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茸多肽纳米复合材料诱导兔骨髓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郑瑶 刘晓峰 +7 位作者 王珊 周秋丽 田秀丽 张瑾 史祺云 胡进平 邓旭明 宋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1023,1175,共6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纳米复合材料诱导兔骨髓间质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效应,阐明复合材料作用机制。方法:将含5mg.g-1鹿茸多肽、20%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和明胶的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复合材料)与第3代MSCs共培养48h,用MTT法和流式...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纳米复合材料诱导兔骨髓间质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效应,阐明复合材料作用机制。方法:将含5mg.g-1鹿茸多肽、20%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和明胶的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复合材料)与第3代MSCs共培养48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合材料对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AO/EB荧光染色观察MSCs凋亡形态的变化;将MSCs与复合材料共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黏附、生长情况;复合材料连续作用于MSCs 21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复合材料对MSCs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复合材料作用于MSCs 48h,可明显促进MSCs增殖,相对增殖率为126.45%,此时的MSCs主要处于S期,占细胞总数45.84%(对照组为7.96%),凋亡率为2.08%(对照组为13.68%);MSCs在复合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呈多角或梭形。复合材料连续作用MSCs 21d,显著增加了矿化结节形成;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ALP活性也逐渐增强,21d复合材料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结论:复合材料在体外可促进MSCs增殖,并可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良好的成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骨髓间质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PACAP)对动物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松财 戴建威 +2 位作者 任晓慧 郝林琳 张永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1-769,共9页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PACAP)在序列及功能方面均相似,且同为PACAP/胰高血糖素超家族成员.研究了这二者对生长激素释放的刺激作用,以及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构建了3个表达载体,pIRES1-GHRH-PACAP(P-G-P),pIRES1-GHRH(P...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PACAP)在序列及功能方面均相似,且同为PACAP/胰高血糖素超家族成员.研究了这二者对生长激素释放的刺激作用,以及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构建了3个表达载体,pIRES1-GHRH-PACAP(P-G-P),pIRES1-GHRH(P-G)及pIRES1-PACAP(P-P),并转染到CHO细胞中,进行RT-PCR,Dot-ELISA以及Westen-blot检测.此外,给大鼠注射细胞上清表达产物,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注射8h后,注射表达P-G-P上清的大鼠血清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用PLGA微球包裹各种质粒,并注射到家兔后肢胫前肌.观察家兔生长情况,并于注射后0,15,30,45天时分别采集家兔血液,检测血液中IGF-Ⅰ浓度.结果显示,三质粒注射组动物体重变化及血液中IGF-Ⅰ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注射后30天时,P-G-P组增重较对照组提高81%(P<0.01),P-G组比对照组提高15%(P>0.05),P-P组比对照组高7%(P>0.05).另一方面,P-G-P组动物血液中IGF-Ⅰ含量比分别比P-G、P-P及对照组提高16.68%(P>0.05),17.14%(P>0.05),50.46%(P<0.05).以上结果揭示:给动物注射PLGA微球包裹的共表达GHRH与PACAP质粒,可以增强动物体内生长激素(GH)的分泌,并促进动物生长.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肌肉注射PACAP表达质粒可以促进家兔的生长,PACAP和GHRH共表达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这可能为动物的促生长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 PLGA微球 动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LIF编码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的构建
3
作者 姜秋 艾永华 +2 位作者 聂代邦 孙宏晨 欧阳红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2-785,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小鼠LIF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子宫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LI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具有新霉素抗性的小... 目的:通过克隆小鼠LIF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子宫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LI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具有新霉素抗性的小鼠LI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结果:通过PCR获得了约612bp大小的特异性cDNA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扩增得到的片段与小鼠LIF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菌,表明LIF编码序列正确连入pcDNA3.1载体中。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LIF编码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小鼠 近交I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转染与阳性细胞的初步筛选
4
作者 姜秋 倪雪岩 +1 位作者 聂代邦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建立表达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体系,为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5dICR小鼠胚胎为材料,采用胰酶消化方法,培养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线性化的pcDNA3.1-LIF真核表... 目的:建立表达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体系,为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5dICR小鼠胚胎为材料,采用胰酶消化方法,培养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线性化的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经G418筛选阳性细胞,提取阳性细胞的基因组DNA并测序。结果:通过对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获得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经过转染,建立了表达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筛选得到的阳性细胞。对阳性细胞克隆质粒测序表明同源性达99%。结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转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釉基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姜秋 聂代邦 +2 位作者 欧阳红生 谢艳林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对牙釉质丝氨酸蛋白酶(EMSP1)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EMSP1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EMSP1的DNA序列,采用Oligo6.0软件设计两对引物,以129品系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分... 目的:对牙釉质丝氨酸蛋白酶(EMSP1)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EMSP1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EMSP1的DNA序列,采用Oligo6.0软件设计两对引物,以129品系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长为5 000 bp和1 700 bp片段作为同源长短臂。将其分别插入通用型基因敲除载体pSSC-9的正向筛选基因neo两侧,用PCR方法、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分别切出5000 bp和1700 bp片段,表明长短臂已克隆于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成功构建EMSP1基因打靶载体pSSC-9-EMSP1。结论:成功构建小鼠EMSP1基因打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丝氨酸蛋白酶 小鼠 基因敲除 打靶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