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支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一 苏剑 杜佳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根据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经济发展强度、合理化及外向性三个维度,进一步运用MF-VAR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具体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能够迅速刺激经济发展强度... 根据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经济发展强度、合理化及外向性三个维度,进一步运用MF-VAR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具体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能够迅速刺激经济发展强度的提升,对技术创新支持效应显著;而其对发展合理化的影响则最为显著且持久,即稳定的金融市场仍是经济长期协调发展的重要助力。特别地,金融规模的持续扩大会抑制发展强度,但对发展合理化及外向性水平的影响微弱,因此应防范可能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强度 经济发展合理化 经济发展外向性 金融状况指数 MF-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乡村产业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 卜祥彭 李明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本文通过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能有效促... 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本文通过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能够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乡村产业发展在金融科技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应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加大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竞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乡村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波动特征及联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晨童 王相飞 丁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MS-AR和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 联动关系 稳健性 MS-DB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变化、市场功能修复与政策取向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连强 祝国平 李新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6,F0003,共12页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固有的供需失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化解,市场失灵和政策偏差问题依然并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快速迭代、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与...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固有的供需失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化解,市场失灵和政策偏差问题依然并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快速迭代、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快速变革,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与功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新环境为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修复提供了全新条件,为破解供需失衡矛盾提供了新契机,但必要的制度与政策供给仍然十分重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决定农村金融研究视角不能再仅定位于供给端的重构、改进方面,也不能试图通过单纯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建设等举措破除所有矛盾,而应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与形势变动趋势基础上,在市场自发功能修复与政府规制有机结合上寻求农村金融发展的战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现代化 金融体系 功能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视角下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划分与波动态势分析
5
作者 孙晨童 王晓笛 陈磊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共20页
准确把握经济与物价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是提升宏观调控精准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由经济景气与物价构成的二维景气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视角划分经济周期阶段的新思路,... 准确把握经济与物价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是提升宏观调控精准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由经济景气与物价构成的二维景气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视角划分经济周期阶段的新思路,即根据经济景气与物价的联合波动状态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繁荣”“滞胀”“衰退”四个不同阶段。在此框架下,通过构建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经济景气指数与物价综合指数的构建、波动状态识别以及联动关系的统一分析。本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状态之间的转换存在着非对称特征;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共经历了7轮景气循环,并以处于繁荣时期为主。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测量两个指数及识别波动性较大或较小的周期阶段,这为在“稳增长”与“稳物价”的双重目标下科学地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景气指数 物价综合指数 二维景气分析 经济周期四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密集地区公正转型的资金支持机制分析——基于欧盟和中国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连飞 王子怡 王梦岩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公正转型成为低碳发展进程中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核心议题。本文选取欧盟与中国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框架上,欧盟机制以系统化、多平台协作为特征,中国的政策...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公正转型成为低碳发展进程中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核心议题。本文选取欧盟与中国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框架上,欧盟机制以系统化、多平台协作为特征,中国的政策更多依赖中央引导与地方落实;资金来源上,欧盟拥有更广泛和系统的资金支持,中国以政府主导的国内融资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分散;金融支持模式上,欧盟侧重运用多元化资金推动绿色创新与中小企业转型,中国主要以贷款形式促进传统企业的低碳化改造;社会公平性上,欧盟通过多年期的金融支持框架,注重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中国虽在就业保障和地方经济稳定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仍处于初级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公正转型的财政与社会保障政策支持、推动公正转型充分融入转型金融活动中等完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转型 资金支持 碳密集地区 欧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洁妍 陈玉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6-161,共6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激发农村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径,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我国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激发农村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径,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我国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的供给规模及效率发展不充分、农村金融信用生态环境培育不充分、农村金融管理及配套机制构建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应助推农村金融"回归本源"、构建农村金融创新体系、培育农村金融信用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管理及配套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不平衡不充分 改革路径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振 赵儒煜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7,共9页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韧性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振 付琼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科学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注入了无限的创新动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 科学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注入了无限的创新动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运转的新动力,在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个人消费金融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我国应建立数字技术驱动的商业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格局、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从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高质量发展 理论框架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深层原因与战略重点 被引量:12
10
作者 祝国平 郭连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共9页
农村金融改革4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作出了相应贡献,然而困扰农村金融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制约了农村金融体系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用功能的发挥,进而也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 农村金融改革4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作出了相应贡献,然而困扰农村金融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制约了农村金融体系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用功能的发挥,进而也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根本矛盾仍未完全化解、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变迁引致供需结构出现新的失衡、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扩张与金融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的矛盾仍然突出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农村金融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既来源于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偏差,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深化改革仍然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根本方式。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应更加紧密地围绕着推进市场化,从改革目标、改革主体、改革路径等多个角度形成改革对市场机制完善的推动力,前瞻性地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未来需要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改革 农业现代化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玉志 赵炳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3-15,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新零售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因。其次分析了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最后,提... 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新零售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因。其次分析了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应该优化零售企业空间布局、加快实现全渠道合作、实现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强开放式服务创新、保障顾客信息安全五大发展战略,以期能够为新零售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新零售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吗?——基于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振 付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120,共15页
金融集聚区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给予有力支持,同时对区域经济系统应对外部冲击,修复供应链、产业链,提升经济韧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2003—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韧... 金融集聚区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给予有力支持,同时对区域经济系统应对外部冲击,修复供应链、产业链,提升经济韧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2003—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和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关系特征。同时这种影响在区域间也存在着一定差异,金融集聚度只有与产业结构水平相适应时,才能有助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应依据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建设不同层次的金融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及其深化路径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存 祝国平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4,共5页
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核心问题,问题的形成机理以及改革的路径和成效,并对农村金融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判断。未来的农村金融研究应摒弃传统思维对农村金融的狭隘理解,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农业人口转移、农... 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核心问题,问题的形成机理以及改革的路径和成效,并对农村金融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判断。未来的农村金融研究应摒弃传统思维对农村金融的狭隘理解,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农业人口转移、农民生活等相关领域。在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大前提下,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县域金融作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满足农户金融基础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抑制 深化路径 改革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及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悦 李存 杨昕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8期162-165,共4页
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着减少信息不对称扩大融资渠道、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兴旺、保证信息数据化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等作用。然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接受度不足、监管不完... 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着减少信息不对称扩大融资渠道、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兴旺、保证信息数据化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等作用。然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接受度不足、监管不完善等挑战。据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提高各层级主体的接受度;完善监管制度的举措,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 乡村振兴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研究
15
作者 代桂霞 杨凯诒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7-39,43,共4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有制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法治化成了当前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吉林省作为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现阶段一方面面临着整体经济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正经历着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有制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法治化成了当前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吉林省作为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现阶段一方面面临着整体经济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正经历着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法治环境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剖析吉林省民营经济法治保障新路径问题,探求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全国法治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民营企业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数实融合发展:动因、机制与生态愿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蕊 于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基于内外动因、理论机制和生态愿景三个维度,可以明晰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数实融合发展路径。数实深度融合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基于内外动因、理论机制和生态愿景三个维度,可以明晰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数实融合发展路径。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其表现为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内外动因层面,文化产业数实融合发展的内部动因来自于缓解鲍莫尔成本病、模块化分工与生态化诉求,外部动因则得益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算力算法的支撑;在理论机制层面,鉴于文化产业链与文化产业集群相继完成了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重塑,“五链”融合引致文化产业链群关系达成,即文化产业数实融合发展实现;在生态愿景层面,文化产业将在种群构成、内部关联、资源共享与动态性等层面呈现更加显著的组织生态学特征。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数实融合发展需要依靠更加多样且大规模的链群网络,去构造更加复杂的生态竞争、共生、捕食与寄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数实融合 新质生产力 生态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及其与实体空间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蕊 白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元宇宙趋势下虚拟文化消费空间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其形成受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需求、资源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共同驱动。本文以上海迪士尼为例,采用POI数据核密度分析和Python词云分析,对虚拟文化消费空间与其线下实体文化消... 元宇宙趋势下虚拟文化消费空间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其形成受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需求、资源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共同驱动。本文以上海迪士尼为例,采用POI数据核密度分析和Python词云分析,对虚拟文化消费空间与其线下实体文化消费空间的联动关系加以洞察。研究发现:伴随着线上迪士尼流媒体平台的创设与发展,2022年线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周边已由低核密度区域发展成为集聚型高核密度区域,即呈现出线上文化消费对线下游乐、购物、餐饮、表演、传媒、住宿、交通等产业链式的带动效应。基于此,我国应在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储备和文化产业协作等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从而令以虚驭实、虚实共济的文化消费空间释放更大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文化消费空间 POI数据 城市热点区域识别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我国省域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蕊 赵子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是文化企业成员基于数字技术,在信息共享与价值交换理念下形成的网络平台组织。数智时代,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在数据要素效率倍增的中介作用下,能够借助展示平台、承载形式、表现方法、传播途径等实现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 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是文化企业成员基于数字技术,在信息共享与价值交换理念下形成的网络平台组织。数智时代,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在数据要素效率倍增的中介作用下,能够借助展示平台、承载形式、表现方法、传播途径等实现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此,以爱奇艺虚拟集群为例,选择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佐证了上述观点。同时研究还发现,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周边省域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存在“虹吸效应”,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东部地区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影响更加显著。综上,我国应努力协调区域间的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改良文化软实力传播渠道、强化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与文化认同,从而赓续文化传承,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虚拟集群 网络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仓储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韩岳峰 张龙 胡慧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4,共6页
绿色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功能角色。本文运用IPCC法测算了我国1994-2010年期间仓储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94年-2010年整个时序来看,仓储运输业碳排放量一直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 绿色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功能角色。本文运用IPCC法测算了我国1994-2010年期间仓储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94年-2010年整个时序来看,仓储运输业碳排放量一直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能源碳排放变化趋势不同;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仓储运输业碳排放与仓储运输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仓储运输业碳排放与仓储运输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处于"脱钩四阶段"的第二阶段,说明我国在仓储运输业碳减排与仓储运输业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运输业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国际化会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吗? 被引量:7
20
作者 祝国平 郭连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问题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伴发生,但两者间的关系往往被忽视。通过多国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等方法对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规模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规模随着其货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下降,...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问题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伴发生,但两者间的关系往往被忽视。通过多国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等方法对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规模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规模随着其货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并呈边际递减趋势。同时,在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体现为互补效应;而在货币国际化高级阶段,两者体现为替代关系。货币国际化路径差异会造成互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不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外汇储备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