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机场常用驱鸟声源驱鸟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艳 金麟雨 +3 位作者 关爽 李舒萌 张若璟 李东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68-71,74,共5页
为预防鸟击事故的发生,机场采用各种驱鸟手段减少鸟类在机场附近区域的活动。以家鸽和山斑鸠为试验对象,观察鸟类暴露于定向声波驱鸟器播放的机械噪音、猛禽鸣声和报警鸣声3种常见驱鸟声源下的行为反应,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相应驱鸟声... 为预防鸟击事故的发生,机场采用各种驱鸟手段减少鸟类在机场附近区域的活动。以家鸽和山斑鸠为试验对象,观察鸟类暴露于定向声波驱鸟器播放的机械噪音、猛禽鸣声和报警鸣声3种常见驱鸟声源下的行为反应,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相应驱鸟声源的驱鸟效果。结果表明,在报警鸣声、猛禽鸣声和机械噪音的作用下,家鸽和山斑鸠的警戒行为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鸽在报警鸣声作用下的警戒行为极显著高于机械噪音和猛禽鸣声,而在机械噪音与猛禽鸣声作用下的警戒行为无显著差异;山斑鸠在报警鸣声作用下的警戒行为极显著高于猛禽鸣声,在猛禽鸣声作用下的警戒行为极显著高于机械噪音。因此,该研究认为不同驱鸟声源的驱鸟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多选择报警鸣声等声源以提高机场驱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 报警鸣声 定向声波驱鸟器 机械噪音 猛禽鸣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3月3—4日延边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
作者 崔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215-217,共3页
选取高空探测资料、地面探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年3月3—4日延边地区1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500 hPa冷涡、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偏南气、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水汽条件来看,积聚于日本海的... 选取高空探测资料、地面探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年3月3—4日延边地区1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500 hPa冷涡、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偏南气、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水汽条件来看,积聚于日本海的2条水汽带强度的增强和持续向延边地区移动是此次暴雪天气的重要原因;降雪天气出现时,整层水汽辐合都很强,且整个延边地区比湿值较高,这些共同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此次降雪期间,有10℃高能舌进入延边地区南边,θse锋区构建的时间段对应着强降雪发生时间段;低层冷空气与低空偏南急流朝北边输送的暖湿气流共同汇集为此次强降雪的产生带来了有利的热力条件。辐合上升运动促成了此次强降雪天气。中低层的强锋生区和强降雪落区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锋生和增强的次级环流共同推动了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暴雪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延边州一次雨雪天气预报偏差成因分析
3
作者 冯景瑜 潘舸 +1 位作者 张莹莹 于明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170-172,共3页
2022年10月9—11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 2022年10月9—11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中,ECMWF、CMA-GFS与实况最接近,ECMWF模式稳定性更高,两种模式均以最近时次的预报更准确。降水相态的预报离不开气温的预报,ECMWF气温预报与实况偏差较小,CMA-GFS预报的850 hPa气温和2 m气温均较实况偏高,在今后的气温预报中要更多参考ECMWF的预报。通过检验雷达ROSE 2.0降水预报产品发现,降水最强时刻,距离雷达较近处,降水会被过高估计;在距雷达80 km以外地区的降水被过低估计,其他估计的强降水区域对实际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形势 模式预报偏差 降水量级 降水相态 降水产品 吉林延边 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稳定性降水分析及与对流性降水对比
4
作者 潘舸 冯景瑜 高安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167-169,共3页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延边州2019年第一场透雨过程(稳定性降水)。结果表明:本次降水出现在冷涡的发展阶段,同时有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相配合。通过对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机制的分析...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延边州2019年第一场透雨过程(稳定性降水)。结果表明:本次降水出现在冷涡的发展阶段,同时有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相配合。通过对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机制的分析,得到此次透雨物理量的分布特征。此外,选取2017年一次产生对流性降水的冷涡过程,与本次过程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进行对比,发现本次稳定性降水的冷涡过程水汽条件较好,而动力条件在两次过程中的差异不大,在此情况下,热力条件对强对流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特征 对比 吉林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