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癌与中年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傅志强 周琪 +2 位作者 何文新 王海峰 姜格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4-62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60岁之后发病,因此对老年患者行肺癌手术是临床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上海肺科医院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与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60岁之后发病,因此对老年患者行肺癌手术是临床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上海肺科医院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与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1 019例肺癌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年组在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男性比例更高(76.91%vs 52.81%)。在病理类型上,两组均为腺癌最多、鳞癌次之,但病理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鳞癌的比例较中年组高(37.5%vs 15.6%),腺癌的比例较中年组低(50.7%vs 72.8%)。在临床分期构成比上,老年组病例中Ⅱa、Ⅱb、Ⅲa期的比例高于中年组,中年组病例中Ⅰa、Ⅰb期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高于中年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伴随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随疾病的比例高于中年组(58.6%vs 42.3%)。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男性较多,病理类型以腺癌较多,来院就诊时以中晚期多见,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多于中年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危险度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苏海霞 潘海虹 张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术前不同CT影像特征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相关程度尚待建立。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相关性,评价不同的CT特征对GIST危险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41例,... 目的:术前不同CT影像特征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相关程度尚待建立。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相关性,评价不同的CT特征对GIST危险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41例,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确定CT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CT预评估为恶性倾向的肿块与评估为良性倾向的肿块相比,其侵袭性表现为中度危险及高度危险的比例显著增大(P<0.0001)。CT显示的肿瘤密度、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与病理危险度呈显著及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77、0.769、0.637、0.573、0.493),但发生部位和强化程度与病理危险度呈弱相关(r=0.147和-0.205)。结论:CT影像特征可以反映GIST的病理危险度,CT特征在反应不同危险度GIST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性,其判断价值大小依次为:肿瘤密度﹥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发生部位。CT术前预评估GIST的侵袭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 危险度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频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文汇 李觉 罗盈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对食物频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考察。方法:对101名同济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和1次3日膳食记录.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的时间间隔为3周。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对食物频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考察。方法:对101名同济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和1次3日膳食记录.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的时间间隔为3周。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食物频度问卷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中位数差别小于10%;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82和0.727之间(P<0.001)。食物频度问卷与3日膳食记录所测各营养素的中位数除胆固醇(31.32%)外差别不大;相关系数校正后为0.232~0.646,除胆固醇(P=0.064)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频度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明显高估了胆固醇的摄入量,故需要对问卷作进一步的改进,才可以更好地评估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频度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浩越 毛锐 +3 位作者 王冉 朱尔家 陈东来 陈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2-486,共5页
随着对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理论过度简化了TAM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 随着对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理论过度简化了TAM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作用,目前临床大多根据表面蛋白表达的不同将TAM重新分为CD68+TAM、CD163+TAM、CD204+TAM、CD169+TAM、CCL18+TAM等。各型TAM表达的表面蛋白具有不同类型的配体并调控着不同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因此,这些亚型的TAM具有促进或抑制肿瘤的类似作用,但其所牵涉的机制以及带来的临床表现均不相同。本文将就TAM各类表型对各类肿瘤的生长、转移、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关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表型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木拉德·买尔旦 排尔哈提·亚生 +5 位作者 徐韬 蔡晓宇 牙克甫·阿不力孜 荀传辉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 目的:系统分析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回顾性研究。语种限中、英文。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各研究的质量,且将各研究中的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论文,19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术后与术前VAS评分的均数差为5.33(95%CI:4.11~6.55);术后与术前Cobb角的均数差为14.47°(95%CI:11.32°~17.61°);术后与术前ESR均数差为40.20 mm/1 h(95%CI:27.80~52.60);术后与术前C-反应蛋白的均数差为30.44 mg/L(95%CI:12.12~48.76)。结论: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级别,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畸形状态和身体状况,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复发 穿刺术 引流术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伊尔夏提·克力木 木拉德·买尔旦 +5 位作者 谷世豪 西尔艾力·赛买提 买尔旦江·买买提 徐韬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9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3~70岁。其中10例伴有吞咽困难,24例患者存在双上肢麻木、疼痛、无力,11例存在下...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9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3~70岁。其中10例伴有吞咽困难,24例患者存在双上肢麻木、疼痛、无力,11例存在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术前给予2~4周标准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12例患者行单纯前路手术治疗;8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手术;19例患者行后前路联合手术。术后继续规律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枕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及并发症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且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结核。随访12~30个月(15.5±4.1个月)。单纯前路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为11.1±1.9、13.8±1.3和15.6±1.3分,VAS评分分别为6.8±0.8、3.3±1.0和2.1±1.2分;单纯后路组JOA评分分别为12.9±2.2、14.9±1.8和15.9±1.2分,VAS评分分别为7.1±0.6、3.6±0.7和2.3±1.2分;后前路联合组JOA评分分别为10.0±2.0、12.7±1.4和14.4±1.1分,VAS评分分别为6.5±1.0、3.5±1.0和2.2±1.0分。单纯前路组及后前路联合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与术后比较亦均有显著改善(P<0.01);单纯后路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后前路联合组中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颈后术区出现窦道、血沉等炎症指标升高,颈椎CT显示术中植骨未完全融合,经清创、换药、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佩戴颈托时间等治疗1个月后,伤口愈合。单纯前路组患者中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由1例由C级改善至D级,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单纯后路组患者中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后前路联合组患者中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末次随访时1例由B级仅改善至C级,1例由B级改善至D级,2例由C级改善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39例均达到治愈标准。结论: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核病灶特点以及神经功能情况,个体化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或后前路联合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结核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