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旱莲—女贞子治疗牙周炎的潜在成分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郭梦茹 张天翼 +3 位作者 黄靖雯 黄莘越 郑义 张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10,共15页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墨旱莲-女贞子(EPL-LLA)治疗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生物相容性、对炎症相关因子的调控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筛选并预测EPL-LLA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将...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墨旱莲-女贞子(EPL-LLA)治疗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生物相容性、对炎症相关因子的调控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筛选并预测EPL-LLA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将其与牙周炎相关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节度点值前6的药物活性成分与通过PPI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结合能较好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体外细胞模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探究EPL-LLA的生物相容性、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结果 经筛选,EPL含有13种活性成分,对应220个潜在靶点;LLA含有10种活性成分,对应283个潜在靶点;牙周炎相关靶点1 643个;三者共有91个交集靶点。交集靶点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出5 271个条目和253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实节度点值前6的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较好地结合。CCK-8实验显示浓度在0.02 mg/mL内的EPL-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0.05);qRT-PCR显示EPL-LLA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刺激后巨噬细胞促炎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抑炎因子mRNA的表达(P<0.05);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证实EPL-LLA具有清除活性氧(ROS)的能力(P<0.05)。结论 EPL-LLA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牙周炎,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墨旱莲 女贞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权 许立硕 +5 位作者 黄玉 焦鹏 陈飞 车鸿泽 马宁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联合治疗疗法的疗效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后牙松动伴牙龈出血半年,牙龈部口腔扁平苔藓病史2年。全口牙齿探诊深度(PD)5~6mm,附着丧失(AL)8~9... 目的:分析1例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联合治疗疗法的疗效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后牙松动伴牙龈出血半年,牙龈部口腔扁平苔藓病史2年。全口牙齿探诊深度(PD)5~6mm,附着丧失(AL)8~9mm,Ⅱ°-Ⅲ°松动,探诊出血(BOP)(+)。定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结合牙龈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在炎症保持稳定时,实施延期种植手术,并完成26、27、36和37的牙冠修复。对31和41Ⅱ°松动牙进行松牙固定术。牙周维护期间定期随访周期为联合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结合定期复诊后患者前牙和前磨牙的PD为4mm,BOP (-)。患者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症状缓解,牙龈无充血糜烂症状。炎症控制之后,种植修复使左侧磨牙区恢复了咀嚼功能。3个月的复诊周期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牙龈状况维持最佳的随访周期为2周1次。结论:联合治疗能缓解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随访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口腔扁平苔藓 牙周基础治疗 治疗依从性 探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在口腔牙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斌 王丹 林崇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小型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口腔等解剖结构,生理病理,营养代谢与人类有着极大的相似,已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将对小型猪的概况及在口腔牙周医学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医学研究 牙周医学 小型猪 口腔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姜聪 徐文洲 +2 位作者 李红艳 孙悦 阿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27,共7页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质量控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效果,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预定的试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取5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质量控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效果,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预定的试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取5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患者通过脉冲式冲牙器联合巴氏(BASS)刷牙法维护,对照组患者单纯通过BASS刷牙法维护。2组患者均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自我维护2、4、8和12周分别要求患者复诊,通过患者菌斑堆积量进行个性化纠正和指导,在自我维护4和12周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出血指数(BI),检测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经过4和12周自我维护,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LI、PD和BI明显降低(P<0.01);与基线时比较,自我维护4和12周时2组患者PLI、PD和B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自我维护4周时比较,自我维护12周时2组患者PLI、PD和BI值明显升高(P<0.01)。经过4和12周自我维护,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基线时比较,自我维护4和12周时2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应用脉冲式冲牙器可明显降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PLI、PD、BI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抑制菌斑的形成并控制牙龈炎症状态,有利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循环 牙菌斑 慢性牙周炎 冲牙器 维护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牙周炎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艺 刘阳 +1 位作者 李红艳 徐晓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4,共8页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微环境稳态对于牙周健康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探讨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如何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常见的表观遗传...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微环境稳态对于牙周健康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探讨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如何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主要受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调节,调节失衡可引起基因调控紊乱,导致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牙周炎发生发展有明确的相关性。现分别从发生牙周炎时牙龈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变化,阐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牙周炎的表观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基因转录 牙周炎 表观遗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对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和过氧化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牙周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浩宇 王宇琪 +3 位作者 王冰倩 聂瑾涵 闫嘉晴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Z)在RAW264.7细胞模型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阐明其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1000.0和2000.0 mg·L^(-1))MSZ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率,确定MSZ...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Z)在RAW264.7细胞模型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阐明其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1000.0和2000.0 mg·L^(-1))MSZ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率,确定MSZ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和MSZ处理RAW264.7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g-LPS组和MSZ+P.g-LPS组。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采用结扎法结合P.g菌液注射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构建牙周炎模型)和给药组(构建牙周炎模型并给予MSZ),每组6只。采用微型CT评估各组大鼠牙槽骨破坏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0.0 mg·L^(-1) MSZ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因此后续选用500.0 mg·L^(-1) MSZ处理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g-LPS组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IL-1β和IL-8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P.g-LPS组比较,MSZ+P.g-LPS组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GSH水平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IL-1β和IL-8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微型C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明显升高(P<0.01),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CEJ-ABC明显降低(P<0.01),BV/TV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上皮附着恢复。结论:MSZ能有效抑制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细胞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在牙周炎大鼠模型中抑制牙槽骨吸收,缓解牙周组织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牙周炎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蛋白Bmal1对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马浩楠 李琼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2组大鼠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采用Micro-CT对大鼠上颌骨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牙周组织和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肌酐、白蛋白、血尿素氮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水平。MitoSOX red染色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ma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组织Micro-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上颌第一磨牙区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和附着丧失;肾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表明,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有显著的组织病理损伤;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牙周炎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出现异常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MitoSOX red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ROS含量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Bmal1、Nrf2和HO-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生物钟蛋白Bmal1在牙周炎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昼夜节律 氧化应激 生物钟蛋白Bma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通过调控凋亡参与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
8
作者 辛雨 傅若冰 +3 位作者 辛禧瑞 商雅琦 刘歆婵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颈部,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查大鼠牙周临床指标。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重建其三维结构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牙周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MitoSOX red试剂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Cx4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Cx43、NF-κB、IL-1β、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牙槽骨骨质吸收明显,牙槽嵴高度降低,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骨明显吸收;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鲍曼氏囊腔扩张,肾小管刷状缘破坏。MitoSOX red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升高。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Cx43、IL-1β、IL-6、Bax和Caspase-3 mRNA及Cx43、IL-1β、NF-κB、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牙周炎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肾组织中Cx43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肾脏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缝隙连接蛋白43 大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李琼 马浩楠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 目的探索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扎诱导的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的变化,研究UCP2对牙周炎诱导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使用0.2 mm正畸结扎丝结扎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8周后观察2组大鼠口内情况,检测牙周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收集大鼠上颌骨并扫描Micro CT,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记录组织矿物质密度(TMD)、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骨分离度(Tb.Sp)等参数,测量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冻存大鼠肾组织以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观察UCP2、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表达情况。使用大鼠牙龈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龈组织UCP2表达情况。使用大鼠固定的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itoSOX Red、J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表现、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UCP2、Nrf2、PGC-1α蛋白表达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e)、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周围的牙龈组织发红肿胀,质地松软,临床检查探诊出血且PD增加,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TMD、BMD、BV/TV、Tb.Th指数降低,Tb.Sp指数及CEJ-ABC增加,牙龈UCP2蛋白表达升高。相较于对照组,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内MDA、ROS水平上升,MMP、GSH和SOD水平下降,UCP2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Nrf2、PGC-1α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肾脏功能指标BUN、Cre、Al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CP2可通过氧化应激在牙周炎诱导的肾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牙方法和损伤
10
作者 赵蕾 蒋少云 +2 位作者 高雳 徐晓薇 陈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在口腔健康领域,刷牙作为一项日常的自我护理行为,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牙齿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已有不少关于刷牙方法的研究,但大多数侧重于评价清洁效果,而对刷牙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牙体和牙龈损伤关注不足。本期争鸣栏目邀请... 在口腔健康领域,刷牙作为一项日常的自我护理行为,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牙齿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已有不少关于刷牙方法的研究,但大多数侧重于评价清洁效果,而对刷牙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牙体和牙龈损伤关注不足。本期争鸣栏目邀请以下几位专家,就如何选择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关于刷牙方法和损伤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方法 口腔健康 自我护理行为 清洁效果 牙齿健康 牙龈损伤 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飞 焦鹏 +4 位作者 车鸿泽 金权 许丽硕 张莉 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n=20)。在对种植体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中...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n=20)。在对种植体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中药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冲洗种植周袋,同时以精细探针顺种植周袋壁缓慢插入至袋底,留置中药双黄补,缓慢后退探针使药物溢出至牙龈边缘;对照组患者采用3%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交替冲洗牙周袋,观察2组患者种植体治疗前后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采用Whatman 1号滤纸条吸取治疗前后种植体周龈沟液(PISF),检测2组患者PISF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PIS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受试牙位牙周指数、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2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PPD、mSBI和mPLI)、PISF质量以及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PPD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降低患者PISF中IL-1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双黄补 西帕依 改良菌斑指数 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致牙齿松动脱落患者前牙美学区综合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2
作者 焦鹏 陈飞 +3 位作者 金权 陈楠楠 张莉 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致前牙松动脱落患者的治疗和美学修复,阐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前牙美学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患者,男性,57岁,因上下前牙松动不适半年余就诊。专科检查见11、21、22、41松动Ⅲ°,42松动Ⅱ°...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致前牙松动脱落患者的治疗和美学修复,阐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前牙美学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患者,男性,57岁,因上下前牙松动不适半年余就诊。专科检查见11、21、22、41松动Ⅲ°,42松动Ⅱ°。经多学科会诊后,行牙周基础治疗,炎症控制后,拔除11、21、22、41、42并行即刻种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因患者美学要求,12、13、23、31、32、33、43根管治疗后行牙体预备,13-23、33-43行固定修复。结果:种植术后显示种植体位置良好,种植体周围骨量充足,口内见牙龈软组织愈合良好,牙槽嵴丰满度较好;修复完成后较好地恢复了患牙的咀嚼发音功能,患者对美学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成功实现了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为前牙美学区的诊疗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齿松动 牙齿脱落 即刻种植 引导骨再生 美学修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和PGE2水平检测及其与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飞 史金先 +4 位作者 焦鹏 金权 许立硕 张莉 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3-567,共5页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探讨内脂素和PGE2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牙周炎活动性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根据慢性牙周炎活...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探讨内脂素和PGE2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牙周炎活动性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根据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33例)和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46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内脂素水平与PGE2、IL-1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IL-1β水平(r=0.68,P<0.05)、IL-1β与PGE2水平(r=0.79,P<0.05)、内脂素与PGE2水平(r=0.63,P<0.05)呈正相关关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越高,PGE2水平越高。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PG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P<0.05),而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PGE2水平则呈低度正相关关系(r=0.45,P<0.05)。结论:内脂素和PGE2可能共同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中内脂素和PGE2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牙周炎处于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内脂素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锌/相转变溶菌酶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牙本质小管封闭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庆祎 赵玉平 +4 位作者 郑文茜 王端 孙宏晨 周鼎 徐晓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2+),制得Zn^(2+)@HMSN;随后,使用PTL包覆Zn^(2+)@HMSN,获得了具有抗菌性和黏附性的Zn^(2+)/PTL@HMSN复合材料.Zn^(2+)/PTL@HMSN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严密封闭牙本质小管,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磨稳定性;并且Zn^(2+)/PTL@HMSN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在治疗牙本质敏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相转变溶菌酶 牙本质敏感症 牙本质小管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彦 王雷 +4 位作者 林崇韬 任春霞 丁子清 唐宇昕 于海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5-798,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32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组)3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4例。记录受试者血压、全口牙齿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出血指数(BI)。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患者PD、AL和BI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与PLI、PD、AL和B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0、0.521、0.668和0.540(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加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破坏程度,慢性牙周炎可以导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原发性高血压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复合膜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泓兵 赵斌 +2 位作者 丁子清 任春霞 林崇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8-892,I0002,共6页
目的:联合应用胶原(Co)、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牙周膜细胞(PDLCs)和血小板胶(APG)制作生物活性复合膜,评价其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合成厚度约0.5mm的PLGA膜,与PDLCs体外共培养3d。扫描电镜观察PLGA结构及PDLC... 目的:联合应用胶原(Co)、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牙周膜细胞(PDLCs)和血小板胶(APG)制作生物活性复合膜,评价其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合成厚度约0.5mm的PLGA膜,与PDLCs体外共培养3d。扫描电镜观察PLGA结构及PDLCs生长情况。选取1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抽取全血10mL制作富血小板血浆(PRP)1mL,加入含有1 000U·mL-1牛凝血酶的10%CaCl2溶液制成AP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血和PRP中生长因子水平。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制作大鼠下颌牙周骨缺损模型(5mm×2mm,去除根面牙骨质)。各组按置入材料不同命名为对照组、PLGA+Co组、PLGA+APG+Co组、PLGA+PDLCs+Co组和PLGA+PDLCs+APG+Co组。术后2、4和6周每组分别处死4只大鼠,HE染色观察新生牙周骨量,应用Image-Pro Plus测量新生牙周骨面积。结果:PLGA膜平均孔径为(131.80±43.97)μm,孔隙率为60%;PDLCs能在PLGA膜上黏附生长、状态良好。PRP中血小板浓度高达全血的4倍以上,PRP上清液中生长因子水平高于血浆(P<0.05)。术后6周牙周新生骨量PLGA+PDLCs+APG+Co组分别高于PLGA+Co组、PLGA+APG+Co组和PLGA+PDLCs+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GA+APG+Co组和PLGA+PDLCs+Co组高于PLGA+Co组(P<0.05);PLGA+Co组、PLGA+APG+Co组、PLGA+PDLCs+Co组和PLGA+PDLCs+APG+Co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LGA+APG+Co组与PLGA+PDLCs+C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孔径大小适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PLGA+PDLCs+APG+Co生物活性复合膜能促进牙周组织生长,对牙周骨组织缺损修复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胶原 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体 富血小板血浆 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崇韬 陶安军 李红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rhBMP-2/Co/PLGA)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杂犬的第四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颊侧部位,制备急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将复合膜材料植入实验部位,设对侧为同体对...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rhBMP-2/Co/PLGA)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杂犬的第四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颊侧部位,制备急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将复合膜材料植入实验部位,设对侧为同体对照。术后8周处死动物,切取双侧下颌骨标本,行软X线照相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侧可见大量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纤维形成;对照侧主要是牙龈上皮和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结论:rhBMP-2/Co/PLGA复合膜符合GTR的要求,能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 骨形成蛋白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供体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嘉晴 林崇韬 孙营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8,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供体年龄对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寻找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供体年龄,为便捷、快速地获得大量人牙周膜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口腔外科门诊收集正畸拔除的12~28岁青少年健康前磨牙68颗,按供体... 目的:通过研究供体年龄对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寻找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供体年龄,为便捷、快速地获得大量人牙周膜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口腔外科门诊收集正畸拔除的12~28岁青少年健康前磨牙68颗,按供体年龄分为3组:12~14岁组、15~18岁组和19~28岁组,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传代,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不同年龄组牙周膜经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人牙周膜细胞的成功率不同,12~14岁组最高,成功率为66.67%;15~18岁组次之,成功率为8.57%;19~28岁组最低,成功率为0。12~14岁和15~18岁组传至第3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表明为中胚层组织来源。结论:供体年龄对体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成功率有很大影响,12~14岁为最佳供体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组织块法 供体年龄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银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军权 费瑞 +3 位作者 张桂荣 迟立超 王书香 佟巨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银(CMCT-Ag+)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研制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治疗牙周炎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钢丝结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涂牙龈卟啉菌和饲喂高糖软饲料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实验...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银(CMCT-Ag+)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研制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治疗牙周炎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钢丝结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涂牙龈卟啉菌和饲喂高糖软饲料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替硝唑组和12.5、50.0及200.0 mg.kg-1CMCT-Ag+组。测量各组大鼠的牙龈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和牙槽骨吸收值(ABL)。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牙龈易于出血,牙菌斑数增多,牙槽骨吸收明显;BI、PLI和ABL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②CMCT-A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50.0 mg.kg-1组的BI和PLI及200.0 mg.kg-1组BI、PLI和AB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③CMCT-Ag+治疗组与替硝唑组比较:12.5 mg.kg-1组的BI和PLI高于替硝唑组(P<0.01)。④CMCT-Ag+治疗组:12.5 mg.kg-1组BI和PLI高于200.0 mg.kg-1组(P<0.05)。结论:CMCT-Ag+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明显治疗作用,并随浓度升高治疗作用增强,其中200.0 mg.kg-1CMCT-Ag+对牙周炎大鼠的牙槽骨吸收有一定修复作用。CMCT-Ag+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牙周组织中的细菌,防止牙菌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银 牙周炎 牙龈卟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蛋白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权 郑义 +3 位作者 许立硕 黄玉 马宁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38,I0006,共6页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TIMP-2)的表达情况,探讨骨膜蛋白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23例正常牙龈组织(对照组)和19例...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TIMP-2)的表达情况,探讨骨膜蛋白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23例正常牙龈组织(对照组)和19例炎症牙龈组织(病例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MMP-8和TIMP-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和TI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对照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1,P<0.05),骨膜蛋白表达与TI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0,P<0.05);病例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82,P<0.05),骨膜蛋白表达与TI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5,P<0.05)。结论:骨膜蛋白可以作为维持牙龈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初步指标,成为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骨膜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