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冰 汤瑞 +4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李嘉胜 徐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7,共11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流程,针对知识问答型任务设计了知识挖掘、模型微调与知识库增强检索应用流程,针对场景生成任务设计了场景类型分析、场景要素生成、场景工具链调用的应用路径,针对测试评价型任务,设计了测试场景解析、评价体系构建与仿真测试执行综合应用框架;最后,对各任务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仿真测试 大语言模型 场景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观认知的自动驾驶汽车序贯博弈类人决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冰 贾士政 +4 位作者 赵健 韩嘉懿 张培兴 宋东鉴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汽车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首先,从通行时效、空间裕度、驾乘体验和行驶安全多个维度深度挖掘了多目标驾驶诱因,进而建立了个性化和类人化驾驶特质嵌入的博弈决策模型,并匹配不同驾驶模式类型的驾乘人员群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仿人类逻辑的自视角决策方案和序贯优先度的概念,以实现滚动逐阶博弈决策的序贯模式自演化;最后,通过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能够以持续交互的方式化解潜在冲突并处理安全决策问题,同时提升了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决策的自然化和类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类人决策 序贯博弈 主观认知 非受控交叉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多模型的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信息统一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鑫 李松霖 +1 位作者 佘远昇 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4-1154,共11页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以及封装性,并行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冗余优势,交互多模型可以统一高效融合多源数据,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在对多源传感器数据时空对齐基础上,引入最邻近法和DS证据理论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关联,并基于交互多模型进行动态统一融合。进行了实车搭载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系统环境感知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目标车辆感知跟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环境感知 对象级融合 并行滤波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观先验强化学习的汽车环岛驾驶决策
4
作者 吴坚 石裕康 +2 位作者 朱冰 赵健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3-1521,共9页
针对汽车在复杂强交互环岛场景下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观先验强化学习的驾驶决策策略。首先,构建包含汽车横纵向耦合动作空间、多尺度信息状态空间、多目标奖励函数的环岛场景模型。其次,采用人类偏好强化学习理论优化的Soft... 针对汽车在复杂强交互环岛场景下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观先验强化学习的驾驶决策策略。首先,构建包含汽车横纵向耦合动作空间、多尺度信息状态空间、多目标奖励函数的环岛场景模型。其次,采用人类偏好强化学习理论优化的Soft Actor-Critic算法,设计考虑智能体行为风险先验认知的汽车驾驶决策策略。基于多层感知机的自学习主观风险分类器,对智能体行为风险进行先验认知评定,引导汽车驾驶决策朝向更安全方向收敛。最后,搭建CARLA仿真环境开展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SAC算法,本文设计的策略能够帮助汽车在环岛场景中提升约8.73%的驾驶决策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环岛场景 驾驶决策 主观先验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车速跟随空间预瞄跟随方法研究
5
作者 管欣 李思深 贾鑫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7-1654,1685,共9页
车速跟随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功能之一,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指定空间位置处的速度跟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车速跟随空间预瞄跟随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空间域而非时间域进行汽车车速预瞄跟随。首先,... 车速跟随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功能之一,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指定空间位置处的速度跟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车速跟随空间预瞄跟随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空间域而非时间域进行汽车车速预瞄跟随。首先,建立基于运动基元的空间多段车速预瞄方法,本方法以运动基元对目标车速进行空间预瞄,根据误差确定分段点,动态调整每段的距离,保证预瞄误差处于容许误差范围内。根据预瞄结果确定预期纵向加速度。然后,建立纵向加速度跟随方法对预期纵向加速度进行跟随。最后,在仿真环境下,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多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其他对比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空间跟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预瞄 多段预瞄 车速跟随 自动驾驶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的智能汽车相机在环测试
6
作者 朱冰 黄殷梓 +3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高质桐 薛经纬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5-1343,共9页
测试相机在复杂气象场景下的性能对提高智能汽车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数字仿真软件对相机进行测试时存在图像拟真度差的问题,而物理实景测试存在测试成本高、周期长且场景难以精准可控复现的缺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测试相机在复杂气象场景下的性能对提高智能汽车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数字仿真软件对相机进行测试时存在图像拟真度差的问题,而物理实景测试存在测试成本高、周期长且场景难以精准可控复现的缺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的智能汽车相机在环测试方法,将相机硬件嵌入到数字仿真目标物与物理复杂气象实体共同构成的虚实融合测试环境中对智能汽车相机进行测试。首先,设计并构建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相机在环测试平台;其次,从像素级、特征级和结果级3个层级建立面向相机在环测试平台的多层级拟真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雨、雾和光照等复杂气象场景的测试中本文提出的相机在环测试方法能够模拟的图像结构最小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为0.5711和27.9911 dB,所能够保留目标物体的轮廓信息与真实环境相比最大差距为88像素。在测试目标识别和测距功能时,最大结果差异分别为10.10%和13.39%。多层级拟真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在同等场景条件下优于纯数字仿真方法;相较于物理实景测试,该测试方法具有测试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复杂气象场景参数精准可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相机在环测试 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 多层级拟真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电驱底盘与角模块的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
7
作者 高镇海 张汉英 韩宗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4-1414,共11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问题;采用子群与子流形概念建立了悬架系统各维度支链运动功能与拓扑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统筹考虑机构的约束特性、位姿能力、机构的模块化与可重构性,以及输入输出运动解耦完成了悬架的拓扑结构优选。最后,从机构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两方面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并联机构的悬架系统在位姿空间内运动平滑无突变,不存在奇异位形,具有良好的传递效能和灵巧度;悬架运动学性能和平顺性相比基于传统悬架的角模块构型获得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驱底盘 角模块 变结构悬架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数据的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表面触觉反馈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传亮 岳玉冰 +2 位作者 叶瑞章 胡宏宇 高镇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6-863,共8页
针对汽车用户界面虚拟按钮缺乏触觉反馈或触觉反馈感受单一的问题,采集3种真实物理按钮(切换开关、自锁按钮、复位按钮)数据并提取按钮特征,基于手指按压力大小分段实现了不同的振动反馈。提出一种重现按钮顺应性的触觉渲染方法,根据用... 针对汽车用户界面虚拟按钮缺乏触觉反馈或触觉反馈感受单一的问题,采集3种真实物理按钮(切换开关、自锁按钮、复位按钮)数据并提取按钮特征,基于手指按压力大小分段实现了不同的振动反馈。提出一种重现按钮顺应性的触觉渲染方法,根据用户主观感受,验证了其相比于顺应性错觉方法在顺应性、用户愉悦性等方面的提升。进行触觉反馈匹配实验,实验者根据触觉感受将3种虚拟按钮与物理按钮类型进行匹配,准确率高达94.33%,验证了提出的虚拟按钮振动触觉反馈对不同物理按钮独特感知特性恢复的有效性,用户可以在无视觉需求的情况下辨别操纵的虚拟按钮类型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户界面触觉 表面触觉反馈 虚拟按钮振动渲染 顺应性错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载货汽车速度轨迹模型预测跟踪控制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靖华 管清捷 +1 位作者 刘晓雪 解方喜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7,共8页
为避免车辆质量变化与道路坡度对自动驾驶载货汽车纵向车速控制的干扰,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获取车辆速度轨迹及道路坡度信息,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设计了一种实时的动态规... 为避免车辆质量变化与道路坡度对自动驾驶载货汽车纵向车速控制的干扰,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获取车辆速度轨迹及道路坡度信息,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设计了一种实时的动态规划(DP)速度轨迹跟踪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和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该控制器在载货汽车质量变化和道路坡度干扰条件下能使车速保持稳定,并可在优化速度跟踪误差的同时降低发动机天然气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纵向车速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实时动态规划 道路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结构轻量化与疲劳寿命集成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子皓 王登峰 +3 位作者 张小朋 张子峰 连丰民 陈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3-2153,2219,共12页
为提高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cell to frame-简称“CTF”)结构。首先建立对标车型车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静力学性能与自由模态,并通过自由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道路实采的多... 为提高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车架与电池舱一体化(cell to frame-简称“CTF”)结构。首先建立对标车型车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静力学性能与自由模态,并通过自由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道路实采的多工况组合疲劳载荷谱在时域内运用名义应力法进行车架疲劳寿命分析。接着对经有限元分析验证合理的CTF结构初始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并建立代理模型。最后采用全局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佳轻量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CTF结构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车架与电池舱分离设计结构轻量139.95 kg,轻量化率达14.09%,同时CTF结构力学性能与疲劳寿命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载货汽车车架 疲劳分析 轻量化 优化设计 汽车结构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复材仿生设计及曲面多点成形柔性制造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韩奇钢 姜嘉鑫 +2 位作者 陈水斌 李虹濛 石绍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对纤维复材构件性能需求的提高,通过调控材料成分实现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已到瓶颈,且传统纤维复材构件的制造技术也难以... 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对纤维复材构件性能需求的提高,通过调控材料成分实现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已到瓶颈,且传统纤维复材构件的制造技术也难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纤维复材曲面构件精准成形的制造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吉林大学“多点成形柔性智造”团队基于仿生设计理念,将自然界的生物结构特征应用于纤维复材构件的优化设计中,研发了仿螳螂虾螺旋纤维正弦结构层合板、仿螳螂虾玄武岩纤维增强夹层结构复合材料、仿生层压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双螺旋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双螺旋纤维金属层压板和仿生正弦波纹螺旋夹层结构蜂窝板,实现了材料性能的提高,并通过多点柔性成形技术成功制造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蒙皮,开发了复材曲面构件多点柔性精准成形新装备和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仿生设计 柔性制造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动驾驶仿真的动态驾驶环境拓扑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鑫 张强 +2 位作者 张志恒 高金鹏 管欣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8-1458,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对于仿真工具的需求,面向当前复杂交通场景中驾驶关联信息组织缺乏完备、精简的表达模型和快速索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心理学原理的动态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类人思考模式的环境表征模型,类人记忆模式的信... 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对于仿真工具的需求,面向当前复杂交通场景中驾驶关联信息组织缺乏完备、精简的表达模型和快速索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心理学原理的动态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类人思考模式的环境表征模型,类人记忆模式的信息储存及索引方法,实现驾驶决策所需环境信息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快速筛选提取。本模型既能够用于交通仿真环境信息组织,又可以用于无人驾驶系统驾驶环境信息表征。在VTD仿真环境中建立了两种典型场景的动态驾驶环境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系统 动态驾驶环境 图数据库 拓扑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
13
作者 赵健 何聪 +3 位作者 刘枫 朱冰 陈静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8-896,919,共10页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应补偿SBW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轮胎回正力矩阻碍。在内环电流控制器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应对转向执行电机电磁特性耦合问题,提高SBW系统动态响应性能。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帮助SBW在多种工况中维持转角稳态跟随误差在1.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线控转向系统 转角跟踪控制 非线性干扰 自适应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车辆速度规划及气路控制
14
作者 赵靖华 王浩男 +3 位作者 汪介瑜 宫洵 解方喜 高炳钊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3-1533,共11页
新鲜空气和废气混合过程具有强非线性以及多尺度时滞问题,这对带VGT和EGR的汽油发动机节能减排的气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法规越来越严格,未来的车辆燃油排放测试要求在实时道路环境下进行,交通灯、坡度等路况会改变车辆的运行工... 新鲜空气和废气混合过程具有强非线性以及多尺度时滞问题,这对带VGT和EGR的汽油发动机节能减排的气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法规越来越严格,未来的车辆燃油排放测试要求在实时道路环境下进行,交通灯、坡度等路况会改变车辆的运行工况,对燃油及排放控制具有很大干扰.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一方面使得提前获取路况信息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面向节能减排的车辆速度规划技术的发展.针对本次“内燃动力智能算法挑战赛”的发动机气路和车辆速度规划的控制要求,本文基于神经网络建模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闭环实时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比赛提供的高精度车辆模型,本文测试了实时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前馈map的气路控制的性能;在交通灯和限速等网联信息获取条件下,本文验证了速度规划模型预测控制方案的效果,讨论了采样周期、预测时域、优化目标权重以及车辆质量变化对控制效果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气路控制 车辆速度规划 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执行器特性的自适应预测时域MPC轨迹跟踪控制
15
作者 许男 尹卓 +1 位作者 张岳韬 郭孔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47-1860,共14页
为了充分发挥多执行器底盘在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中的动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执行器特性对车辆动力学状态影响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据此设计了预测时域随稳定裕度自适应变化的模型预测(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轨迹跟... 为了充分发挥多执行器底盘在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中的动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执行器特性对车辆动力学状态影响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据此设计了预测时域随稳定裕度自适应变化的模型预测(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轨迹跟踪控制器。针对集成了前后轮主动转向(active front wheel steering-active rear wheel steering,AFS-ARS)的自动驾驶车辆,首先在能量相平面中分析了在执行器影响下的车辆动力学状态变化趋势,结合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根据执行器作用下动力学状态变化矢量与前后轮胎力饱和约束的关系确定了一种新型稳定包络边界。然后基于车辆在轨迹跟踪过程中稳定裕度的变化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预测时域计算方法,结合面向控制的非线性轮胎模型UniTire-Ctrl建立了MPC轨迹跟踪控制器。CarSim-Simulink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稳定包络边界更适合考虑执行器特性的车辆稳定边界的估计,并且据此设计的自适应预测时域MPC轨迹跟踪控制器能较好地平衡轨迹跟踪精度与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执行器底盘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控制 拓展稳定性边界 变预测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反馈观测器的主动悬架鲁棒模型预测抗扰控制
16
作者 朱冰 李海乔 +4 位作者 赵健 陈志成 侯杰 王仕伟 丁树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73-1984,1993,共13页
为克服主动悬架系统(active suspension system,ASS)执行器时滞与外界随机输入等非线性扰动问题,减少其对高成本传感器的依赖,提出一种基于输出反馈观测器的鲁棒模型预测抗扰控制(observer-based robust model predictive anti-disturba... 为克服主动悬架系统(active suspension system,ASS)执行器时滞与外界随机输入等非线性扰动问题,减少其对高成本传感器的依赖,提出一种基于输出反馈观测器的鲁棒模型预测抗扰控制(observer-based robust model predictive anti-disturbance control,OB-RMPAC)策略。首先,建立考虑执行器时滞扰动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二次有界性条件构建可在外界随机输入扰动下精确估计ASS状态的输出反馈观测器;再次,综合应用不变集理论、线性矩阵不等式与凸优化技术,设计满足ASS多约束的鲁棒模型预测抗扰控制策略;最后,分析并证明闭环控制系统的递推可行性与鲁棒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OB-RMPAC可在精确估计系统状态的基础上显著改善装配ASS车辆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鲁棒模型预测抗扰控制 输出反馈观测器 非线性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组合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车速预测
17
作者 赵靖华 闻龙 +4 位作者 汪守丰 刘倩妤 周宇麒 刘妲 解方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4,共11页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实时车速预测方法,在准确有效预测前车速度的同时量化了预测的不确定性.该方法通过引入平方指数和Matern的组合核函数SEM,并改进组合核函数为SEM^(*),有效平衡了单一核函数对车速预测的优缺点,并在超...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实时车速预测方法,在准确有效预测前车速度的同时量化了预测的不确定性.该方法通过引入平方指数和Matern的组合核函数SEM,并改进组合核函数为SEM^(*),有效平衡了单一核函数对车速预测的优缺点,并在超参数寻优时采用了粒子群实时求解方法.瞬态工况下2 s时长车速预测的仿真分析表明:相比于单核性能较好的径向基(SE)核函数,SEM方法在车速FTP75工况下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分别降低了10.09%和7.23%,而SEM^(*)方法在两个误差指标上相比SEM方法分别降低8.02%和8.13%;在城市典型工况下,SEM相比SE方法MAE和RMSE分别降低了3.44%和4.16%,而SEM^(*)在两个误差指标上相比SEM核函数分别降低3.57%和2.17%;同时SEM^(*)方法在FTP75工况单次最大计算时间上相对SE核函数降低0.3 s,城市典型工况付出的代价是相对SE核函数提高了0.015 s的最大计算时间,但计算时间仍在0.1 s采样时刻以内,具有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核函数 高斯过程 车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18
作者 杨正才 张慧泉 +1 位作者 葛林鹤 孙天骏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最优控制方法已成为自动驾驶横向运动控制的主流研究和工业部署方法。LQR方法拥有在线计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延时的存在会导致LQR方法在高速时失去稳定性,因此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维持... 最优控制方法已成为自动驾驶横向运动控制的主流研究和工业部署方法。LQR方法拥有在线计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延时的存在会导致LQR方法在高速时失去稳定性,因此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维持LQR小计算量的特性十分必要。本文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解决了LQR无法考虑时变参考和转向延迟的问题。将道路曲率作为时变参考、转向延迟特性作为纯延时和1阶惯性环节考虑进跟踪误差状态方程中,将控制时域对应的KKT逆矩阵部分查表到实时求解器中,旨在减小计算量并保证控制器的实时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EqLPV-MPC控制器可以有效处理道路变曲率工况;相比于LQR方法,车速为72 km/h的双移线工况下横向误差降低39%,航向角误差下降52%,质心侧偏角减少28%。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在双移线工况下,本文所搭建的控制器可以将最大横向误差控制在0.1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道路曲率 转向延迟 惯性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稳定域描述与求解的一种新方法
19
作者 贾长旺 李杰 +1 位作者 郑玲玲 赵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车辆稳定域是车辆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现有研究稳定域描述不准确与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建立了车辆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车辆系统平衡状态,应用Lyapunov间接法... 车辆稳定域是车辆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现有研究稳定域描述不准确与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建立了车辆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车辆系统平衡状态,应用Lyapunov间接法判断平衡状态稳定性。基于质心的侧偏角-侧偏角速度相平面,建立相轨迹特征点和相平面稳定域边界点搜索法求解稳定域边界点,根据车辆稳定域不同的分布情况,提出两类稳定域类型,建立相应的判断方法、稳定域四边形描述与自动求解方法。基于提出的方法求解常见中等车速行驶工况的车辆稳定域,与平行线法和菱形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CarSim正弦工况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辆稳定域四边形描述可以比平行线法和菱形法更好描述稳定域边界,自动求解减少了稳定域求解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域 相平面 平衡状态 蚁群算法 Lyapunov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倾角对轮胎转偏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尹珩沣 卢荡 +2 位作者 闵海涛 吴海东 张彦东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为实现不依赖于轮胎物理样胎的轮胎力学特性估计以及轮胎模型辨识,加速满足轮胎虚拟送样的技术与精度需求,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提出了轮胎侧倾转偏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轮胎有限元模型搭建,... 为实现不依赖于轮胎物理样胎的轮胎力学特性估计以及轮胎模型辨识,加速满足轮胎虚拟送样的技术与精度需求,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提出了轮胎侧倾转偏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轮胎有限元模型搭建,结合台架测试数据对模型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提出了使用隐式求解器的轮胎侧倾转偏仿真方法;其次,针对转偏特殊情况的原地转向工况,分析了侧倾角对原地转向回正力矩的影响;最后,进行不同载荷的侧倾转偏仿真,并分析侧倾角对转偏力学特性侧向力、回正力矩刚度区和全域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倾角使转偏侧向力、回正力矩刚度区具有明显非线性,且会影响转偏侧向力衰减速率、转偏回正力矩过渡区曲率等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力学特性 轮胎侧倾转偏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