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平大学面向汽车“新四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建设
1
作者 曾小华 黄钰峰 王鹏宇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2期89-93,共5页
面向我国汽车行业“新四化”高水平人才匮乏困境,以吉林大学《新能源汽车设计与控制》专业课程为例,探讨高水平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融合作者及教学团队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针对课程授课体系、教材选用和教学手段... 面向我国汽车行业“新四化”高水平人才匮乏困境,以吉林大学《新能源汽车设计与控制》专业课程为例,探讨高水平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融合作者及教学团队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针对课程授课体系、教材选用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建设方案,以期为高水平大学在车辆工程学科建设方面做强、做优低碳学科体系,加强节能与新能源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更加精准地培养新能源领域急需人才和高端创新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新四化 精品教材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
2
作者 朱冰 汤瑞 +4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李嘉胜 徐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7,共11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流程,针对知识问答型任务设计了知识挖掘、模型微调与知识库增强检索应用流程,针对场景生成任务设计了场景类型分析、场景要素生成、场景工具链调用的应用路径,针对测试评价型任务,设计了测试场景解析、评价体系构建与仿真测试执行综合应用框架;最后,对各任务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仿真测试 大语言模型 场景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观认知的自动驾驶汽车序贯博弈类人决策
3
作者 朱冰 贾士政 +4 位作者 赵健 韩嘉懿 张培兴 宋东鉴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汽车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首先,从通行时效、空间裕度、驾乘体验和行驶安全多个维度深度挖掘了多目标驾驶诱因,进而建立了个性化和类人化驾驶特质嵌入的博弈决策模型,并匹配不同驾驶模式类型的驾乘人员群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仿人类逻辑的自视角决策方案和序贯优先度的概念,以实现滚动逐阶博弈决策的序贯模式自演化;最后,通过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能够以持续交互的方式化解潜在冲突并处理安全决策问题,同时提升了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决策的自然化和类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类人决策 序贯博弈 主观认知 非受控交叉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转向节疲劳寿命分析
4
作者 李禄源 王悦廉 +3 位作者 于学天 韩萌 边增远 庄晔 《汽车工程师》 2025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有效评估某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转向节的疲劳寿命,基于实测道路载荷谱开展悬架多体动力学建模与路谱信号的虚拟迭代分析,获得转向节载荷谱输入文件,并结合惯性释放结果、材料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对转向节... 为有效评估某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转向节的疲劳寿命,基于实测道路载荷谱开展悬架多体动力学建模与路谱信号的虚拟迭代分析,获得转向节载荷谱输入文件,并结合惯性释放结果、材料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对转向节开展疲劳寿命分析,最后进行了转向节疲劳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转向节疲劳危险点主要在转向横拉杆和减振器下端连接杆与转向节相连的区域;转向节满足整车行驶16×10^(4) km后不发生疲劳破坏的设计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分布式驱动 转向节 载荷谱 多体动力学 虚拟迭代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自适应压力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健 杜金朋 +2 位作者 朱冰 陈志成 吴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9-1488,共10页
针对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IEHB)存在的复杂液压非线性特性和时变摩擦干扰,提出一种自适应压力控制策略。外环压力控制器引入液压特性的动态线性化模型并基于滑模观测器对模型参数实时辨识实... 针对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IEHB)存在的复杂液压非线性特性和时变摩擦干扰,提出一种自适应压力控制策略。外环压力控制器引入液压特性的动态线性化模型并基于滑模观测器对模型参数实时辨识实现对非线性液压特性的自适应。内环伺服控制器采用基于压力的连续摩擦补偿和反步动态面控制应对传动机构摩擦阻碍。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先进级联压力控制相比,设计的压力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均表现出更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并显著提升了IEHB在不同液压回路结构下的压力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 动态线性化 自适应压力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载货汽车速度轨迹模型预测跟踪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靖华 管清捷 +1 位作者 刘晓雪 解方喜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7,共8页
为避免车辆质量变化与道路坡度对自动驾驶载货汽车纵向车速控制的干扰,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获取车辆速度轨迹及道路坡度信息,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设计了一种实时的动态规... 为避免车辆质量变化与道路坡度对自动驾驶载货汽车纵向车速控制的干扰,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获取车辆速度轨迹及道路坡度信息,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设计了一种实时的动态规划(DP)速度轨迹跟踪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和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该控制器在载货汽车质量变化和道路坡度干扰条件下能使车速保持稳定,并可在优化速度跟踪误差的同时降低发动机天然气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纵向车速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实时动态规划 道路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色彩仿生特征在智能座舱CMF的设计应用
7
作者 苏畅 傅文爽 +1 位作者 魏君 张英朝 《色彩》 2024年第10期49-52,共4页
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蝴蝶蕴含独特的色彩自然美法则,成为CMF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本文以蝴蝶为色彩仿生研究对象,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从蝴蝶图像中提取出对应的色彩组合,结合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PCCS)... 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蝴蝶蕴含独特的色彩自然美法则,成为CMF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本文以蝴蝶为色彩仿生研究对象,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从蝴蝶图像中提取出对应的色彩组合,结合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PCCS)探究蝴蝶的色彩组合、色彩调和规律,得到了3组智能座舱色彩设计方案。为满足座舱的造型设计定义与色彩设计定位要求,将蝴蝶色彩仿生特征应用于智能座舱的CMF设计方案,从而验证了色彩仿生设计方法在智能座舱的CMF设计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色彩仿生 智能座舱 C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结构轻量化与疲劳寿命集成优化设计
8
作者 孟子皓 王登峰 +3 位作者 张小朋 张子峰 连丰民 陈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3-2153,2219,共12页
为提高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cell to frame-简称“CTF”)结构。首先建立对标车型车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静力学性能与自由模态,并通过自由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道路实采的多... 为提高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cell to frame-简称“CTF”)结构。首先建立对标车型车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静力学性能与自由模态,并通过自由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道路实采的多工况组合疲劳载荷谱在时域内运用名义应力法进行车架疲劳寿命分析。接着对经有限元分析验证合理的CTF结构初始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并建立代理模型。最后采用全局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佳轻量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CTF结构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车架与电池舱分离设计结构轻量139.95 kg,轻量化率达14.09%,同时CTF结构力学性能与疲劳寿命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载货汽车车架 疲劳分析 轻量化 优化设计 汽车结构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不同测试工况下的经济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龙 李涛 杜宪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测试工况对电动汽车经济性产生的影响,根据欧洲工况WLTP、通用阿特拉斯循环CADC、德国高速工况BAB 3种测试循环以及不同空调温度、挡位、驾驶模式、环境温度设计了15个不同的测试工况,共进行了12次常温试验和3次非常温试验,... 为了探讨不同测试工况对电动汽车经济性产生的影响,根据欧洲工况WLTP、通用阿特拉斯循环CADC、德国高速工况BAB 3种测试循环以及不同空调温度、挡位、驾驶模式、环境温度设计了15个不同的测试工况,共进行了12次常温试验和3次非常温试验,对15个测试工况下的电机能量消耗量、制动回收能量、瞬时制动能量回收功率、DCDC能量消耗量、车辆座舱温度、充电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WLTC、CADC和BAB 130的常温测试中,不同挡位、驾驶模式、空调设置、试验顺序对电机能量消耗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在WLTC高温测试中,电机能量消耗量稍有减少;在-7℃的WLTC低温测试中,电机能量消耗量明显增大。在WLTC-2循环中,车辆在B挡、运动模式、-7℃低温测试下的回收能量分别比WLTC标准测试多4.1%、少4%、少11.5%;在CADC-2循环中,B挡的回收能量比D挡的回收能量最多多8.7%。在高SOC状态,低温下,制动能量回收功率被限制在5 k W以内;常温下,制动能量回收功率最多为17.5 kW。车辆的DCDC基本功率需求在300 W上下浮动;在室温下开启HVAC系统,风速为极弱时,DCDC最低功率比基本功率高了约100 W;在低温环境下,车辆加热增大了功率需求,DCDC功率最高。大部分测试工况,车辆座舱内温度与HVAC的设定温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在常温低风速测试中,座舱内的平均温度比HVAC的设定温度高出2℃;在常温中等风速的WLTC和BAB 130测试中,座舱内温度均较高;在车辆驾驶模式为运动模式时,座舱内温度比HVAC的设定温度约高2.5℃;在高温测试中,座舱内温度比HVAC的设定温度高3.7℃;在5℃和-7℃低温测中,座舱内温度分别比HVAC的设定温度高3.5℃和6℃。电网到电池的效率和电网到车轮的效率分别为93.01%和88.42%,说明车辆在各种模式下耗电后,充电效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经济性 测试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
10
作者 赵健 何聪 +3 位作者 刘枫 朱冰 陈静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8-896,919,共10页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应补偿SBW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轮胎回正力矩阻碍。在内环电流控制器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应对转向执行电机电磁特性耦合问题,提高SBW系统动态响应性能。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帮助SBW在多种工况中维持转角稳态跟随误差在1.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线控转向系统 转角跟踪控制 非线性干扰 自适应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11
作者 杨正才 张慧泉 +1 位作者 葛林鹤 孙天骏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最优控制方法已成为自动驾驶横向运动控制的主流研究和工业部署方法。LQR方法拥有在线计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延时的存在会导致LQR方法在高速时失去稳定性,因此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维持... 最优控制方法已成为自动驾驶横向运动控制的主流研究和工业部署方法。LQR方法拥有在线计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延时的存在会导致LQR方法在高速时失去稳定性,因此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维持LQR小计算量的特性十分必要。本文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解决了LQR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的问题。将道路曲率作为时变参考、转向延迟特性作为纯延时和1阶惯性环节考虑进跟踪误差状态方程中,将控制时域对应的KKT逆矩阵部分查表到实时求解器中,旨在减小计算量并保证控制器的实时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EqLPV-MPC控制器可以有效处理道路变曲率工况;相比于LQR方法,车速为72 km/h的双移线工况下横向误差降低39%,航向角误差下降52%,质心侧偏角减少28%。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在双移线工况下,本文所搭建的控制器可以将最大横向误差控制在0.1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道路曲率 转向延迟 惯性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稳定域描述与求解的一种新方法
12
作者 贾长旺 李杰 +1 位作者 郑玲玲 赵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车辆稳定域是车辆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现有研究稳定域描述不准确与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建立了车辆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车辆系统平衡状态,应用Lyapunov间接法... 车辆稳定域是车辆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现有研究稳定域描述不准确与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建立了车辆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车辆系统平衡状态,应用Lyapunov间接法判断平衡状态稳定性。基于质心的侧偏角-侧偏角速度相平面,建立相轨迹特征点和相平面稳定域边界点搜索法求解稳定域边界点,根据车辆稳定域不同的分布情况,提出两类稳定域类型,建立相应的判断方法、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基于提出的方法求解常见中等车速行驶工况的车辆稳定域,与平行线法和菱形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CarSim正弦工况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可以比平行线法和菱形法更好描述稳定域边界,自动求解减少了稳定域求解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域 相平面 平衡状态 蚁群算法 Lyapunov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倾角对轮胎转偏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13
作者 尹珩沣 卢荡 +2 位作者 闵海涛 吴海东 张彦东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为实现不依赖于轮胎物理样胎的轮胎力学特性估计以及轮胎模型辨识,加速满足轮胎虚拟送样的技术与精度需求,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提出了轮胎侧倾转偏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轮胎有限元模型搭建,... 为实现不依赖于轮胎物理样胎的轮胎力学特性估计以及轮胎模型辨识,加速满足轮胎虚拟送样的技术与精度需求,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提出了轮胎侧倾转偏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轮胎有限元模型搭建,结合台架测试数据对模型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提出了使用隐式求解器的轮胎侧倾转偏仿真方法;其次,针对转偏特殊情况的原地转向工况,分析了侧倾角对原地转向回正力矩的影响;最后,进行不同载荷的侧倾转偏仿真,并分析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侧向力、回正力矩刚度区和全域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倾角使转偏侧向力、回正力矩刚度区具有明显非线性,且会影响转偏侧向力衰减速率、转偏回正力矩过渡区曲率等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力学特性 轮胎侧倾转偏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油泥模型侧窗区域风噪主动噪声控制
14
作者 黄丽那 王登峰 +3 位作者 曹晓琳 贺杨 黄禀通 张小朋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有必要降低侧窗区域的风噪声。汽车风噪的低频噪声控制可通过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汽车风噪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active wind noise cancellation, AWNC),并针对侧窗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有必要降低侧窗区域的风噪声。汽车风噪的低频噪声控制可通过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汽车风噪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active wind noise cancellation, AWNC),并针对侧窗区域的输入信号选取合适的参考信号:侧窗振动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在100~500 Hz频段内与目标噪声的相干性较好。以风洞试验中整车全尺寸油泥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长短期记忆方法(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优化选取风噪声的参考信号,再利用FxLMS算法对优选后的参考信号进行AWNC仿真并完成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优选的参考信号不仅数量减少节约成本,且优选后的参考信号将风噪峰值频段降低了5~1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信号优选 LSTM AWNC 油泥模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聚类的城市坡道行驶工况研究
15
作者 宋宇臻 吴智敏 +2 位作者 阴晓峰 雷雨龙 梁益铭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共8页
针对车用性能评价的城市行驶工况缺乏坡道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的城市坡道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采用平均车流法采集具有城市坡道特征的典型道路行驶基础数据,将预处理后数据划分短行程,选取20个表征道路运行... 针对车用性能评价的城市行驶工况缺乏坡道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的城市坡道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采用平均车流法采集具有城市坡道特征的典型道路行驶基础数据,将预处理后数据划分短行程,选取20个表征道路运行特征的短行程特征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参数降维,使用SOM神经网络对短行程进行聚类分析;基于坡道平滑衔接的原则,选取相关度较高的短行程,并构建包含速度、坡度信息的城市坡道行驶工况。自动变速器坡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工况能够体现车辆在具有城市坡道特征道路的行驶特性,可作为车辆城市坡道行驶性能测试的基准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道行驶工况 主成分分析 SOM神经网络 聚类分析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铵阻燃微胶囊抑制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可燃性研究
16
作者 冯新浡 刘洁 +2 位作者 施家伟 李伟峰 高镇海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8期31-33,共3页
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因具有高比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面临热失控难题。易燃的电解液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抑制电解液可燃性,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多聚磷酸铵微胶囊并添加至电解液中,并组装成Ah级软包电池,进行安全性... 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因具有高比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面临热失控难题。易燃的电解液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抑制电解液可燃性,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多聚磷酸铵微胶囊并添加至电解液中,并组装成Ah级软包电池,进行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验证。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添加5 wt%的阻燃微胶囊时,电池热滥用无明火出现,说明此工况下电解液由可燃转变为不可燃;电池在0.5 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和不采用添加剂相比,微胶囊对比容量的不良影响为1.5%。本研究为电池阻燃剂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多聚磷酸铵 微胶囊 热失控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轮胎胎体变形研究
17
作者 杨文豪 卢荡 +2 位作者 卢磊 尹珩沣 王晓凡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4,共14页
轮胎胎体变形的准确获取对理论模型仿真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梁胎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帘线的变形规律和表达精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梁胎体柔性变形特征的详细理论模型,得到轮胎侧偏刚度和纵滑刚度表达式;其次,建立轮... 轮胎胎体变形的准确获取对理论模型仿真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梁胎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帘线的变形规律和表达精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梁胎体柔性变形特征的详细理论模型,得到轮胎侧偏刚度和纵滑刚度表达式;其次,建立轮胎有限元模型,并准确获取橡胶和帘线材料参数,完成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胎面分布刚度各向同性的光面胎有限元模型,进行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以及稳态滑移刚度仿真,获取侧向力和回正力矩作用下的胎体侧向变形,并验证不同帘线的侧向变形叠加原理;然后,根据建立的梁胎体模型对不同帘线的侧向变形进行拟合;最后,结合胎体弯曲刚度和滑移刚度模型,对比和验证通过不同帘线得到的胎面分布刚度。结果表明:轮胎不同帘线均符合变形叠加原理;梁胎体模型对帘线的侧向变形具有较好的表达精度;弯曲刚度随载荷的增大出现非线性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帘线大载荷时相差较小;轮胎不同帘线得到的胎面分布刚度计算精度不同,冠带帘线计算精度最低为93.6%,胎体2帘线计算精度最高为97.3%。该研究明确了理论模型中梁胎体模型的研究位置,提高了理论模型的仿真精度,为轮胎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动力学 有限元模型 梁胎体模型 胎体侧向变形 胎面分布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非线性车辆模型构建与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18
作者 龙尧成 孙文 +2 位作者 张忠 何永 刘桂均 《汽车工程学报》 2025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针对传统控制方案描述的车辆动力学特性精度有限,对预期状态的高精确跟踪难以实现,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车辆状态参数观测器,并通过该观测器剖析了车辆动力学非线性映射关系以优化控... 针对传统控制方案描述的车辆动力学特性精度有限,对预期状态的高精确跟踪难以实现,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车辆状态参数观测器,并通过该观测器剖析了车辆动力学非线性映射关系以优化控制器的底层数学模型,以减少外部环境和车辆自身机械结构扰动对控制性能的不利影响。根据模型预测控制机理,结合车辆动力学映射关系构建整车状态空间方程,分析了车辆状态在局部范围内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以最优四轮附着利用率为目标,设计计算最优方向盘转角与四轮驱动力的二次规划代价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能在扰动存在的情况下避免过大的车身状态波动,并且在无扰动的行驶路段中也能保持较低的轮胎附着利用率,实现安全、稳定的高精度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非线性映射 高精度跟踪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SUV气动减阻优化及其流场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景峰 左辉辉 胡兴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为了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本文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将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系数。首先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对整车气动阻力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或部件,其次对气动阻力系数贡献值较大的部件或区域进行减阻优化。结... 为了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本文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将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系数。首先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对整车气动阻力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或部件,其次对气动阻力系数贡献值较大的部件或区域进行减阻优化。结果表明,前轮阻风板、尾灯和尾翼对整车气动阻力系数贡献值较大。对前轮阻风板的改型,有效降低正压区面积以及减弱车轮干扰阻力;对尾灯和尾翼的优化设计,改善了尾部负压区,缩短了分离流在后窗上部的再附着的距离。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方法进行局部流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可知,1阶与2阶模态主要构成了该SUV尾流场的关键流态。经试验与仿真验证,相比于初始方案,气动优化组合设计减阻率可达7.5%。本文为新一代SUV改型与升级换代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气动力学 气动减阻 风洞试验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性的牵引车-半挂车刚柔组合车架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欣 李力 +6 位作者 孙磊 段春光 崔晨雪 黄伟 朱宝黎 詹军 靳宇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商用车较大的车架柔性会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在共振时车架柔性会放大对车辆运动品质的影响。为实时模拟牵引车-半挂车的车架运动,采用基于总成特性的建模技术路线,根据运动响应频域将车架运动解耦为低频刚体运动... 商用车较大的车架柔性会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在共振时车架柔性会放大对车辆运动品质的影响。为实时模拟牵引车-半挂车的车架运动,采用基于总成特性的建模技术路线,根据运动响应频域将车架运动解耦为低频刚体运动和高频柔体运动,并将车架模型模块化划分为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刚体车架模块、基于模态综合法的柔体车架模块,然后将两模块求解结果叠加形成刚柔组合车架模型。最后,将车架模型嵌入牵引车89DOF-半挂车73DOF整车模型中,针对某款商用车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实车场地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刚柔组合 牵引车-半挂车 特性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