程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在原有动态模量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不同加载工况选择不同的加载模式,并增加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环节。还对动态模量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一个实际案例。通过该实验,学生可对科研过程有更深的体会。几批学生的实践与反馈结果证实,该实验课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面工程学 动态模量实验 模量主曲线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笑天 苏成成 +2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覃素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揭示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全日进出站客流量和晚高峰小时出站客流量的影响程度,构建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修正模型,并提高其预测精度。[方法]利用ArcGIS平台绘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以此... [目的]为揭示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全日进出站客流量和晚高峰小时出站客流量的影响程度,构建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修正模型,并提高其预测精度。[方法]利用ArcGIS平台绘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以此为边界统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内居住人口规模和就业岗位规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平台分析提取了车站周边商场内商业岗位规模和来访人员规模、车站周边医院内医疗岗位规模和来访人员规模,提出广义商业岗位的概念用于描述顾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客流量的贡献;分析了广义商业岗位对不同区域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非换乘站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发生率与广义商业岗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结论]用广义商业岗位替代商业岗位作为模型基础参数,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基于上海市核心区和市区的相关数据对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客流预测修正模型的标定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核心区、市区换乘站因为车站换乘线路较多、车站可达性较高的原因,广义商业岗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在众多因素中并不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进出站客流量 进出站客流发生率 广义商业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涵哲 林俊彦 +1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天气、进出站接驳特征差异的影响,构建基于M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结果及结论]模型标定结果表明,仅接驳距离特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性别、出行目的等与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研究的调查数据未捕捉到出行者年龄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对同和站晚高峰进站客流的晴天和雨天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6.0%和77.2%,说明考虑天气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是优于传统模型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应用于用地属性相似的目标站点,证实了该模型在实际客流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客流 接驳交通方式划分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网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内涵与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裕行 柏成 +2 位作者 张炜晗 朱炜 滕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目的]目前,我国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多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运营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管理与优化新特征。因此,厘清区域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模式,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 [目的]目前,我国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多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运营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管理与优化新特征。因此,厘清区域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模式,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与总结,界定了多网融合背景下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之间互联互通的内涵,从物理网络衔接、设施设备兼容、运输组织协调和运营管理协同等角度梳理了互联互通的模式及特征,并结合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对各类互联互通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在衔接换乘模式的基础上,对衔接形式和开行方案进行改进和协同优化,是在现有规划建设基础和发展趋势下,最适合我国各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模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轨道交通 多网融合 互联互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和停车场拥挤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影响分析
13
作者 潘轲 王思韬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目的]为确定停车场拥挤程度、道路拥挤程度的最佳度量指标,需研究两者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特征。[方法]提出考虑停车场个数、停车场泊位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影响范围、出行距离折减等因素的8种停车场拥挤程度的可能度量指标,... [目的]为确定停车场拥挤程度、道路拥挤程度的最佳度量指标,需研究两者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特征。[方法]提出考虑停车场个数、停车场泊位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影响范围、出行距离折减等因素的8种停车场拥挤程度的可能度量指标,以及考虑路段长度、路段拥挤度等因素的2种道路拥挤程度的可能度量指标。结合日本近畿圈交通小区间的客流数据、道路交通和停车场数据,实证分析各度量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变化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最佳度量指标。[结果及结论]增加目的地停车场拥挤程度和道路拥挤程度会提高交通小区间的全日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当O(起点)端交通小区位于市区和郊区时,目的地停车场拥挤程度的最佳度量指标宜采用经距离折减的交通小区内高饱和停车场泊位数占比;当O端交通小区位于核心区时,目的地停车场拥挤程度的最佳度量指标宜采用经距离折减的交通小区内高饱和停车场个数占比。道路拥挤程度的最佳度量指标宜采用经拥挤度加权的交通小区间途经交通小区的拥挤道路总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 停车场拥挤程度 道路拥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出行比较的城轨方案道路总出行时间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墨林 顾保南 陈路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4-933,共10页
针对当前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中综合交通出行时间的道路交通部分不易准确比较的问题,提出利用比选方案道路交通出行的差异部分对全道路网总出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聚焦轨道交通比选方案下道路交通出行的差异OD,修正差异OD的预测出行... 针对当前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中综合交通出行时间的道路交通部分不易准确比较的问题,提出利用比选方案道路交通出行的差异部分对全道路网总出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聚焦轨道交通比选方案下道路交通出行的差异OD,修正差异OD的预测出行路段参数并预测车流量,估算差异OD本体的出行时间。同时基于Wardrop第一平衡准则构建了利用差异OD及其出行路段参数直接估算差异OD的影响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比较差异OD本体出行时间与差异OD影响时间之和,实现比选方案道路网总出行时间的分析。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比选为例设计了实验案例,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分析结果可靠,在规划工作中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出行时间 综合评价 道路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
15
作者 张锋鑫 陈思曲 +2 位作者 徐大林 唐克双 张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9,共12页
为突破既有研究将交通拥堵溯源问题简化为路径流量估计或拥堵关联分析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全面有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体系,以路径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融合路径流量估计与拥堵关联分析的统一框架,并提出基于路径的可变... 为突破既有研究将交通拥堵溯源问题简化为路径流量估计或拥堵关联分析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全面有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体系,以路径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融合路径流量估计与拥堵关联分析的统一框架,并提出基于路径的可变形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SDC-LSTM)方法。该模型包含3个核心模块:基于历史路径流量数据与短时预测数据构建路径状态特征集;通过多路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与软注意力机制的协同建模,量化各路径对交通拥堵的动态影响权重;采用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捕捉拥堵点段的空间拓扑关联特征,实现时空双维度的路径重要性评估。实证研究表明,RSDC-LSTM能有效识别交通拥堵关键路径并建立影响度排序。通过对前10%高影响路径实施调控,可实现行程速度峰值提升23.36%,停车次数与延误时间最大降幅分别达29.41%与43.82%。RSDC-LSTM方法为动态交通管控策略制定提供了可量化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提升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快速路 交通拥堵 车辆路径 溯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交通设施布局问题及改善方法
16
作者 郑翔 农兴中 +2 位作者 王治 秦苑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8,54,共8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的集疏能力往往与接驳交通工具的特点和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当城轨与其配套的接驳交通能够协调运作时,城轨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研究城轨接驳交通设施布局问题及其改善方法。[方法]归...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的集疏能力往往与接驳交通工具的特点和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当城轨与其配套的接驳交通能够协调运作时,城轨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研究城轨接驳交通设施布局问题及其改善方法。[方法]归纳了城轨车站的主要接驳交通方式及其设施;基于国内外典型城市案例,综合选择肢差异、天气等因素,构建接驳交通客流需求估算优化模型,以及接驳交通方式设施规模计算优化模型,提出了配置接驳交通设施的优先级别和配置原则。[结果及结论]乘客自有交通工具的接驳交通方式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高峰时段一般在午后,在进行该类接驳交通方式的停车场规模计算时,应采用停车高峰值作为计算依据;针对私人自行车与停车换乘两种接驳方式,非换乘停车率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服务城轨车站换乘的自行车停车场、私家车停车场在使用过程中被非城轨乘客占用的情况,降低该指标对减少城轨乘客因停车场不足而降低城轨出行的选择意愿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接驳交通 设施布局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驳交通辐射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实证研究
17
作者 郑翔 王治 +2 位作者 叶霞飞 石宏凯 农兴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7,共8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影响范围难以通过纯理论方法进行精确计算。有必要从工程应用角度,通过乘客不同接驳方式下的接驳数据,对车站的影响范围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的研究参数,确定了车站影响范围的计算方法...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影响范围难以通过纯理论方法进行精确计算。有必要从工程应用角度,通过乘客不同接驳方式下的接驳数据,对车站的影响范围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的研究参数,确定了车站影响范围的计算方法。以日本大阪市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计算3种接驳方式(步行、自行车、道路公交)下车站的接驳范围及接驳分担率,并分析这些数据的分布规律。选取大阪市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一步研究郊区车站的影响范围,分析最大站间距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的相关性。[结果及结论]采用车站客流的90%分位数对应的接驳范围来表示车站影响范围,可有效反映车站的实际交通辐射能力。步行、自行车接驳方式下,接驳分担率和接驳范围均呈由核心区向郊区递减的趋势。道路公交接驳方式下,接驳范围和接驳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交通枢纽站、线路终点站的接驳分担率相对其他车站高。郊区车站中,终点站和换乘站的影响范围均较大,若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各向均匀,车站的影响范围与最大站间距呈现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影响范围 接驳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18
作者 候阿提·叶尔江 叶霞飞 +1 位作者 王镇波 成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巴黎、卡尔斯鲁厄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线路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模式,总结其基本特点。[结果及结论]上述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互联互通模式;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于同一客流通道上的线路之间,基本不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实施互联互通时,除非改造成本低且影响小,否则一般不考虑改造既有运营线路,新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应与既有线路保持一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中,为节约成本,仅在不同制式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间才适宜使用双流制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车道横向阻断场景交通流建模及仿真误差分析
19
作者 涂彭越 白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0,共11页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以单车道行人穿越场景为例对运行轨迹、交通流特征、车辆控制状态3类交通分析指标的随机收敛性和仿真步长敏感度进行定量讨论。结果表明:200仿真样次能较好兼顾模型精度和分析效率(平均误差<2%),仿真步长改变主要对车辆停车及避障控制相关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最高误差43%)。在指标可靠度方面,平均速度、减速度均值、控制状态切换频次以及自由/跟驰状态时间占比具有较好的评估一致性,随机误差和仿真步长的影响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间断流 横向阻断 交通评估指标 仿真误差 仿真样次 仿真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能源混合条件下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碳排放
20
作者 张东明 李海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以城市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选取交通运行状况与新能源车占比2个关键因素,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技术构建交通需求模型,分析其对交叉口碳排放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碳排放量主要取决于燃油车流量及其单位碳排放强度,后者与交通运行... 以城市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选取交通运行状况与新能源车占比2个关键因素,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技术构建交通需求模型,分析其对交叉口碳排放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碳排放量主要取决于燃油车流量及其单位碳排放强度,后者与交通运行状况直接相关。当新能源车作为燃油车替代需求时,通过降低燃油车占比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作为新增需求时,会加剧交通拥堵,导致单位燃油车碳排放强度上升。机理研究表明:在通行顺畅状态下,碳排放量与燃油车数量呈线性关系;而在拥堵状态下,二者关系则转变为指数关系。交通运行状况每降低一个等级,单位燃油车碳排放强度增幅达15%~60%,其中从轻微拥堵向中度拥堵过渡时增幅最为显著,当达到严重拥堵状态时,增幅可达80%~90%。本研究为预测与评估城市交叉口及路网碳排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实施精准化交通需求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碳排放 微观交通仿真 交叉口 交通运行状况 新能源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