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3D打印模型的精度验证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邹运 韩青 +7 位作者 徐晓麟 杨莹莹 张客松 杨科荣 秦彦国 邹永巍 王金成 张首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6-1001,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立体光固化(SLA)-3D打印模型的精确度,阐明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纳入SLA-3D打印模型33例(长骨10例、不规则骨13例和假体10例),进行CT回扫并行三维重建;依据模型临床应用特点选取最大高径(MH)... 目的:探讨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立体光固化(SLA)-3D打印模型的精确度,阐明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纳入SLA-3D打印模型33例(长骨10例、不规则骨13例和假体10例),进行CT回扫并行三维重建;依据模型临床应用特点选取最大高径(MH)、最大长径(ML)、最大宽径(MW)、滑车宽径(WT)、滑车长径(LT)、关节盂长径(LGC)、关节盂宽径(WGC)、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距离(DPI)、髋臼直径(DA)、髓腔直径(DMC)、右下颌支前缘高度(AHRR)和右下颌支后缘高度(PHRR)等相关参数分别对原始数据及模型数据进行测量,计算各参数的绝对和相对误差,以组内相关系数(ICC)作为评价数据一致性指标,对假体模型进行空间误差分析。结果:33例SLA-3D打印模型中,除不规则骨组MW外,与原始数据比较,各组其他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数据与原始数据间各项参数ICC值均大于0.950,绝对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58mm和-1.37%;假体模型空间误差最大值为0.237mm,总平均值为0.132mm。结论:SLA-3D打印模型CT的数据与原始数据高度一致,其在骨科及颌面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准确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模型 精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31 位作者 郭伟 廖贵清 唐瞻贵 李龙江 冉伟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刘绍严 尚伟 张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李吉辰 席庆 李刚 韩冰 陈彦平 常群安 吴亚东 麦华明 章杰 冷卫东 夏凌云 吴炜 杨向明 张春谊 杨帆 王艳平 曹田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咽障碍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方案。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从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吞咽障碍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3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振波 赵聪 +1 位作者 王雷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7-1210,I0014,F0003,共6页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行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治疗的效果,探讨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1例颌面部狗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20例)和延期缝合组(11例)。一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行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治疗的效果,探讨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1例颌面部狗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20例)和延期缝合组(11例)。一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转移皮瓣,缝合伤口,术后应用抗生素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延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定期更换敷料,伤口延期缝合,术后常规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全身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20例患者中,有2例(10.00%)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延期缝合组11例患者中,有2例(9.09%)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VSS评分(Z=257)高于延期缝合组(Z=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患者伤口感染率与延期缝合相近,但一期缝合的伤口比延期缝合更美观,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咬伤 一期缝合 延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溶骨症
6
作者 刘敏 刘炜炜 +3 位作者 徐志民 王梓霖 李佳乐 韩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80-484,共5页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前国内外关于颌面部溶骨症的报道较少,而且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ham—Stout合征 溶骨症 颌面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p27^(kip)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文书 张茹慧 +2 位作者 葛兮源 张伟 徐勇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 6 7.6 %、 93.3%、 1 0 0 %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 ,口腔鳞癌组织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p2 7kip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 蛋白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梅 刘炜炜 陈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018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7例中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术前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膜联蛋白A...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018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7例中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术前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分析血清膜联蛋白A2在不同放疗敏感性患者中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放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对口腔鳞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77例口腔鳞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41例,无效7例,放疗总有效率90.91%;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治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无效组(P<0.05),部分缓解组治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治疗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膜脂蛋白A2与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放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预测口腔鳞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敏感性为71.40%,特异性为75.70%。结论:血清膜联蛋白A2与口腔鳞癌患者术前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对口腔鳞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膜联蛋白A2 放疗敏感性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艳 高文信 +3 位作者 周延民 张茹慧 赵静辉 李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4,398,共5页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DAPK基因甲基化率、DAPK蛋白表达率。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53例OSCC患者30例(56.60%)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8例(15.09%)DAPK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71.69%(38/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3例(10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均呈阳性,53例OSCC患者中36例(67.92%)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下调,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低表达组DAPK基因甲基化率(32/36,88.89%)高于正常表达组(6/17,35.29%)(P<0.01)。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DAPK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肿瘤 鳞状细胞 基因甲基化 甲基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c-fos蛋白产物在口腔鳞癌及癌旁粘膜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明 张伟 +2 位作者 刘境华 张泽兵 汤晓飞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检测癌基因 c- fos在口腔鳞癌、癌旁粘膜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1例口腔鳞癌、2 3例癌旁粘膜中 c- fo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 ,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c- fos在正常口腔... 目的 :检测癌基因 c- fos在口腔鳞癌、癌旁粘膜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1例口腔鳞癌、2 3例癌旁粘膜中 c- fo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 ,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c- fos在正常口腔粘膜不表达 ,在口腔鳞癌及癌旁粘膜表达较强 ,阳性率为54.8%、65.2 %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c- fos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 P<0 .0 5) ,肿瘤的分化程度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c- fos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分化的指标 ,c- fos可作为口腔粘膜早期癌变和口腔鳞癌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免疫组织化学 口腔鳞癌 癌旁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扬 韩冰 +2 位作者 张茹慧 王渝 周延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6-1110,1208,共6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 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和68.3%(41/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5.912,χ2=25.616,χ2=7.455,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40.0%,Ⅱ级73.9%,Ⅲ级90.9%;χ2=11.532,P<0.05);浅层浸润癌组织与深层浸润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浅层26.3%,深层92.7%;χ2=24.989,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发生转移91.3%,未发生转移59.5%;χ2=5.602,P<0.05)。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和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增高,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TAT3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AT3有望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口腔鳞状细胞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贺 韩成敏 +3 位作者 孙艳芳 王雪 张立国 张茹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及OSCC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为确定CD44作为OSCC基因治疗的参考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患者OSCC组织、20例OSCC患者OS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及OSCC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为确定CD44作为OSCC基因治疗的参考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患者OSCC组织、20例OSCC患者OS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结果:CD44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及OSCC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CD44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CD4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在临床分期为晚期的OSCC组织中表达高于早期(P<0.05);CD44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明显关联。结论:CD44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OSCC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提示CD44的高表达可作为判定O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口腔鳞状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燃 李明贺 +2 位作者 左伟文 高尚 张茹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772,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TPX2和Aurora A的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PX2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4.9%(3/61)、51.7%(15/29)和86.9%(53/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3%(2/61)、44.8%(13/29)和72.1%(44/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随Aurora A表达水平的增高,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口腔鳞癌组织中TPX2与Aurora 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1)。结论: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Xklp2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与p53基因在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玮伦 刘境华 郭晓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研究 p5 3和 bcl-2的基因产物在正常口腔粘膜 (NOM)、口腔粘膜白斑 (OLK)及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NOM(1 0例 )、OLK(1 7例 )、OSCC(3 2例 )中 p5 3和 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 目的 :研究 p5 3和 bcl-2的基因产物在正常口腔粘膜 (NOM)、口腔粘膜白斑 (OLK)及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NOM(1 0例 )、OLK(1 7例 )、OSCC(3 2例 )中 p5 3和 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p5 3在正常 NOM中无表达 ,在 OLK中有中度表达 (阳性率 2 9.4% ) ,在 OSCC中有较强的表达 (阳性率 5 6.2 5 % ) ;bcl-2在 NOM中无表达 ,在 OLK中有较强的表达 (阳性率 2 3 .5 3 % ) ,而在 OSCC中的表达 (阳性率 2 1 .88% )与 OLK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 p5 3的突变和 bcl-2的过度表达 ,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了OLK和 OSCC的形成 ;2在 OLK的形成过程中 ,突变型 p5 3和 bcl-2的基因产物表达呈正相关 ,而在 OSCC的形成过程中 ,二者的基因产物无明显相关性 ;3 bcl-2在 OLK和 OSCC的形成过程中 ,并非单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这一机制而起作用 ;4突变型 p5 3的表达可作为 OLK及 OSCC的基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2基因 BCL-2基因 口腔白斑 口腔鳞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班硕丰 张诗晨 +2 位作者 孙一丹 王婧 韩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hnRNP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术前均未经放、化疗的38例OSCC... 目的: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hnRNP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术前均未经放、化疗的38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OSCC组)和11例正常拔牙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OSCC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比较,OSCC组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升高(Z=-4.936,P=0.000;Z=-2.780,P=0.005);不同性别和年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EpCAM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1,P=0.013;Z=-1.967;P=0.049);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弱(ρ=0.227,P=0.17)。结论: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上调,两者促进了O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16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刘冲 王波元 +2 位作者 姜洋 宋艾倬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7,共8页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内的最大开口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Helkimo指数中的临床症状指数(Di)。制定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调查表,患者自我评价疗效,并评估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VAS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Di 0和DiⅠ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增加(P<0.05),DiⅡ和DiⅢ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手术后TMJ功能有明显改善。21例ADDWoR患者中,满意者14例(66.67%),基本满意者7例(33.33%)。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关节盘长度明显增加(P<0.01),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移位关节盘均复位;在共25侧关节中,23侧(92%)疗效评价为“优”,2侧(8%)疗效评价为“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局部脱发、术区凹陷、涎瘘和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患者共计3侧关节于术后24 h内出现了耳前区麻木的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麻木症状消失。结论:TMJDA用于治疗ADDWoR能够稳定复位关节盘,可明显改善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杨紫煦 苏畅 +2 位作者 王波元 刘冲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LRGs,采用R软件筛选HNSCC的LRG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预后相关基因,基于预后相关LRGs鉴定出2种不同亚型,采用Kaplan-Meier (K-M)曲线分析比较2组患者预后,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2组患者间的免疫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M生存曲线评估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采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验证预后模型。基于风险评分进行分组,并进行免疫相关分析和肿瘤相关评分分析。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从HNSCC样本中差异分析筛选出1 196个LRG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HNSC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预后相关基因鉴定出2种不同的LRGs亚型(分组1和分组2),K-M生存曲线显示分组2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分组1,分组2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分组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LRGs,包括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 (HPRT1)、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糖原磷酸化酶(PYG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LAU)、大麻素受体2(CNR2)、斯钙素2(STC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 (NLRP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叉头框蛋白B1 (FOXB1),构建预后模型,K-M曲线和ROC曲线显示上述9个基因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且均具有良好的1、 2和3年生存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50,且预后模型的预后预测作用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中得到验证。根据风险评分分类的患者具有可区分的免疫状态。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的HNSCC差异表达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由9个LRGs构建的预后模型可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乳酸代谢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LASSO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促进牙囊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19
作者 陶天翼 李正强 +1 位作者 郑晓雪 韩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评估细胞的活性状况;通过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状况;采用RT-qPCR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ALP活性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钙化结节数量的影响。结果:hDFSCs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对hDFSC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1μmol/L的芒柄花素可显著促进Runx2、OCN、Col-Iα1的mRNA表达;并能够提高的细胞内ALP活性和钙化结节的数量。结论:1μmol/L芒柄花素可促进hDF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牙囊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燕 李正强 +3 位作者 孙莹 王冠勋 郑璐 韩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8-582,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组织工程纳米材料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SF/PLLA)无纺网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作为生物植入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F/PLLA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制备浸提液,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入小鼠体内,... 目的:研究新型组织工程纳米材料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SF/PLLA)无纺网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作为生物植入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F/PLLA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制备浸提液,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2周内小鼠的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将材料植入小鼠背部,以3-0缝线作为对照,于术后1、2、3和4周分别取材,HE染色并拍照,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传代后接种至材料表面,在体外继续培养,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将关节软骨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实验组(含材料的培养液)和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和48h,MTT法检测材料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注射浸提液后小鼠的全身状况与注射生理盐水后无差别;材料植入小鼠背部后,开始有少量成纤维细胞长入材料中,伴随出现少量的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无明显增多,材料慢慢降解,直至第4周时材料出现明显的降解;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第2周时最严重,然后逐渐减轻,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缝线周围组织一致或略轻;将细胞接种于支架上24h后有细胞贴附于材料纤维上,48h后贴附于纤维上的细胞数量增多。MTT法检测,实验组24和48h细胞毒性均为Ⅰ级。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吸光度(A)值均增加;同一时间点,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SF/PLLA无纺网支架材料属于安全植入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左旋聚乳酸 组织工程 软骨 膝关节 生物相容性 体外细胞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 短期局部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