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腔内注射脂肪干细胞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何静 孙高 +2 位作者 李男男 帕丽孜·阿不力克木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脂肪干细胞(ADSCs)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模型兔关节软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DSCs组。提取兔ADSCs进行培养,采用碘乙酸钠(MIA)注射法制备兔TMJOA...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脂肪干细胞(ADSCs)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模型兔关节软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DSCs组。提取兔ADSCs进行培养,采用碘乙酸钠(MIA)注射法制备兔TMJOA模型。ADSCs组TMJOA模型兔颞下颌关节腔内连续2次注射1.0×10^(6)mL^(-1)ADSCs,对照组和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取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行显微CT(Micro-CT)扫描,分析各组兔髁突组织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和骨小梁数(Tb.N),HE染色观察各组兔髁突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兔髁突组织中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基因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定位情况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兔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扫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髁突组织的BV/TV、Tb.Th和Tb.N明显降低(P<0.05),BS/BV和Tb.S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兔髁突组织的BV/TV、Tb.Th和Tb.N明显升高(P<0.05),BS/BV和Tb.Sp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对照组兔髁突软骨表面光滑,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髁突表面不规则,肥大层增厚,出现细胞缺失区和细胞簇状区;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兔髁突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对照组和ADSCs组比较,模型组兔髁突组织中棕褐色颗粒增多,主要集中在肥大层,特别是骨软骨结合部位,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兔髁突组织肥大层和骨软骨结合部位棕褐色颗粒明显减少,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兔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ADSCs可有效修复TMJOA的软骨破坏,减轻软骨损伤,减缓骨关节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脂肪干细胞 软骨损伤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刺激下骨细胞调控骨重塑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雨晴 强金彪 +3 位作者 李仲睿 唐倩 孙秀梅 史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774,共7页
骨细胞是一种古老的细胞,常作为一种机械传感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被研究。骨细胞被包埋在坚硬的矿化环境中,周围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流动对骨细胞的树突和胞体产生剪切应力,并被骨细胞感知,诱导其产生信号,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 骨细胞是一种古老的细胞,常作为一种机械传感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被研究。骨细胞被包埋在坚硬的矿化环境中,周围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流动对骨细胞的树突和胞体产生剪切应力,并被骨细胞感知,诱导其产生信号,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而影响骨重塑。机械加载和卸载可调节骨细胞多种信号通路并释放信号分子。因此,骨细胞被认为是机械刺激作用于骨骼进而影响骨形成和/或骨吸收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本文中,我们归纳了机械刺激对骨细胞的作用及其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目的在于理解机械刺激是如何通过骨细胞调控骨重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机械负荷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交叉对话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萌 王晓 +2 位作者 史册 孙宏晨 黄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4-268,共5页
下颌骨是颅面部唯一能自主活动的骨,可发挥咀嚼、发音和吞咽等多种重要功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骨和软骨的形成及稳态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下颌骨的发育是不可或缺的。已知BMP信号通路的配体、受体及其下游多种细胞因子与... 下颌骨是颅面部唯一能自主活动的骨,可发挥咀嚼、发音和吞咽等多种重要功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骨和软骨的形成及稳态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下颌骨的发育是不可或缺的。已知BMP信号通路的配体、受体及其下游多种细胞因子与其他信号通路相关联,组成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信号网络,共同调节下颌骨的发育。本文主要介绍BMP信号通路以及与BMP信号通路交叉对话的信号通路在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交叉对话 下颌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孙高 何静 +4 位作者 赵琪 石剑虹 廖智羚 田原野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7-155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治疗作用,并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20 g·L^(-1)碘乙酸钠(MIA)50μL,构建TMJOA大...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治疗作用,并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20 g·L^(-1)碘乙酸钠(MIA)50μL,构建TMJOA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3周后,白藜芦醇组大鼠注射80μL白藜芦醇溶液,每周1次,连续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系统检测各组大鼠髁突结构,计算感兴趣区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p)和骨小梁数(Tb.N)。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MJ组织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TMJ组织中SOX-9、MMP-13、Sirt1、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蛋白激酶B(Akt)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3周后,大鼠髁突骨质破坏明显,表面粗糙不平,延续性中断,表明TMJO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Micro-CT系统检测,对照组大鼠髁突表面光滑,形态规则,骨质连续完整;模型组大鼠髁突破坏明显,骨质连续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表面粗糙可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缺损;白藜芦醇组大鼠髁突病变减轻,髁突形态外观得到一定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V/TV和Tb.Th均明显降低(P<0.05),Tb.Sp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BV/TV和Tb.Th均明显升高(P<0.05),Tb.Sp明显减少(P<0.05)。HE染色观察,对照组大鼠髁突层次清晰,软骨细胞排列规则,整齐有序;模型组大鼠髁突表面粗糙不平,缺损明显,呈现典型的TMJOA表现;白藜芦醇组大鼠髁突表面略微粗糙,整体分层大致清晰,细胞排列较为有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对照组大鼠髁突肥大层软骨细胞呈蓝紫色,染色明显且均匀;模型组大鼠髁突肥大层软骨细胞淡染,部分区域甚至失染;白藜芦醇组大鼠髁突肥大细胞层染色基本明显且较为均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MJ组织中MMP-13、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X-9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TMJ组织中SOX-9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P-13、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MJ组织中MMP-13、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X-9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TMJ组织中SOX-9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P-13、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TMJOA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溶骨症
5
作者 刘敏 刘炜炜 +3 位作者 徐志民 王梓霖 李佳乐 韩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80-484,共5页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前国内外关于颌面部溶骨症的报道较少,而且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ham—Stout合征 溶骨症 颌面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苍维 周怡君 +6 位作者 闫广兴 史册 张雪 胡月 郝新青 赵欢 孙宏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3,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几乎参与了所有组织的发育。BMP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牙发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牙根发育是牙发育的一部分,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上皮和牙胚间充质中的BMP信号...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几乎参与了所有组织的发育。BMP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牙发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牙根发育是牙发育的一部分,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上皮和牙胚间充质中的BMP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BMP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牙发生 上皮根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牙发育和萌出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苍维 张雪 +7 位作者 胡月 郝新青 赵欢 李媛 闫广兴 周怡君 史册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牙发育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信号通路和蛋白质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参与了牙发育和萌出的过程。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可通过调控参与牙发育和萌出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进而影响该过程。在牙发育过程中,miRNA表达谱十分... 牙发育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信号通路和蛋白质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参与了牙发育和萌出的过程。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可通过调控参与牙发育和萌出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进而影响该过程。在牙发育过程中,miRNA表达谱十分复杂,miRNA表达上调或下调均可引起牙发育和萌出异常。国内有关miRNA对牙发育调控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主要从miRNA在牙发育各时期的表达、miRNA调控牙发育祖细胞的增殖以及miRNA调控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化等方面,阐述miRNA在牙发育及萌出中的作用,为牙发育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miRNA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牙发生 牙本质发生 釉质发生 牙萌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关节盘穿孔后髁突骨质改建及Sox9、MMP-13、VEGF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艳菊 吴国民 +2 位作者 张瑶瑶 陈楷 王祥伸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4-1000,共7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骨质改建情况,检测Sox9、MMP-13、VEGF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软骨下骨骨质改建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兔关节盘的后外侧制备直径为2.5 mm全层穿孔,micro-CT扫描并计算髁突顶部软骨下骨的BV/TV,BS/BV,Tb....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骨质改建情况,检测Sox9、MMP-13、VEGF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软骨下骨骨质改建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兔关节盘的后外侧制备直径为2.5 mm全层穿孔,micro-CT扫描并计算髁突顶部软骨下骨的BV/TV,BS/BV,Tb.Th,Tb.Sp和Tb.N,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中Sox9、MMP-13、VEGF的表达和定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表现为典型的骨关节炎组织病理学特征。实验组软骨下骨BV/TV、Tb.Th和Tb.N明显下降(P<0.05),BS/BV和Tb.Sp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软骨下骨中Sox9、MMP-13、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软骨下骨改建是TMJOA的一个重要特征,Sox9、MMP-13、VEGF对软骨下骨骨质改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盘穿孔 软骨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ll-1蛋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人上颌窦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静 吕慧欣 +3 位作者 王一涵 鲍鑫 张逸 周延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ell-1(Nel-like type 1 molecule)蛋白对人上颌窦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axillary sinus membran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MSMSCs。使用Nell-1蛋白(10、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ell-1(Nel-like type 1 molecule)蛋白对人上颌窦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axillary sinus membran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MSMSCs。使用Nell-1蛋白(10、100、1000 ng/mL)诱导MSMSCs,利用CCK-8法和细胞活死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成骨能力改变;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ell-1蛋白对MSMSCs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各实验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q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 ng/mL的Nell-1显著促进β-catenin、Runx-2、OCN等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Nell-1蛋白可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提高MSMSCs体外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再生 上颌窦 Nel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调控骨重塑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欢 史册 +5 位作者 张雪 李媛 刘杰 李杏 胡月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8-1281,共4页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是Ⅰ型骨形成蛋白(BMP)受体之一,在胚胎期和出生后骨量的调节中有明显作用,编码ALK2的基因特定位点的获得性突变还可引起人类进行性肌肉骨化症(FOP)。ALK2所介导的BMP信号通路可以负性调节骨量。以ALK2或其下游...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是Ⅰ型骨形成蛋白(BMP)受体之一,在胚胎期和出生后骨量的调节中有明显作用,编码ALK2的基因特定位点的获得性突变还可引起人类进行性肌肉骨化症(FOP)。ALK2所介导的BMP信号通路可以负性调节骨量。以ALK2或其下游信号分子为靶点治疗骨缺损等疾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骨重塑和BMP信号通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ALK2对骨重塑不同阶段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并概括了ALK2的病理性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 骨重塑 骨形成蛋白 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β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1在小鼠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郑赫南 周怡君 +4 位作者 王爽爽 任飞龙 范心怡 史册 刘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6-874,共9页
目的:研究小鼠磨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中整合素β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1(LAMR1)的表达模式,探讨二者在小鼠磨牙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取胚胎期第13.5天(E13.5)、E14.5、E16.5、E18.5和出生后5 d(PN5)的小鼠,... 目的:研究小鼠磨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中整合素β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1(LAMR1)的表达模式,探讨二者在小鼠磨牙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取胚胎期第13.5天(E13.5)、E14.5、E16.5、E18.5和出生后5 d(PN5)的小鼠,分别作为E13.5、E14.5、E16.5、E18.5和PN5组,每组5只,分离小鼠头部,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和切片,HE染色观察各阶段小鼠牙胚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磨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中整合素β1和LAMR1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和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E13.5组小鼠牙胚组织发育处于蕾状期,上皮细胞突入到外胚间充质中,形成上皮芽,状如花蕾;E14.5组小鼠牙胚组织发育处于帽状期,上皮芽体积增大,称为帽状期成釉器,成釉器周围外胚间充质细胞密度增加,形成牙乳头;E16.5组小鼠牙胚组织发育处于钟状早期,成釉器进一步长大,形似吊钟,初步具有牙尖形态;E18.5组小鼠牙胚组织发育处于钟状晚期,成釉器进一步发育,内釉上皮细胞向前成釉细胞分化,形态由立方状变为高柱状;PN5组小鼠牙冠发育完成,形成颈环、上皮根鞘和上皮隔等结构,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成熟,呈高柱状整齐排列,已有釉质和牙本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整合素β1和LAMR1蛋白在小鼠磨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中的上皮和牙乳头均有表达,且在各部位的表达强度随细胞分化的进程整体呈逐渐增强的趋势。PN5组小鼠牙胚组织成釉细胞中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E14.5、E16.5和E18.5组小鼠牙胚组织内釉上皮细胞/前成釉细胞(P<0.05);PN5组小鼠牙胚组织成牙本质细胞中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E14.5、E16.5和E18.5组小鼠牙胚组织前成牙本质细胞(P<0.05);E16.5和E18.5组小鼠牙胚组织内釉上皮细胞/前成釉细胞中LAM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E14.5组小鼠牙胚组织内釉上皮细胞(P<0.05),且低于PN5组小鼠牙胚组织的成釉细胞(P<0.05);E18.5组小鼠牙胚组织前成牙本质细胞中LAM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E16.5组小鼠牙胚组织前成牙本质细胞(P<0.05),且低于PN5组小鼠牙胚组织成牙本质细胞(P<0.05)。PN5组小鼠牙胚组织牙尖处较为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和LAM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牙尖之间和牙颈部尚未完全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P<0.05)。结论:整合素β1和LAMR1表达于小鼠磨牙发育不同阶段牙胚组织的基底膜、(前)成釉细胞和(前)成牙本质细胞中,二者可能参与细胞外基质信号的转导,并在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和极性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层黏连蛋白受体1 成牙本质细胞 成釉细胞 牙胚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生物学性能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剑虹 田原野 +2 位作者 陈楷 孙高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5-1546,共12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含CGF复合细胞膜片(CS)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选取2只3周龄SD大鼠,分离培养获得BMSCs,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BMSCs成骨和成脂能力。选取3只3...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含CGF复合细胞膜片(CS)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选取2只3周龄SD大鼠,分离培养获得BMSCs,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BMSCs成骨和成脂能力。选取3只3周龄SD大鼠,制备CGF液态提取物(CGFe),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传统CS(BMSC-CS)组和含CGF复合CS(CGF/BMSC-CS)组。HE染色观察2组CS形态表现,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CS体外成骨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LP、胶原酶Ⅰ型(CO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选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CS组和CGF/BMSC-CS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颅骨缺损处骨形成参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颅骨缺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第3代BMSCs为梭形,排列紧密,呈漩涡团簇状生长;茜素红染色有明显的钙结节生成,油红O染色有红色脂滴形成,证实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成脂分化的能力。CS为白色半透明状,边缘轻微卷曲,剥离后的CS卷曲皱缩为不规则状。与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CS白色更深,透明程度较低,在厚度和延展性方面明显增加,不易破损,有一定黏性和可塑性。HE染色观察,与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CS细胞数增加,排列密集,细胞外基质(ECM)更丰富,包裹连接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片状结构。茜素红和ALP染色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MSC-CS组CS的ALP活性和矿化提升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CS成骨细胞及红色矿化结节数明显增多,染色明显加深,阳性面积增大,ALP活性和矿化提升值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BMSC-CS组和CGF/BMSC-CS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1);培养48 h,与对照组比较,CGF/BMSC-CS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MSC-CS组细胞中COL^(-1)和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GF/BMSC-CS组细胞中ALP、COL^(-1)、OC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细胞中ALP、COL^(-1)和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icro-CT检测,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边界清晰,几乎无新骨生成;BMSC-CS组大鼠颅骨仅在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缺损中心区域有明显空缺;CGF/BMSC-CS组大鼠颅骨新骨沿骨缺损边缘向中心区域生成,修复大部分骨缺损;与对照组比较,BMSC-CS组大鼠颅骨骨体积分数[骨体积(BV)/组织体积(TV)]和骨小梁间距(Tb.N)均明显升高(P<0.05),CGF/BMSC-CS组大鼠颅骨BV、BV/TV、骨小梁数目(Tb.Th)和Tb.N均明显升高(P<0.05);与BMSC-CS组比较,CGF/BMSC-CS组大鼠颅骨BV、BV/TV、Tb.Th和Tb.N均明显升高(P<0.01)。HE和Masson染色观察,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组织几乎无新骨生成,仅见大量胶原纤维连接两侧骨断端;BMSC-CS组大鼠颅骨缺损组织仅在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中央为致密的胶原纤维与缺损边缘的新生骨连接;CGF/BMSC-CS组大鼠颅骨缺损组织除在骨缺损边缘可以看到新生骨组织外,缺损中央亦有骨岛形成,骨岛周围可见骨细胞及大量的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细胞质和类骨质呈红色,胶原呈蓝色;CGF/BMSC-CS组大鼠颅骨缺损组织中可见明显的新形成的类骨质,新骨形成量最高。结论:CGF可以促进BMSCs膜片的成骨分化和ECM的丰富度,含CGF复合CS可以高效修复大鼠颅骨缺损,是一种理想和安全的促骨再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细胞膜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再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李琼 马浩楠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8周后观察2组大鼠口内情况,检测牙周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收集大鼠上颌骨并扫描Micro CT,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记录组织矿物质密度(TMD)、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骨分离度(Tb.Sp)等参数,测量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冻存大鼠肾组织以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观察UCP2、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表达情况。使用大鼠牙龈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龈组织UCP2表达情况。使用大鼠固定的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itoSOX Red、J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表现、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UCP2、Nrf2、PGC-1α蛋白表达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e)、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周围的牙龈组织发红肿胀,质地松软,临床检查探诊出血且PD增加,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TMD、BMD、BV/TV、Tb.Th指数降低,Tb.Sp指数及CEJ-ABC增加,牙龈UCP2蛋白表达升高。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内MDA、ROS水平上升,MMP、GSH和SOD水平下降,UCP2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Nrf2、PGC-1α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肾脏功能指标BUN、Cre、Al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CP2可通过氧化应激在牙周炎诱导的肾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拉应力通过Nell-1/Ihh信号通路对ATDC5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14
作者 董紫薇 齐慧川 +4 位作者 马俊 薛晴 聂瑾涵 于航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拉应力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软骨ATDC5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其施加生理性拉应力,首先分为对照组和拉应力组(2 000μstrain/2 h组),另分为不同力值(1 000、2 ... 目的:探讨生理性拉应力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软骨ATDC5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其施加生理性拉应力,首先分为对照组和拉应力组(2 000μstrain/2 h组),另分为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μstrain)加力时间为2 h和力值为2 000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组,同时设未加力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Ⅹ型胶原(Col-Ⅹ)、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OX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el样1型分子(Nel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印度刺猬因子(Ihh)、补缀同源物1 (Ptch-1)、GLI家族锌指蛋白1 (Gli-1)和刺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1 (Hhi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环巴胺组、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 000μstrain/2 h组细胞中Col-Ⅱ、 Col-Ⅹ、 Aggrecan、 SOX9、VEGF和PCNA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在对细胞施加2 000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或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μstrain) 2 h的拉应力后,与对照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或力值的增加其他各组细胞中Runx2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Nell-1、Ihh、 Ptch-1、 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且在2 000μstrain/2 h时达到最高,随后出现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环巴胺预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细胞中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环巴胺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拉应力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细胞中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el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环巴胺组比较,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拉应力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理性拉应力刺激下,Nell-1可在上游激活Ihh信号通路,进而调控ATDC5软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拉应力 软骨细胞 Nel样1型分子 印度刺猬因子信号通路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促进牙囊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15
作者 陶天翼 李正强 +1 位作者 郑晓雪 韩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评估细胞的活性状况;通过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状况;采用RT-qPCR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ALP活性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钙化结节数量的影响。结果:hDFSCs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对hDFSC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1μmol/L的芒柄花素可显著促进Runx2、OCN、Col-Iα1的mRNA表达;并能够提高的细胞内ALP活性和钙化结节的数量。结论:1μmol/L芒柄花素可促进hDF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牙囊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锌/相转变溶菌酶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牙本质小管封闭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庆祎 赵玉平 +4 位作者 郑文茜 王端 孙宏晨 周鼎 徐晓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2+),制得Zn^(2+)@HMSN;随后,使用PTL包覆Zn^(2+)@HMSN,获得了具有抗菌性和黏附性的Zn^(2+)/PTL@HMSN复合材料.Zn^(2+)/PTL@HMSN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严密封闭牙本质小管,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磨稳定性;并且Zn^(2+)/PTL@HMSN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在治疗牙本质敏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相转变溶菌酶 牙本质敏感症 牙本质小管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对破骨细胞中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金丹 韩光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2-46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破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研究IL-17在正畸力致牙根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系细胞RAW264.7,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梯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破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研究IL-17在正畸力致牙根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系细胞RAW264.7,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0.1、1.0、10.0和100.0μg·L-1IL-17,作为0.1、1.0、10.0和100.0μg·L-1 IL-17组,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不加入IL-17。对各组RAW264.7细胞进行破骨细胞诱导,诱导第5天时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诱导成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各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各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TRAP染色,RAW264.7细胞诱导第5天时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体积大,多核(细胞核≥3个)。ELISA和PT-PCR法检测,经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1.0、10.0和10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1.0μg·L-1 IL-17组比较;10.0和10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10.0μg·L-1IL-17组比较,1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IL-17可以促进破骨细胞中MMP-9表达,且其促进作用随着IL-17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细胞1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AW264.7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晓 李婧 +3 位作者 王俊妹 李彤 杨沫扬 吴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GBE作用于MG63,通过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判定其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Runx2(runt-re...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GBE作用于MG63,通过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判定其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一型胶原蛋白(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GBE能提高ALP活性及钙结节数量,在浓度为75 mg/L时最为显著;此外,GBE能显著提高Runx2、COL1A1、OC、cyclinD1的mRNA表达及cyclinD1的蛋白表达,同时促进β-catenin蛋白的核内转移;而上述活性均能被DKK1所抑制。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积极意义,其机制可能与经典Wnt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成骨分化 经典Wnt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爱超 于海燕 +4 位作者 李娜 侯玉帛 戚欣 于小琳 于维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过程中,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10mg/L的Pg-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分别在1、3、5d,应用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EphA2基因和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破骨细胞内基质金属...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过程中,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10mg/L的Pg-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分别在1、3、5d,应用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EphA2基因和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破骨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ACP5、c-fos、组织蛋白酶K(CtsK)、NFATc1)的表达,并且通过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结果:RT-PCR检测10mg/L的Pg-LPS在第3天和5天,实验组比对照组EphA2基因表达分别增高2.4倍和1.2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也能够促进破骨相关基因c-fos、NFATc1、CtsK、ACP5、MMP9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10mg/L的Pg-L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的中期和晚期均能够促进EphA2基因的表达,但是在破骨分化早期对EphA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LPS 破骨细胞 EphA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极性相关蛋白CDC42和PAR3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媛 史册 +8 位作者 张雪 赵欢 郝新青 胡月 刘苍维 周怡君 闫广兴 张颖丽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极性相关蛋白CDC42和PAR3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13.5、14.5、16.5和18.5d(E13.5、E14.5、E16.5和E18.5)的小鼠胚胎以及出生后1和5d(PN1和PN5)的小鼠,分离头部,固定、脱钙、脱... 目的:研究细胞极性相关蛋白CDC42和PAR3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13.5、14.5、16.5和18.5d(E13.5、E14.5、E16.5和E18.5)的小鼠胚胎以及出生后1和5d(PN1和PN5)的小鼠,分离头部,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牙胚的组织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DC42及PAR3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E13.5~E18.5分别为小鼠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早期和钟状晚期,PN1小鼠的牙胚中可见分化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PN5小鼠牙胚可见牙冠部发育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C42在E13.5、E14.5和E16.5小鼠牙胚中有广泛表达,在E18.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3.5、E14.5和E16.5减少,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泌端;PAR3弱表达于E13.5和E14.5小鼠牙胚,在E16.5和E18.5小鼠牙胚上皮处表达明显增强,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8.5减弱。结论:CDC42和PAR3参与小鼠牙发育的过程,在牙胚发育早期可能参与小鼠牙胚的增殖及迁移,在牙胚发育晚期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化,尤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极性的形成与维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性相关蛋白 CDC42 PAR3 牙胚发育 成牙本质细胞 成釉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