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量限制与心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凌浩 刘威武 +4 位作者 侯秀伟 陈晓会 肖钰 闫会 宋春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是指在不减少必需营养素摄入的情况下减少20%~40%的热量摄入. CR可通过由各种分子介导的氧化应激、炎症、程序性死亡、端粒体等机制,通过调节人及其他动物心血管老化的危险因素,进而减缓生理和病理状... 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是指在不减少必需营养素摄入的情况下减少20%~40%的热量摄入. CR可通过由各种分子介导的氧化应激、炎症、程序性死亡、端粒体等机制,通过调节人及其他动物心血管老化的危险因素,进而减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心血管老化进程.本文通过对CR与心血管老化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探寻人类预防心血管老化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老化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朱鹤 石凡超 +7 位作者 安澜 殷晓莎 付梅花 王昱丹 周艺林 杨芳 姚燕 张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社交网络 大学生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壳聚糖对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管狭窄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王朋 费瑜 +4 位作者 吕丽丽 张帆 杨明 王洋 邓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0-884,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WSC)在血管狭窄方面的作用,阐明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影响,为开发防治血管狭窄的高效低不良反应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50、100和200mg.kg-1的WSC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WSC)在血管狭窄方面的作用,阐明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影响,为开发防治血管狭窄的高效低不良反应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50、100和200mg.kg-1的WSC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方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结扎右髂总动脉。造模后WSC各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50、100和200mg.kg-1浓度的WSC;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4mL,每天1次。每组按7、14和21d3个时点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常规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血管损伤形态,计算相对管腔面积,比较WSC对血管狭窄的抑制作用。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结构完整,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时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明显增厚,管壁局限性隆起;第21天内膜增厚,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中膜细胞排列紊乱,有假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第7天时内膜增生明显减轻,以100和200mg.kg-1 WSC组为最好;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增厚均不明显,但200mg.kg-1 WSC组仍可见大量排列紊乱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第21天时各浓度的WSC组均表现正常,其中以200mg.kg-1 WSC组更为明显。管腔相对面积比较,对照组大鼠管腔面积随术后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管腔面积在第7、14和21天时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mg.kg-1 WSC组大鼠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管腔面积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mg.kg-1 WSC组大鼠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50mg.kg-1 WSC组,其中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的管腔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mg.kg-1 WSC组的管腔面积在多于14d时为最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不同天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血管狭窄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200mg.kg-1浓度的WSC作用14d以上为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大鼠 Sprague-Dawley 腹主动脉 球囊损伤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2010~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鹏锴 陈晓会 易立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88,共2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0~2011年吉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情况。方法对吉林省2010~2011年所有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对象在出生后72h采集足跟血。采用细菌抑制法或荧光测定法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采...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0~2011年吉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情况。方法对吉林省2010~2011年所有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对象在出生后72h采集足跟血。采用细菌抑制法或荧光测定法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促甲状腺素。结果新生儿疾病总体筛查率约67.49%,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较2010年增11.05%。检出PKU患儿32例,总发病率为1:8426;检出CH患儿57例,总发病率为1:4730。结论吉林省新生儿PKU和CH发病率均与国内有明显差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保证其良性发展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苯丙酮尿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影剂与造影剂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晓萍 刘彩云 李亚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8-970,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造影剂(CM)涉及的诊断及治疗手段逐渐增加,其在医学领域的价值不可替代,但CM导致的肾脏损害问题亦日渐凸显出来,造影剂肾病(CIN)是目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也导致晚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虽发生率...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造影剂(CM)涉及的诊断及治疗手段逐渐增加,其在医学领域的价值不可替代,但CM导致的肾脏损害问题亦日渐凸显出来,造影剂肾病(CIN)是目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也导致晚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虽发生率不足2%,但其发生后患者的病死率却高达34%。CIN的危险因素是肾髓质缺血,另外细胞凋亡、氧自由基损害、免疫因素、肾小管阻塞和CM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均以不同方式参与了CIN的病理生理过程。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人群中,由于内皮细胞功能损害这一共同的病理改变使其对CM的反应更加敏锐,更易造成CIN。本文就造影剂与造影剂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 肾脏血流动力学 氧自由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与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东复 太京华 +3 位作者 潘留兰 孟宪明 金珍婧 宋春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73-675,共3页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IL-1)、...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和 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 HBV-DNA或 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l、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 ICAM-1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红通络颗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文轩 范思佳 +3 位作者 李文耀 于景文 陈丽娟 邓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2-886,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参红通络颗粒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参红通络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异病原(SPF)级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 目的:探讨参红通络颗粒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参红通络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异病原(SPF)级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中药治疗组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参红通络颗粒5.06和10.12g·kg^(-1)·d-1灌胃治疗6周。6周后腹腔麻醉下摘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离主动脉弓,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计算斑块面积;TUNEL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TG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TG和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中药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1),主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主动脉粥样斑块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参红通络颗粒能够显著升高ApoE^(-/-)小鼠血清HDL-C水平,并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红通络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血清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敏 宁亚媛 +1 位作者 陈丽娟 王珺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高脂他汀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人工饲养8周后检测各组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高脂他汀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人工饲养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行小鼠主动脉弓HE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明显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高脂饮食组小鼠主动脉弓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明显增厚,其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胞体大,胞浆呈空泡状,纤维帽薄;高脂他汀组主动脉亦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稍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可见较厚纤维帽。(2)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他汀组血清NO分别为(56.104±16.104)、(29.881±12.009)、(53.713±16.430)μmol/L,TNF-α分别为(3.138±0.435)、(5.163±0.523)、(3.938±0.452)pg/mL(P<0.05)。结论:已知NO及TNF-α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阿托伐他汀能够调节小鼠血清NO、TNF-α的表达,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整炎性介质的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血清NO 血清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FN-γ、MMP-9和oxLDL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兆志 孟晓萍 王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3例,分为ACS组[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MMP-9和oxLDL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TNF-α、IFN-γ、MMP-9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及ox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较UAP组患者增高(P<0.05)。结论:TNF-α、IFN-γ、MMP-9和oxLDL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AS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并参与AS斑块由静止状态向活动状态转化继而斑块破裂的过程,且有相互促进作用。血清MMP-9水平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侯霞 郭昕 +3 位作者 高俊峰 董来 姚燕 张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1-826,共6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松原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梅毒感染现状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梅毒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吉林省松原市占东皮肤科专科医院和前郭县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分析吉林省松原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梅毒感染现状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梅毒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吉林省松原市占东皮肤科专科医院和前郭县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之间梅毒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可能影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00人,平均年龄(34.50±9.03)岁,其中218人(10.90%)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433人(21.65%)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42人(2.10%)曾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调查对象中,238例(11.90%)既往诊断患有性病,其中86例(36.13%)曾患有淋病,43例(18.07%)患有梅毒,15例(6.30%)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5例(23.11%)患有尖锐湿疣,40例(16.81%)患有生殖器疱疹,1例淋病与梅毒合并感染。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00人中血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6.4%,2011—2015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4.25,P〈0.001)。近3个月存在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及有性病既往史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度分别是不具有该行为者的3.75倍(OR=3.75,95%CI:2.46~5.71)、2.31倍(OR=2.31,95%CI:1.56~3.41)、2.97倍(OR=2.97,95%CI:1.33~6.64)和1.69倍(OR=1.69,95%CI:1.07~2.67)。结论:吉林省松原市近5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危性行为是其感染梅毒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男性 梅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文轩 李文耀 +4 位作者 范思佳 赵殊 郭五虎 陈丽娟 邓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4,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瑞舒伐他汀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6周龄雄性ApoE-/-小鼠30只,随机...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瑞舒伐他汀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6周龄雄性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高脂+他汀组和普通饮食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普通饮食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3组小鼠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瑞舒伐他汀(10mg·kg^(-1)·d^(-1))和0.9%生理盐水灌胃8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TUNEL法检测斑块内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高脂+他汀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或P<0.01),高脂+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高脂饮食组(P<0.01)。高脂饮食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呈巨块型,斑块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胆固醇结晶、坏死细胞及炎性细胞;高脂+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较小,泡沫细胞、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均较少;高脂+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高脂饮食组(P<0.01);高脂+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比较,高脂+他汀组小鼠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抑制斑块内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主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晓萍 王永维 +4 位作者 崔建华 韩敏 耿丽 于沛 潘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4-1008,1120,共6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体外用动脉导管球囊损伤家兔颈内动脉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NAC组(给予NAC治疗6周)和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光镜...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体外用动脉导管球囊损伤家兔颈内动脉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NAC组(给予NAC治疗6周)和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光镜下观察兔损伤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应用SDS-Page-Zymograph法检测兔实验前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含MMPs泡沫细胞数量及含TIMP-2泡沫细胞数量。测量血管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及管壁厚度。结果:NAC组兔动脉损伤管腔新生内膜面积[(1.72±0.26)mm2]较对照组[(2.66±0.19)mm2]减少(P<0.05),内膜厚度[(0.132±0.031)mm]较对照组[(0.231±0.022)mm]减少(P<0.05),血管腔面积[(0.54±0.15)mm2]较对照组[(0.31±0.12)mm2]扩大(P<0.05)。NAC组血管壁直线距离上含MMPs的泡沫细胞(8.0±1.8)较对照组(22.0±2.2)明显减少(P<0.05),含TIMP-2的泡沫细胞(10.0±1.2)较对照组(6.0±1.6)明显增多(P<0.05)。NAC组血清MMP-2、pro-MMP-2及pro-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AC能抑制泡沫细胞增生,防止血管硬化,抑制MMPs对动脉粥样斑快的降解,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RⅡA介导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敏 宁亚媛 +1 位作者 张晶 陈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关系,阐明阿托伐他汀对A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24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 目的:探讨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关系,阐明阿托伐他汀对A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24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他汀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小鼠颗粒饮食、高脂饲料、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饲养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弓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检测斑块内ActRⅡA的表达。结果:①高脂饮食组和高脂他汀组小鼠血清TG和TC水平及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脂他汀组小鼠血清TG和TC水平及ActRⅡA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及高脂他汀组小鼠主动脉弓均可见明显AS斑块,但高脂他汀组AS斑块的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且纤维帽较厚,斑块较稳定。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空白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弓标本ActRⅡA基本无表达,高脂饮食组小鼠AS斑块处可见密集的棕色及棕黄色颗粒,ActRⅡA呈强阳性表达。高脂他汀组小鼠AS斑块处可见分散的棕色及棕黄色颗粒,ActRⅡA表达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结论:AS斑块内可检测到ActRⅡA表达,激活素可能通过ActRⅡA途径参与AS形成过程;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TG和TC水平、降低斑块内ActRⅡA表达、稳定AS斑块,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作用于ActRⅡA相关激活素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抗炎及治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激活素A 激活素ⅡA型受体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雷 刘斌 +3 位作者 赵佳怡 祝金明 王智慧 李淑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Finecross微导管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抑制巨噬细胞诱导的泡沫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建华 孟晓萍 +3 位作者 李淑梅 王永维 孟君 郝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7-80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巨噬细胞诱导的泡沫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抑制作用。方法:10只大白兔用球囊损伤主动脉进行球囊损伤,用高胆固醇食物(0·5%高胆固酶,4·5%椰子油)饲养8周,然后从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分离出...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巨噬细胞诱导的泡沫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抑制作用。方法:10只大白兔用球囊损伤主动脉进行球囊损伤,用高胆固醇食物(0·5%高胆固酶,4·5%椰子油)饲养8周,然后从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分离出巨噬细胞诱导的泡沫细胞,在无牛血清DMEM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mmol·L-1NAC为实验组,对照组(未经球损伤的组织细胞)不加NAC。两组均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48h和4d后收集培养液,应用酶谱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培养液和斑块主动脉粥样局部组织中的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24h、48h和4dPro-MMP9[分别为(654±33·5)、(780±65·0)和(799±48·9)INT·mm-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5±50·9)、(15615±52·0)-2和(1467±48·8)INT·mm-2](P<0·01);实验组24h、48h和4dMMP2分别为[(221±25·3)、(224±25·0)和(202±33·9)INT·mm-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7±34·3)、(561±42·0)和(671±34·8)INT·mm-2](P<0·01)(P<0·01)。兔疸组化方法显示了巨噬细胞MMP2、MMP9均为阳性染色(+)。结论:NAC减少巨噬细胞诱导的泡沫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提示NAC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显晶 刘斌 +5 位作者 李淑梅 姜峰 张基昌 史永峰 双东思 李智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PEG-PLA-PGL/RGD膜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Ⅷ。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生长良好,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种植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超过7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周内台盼蓝法对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细胞增长速度无明显降低(P〉0.05);MTT法对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上生长良好,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支架表面理想的可降解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 内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丽娟 李淑梅 +1 位作者 回长玲 马力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1-612,共2页
目的 :探讨非开胸经皮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6例PDA患者 ,应用 Siders纽扣补片和 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方法进行治疗 ,随访 1~ 5 2个月。结果 :16例堵闭均成功 ,术后心前区杂音消失或明... 目的 :探讨非开胸经皮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6例PDA患者 ,应用 Siders纽扣补片和 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方法进行治疗 ,随访 1~ 5 2个月。结果 :16例堵闭均成功 ,术后心前区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16例完全堵闭 ,无残余分流 ,或少量残余分流 ;临床症状消失 ;X线示肺充血明显减轻和消失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减小和恢复正常 ,堵闭装置无移位 ,无再通。结论 :介入治疗 PDA操作安全简便 ,适应证范围广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介入疗法 Siders纽扣补片 Amplatzer蘑菇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义祥 高会远 +1 位作者 郭五虎 陈丽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在心房颤动中所占比例较小,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故对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较少。文中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及治疗等方面对LA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一步制备NaYF_4∶Yb^(3+),Ho^(3+)@Au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智慧 龙丹丹 +3 位作者 李子娟 杨亚飞 闫景辉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93-1797,共5页
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及其贵金属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质,在生物标记、光学储存、显示、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NaYF_4∶Yb^(3+),Ho^(3+)和NaYF_4∶Yb^(3+),Ho^(3+)@Au... 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及其贵金属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质,在生物标记、光学储存、显示、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NaYF_4∶Yb^(3+),Ho^(3+)和NaYF_4∶Yb^(3+),Ho^(3+)@Au复合材料,XRD测试表明NaYF_4∶Yb^(3+),Ho^(3+)的结晶情况良好,无杂质峰,为立方相,NaYF_4∶Yb^(3+),Ho^(3+)@Au产物的衍射峰中同时含有NaYF_4与Au两种晶相;SEM图像显示两种纳米粒子均为形貌、尺寸较为均一的球形粒晶为58nm左右;上转换光谱中显示Ho^(3+)在484,682和767nm处具有很高的发光强度,分别对应于~5S_2→~5I_8,~5F_5→~5I_8,~5S_2→~5I_7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氟化物/贵金属 微乳液法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方莲 宁漱岩 陈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8-619,633,共3页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DCM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营养心肌、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和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组,检测治疗...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DCM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营养心肌、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和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组,检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和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卡维地洛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心率、血压和左心室功能及结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明显改善DCM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室重构,对DCM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充血性/药物疗法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卡维地洛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