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柴油机气缸压力升高率与燃烧噪声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袁兆成 方华 +2 位作者 王天灵 张旭升 丁万龙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柴油机进行燃烧噪声随各种供油系统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燃烧噪声与气缸压力升高率双峰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二峰值是燃烧噪声的表征量,燃烧噪声主要是柴油机负荷的函数.同时利用双弹簧喷油器研究了预喷射对... 对柴油机进行燃烧噪声随各种供油系统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燃烧噪声与气缸压力升高率双峰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二峰值是燃烧噪声的表征量,燃烧噪声主要是柴油机负荷的函数.同时利用双弹簧喷油器研究了预喷射对燃烧噪声的影响,证明双弹簧喷油器情况下的压力升高率也存在双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噪声 气缸压力 供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佳佳 刘忠长 +1 位作者 牛志明 刘巽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7,536,共4页
针对GT35V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开发了一套涡轮开度电控系统。该系统以步进电机为核心元件,以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扩展为电控单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完成了控制软件的编制。通过电控系统调试及其在CA6DE1-21K柴油机上的标定试验,表明... 针对GT35V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开发了一套涡轮开度电控系统。该系统以步进电机为核心元件,以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扩展为电控单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完成了控制软件的编制。通过电控系统调试及其在CA6DE1-21K柴油机上的标定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精度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喷嘴增压器 电控系统 执行机构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 系统设计 MCS-51系列单片机 设计结构 步进电机 电控单元 控制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中冷轻型车用柴油机HC与SOF排放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5 位作者 许允 刘巽俊 陈上华 吴昌林 王林 李玉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增压中冷轻型车用柴油机不同喷嘴参数、不同喷油定时和不同工况下 HC排放与微粒有机可溶成分 SOF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在负荷特性下 ,HC与 SO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不过在不同条件下比例因子不同。如果牺牲一些相关系数 ,... 通过试验研究了增压中冷轻型车用柴油机不同喷嘴参数、不同喷油定时和不同工况下 HC排放与微粒有机可溶成分 SOF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在负荷特性下 ,HC与 SO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不过在不同条件下比例因子不同。如果牺牲一些相关系数 ,此线性关系可以推广到全工况范围 ,包括柴油机排放法规规定的十三工况。因此 ,在给定条件下通过某种标定性试验找出 HC与 SOF之间的比例因子 ,就可以通过 HC数据估算 SOF的排放量。本试验用柴油机的比例因子为 0 .0 9~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OF HC 排放 汽车 干碳烟 凝聚物 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油系统调整对VNT柴油机低速性能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淑芳 刘忠长 +1 位作者 韩永强 刘巽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基于PW泵的常规供油系统增压补偿器的存在使得可变喷嘴增压器(VNT)对柴油机性能改善不明显。研究了供油系统参数调整对VNT增压柴油机低速全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增压补偿器压力室与大气相通以屏蔽增压补偿器并优化VNT开度后... 基于PW泵的常规供油系统增压补偿器的存在使得可变喷嘴增压器(VNT)对柴油机性能改善不明显。研究了供油系统参数调整对VNT增压柴油机低速全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增压补偿器压力室与大气相通以屏蔽增压补偿器并优化VNT开度后,由于供油量减小,低速全负荷排气烟度比装配GT35增压器的基础柴油机下降56.3%~73.5%,但动力性改善不明显;屏蔽增压补偿器、调整油泵供油特性并优化VNT开度后低速全负荷工况烟度下降53.8%~68.1%,同时1000r/min全负荷转矩增加8.2%。可见,基于电控供油系统的柔性供油特性可以更充分地发挥VNT系统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喷嘴增压器 柴油机 供油系统 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器式液化石油气小型发动机排放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邓宝清 李理光 +3 位作者 王惠萍 王振锁 韩永强 刘巽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91,共5页
对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排放指标的最敏感参数——过量空气系数与发动机排放之间的关系。开发了一种易于控制空燃比从而使排放性能优良的液化石油气混合器。利用该混合器可以使液... 对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排放指标的最敏感参数——过量空气系数与发动机排放之间的关系。开发了一种易于控制空燃比从而使排放性能优良的液化石油气混合器。利用该混合器可以使液化石油气发动机在动力性达到汽油机 95 %的条件下 ,HC和 CO排放指标优于汽油机 ,并且整车排放达到欧 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器 液化石油气 发动机 排放性能 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温度对直喷式柴油机冷起动初始期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苏岩 刘忠长 +2 位作者 韩永强 王永军 杜宝程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了研究进气温度对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不稳定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在一台直喷式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对柴油机冷机起动过程初始期燃烧有较大影响,随进气温度的升高,冷... 为了研究进气温度对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不稳定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在一台直喷式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对柴油机冷机起动过程初始期燃烧有较大影响,随进气温度的升高,冷机起动着火滞后期明显减小,扩散燃烧增加。提高进气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着火条件,降低起动过程供油量,减少失火循环,从而明显改善起动过程中的HC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冷起动 进气温度 初始期 直喷式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控制的LPG电喷发动机冷起动初探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振锁 李理光 +3 位作者 宫长明 肖宗成 王惠萍 邓宝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基于循环控制策略,利用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分析方法研究了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缸压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LPG首次喷射脉宽及着火循环... 基于循环控制策略,利用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分析方法研究了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缸压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LPG首次喷射脉宽及着火循环的关系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单次起动喷射脉宽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起动首次着火循环对整个起动过程的HC排放及着火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动喷射脉宽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最大,合理控制起动喷射脉宽和喷射时刻,即可实现"即喷即着"的理想可控循环着火。LPG首次着火循环所需的混合气浓度约是稳定怠速时的2.2倍;单循环起动喷射脉宽起动与多循环起动脉宽起动相比,具有HC排放低和起动可靠性好的优点。在首次喷射之前空转几循环可以使发动机的首次着火循环序数提前,并能提高冷起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控制 LPG发动机 冷起动 脉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燃料均质压燃(HCCI)燃烧边界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金山 郭英男 +2 位作者 谭满志 李盛成 黄维钧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在一个单缸排量为1.14 L、压缩比为17: 1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上,使用乙醇燃料采用进气道低压喷射,进行了HCCI燃烧区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温度为150 ℃时,乙醇燃料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φa=1~9)实现HCCI燃烧,并且以过量空气系数为... 在一个单缸排量为1.14 L、压缩比为17: 1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上,使用乙醇燃料采用进气道低压喷射,进行了HCCI燃烧区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温度为150 ℃时,乙醇燃料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φa=1~9)实现HCCI燃烧,并且以过量空气系数为标志存在着明显的边界.当过量空气系数φa>9时,燃烧不完全、甚至熄火, φa=9为该实验条件下的稀燃界限.当过量空气系数φa<3时,不加EGR则产生爆震燃烧;加入EGR则爆震现象消失,可以实现HCCI燃烧, φa=3为该实验条件下的爆震限.当过量空气系数φa<1时,加入较多的EGR可以实现HCCI燃烧,但由于燃烧不完全,CO排放大幅度增加,指示效率下降, φa=1为该实验条件下的浓燃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均质压燃 边界 过量空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的燃烧过程分析及其对烟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1 位作者 刘晓明 刘巽俊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转矩增加率的上升,空燃比减小,引起混合气变浓,燃烧恶化;燃烧始点后移,而燃烧持续期...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转矩增加率的上升,空燃比减小,引起混合气变浓,燃烧恶化;燃烧始点后移,而燃烧持续期延长;预混燃烧比明显下降.上述原因导致了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随转矩增加率的升高,排气烟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燃烧过程 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挥发性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万臣 刘巽俊 +2 位作者 宫本登 小川英之 河隆夫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针对不同的发动机热状态及压缩比,试验研究了燃料物化特性对柴油机稳态及过渡工况下性能、排放的影响规律。应用自行开发的柴油机过渡工况控制系统及排气采集装置,模拟车用柴油机实际工作时的加速状态,对具有相同十六烷值但有不同挥发... 针对不同的发动机热状态及压缩比,试验研究了燃料物化特性对柴油机稳态及过渡工况下性能、排放的影响规律。应用自行开发的柴油机过渡工况控制系统及排气采集装置,模拟车用柴油机实际工作时的加速状态,对具有相同十六烷值但有不同挥发性能燃料的HC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HC排放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挥发性好的燃料,可有效降低排气烟度,提高有效热效率,在发动机热状态不好及压缩比较低等燃烧条件恶劣、HC排放高的情况下,可有效地降低HC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料挥发性 排放性能 压缩比 燃烧性能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的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岩 刘忠长 +1 位作者 郭亮 雷霆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PID控制方法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经典PID控制参数和起动边界条件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参数的在线整定,实现了在不同起动条件下对不同阶段怠速稳定性最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怠... 采用PID控制方法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经典PID控制参数和起动边界条件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参数的在线整定,实现了在不同起动条件下对不同阶段怠速稳定性最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怠速控制中,模糊PID控制较经典PID控制有明显优势;在各种油量下起动达到目标转速后,均可在30个循环内将转速平滑过渡到目标转速,怠速波动幅值≤±5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怠速 稳定性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岩 刘忠长 +2 位作者 许允 王永军 杜宝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冷却液温度是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影响失火与燃烧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喷油首循环的燃烧对后续工作循环着火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基于循环控制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 冷却液温度是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影响失火与燃烧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喷油首循环的燃烧对后续工作循环着火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基于循环控制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提高冷却液温度对于消除起动过程首循环燃烧状态的不稳定性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冷却液温度较低时,使着火滞后期增长,很容易导致失火或不完全燃烧现象,生成较高HC排放。试验也验证了所建立的测控系统为研究柴油机起动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 首循环 燃烧 冷却液温度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发动机冷却风扇CFD仿真分析及降噪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耿丽珍 袁兆成 +3 位作者 李传兵 兰靛靛 马家义 李盛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4-668,共5页
介绍汽车冷却风扇气动性能的CFD仿真方法,对风扇性能随风扇叶片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方法对长安V805基准车发动机散热器风扇和冷凝器风扇进行优化设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 介绍汽车冷却风扇气动性能的CFD仿真方法,对风扇性能随风扇叶片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方法对长安V805基准车发动机散热器风扇和冷凝器风扇进行优化设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达到了降低风扇气动噪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冷却风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S控制策略对柴油机瞬态烟度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1 位作者 王忠恕 朱若群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为解决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恶化问题,建立了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H igh Pressure A ir Spray Assistant Power Supp ly,HPAS)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HPAS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瞬态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 为解决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恶化问题,建立了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H igh Pressure A ir Spray Assistant Power Supp ly,HPAS)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HPAS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瞬态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工况瞬变前2 s开始补气、油门稳定后即停止补气的预补气策略时HPAS对瞬态性能改善并不明显;采用油门增加即开始补气、回油门时停止补气的全程补气策略和油门增加到一半时开始补气、回油门时停止补气的中间补气两种策略对瞬态性能改善明显且幅值相近。考虑到实车应用的方便性确定了全程补气作为最终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烟度 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柴油机瞬态工况燃烧参数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忠恕 吴楠 +1 位作者 许允 刘忠长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为了研究车用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燃烧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燃烧分析仪在试验台上研究了恒转速变转矩瞬态工况下,油门开度变化率对燃烧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了该柴油机在1 000 r/min转速下,油门开度分别在5 s、10 s和15 s内由10%匀... 为了研究车用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燃烧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燃烧分析仪在试验台上研究了恒转速变转矩瞬态工况下,油门开度变化率对燃烧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了该柴油机在1 000 r/min转速下,油门开度分别在5 s、10 s和15 s内由10%匀速增加到90%时柴油机的响应特性和燃烧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存在转矩的增加相对于供油滞后的现象,且随着转矩变化率的增加,这种滞后更加明显;在同一转速增转矩工况中,随着负荷的增加,着火滞燃期缩短,最大放热率降低且前移,放热率重心前移;在油门开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转矩变化率的增加,最高燃烧压力下降、最高燃烧压力点前移、着火滞燃期延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放热率降低且后移、放热率重心前移、最高燃烧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燃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苏岩 刘忠长 朱昌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为了快速、定性分析柴油机起动过程中的燃烧状态,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冷机与热机起动过程实验,提出用瞬时转速和示功图对柴油机起动进行燃烧分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冷机起动过程中有失火现象,用瞬时转速可以判断着火首循环和失火循... 为了快速、定性分析柴油机起动过程中的燃烧状态,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冷机与热机起动过程实验,提出用瞬时转速和示功图对柴油机起动进行燃烧分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冷机起动过程中有失火现象,用瞬时转速可以判断着火首循环和失火循环.根据示功图形状及燃烧状态,定义了4种燃烧状态以及相对应的4种典型示功图形式,将起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热机起动初始期和过渡期很短,而冷机起动有明显的4个阶段.不完全燃烧或失火是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过程控制优化的重点,多出现在起动初始期和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直喷 冷起动 评价方法 燃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与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时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振锁 肖宗成 +4 位作者 王惠萍 邓宝清 刘巽俊 李理光 李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介绍了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燃料时,微粒排放时效特性的对比研究。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点燃式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燃料,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微粒排放的粒数不但大幅度下降,其粒度分布规律也发... 介绍了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燃料时,微粒排放时效特性的对比研究。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点燃式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燃料,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微粒排放的粒数不但大幅度下降,其粒度分布规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LPG和汽油燃料排出的小粒径部分微粒在空气中存在时间短,在排出后15min左右即可大部分挥发或凝聚形成大粒径粒子,而挥发消失的颗粒物比率LPG大于汽油;80%以上的大粒径部分(≥0 237um)粒子是在沉降过程中形成的;在测试条件下,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大粒径部分粒子比LPG燃料容易沉降或挥发,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LPG与汽油微粒排放物的粒度分布特性趋于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 液化石油气 汽油燃料 微粒排放 时效特性 电喷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的烟度及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1 位作者 程鹏 刘巽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7,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并与稳态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外部参数及燃烧过程参数与稳态过程存...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并与稳态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外部参数及燃烧过程参数与稳态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差异程度随工况瞬变性加剧而增加。随转速增加率的上升空燃比减小,燃烧持续期延长,扩散燃烧比增加,导致排气烟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燃烧过程 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热率对效率的影响及对HCCI燃烧负荷限值评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永强 赵佳佳 +1 位作者 张亮 田永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基于理论循环和校准后的GT-Power模型研究了燃烧放热率对车用发动机热效率、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及能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理论循环研究表明热效率仅取决于加热时刻相对于上止点的角度,与上止点前后无关,即加热时刻所对应的热效率关... 基于理论循环和校准后的GT-Power模型研究了燃烧放热率对车用发动机热效率、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及能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理论循环研究表明热效率仅取决于加热时刻相对于上止点的角度,与上止点前后无关,即加热时刻所对应的热效率关于上止点具有对称性。GT-Power模拟研究表明:实际循环中由于传热、摩擦损失的增加使得放热率对应热效率沿上止点不对称,持续期越长、重心越偏离上止点不对称性越明显;对于HCCI燃烧模式,由于放热持续期很短、且靠近上止点,即使完全在上止点前燃烧其热效率也较高;均质、低温、稀燃燃烧模式,由于加热量直接决定缸内温度及传热量,其负荷拓展受到理论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烧 放热率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直喷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微粒排放测量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允 刘江唯 +1 位作者 刘忠长 刘巽俊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8-92,共5页
研制了一种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排气微粒测量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普通电涡流测功机、简单电控系统、A/D采集板和微粒稀释取样袋等组成 .此系统可实现柴油机一些基本瞬态工况的控制。
关键词 汽车 车用直喷柴油机 瞬态工况 微粒排放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