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蛋白Bmal1对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马浩楠 李琼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2组大鼠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采用Micro-CT对大鼠上颌骨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牙周组织和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肌酐、白蛋白、血尿素氮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水平。MitoSOX red染色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ma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组织Micro-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上颌第一磨牙区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和附着丧失;肾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表明,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有显著的组织病理损伤;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牙周炎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出现异常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MitoSOX red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ROS含量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Bmal1、Nrf2和HO-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生物钟蛋白Bmal1在牙周炎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昼夜节律 氧化应激 生物钟蛋白Bma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琼 马浩楠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8周后观察2组大鼠口内情况,检测牙周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收集大鼠上颌骨并扫描Micro CT,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记录组织矿物质密度(TMD)、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骨分离度(Tb.Sp)等参数,测量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冻存大鼠肾组织以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观察UCP2、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表达情况。使用大鼠牙龈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龈组织UCP2表达情况。使用大鼠固定的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itoSOX Red、J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表现、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UCP2、Nrf2、PGC-1α蛋白表达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e)、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周围的牙龈组织发红肿胀,质地松软,临床检查探诊出血且PD增加,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TMD、BMD、BV/TV、Tb.Th指数降低,Tb.Sp指数及CEJ-ABC增加,牙龈UCP2蛋白表达升高。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内MDA、ROS水平上升,MMP、GSH和SOD水平下降,UCP2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Nrf2、PGC-1α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肾脏功能指标BUN、Cre、Al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CP2可通过氧化应激在牙周炎诱导的肾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通过调控凋亡参与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
3
作者 辛雨 傅若冰 +3 位作者 辛禧瑞 商雅琦 刘歆婵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颈部,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查大鼠牙周临床指标。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重建其三维结构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牙周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MitoSOX red试剂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Cx4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Cx43、NF-κB、IL-1β、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牙槽骨骨质吸收明显,牙槽嵴高度降低,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骨明显吸收;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鲍曼氏囊腔扩张,肾小管刷状缘破坏。MitoSOX red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升高。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Cx43、IL-1β、IL-6、Bax和Caspase-3 mRNA及Cx43、IL-1β、NF-κB、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牙周炎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肾组织中Cx43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肾脏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缝隙连接蛋白43 大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系统在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彤彤 谢丽丽 +5 位作者 蔡青 王鹤龄 全旭 崔云霞 张慧彦 孟维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1321,共5页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就发生种植体周围疾病时补体系统对致病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种植体周围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固有免疫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旭 李鑫 +2 位作者 李艳 夏博园 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牙周炎主要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动力学和自噬三部分,任何一个部分紊乱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 牙周炎主要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动力学和自噬三部分,任何一个部分紊乱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相关疾病。氧化应激会导致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可能在牙周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氧化应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核呼吸因子1/2、有丝分裂蛋白1/2、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等蛋白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牙周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κB信号分子通过调控凋亡参与牙周炎诱导肝损伤 被引量:9
6
作者 曹牛奔 刘笑梦 +3 位作者 邓愉 刘歆婵 辛雨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40,共9页
目的牙周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与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密切相关。ROS参与调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的激活,当该信号分子被ROS过度激活后可引发机体内环境紊乱。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RO... 目的牙周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与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密切相关。ROS参与调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的激活,当该信号分子被ROS过度激活后可引发机体内环境紊乱。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ROS/JNK/NF-κB信号分子在牙周炎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在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进行钢丝结扎构建牙周炎模型,8周后检查大鼠牙周临床指标并处死,Micro-CT重建牙槽骨三维结构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组织病理学分析牙周及肝组织的病理改变,MitoSOXred试剂检测肝组织中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肝功指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中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CL2-AssociatedX的蛋白质(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JNK、NF-κB、Bax、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槽骨骨质吸收明显,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骨明显吸收;肝组织结构破坏,可见大量气球样变和红色脂滴形成。MitoSOXred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肝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升高。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升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q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肝组织中IL-6、TNF-α、Bax和NF-κB mRNA及P-JNK/JNK、NF-κB、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UNEL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肝组织中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ROS/JNK/NF-κB信号分子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牙周炎诱导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肝损伤 氧化应激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核因子-Κ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夏博园 李艳 +3 位作者 丁旭 李鑫 刘歆婵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牙周炎组采用结扎丝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建立大鼠... 目的初步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牙周炎组采用结扎丝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炎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2%羧甲基纤维素钠接种同一部位,持续6周。检测大鼠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和龈沟出血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牙周炎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和龈沟出血指数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E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肝索排列紊乱,可见空泡性变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明显异常。qRT-PCR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2和Tfam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PGC-1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PGC-1α可能参与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肝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艳 夏博园 +3 位作者 李鑫 丁旭 王闻天 于维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采用0.2 mm正畸丝结扎大鼠单侧上颌第一磨牙牙...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采用0.2 mm正畸丝结扎大鼠单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并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Pg)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6周后,10%水合氯醛麻醉下记录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别检测肝损伤情况及肝组织中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和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反应;牙周炎大鼠肝组织内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Nrf2、NQO-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Keap1高于正常组;牙周炎大鼠Nrf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结论:Nrf2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肝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碳点联合蓝光照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东宁 杨明锡 +3 位作者 刘歆婵 李艳 武洲 于维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22,共8页
目的:通过水热法合成锌掺杂碳点(CDs),观察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锌掺杂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其表征。... 目的:通过水热法合成锌掺杂碳点(CDs),观察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锌掺杂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其表征。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CDs溶液组、单独蓝光照射组和CDs+蓝光照射组。单独CDs溶液组细胞采用不同浓度(50、75和100 mg·L-1)CDs溶液处理,单独蓝光照射组采用蓝光照射10、20和40 min,CDs+蓝光照射组采用上述浓度CDs溶液处理后,按上述时间进行蓝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仅采用培养基处理后避光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组(100 mg·L-1 CDs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清除活性氧,实验分为对照组、100 mg·L-1 CDs组、0.5 mmol·L-1 NAC组和0.5 mmol·L-1NAC+100 mg·L-1 CDs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菌液浓度,采用结晶紫法检测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录各组菌落数。结果:TEM检测,成功合成粒径约1.8 nm的锌掺杂CDs。荧光光谱检测,CDs最佳激发波长为342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0 nm,且具有激发依赖性。FT-IR检测,CDs具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CCK-8法检测,共培养24 h时,100 mg·L-1 CDs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均达80%。光照20和40 min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独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降低(P<0.05或P<0.01),光照40 min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减少(P<0.01)。光照10 min时,与单独蓝光照射组比较,CDs+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均降低(P<0.01);与100 mg·L-1 CDs组比较,0.5 mmol·L-1NAC+100 mg·L-1 CDs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后通过光催化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光动力疗法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噬菌体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细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燕春 韩光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7-1541,共5页
由于噬菌体的高灵敏度、稳定性、多功能性、选择性的特点,利用噬菌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来检测细菌。简要综述了噬菌体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作为识别元件的检测机制、固定方式以及在细菌检菌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细菌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