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芪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蔡寒青 葛焕琦 +1 位作者 张秀娟 白立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9-671,共3页
目的 :研究天芪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 ,应用天芪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 60例 ,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2 4h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及中医... 目的 :研究天芪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 ,应用天芪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 60例 ,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2 4h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及中医证候变化、血象、肝肾功能等 ,以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天芪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 86.67% ,显效率 31 .67%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95 .0 0 % ,显效率 60 .0 0 % ,与对照组相似。天芪降糖胶囊治疗后病人血糖、2 4 h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而胰岛素及 C-肽水平无变化。未见血象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天芪降糖胶囊是有效安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中药疗法 黄芪 天花粉 治疗应用 天芪降糖胶囊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16189 T/C突变性糖尿病的特点 被引量:17
2
作者 葛焕琦 杨洋 +1 位作者 蔡寒青 刘光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目的 :研究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突变性糖尿病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L P)分析方法对中国北方 1 5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和 1 6 4例正常中国北方人 (对照组 )进行... 目的 :研究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突变性糖尿病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L P)分析方法对中国北方 1 5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和 1 6 4例正常中国北方人 (对照组 )进行核心家系线粒体基因筛检和分析。结果 :1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突变在糖尿病组占 32 .2 6 % (5 0 / 1 5 5 ) ,在对照组占 1 5 .2 4 % (2 5 / 1 6 4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在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突变组 (n=5 0 )与非突变组 (n=1 0 5 )比较 ,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GHb A1 c)、空腹 C-肽及餐后 2 h C-肽 ,差异均无显著性。 3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突变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多为 5 0岁左右发病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1 .3∶ 1 ) ;发病时体重指数常较高 (74 %的患者 BMI超过标准值 ) ;6 5 %患者伴血脂代谢异常 ;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倾向。结论 :线粒体基因 1 6 1 89T/ C点突变可能仅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点突变 糖尿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醇对糖尿病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白立炜 葛焕琦 +1 位作者 张立 赵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 :观察杜仲叶醇对糖尿病大鼠骨密度改变的阻断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 ( DM)模型组和模型加中药组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 STZ)法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 ,模型加中药组给予杜仲叶... 目的 :观察杜仲叶醇对糖尿病大鼠骨密度改变的阻断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 ( DM)模型组和模型加中药组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 STZ)法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 ,模型加中药组给予杜仲叶醇灌胃 ,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 ,每日 1次 ,连续 8周。结果 :杜仲叶醇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股骨线密度 ( BWD)和面密度 ( BMD) ,提高血清雌二醇 ( E2 )含量。结论 :杜仲叶醇可阻断糖尿病大鼠的骨丢失 ,其部分机制是通过调节性激素而降低骨转换 ,抑制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药物疗法 骨密度 药物应用 雌二醇 杜仲 杜仲叶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葛焕琦 蔡寒青 +2 位作者 王涛 张秀娟 沈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 :研究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 30例 ,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2 4 h尿糖定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象、肝肾功能等 ,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 ... 目的 :研究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 30例 ,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2 4 h尿糖定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象、肝肾功能等 ,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 :治疗后病人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而对血象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糖肽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被引量:14
5
作者 葛焕琦 潘焕峰 +1 位作者 蔡寒青 孙天虹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5,29,共2页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学生 能力培养 医疗保健服务 医学教育模式 医患关系 病人为中心 创新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强 赵岩 +5 位作者 程鲲鹏 林风武 戚良晨 闫继东 崔建华 韩振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并阐明其临床优势。方法:选择96例自发性气胸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所在医疗组及所行术式不同分为微小单操作孔(MVATS)组23例(采用微小单操作孔... 目的:探讨微小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并阐明其临床优势。方法:选择96例自发性气胸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所在医疗组及所行术式不同分为微小单操作孔(MVATS)组23例(采用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镜(VATS)组73例(采用双操作孔或传统单操作孔VATS),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疼痛分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VAT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与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VATS组(P<0.05)。结论:微小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外形更为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微小单操作孔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立 赵丽娟 +1 位作者 葛焕琦 白立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建立糖尿病 ( DM)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 ,为筛选绝经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 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DM模型组 [以链脲佐菌素 ( STZ)制备 DM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单... 目的 :建立糖尿病 ( DM)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 ,为筛选绝经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 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DM模型组 [以链脲佐菌素 ( STZ)制备 DM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单纯去势组 (去除双侧卵巢 ,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 ) ,DM并发去卵巢大鼠组 (以 STZ制成 DM动物模型后 ,进行“去势”手术 ,制成DM并发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 ;测定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含量 ;将各组鼠的股骨制成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DM模型组、DM并发去势组血糖、尿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去势组 ( P<0 .0 5 ) ;DM并发去势组与正常对照组、单纯 DM组相比 ,骨密度、雌二醇显著下降( P<0 .0 5 ) ,与单纯去势组相比有所下降 ( P>0 .0 5 ) ;DM并发去势组与各组相比骨皮质明显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受到破坏最为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疾病模型 动物 骨密度 卵巢切除术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体林斯对糖尿病兔模型免疫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葛焕琦 蔡寒青 +1 位作者 张秀娟 沈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7,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 ( Utilin“s”)对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DM)的疗效和对免疫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四氧嘧啶 DM兔模型 1 0只 ,随机分为 DM模型 Utilin“s”治疗组及 DM模型未治疗组 ,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5只 ,分别在治...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 ( Utilin“s”)对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DM)的疗效和对免疫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四氧嘧啶 DM兔模型 1 0只 ,随机分为 DM模型 Utilin“s”治疗组及 DM模型未治疗组 ,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5只 ,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 ( FPG)、胰岛素 ( Ins)、C-肽 ( C- P)、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 /CD8+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IAI) ,并取胰腺组织 ,行 HE及 Mallory三色法特殊染色 ,观察各组胰岛 B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Utilin“s”治疗可显著降低 DM兔的 FPG( P<0 .0 0 1 ) ,而 Ins及 C- P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 ( P>0 .0 5 )。DM兔模型体内 CD3+ 、CD4+ 、CD8+ 及 CD4+ /CD8+ 降低 ,而 Utilin“s”治疗使 CD3+ 、CD4+ 、CD8+ 水平上调明显 ( P<0 .0 5 ) ,但 CD4+ /CD8+ 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Utilin“s”治疗组治疗前后 IAI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提示对胰岛素敏感性增高。治疗组胰岛病理可见 B细胞数量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Utilin“s”可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功能 ,纠正 DM兔模型的 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发挥一定的降糖作用 ;DM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其免疫功能状态对胰岛素敏感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乌体林斯 四氧嘧啶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韩雪立 刘东 +1 位作者 张秀娟 周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9,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相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优点,阐明该方法独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且下肢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4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相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优点,阐明该方法独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且下肢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4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0例患者为单独移植组。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单独移植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疼痛评分、冷感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单独移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肢体总疼痛评分、总冷感评分和总间歇性跛行评分明显减低(P<0.05),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以患者溃疡面的变化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较单独移植组高,有效率较单独移植组低。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血管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极易误诊漏诊的神经梅毒 被引量:10
10
作者 饶明俐 黄朔 付希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383-387,共5页
大约公元1505年(511年前)梅毒传入我国,当时称“杨梅疮”或“广疮”。我国最早有关梅毒的专著是明代韩懋编著的《杨梅疮论治方》,最早有关神经梅毒的论著则见于程玉麐教授于1939年编著、因抗日战争推迟于1948年出版的我国首部《神经... 大约公元1505年(511年前)梅毒传入我国,当时称“杨梅疮”或“广疮”。我国最早有关梅毒的专著是明代韩懋编著的《杨梅疮论治方》,最早有关神经梅毒的论著则见于程玉麐教授于1939年编著、因抗日战争推迟于1948年出版的我国首部《神经病学》专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误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芯片检测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琰 刘桂锋 +2 位作者 刘霞 张桂珍 王振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8-1083,共6页
基于三维(3D)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荧光检测法,研制了一种用于筛选能检测2型糖尿病的特定寡核苷酸探针.使用第4代(G4)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修饰的载玻片为基底,以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为固定探针构建3D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采用... 基于三维(3D)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荧光检测法,研制了一种用于筛选能检测2型糖尿病的特定寡核苷酸探针.使用第4代(G4)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修饰的载玻片为基底,以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为固定探针构建3D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采用荧光化合物Cy5修饰的寡核苷酸为检测探针获得荧光信号.以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TCF7L2的rs7903146位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有16种(8对)寡核苷酸的寡核苷酸文库的筛选,获得了1对能用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分析证明,该寡核苷酸探针对靶标寡核苷酸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并能准确检测低至2%的等位基因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微阵列 2型糖尿病 等位基因频率 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血管及灌注成像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桂锋 姚铭 陈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MRI血管及灌注成像(PWI)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糖尿病患者70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MRA、PWI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是否有脑血管狭窄病变,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并将异... 目的探讨MRI血管及灌注成像(PWI)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糖尿病患者70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MRA、PWI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是否有脑血管狭窄病变,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并将异常组按血管狭窄的不同程度分为狭窄组及闭塞组,分别将两组MRA、PWI检查所得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PWI灌注参数比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患者MRA显示无异常,而PWI显示5例异常灌注。异常组患者MRA及PWI对狭窄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8.6%、85.7%,闭塞组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PWI参数比较显示: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TT、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加,rMTT、rTTP均有所升高。结论 MRA及PWI与常规MRI联合,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娟 潘焕峰 葛焕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和特点。方法回顾和总结10所综合性医院450例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并将其与同期住院的152例非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3位死因老年组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肾衰竭,非老年组为酮症酸...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和特点。方法回顾和总结10所综合性医院450例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并将其与同期住院的152例非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3位死因老年组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肾衰竭,非老年组为酮症酸中毒、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组间死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肿瘤及感染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男性死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老年组女性死因以脑、心血管病变及肾衰竭等慢性合并症为主,非老年组女性以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组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重视对绝经期后女性心血管病的防治,预防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保护脏器功能,有效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积极防治感染,对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原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焕琦 杨洋 杨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658,共3页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 ,同时也能将能量转化为驱动细胞反应的各种形式。线粒体基因突变通过影响细胞能量转化而导致 2型糖尿病发生 ,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胰岛素抵抗和 β细胞功能降低关系的研究有助于 2...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 ,同时也能将能量转化为驱动细胞反应的各种形式。线粒体基因突变通过影响细胞能量转化而导致 2型糖尿病发生 ,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胰岛素抵抗和 β细胞功能降低关系的研究有助于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因学 线粒体/遗传学 突变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B9-23多肽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维 季琝君 +3 位作者 邢春燕 杨涛 陈钰 刘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918,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负载胰岛素B9-23多肽后其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①应用10ng/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10ng/ml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s,将其分...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负载胰岛素B9-23多肽后其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①应用10ng/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10ng/ml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s,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脂多糖(LPS)刺激组;②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CD11c、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的表达;③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④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其CD11c的表达均在6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表达低水平的CD40以及中等水平的CD80、CD86、MHC-Ⅱ类分子,LPS刺激组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同时,胰岛素B9-23多肽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但分泌较低水平的IFN-γ。结论:胰岛素B9-23多肽能够刺激产生半成熟的DCs,对进一步探讨应用胰岛素B9-23多肽负载DCs免疫NOD鼠诱导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胰岛素B9-23多肽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岩 李才 +4 位作者 林风武 田琳 李相军 石艳 苗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肾MC,分为5组:对照组及不同浓度UⅡ(10-7、10-8、10-9和10-10mol·L-1)组,37℃孵育24h,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处于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肾MC,分为5组:对照组及不同浓度UⅡ(10-7、10-8、10-9和10-10mol·L-1)组,37℃孵育24h,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的MC比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BrdU-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结果:MTT实验,UⅡ10-9及10-8mol·L-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Ⅱ10-10及10-7mol·L-1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UⅡ10-9及10-8mol·L-1组MC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UⅡ10-10及10-7mol·L-1组MC细胞周期中S期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rdU-ELISA实验,UⅡ10-9及10-8mol·L-1组MC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Ⅱ10-10及10-7mol·L-1组MC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0-9及10-8mol·L-1浓度的UⅡ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增强血小板介导的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娜 刘虹麟 +7 位作者 蔡寒青 彭亮 李成辉 叶丽亚 许世清 杨治华 娄晋宁 张文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能够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黏附而促进其转移,但其机制是否涉及血小板作为介导物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还不清楚,而且瘤栓在微血管局部造成的缺氧环境是否也具有促进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血小板对肿...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能够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黏附而促进其转移,但其机制是否涉及血小板作为介导物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还不清楚,而且瘤栓在微血管局部造成的缺氧环境是否也具有促进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血小板对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相关黏附分子,以及缺氧-复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用荧光染料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连续光谱荧光仪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的黏附情况;通过抗体阻断实验分析相关的细胞黏附分子,并在肠系膜血管上观察体内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在血管壁的黏附情况。结果:血小板与不同肿瘤细胞黏附能力不同,但都被缺氧-复氧所增强,并且不同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被不同的抗血小板黏附分子的抗体阻断。人肝窦内皮细胞系(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在缺氧-复氧后也明显增强与血小板的黏附,并且可以被抗黏附分子GPⅠb、GPⅡb、GPⅢa、P-selectin和CD31的抗体阻断。LSEC与血小板预温育可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在其上的黏附,并且可以被抗血小板黏附分子的抗体阻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血小板位于肿瘤细胞和LSEC之间,介导了两者的黏附。动物实验证实,与血小板预温育的肿瘤细胞在肠系膜血管上的黏附增多,并可以被缺血-再灌注进一步增强。结论:血小板表面存在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同时黏附的分子,血小板通过这些黏附分子介导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这种黏附作用可以被缺氧-复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肝窦内皮细胞 肿瘤细胞 黏附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焕琦 隋晓婵 潘焕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4-73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胰岛细胞抗体(ICA)的检测,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一般临床特点,明确联合抗体检测对LADA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5例... 目的:通过对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胰岛细胞抗体(ICA)的检测,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一般临床特点,明确联合抗体检测对LADA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5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ADA、ICA、C肽,根据GADA、ICA结果及性别、年龄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①GADA阳性检出率为14.2%;ICA阳性检出率为15.9%;二者均阳性者为10.7%;LADA患者占总人数的19.5%。②157例LADA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88例,男、女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41,P=0.13)。③LADA各年龄段构成比:50-59岁组占比重最高(34.39%),40-49岁组次之(26.75%)。④LADA组与非LADA组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轻,体重指数低,空腹C肽水平低。结论:联合检测ICA和GADA可提高LADA的检出率。LADA患者性别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年龄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LADA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病程短、体重指数低及空腹C肽水平低的临床特点,需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焕琦 蔡寒青 +1 位作者 张秀娟 沈鸿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优降糖对照组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 h血糖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浆胰岛素及 C-肽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明...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优降糖对照组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 h血糖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浆胰岛素及 C-肽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病人的 FBG和 2 h BG,并降低Hb A1c,与对照组相似 ,同时治疗组的血浆胰岛素及 C-肽水平也随之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2型糖尿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宝昌 孙红帆 葛焕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2-513,共2页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 ,分析是否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的要求 ,以及用药是否合理。方法 :从使用过止痛药的患者中选出 1 88例 ,记下限定日剂量( DDD)、总用药量 ( TAD)、总用药天数 ( TSD) ,并且计算出...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 ,分析是否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的要求 ,以及用药是否合理。方法 :从使用过止痛药的患者中选出 1 88例 ,记下限定日剂量( DDD)、总用药量 ( TAD)、总用药天数 ( TSD) ,并且计算出平均日用量 ( ADD)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使用了 3种止痛药 ,其中吲哚美辛片用量稍大 ,吲哚美辛片和布桂嗪片的 DUI小于 1 ,吗啡控释片的 DUI大于 1。结论 :癌痛治疗基本上符合三阶梯止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治疗应用 疼痛/药物疗法 三阶梯止痛疗法 药物利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