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可维 赵薇 +5 位作者 郝春萍 杨修军 石奔 孙景昱 刘思洁 齐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51-8555,共5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采样原则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本采样要求,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市的肉及肉制品采集5683株样品,依据GB 4789.4、GB 4789.10-2016和GB 4789.30-2016的... 目的了解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采样原则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本采样要求,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市的肉及肉制品采集5683株样品,依据GB 4789.4、GB 4789.10-2016和GB 4789.30-2016的标准方法,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食源性致病菌314株,总体检出率为5.53%,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1.47%、5.51%、9.41%。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标本中,农贸市场、酒店和超市检出率较高,集体食堂和学校周围小商铺均未检出。结论吉林省各市不同场所的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肉与肉制品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吉林省外卖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思文 刘思洁 +5 位作者 王娟 李可维 石奔 孙景昱 赵薇 杨修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49-9353,共5页
目的掌握吉林省各地区外卖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吉林省外卖食品行业安全监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8个地区的830件外卖食品,依据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 目的掌握吉林省各地区外卖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吉林省外卖食品行业安全监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8个地区的830件外卖食品,依据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830件外卖食品共检出致病菌46株,检出率为5.54%,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各地区间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02),其中延边州的检出率最高13.75%;其次是白城市9.00%。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类别食品中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5,P=0.005),其他4种致病菌均无差异P<0.05,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为8.80%,其次是米面制品6.43%;各季度之间总体检出率无差异(χ^2=2.496,P=0.476),第三季度污染最严重,检出率为14.29%。结论2018年吉林省外卖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致病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延边州,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主要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所致。提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延边州外卖食品安全的管控,严格管理热菜生产加工各个环节,控制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卖食品 致病菌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市售淡水鱼中寄生虫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景昱 刘思洁 +4 位作者 赵薇 石奔 杨修军 王艳秋 李可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47-8550,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淡水鱼的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方法按照SN/T 1748-2006《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对2017~2019年吉林省4个食品监测区域随机采集淡水鱼,进行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华支睾吸虫3种寄生虫的检测。结果共检测...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淡水鱼的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方法按照SN/T 1748-2006《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对2017~2019年吉林省4个食品监测区域随机采集淡水鱼,进行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华支睾吸虫3种寄生虫的检测。结果共检测1200份淡水鱼样品,27份检出寄生虫,检出率为2.25%;4个地区中,松原市检出率最高,达5.33%;3种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检出率最高,达4.25%。结论吉林省部分市售淡水鱼已受到寄生虫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颚口线虫 华支睾吸虫 淡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9年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分析
4
作者 石奔 赵薇 +3 位作者 杨修军 刘思洁 李可维 孙景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9046-9051,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对2011~2019年从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到的8279件市售食品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1~2019年从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共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菌株352株,总检出率4.2...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对2011~2019年从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到的8279件市售食品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1~2019年从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共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菌株352株,总检出率4.25%;各检测地区间长春市阳性检出率最高(7.63%),其次为四平市(6.03%);12类市售食品中肉及肉质品阳性检出率最高(9.41%),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6.72%);各类采样地点中超市的阳性检出率最高(6.89%),其次为农贸市场(5.64%)和快餐店(5.08%);散装食品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2019年吉林省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临近3年呈回升态势;长春市与四平市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其他地区严重;肉与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高;散装食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预包装食品严重。有关部门应针对地区现状、食品类型和包装类型的不同加强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食品 单增李斯特菌 食品监测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9年吉林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数据分析
5
作者 王太君 刘思洁 +6 位作者 王娟 李可维 孙景昱 石奔 赵薇 杨修军 王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66-9370,共5页
目的探究2016~2019年吉林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菌球菌污染现状。方法采集2016~2019年吉林省9个地(市)级的餐厅、超市和零售市场等地点食品样本,共计2824件,根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 目的探究2016~2019年吉林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菌球菌污染现状。方法采集2016~2019年吉林省9个地(市)级的餐厅、超市和零售市场等地点食品样本,共计2824件,根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测定,采用率、构成比和χ^2检验的方法对检出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2016~2019共监测样本2824份,总检出率2.02%;9个地区中白城市总检出率最高(4.59%),其次为四平市(3.82%),白山市总检出率最低(0.51%);13类食品中有8类食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焙烤及油炸类食品、餐饮食品、调味品、豆制品、冷冻饮品、肉及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其中速冻米面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9.00%);餐饮服务环节阳性检出率为2.45%(22/898),流通环节阳性检出率为1.82%(35/1926);CFU(colony forming units,平板计数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结果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29[2.65~7.94]CFU/g(mL),MPN(mostprobable number,最大可能数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结果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53[0.76~5.29]MPN/g(mL)。结论2016~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普遍存在,其中白城市污染相对严重。吉林省所有食品类别中,速冻米面制品污染相对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餐饮服务环节和流通环节还需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致病菌 吉林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9年吉林省餐饮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6
作者 赵薇 杨修军 +7 位作者 王太君 张思文 刘思洁 李可维 石奔 孙景昱 付尧 黄鑫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9021-9026,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的7451件餐饮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9年吉林省餐饮食品中3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24.45%、金黄色... 目的了解吉林省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的7451件餐饮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9年吉林省餐饮食品中3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24.45%、金黄色葡萄球菌2.7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00%;9个监测地区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较严重的重点地区为白山市(35.76%),其次为延边州(33.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白山市(6.90%),其次是松原市(3.68%)。白城市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36%,其次为白山市(3.63%);蜡样芽孢杆菌在百货商场中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零食加工店检出率较高(6.25%),其次为饮品店(6.14%)和快餐店(5.66%);在监测的9类餐饮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总检出率最高(24.45%),以沙拉和粥类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分别在沙拉(9.72%)和中式凉拌菜(6.13%)中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吉林省近年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对比往年间明显降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略有回升现象,其中白山市和白城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吉林省其他地市严重,餐饮服务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尤其是沙拉和凉菜等未经深加工的食物。相关部门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食品类型,加强管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膳食暴露评估基础参数市场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思洁 姜楠 +2 位作者 石矛 马杰 王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55-6660,共6页
目的建立我国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膳食暴露评估基础参数。方法采用接触面积法对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进行研究,根据调查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数据信息获得接触面积法中食品接触材料与单位质量食品的接触面积参数。结果共调查分析800份调味品... 目的建立我国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膳食暴露评估基础参数。方法采用接触面积法对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进行研究,根据调查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数据信息获得接触面积法中食品接触材料与单位质量食品的接触面积参数。结果共调查分析800份调味品,获取相关数据25600个,食品接触材料与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食品的接触面积(S/V)最大值为322.67 dm^(2)/kg,最小值为1.63 dm^(2)/kg。本次调查中调味品S/V有86.9%的数据高于6dm^(2)/kg。结论基于调味品市场调查构建的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基础参数为我国调味品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调味品 基础参数 市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疾控机构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秋茼 宋昕恬 蒋素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样本泄漏,防范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具有完整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力保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笔... 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样本泄漏,防范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具有完整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力保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积累下的经验,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希望能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疾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可维 刘思洁 +3 位作者 赵薇 杨修军 石奔 孙景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9033-9038,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 目的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氏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肉与肉制品 单增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1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楠 刘思洁 +1 位作者 崔勇 马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19-2928,共10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1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溶解,经QuEChERS法萃取净化,离心后过滤膜,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18种农药残留在相应的浓...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1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溶解,经QuEChERS法萃取净化,离心后过滤膜,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18种农药残留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各组分检出限为0.0003~0.003 mg/kg,定量限为0.001~0.01 mg/kg。18种农药残留加标回收率为63.3%~105.0%,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6%~9.8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测定大批量植物源性食品样品中的18种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1份市售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可维 王帅英 +4 位作者 赵薇 刘思洁 杨修军 石奔 孙景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46-4351,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全部3121份... 目的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全部3121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2.3%(72/3121)。检出率最高为生食产品(4.6%, 25/540),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2.5%, 23/938)和鲜活产品(1.5%, 24/15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生食产品和鲜活产品,检出率分别为8.9%(16/180)和6.0%(18/299)。单增李斯特菌主要污染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8.6%(21/244)。熟制品致病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很低,甚至为0%。结论吉林省市售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水产品及其制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慧 臧希卉 +1 位作者 刘昕 马莹聪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4期94-97,共4页
该文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缺乏安全观念,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不少实验室没有备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点建议:①完善并落实生物安全责任制与监管机制;... 该文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缺乏安全观念,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不少实验室没有备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点建议:①完善并落实生物安全责任制与监管机制;②科学设计实验室布局,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③对实验室生物风险进行定期评估;④注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与教育;⑥加强备案管理,以期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饮用水中粪肠球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景昱 赵薇 +6 位作者 王艳秋 杨修军 刘思洁 张立夫 石奔 李可维 齐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8901-8905,共5页
目的验证最近似值测定法、滤膜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粪肠球菌的适用性。方法参照SN/T1933.1-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1部分:平板计数法和最近似值测定法》、SN/T 1933.2-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2部分:滤膜法》方法检... 目的验证最近似值测定法、滤膜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粪肠球菌的适用性。方法参照SN/T1933.1-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1部分:平板计数法和最近似值测定法》、SN/T 1933.2-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2部分:滤膜法》方法检测样品中粪肠球菌浓度,对比不同培养基的检测效果。结果最近似值测定法所用的肠球菌肉汤与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在结果计数上无明显差异P=0.331(P>0.05),但肠球菌肉汤24h就会产生明显变化,而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48h才产生混浊;滤膜法中肠球菌琼脂和Pfizer琼脂不宜于计数,KF琼脂菌落生长缓慢,mEI琼脂与CATC琼脂表现优异,在结果计数上5种培养基无明显差异P=0.957(P>0.0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在接受范围之内。结论 2种方法均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井水、末梢水)中粪肠球菌的检测,MPN法更推荐选择肠球菌肉汤培养,滤膜法推荐使用CATC琼脂或mEI培养基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粪肠球菌 滤膜法 最近似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