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蒸发悖论”现象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1
作者 岳元 秦孟晟 +2 位作者 颜雅琼 沈天舒 陈长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共7页
根据吉林省28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探讨吉林省“蒸发悖论”时空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法量化分析成因。结果显示:①年平均状态下,水汽压差和气温的正贡献大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负贡献,抑制吉林... 根据吉林省28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探讨吉林省“蒸发悖论”时空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法量化分析成因。结果显示:①年平均状态下,水汽压差和气温的正贡献大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负贡献,抑制吉林省“蒸发悖论”的发生。空间上,悖论现象呈西多东少特征,风速的负贡献驱动悖论发生,水汽压差正贡献抑制悖论出现。②四季间,夏季存在明显“蒸发悖论”,其他季节悖论并不明显。空间上,春季“蒸发悖论”呈东、西部多,中部少特征,其他季节“蒸发悖论”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③风速负贡献是春、秋、冬3个季节“蒸发悖论”现象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夏季悖论现象主要由日照时数负贡献驱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并为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悖论 定量分析 吉林省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书余 王宝鉴 +1 位作者 谢静芳 秦元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利用吉林省部分地区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各种天气条件中,以气压低、感觉闷... 利用吉林省部分地区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各种天气条件中,以气压低、感觉闷热的影响最为显著,确认率达74%。不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长春市气压和气温的大幅变化都易引起冠心病复发,较大幅度的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对脑出血、脑梗塞不利,高血压主要与气压的波动、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病人数增加。气象要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天气将造成心排出量增加,心功能减弱,心排血量降低;强降温将导致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从而造成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寒冷刺激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甚至心肌梗死。最后,建立了长春市和辽源市医疗气象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条件 医疗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下的降雨侵蚀力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爽 牛天一 +4 位作者 陈长胜 刘子琪 李云峰 纪玲玲 岳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目的]探究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条件下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该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80—2022年吉林省51个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按雨量等级将其划分为不同量级降雨,采用Xie提出的日降雨侵蚀... [目的]探究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条件下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该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80—2022年吉林省51个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按雨量等级将其划分为不同量级降雨,采用Xie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利用M-K突变检验、变异系数、气候倾向率分析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22年吉林省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为420.04 mm和1 967.12 MJ·mm/(hm^(2)·h),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2,均属中等变异;(2)1980—2022年,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随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暴雨侵蚀力上升幅度最大,为57.7 MJ·mm/(hm^(2)·h·10 a),中雨侵蚀力上升幅度最小,为5.8 MJ·mm/(hm^(2)·h·10 a),大雨侵蚀力对年均降雨侵蚀力的贡献度最大,为36.68%;(3)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不均匀,中雨侵蚀力在全年均有发生,大暴雨侵蚀力仅发生在6—9月,10月至翌年5月中雨侵蚀力在年降雨侵蚀力中占主导地位,6—9月大雨和暴雨侵蚀力逐渐替代中雨侵蚀力在年降雨侵蚀力中起主导地位;(4)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年均降雨侵蚀力和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均呈现中南高东西低的格局。[结论]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区域特征明显,明确了各量级降雨易产生土壤侵蚀可能性较高的时间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 侵蚀性降雨 时空分布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强降水气象服务分析——以2014年7月15日~7月18日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航 袭祝香 +2 位作者 田家 李世伟 吴哲林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期167-169,共3页
2014年7月15日~7月18日凌晨,吉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伴随降水出现冰雹天气,并产生山洪等次生灾害,多地出现灾情。吉林省气象局及时作出预报并上报省委、省政府。在省领导的部署下,省气象局展开气象服务... 2014年7月15日~7月18日凌晨,吉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伴随降水出现冰雹天气,并产生山洪等次生灾害,多地出现灾情。吉林省气象局及时作出预报并上报省委、省政府。在省领导的部署下,省气象局展开气象服务工作,做到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发布传播快速广泛,气象服务专业高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肯定,在防灾抗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气象服务 预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气象服务平台技术研究及设计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瑛 乔军苹 姚瑶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系统本着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不仅满足系统的设备监控与管理、数据传输与解析、流程定制与管理、信息发布与评分、查询统计等功能需求,更能紧扣气象现代综合业务一体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气象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业务系统有较... 系统本着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不仅满足系统的设备监控与管理、数据传输与解析、流程定制与管理、信息发布与评分、查询统计等功能需求,更能紧扣气象现代综合业务一体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气象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业务系统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并有先进的技术扩展能力,能够满足未来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平台 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冬季逆温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晓明 云天 +2 位作者 张智勇 刘海峰 王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7,共7页
吉林省的三个探空站即长春、临江和延吉分别位于该省的中部平原、南部山区和东部盆地之中。利用三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冬季发生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逆温的统计特征、逆温属性以及逆温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逆温的发生频率平原... 吉林省的三个探空站即长春、临江和延吉分别位于该省的中部平原、南部山区和东部盆地之中。利用三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冬季发生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逆温的统计特征、逆温属性以及逆温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逆温的发生频率平原最多、山区次之,盆地较少,强逆温的发生频率恰好与之相反;逆温底高平原多发生在近地面附近,山区多在400m以下,盆地多在200m以下;发生在近地面的强逆温层厚度一般多发生在1000m以下;逆温属性,平原和山区以辐射或下沉逆温为主,盆地则以辐射或下沉和平流逆温为主,同时指出了不同属性逆温的地面形势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逆温 地理环境 逆温特征 逆温天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一场持续性暴雨成因及MCC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宁 王秀娟 +2 位作者 张硕 云天 冯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9-818,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4—17日吉林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演变特征、暴雨成因及其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异常稳定...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4—17日吉林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演变特征、暴雨成因及其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异常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纬度锋区上先后有两次高空槽沿同一路径东移、重复影响吉林是造成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原因。降水过程分为两个集中阶段,第一阶段以对流性强降水为主,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具有条件不稳定并且水汽充沛,形成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而第二阶段逐渐转为混合性强降水,θ_(se)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在水汽输送强度、降水时间及降水总量等方面均明显强于第一阶段。强降水发生期间,先后形成α中尺度对流云团或MCC,分3个阶段影响吉林省,在云团发展阶段,具有低层气旋式涡度伴随中尺度辐合,高层反气旋涡度伴随中尺度辐散的垂直结构,且上升速度明显,同时925 hPa超低空急流前端风速辐合的反复出现亦是暴雨持续发生可能的中尺度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水汽输送 θsc锋区 热动力条件 MCC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界限温度条件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树庆 袭著香 +2 位作者 安刚 刘玉英 王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8,共6页
用线性回归、相对变率、非整数波及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吉林省不同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7℃初日、终日,≥10℃积温及5~9月平均气温之和等几项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界线温度条件的长期变化特征,揭示... 用线性回归、相对变率、非整数波及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吉林省不同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7℃初日、终日,≥10℃积温及5~9月平均气温之和等几项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界线温度条件的长期变化特征,揭示了它们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规律,探讨了未来10a内这些条件的可能变化趋势及农业生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线温度 气温 小波分析 变化规律 农业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冰雹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晓明 倪惠 周淑香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3期50-54,共5页
利用吉林省53 个气象站1960~1996 年的冰雹资料, 对其冰雹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地理分布差异以及冰雹直径、路径、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
关键词 吉林 冰雹灾害 时空分布 特征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景全 郭春明 +1 位作者 李建平 刘玉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237,共5页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全年尺度上,C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01),倾向率为-18.7/10a。春季、秋季和冬季C值降低趋势显著(p<0.001),夏季C值降低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上,C值在近5a最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吉林省各站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降低最显著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风速是西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大风日数是中部和东部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烟霾现象的气候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宁 王晓明 +2 位作者 慕秀香 刘海峰 纪玲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4-158,168,共6页
通过对1951-2005年吉林省区域性霾现象气候特征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霾主要集中在50、60年代,70年代开始骤减,霾被记成烟或轻雾是近二三十年来吉林省霾骤减的主要原因之一;霾主要出现在冬半年(10-3月),约占总数的80%,峰值集中在11-1月;... 通过对1951-2005年吉林省区域性霾现象气候特征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霾主要集中在50、60年代,70年代开始骤减,霾被记成烟或轻雾是近二三十年来吉林省霾骤减的主要原因之一;霾主要出现在冬半年(10-3月),约占总数的80%,峰值集中在11-1月;霾的空间分布与地形特征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吉林省东部盆地及中部城区是霾(或烟霾)天气的高发地区。通过对霾天气形势场及气象要素场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吉林省烟霾天气的预报方程及判别指标,并在2007年冬季(2007年11月-2008年2月)吉林省烟霾天气预报中加以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诊断 判别指标 预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对流性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静芳 王晓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3-47,共5页
通过对吉林省强对流天气(冰雹)和对流性天气(雷暴)活动与地形关系的分析;初步揭示出地形对两类对流天气的影响机制,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流天气 分布特征 地形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B和湿位涡在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暴雨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中明 刘善亮 +1 位作者 胡洪泉 付冬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9-164,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TBB产品对发生于2010年7月27-28日吉林省的一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这场暴雨不仅为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一场暴雨,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强降水,导致第二松花江流域出现洪涝灾...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TBB产品对发生于2010年7月27-28日吉林省的一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这场暴雨不仅为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一场暴雨,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强降水,导致第二松花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作者试图通过分析,发现TBB和湿位涡在暴雨天气中的应用规律,以利于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分析表明:该场强降水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副高断裂成海上和大陆东西两块,使得其间低压通道建立,云团沿低层西南急流北上。对本次过程的各层综合分析来看,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后方、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其头部。且从整个高低空配置看,高层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平流之上,这一方面保证了上冷下暖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急流经渤海北上,使得降水具备了良好的水汽条件,这种急流为明显的"湿急流"。从这场暴雨发生过程中间隔3 h的FY2E云图和TBB叠加的演变来看,伴随着湿急流,在850 hPa切变线前部,我省南部和东部上空,有中心强度低于-32℃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强降雨区与云团位置、强度、移动路径具有较好对应关系。从降水发生期间的850 hPa湿位涡MPV1分析得到,负MPV1高值区与暖湿对流不稳定空气团对应,它可以较好地指征暴雨落区,且有大约6~12 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急流 FY2ETBB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雪艳 张梦远 +1 位作者 姚瑶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402-10404,10428,共4页
利用高(低)空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等相关资料,从天气背景、热力条件、水汽分布、能量场分布特征、不稳定度参数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13日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天气是由飑线造... 利用高(低)空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等相关资料,从天气背景、热力条件、水汽分布、能量场分布特征、不稳定度参数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13日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天气是由飑线造成的,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对流风暴发展旺盛,下沉气流外流,导致地面出现强风;多普勒雷达提供的反射率因子及径向速度图能有效监测雷暴大风,反射率因子回波为带状或线状,在径向速度图上有大风区和中层径向速度辐合,风场上有明显的垂直切变,这些指标对大风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雷达回波 天气分析 盛夏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极端严寒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袭祝香 纪玲玲 +1 位作者 高晓荻 张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1346,共6页
利用1951~2013年最低气温资料和灰色关联度、气候倾向率、Gumbel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严寒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给出了严寒过程的等级评估指标和异常气候重现期指标,对2011~2013年的严寒过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 利用1951~2013年最低气温资料和灰色关联度、气候倾向率、Gumbel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严寒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给出了严寒过程的等级评估指标和异常气候重现期指标,对2011~2013年的严寒过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严寒主要在冬季出现,在1月中旬前后达到峰值;中南部地区为严寒多发区,其它地区出现较少;吉林省年平均严寒发生次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呈上升的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下降的趋势;吉林省严寒次数的阶段性变化明显,1951~1980年呈偏多的阶段,1981~2013年处于偏少阶段;吉林省严寒过程主要出现在1月;利用序位以及等级评估、异常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对严寒过程进行评估,可满足快速、及时评估的气象服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极端严寒事件 时空特征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农业水资源平衡及生态农业规划初探——以吉林省西部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树庆 王琪 高素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82-185,共4页
根据可利用水量及各农业要素需水量变化 ,以改善农业水资源平衡、提高系统生态效益为核心 ,用线性规划调整农业生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适当压缩耕地面积 ,扩大人工林、草地和水域面积 ,可稳定粮食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 ,明显缓解水供求... 根据可利用水量及各农业要素需水量变化 ,以改善农业水资源平衡、提高系统生态效益为核心 ,用线性规划调整农业生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适当压缩耕地面积 ,扩大人工林、草地和水域面积 ,可稳定粮食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 ,明显缓解水供求矛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系统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农业水资源平衡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环境 吉林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旬降水量的客观分级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长胜 王慧敏 +1 位作者 慕秀香 汪秀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92,共6页
根据吉林省现行旬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和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水概率分布函数的客观划分办法。该方法引入Z指数变换,将偏态分布的旬降水量序列转换为近于正态分布的Z序列,通过对Z指数的划分反算而得实际降水量的划分结果。该方法既考虑... 根据吉林省现行旬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和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水概率分布函数的客观划分办法。该方法引入Z指数变换,将偏态分布的旬降水量序列转换为近于正态分布的Z序列,通过对Z指数的划分反算而得实际降水量的划分结果。该方法既考虑其自身概率分布,又避免了复杂的分布函数参数计算。将该方法的客观标准与现行标准的划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结果稳定,随机性小,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旬降水量 客观分级 正态分布 Z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锋 田雨斌 +1 位作者 周宪明 杨志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3-46,共4页
作者对1993年8月12日发生在吉林省境内的一次龙卷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现龙卷风之前和形成初期,地面风场,高空环流形势,矢量散度,对流稳定度和能量场诸方面都有表现,可提供预报信息。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分析 龙卷风 辐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袭祝香 王文跃 +1 位作者 王晓明 纪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336-11337,11394,共3页
为了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VB6.0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Surfer8绘图技术研发了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农用数据管理、农用指标和预报方法浏览查询、农用天气预报快速制作等功能;该系... 为了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VB6.0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Surfer8绘图技术研发了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农用数据管理、农用指标和预报方法浏览查询、农用天气预报快速制作等功能;该系统使业务人员能在一个一体化的平台上查询农用数据,浏览细化的作物发育期指标、农事活动指标及知识库、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快速制作农用预报图和农用天气预报,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集约化、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天气预报 业务系统 开发研制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大范围降雹与降暴雨的物理量场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明 陈婷婷 邰玉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对大范围冰雹和暴雨天气的某些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在物理量场上有明显差异,其结果对制作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冰雹 暴雨 物理量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