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在牙本质粘接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岐 朱松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3-456,共4页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含氧衍生物,具有两亲性,适合化学改性。近年来,为了开发高效耐用的粘接剂,提高牙本质粘接耐久性,许多研究采用氧化石墨烯改性粘接剂,提高粘接剂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抗菌性能,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对...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含氧衍生物,具有两亲性,适合化学改性。近年来,为了开发高效耐用的粘接剂,提高牙本质粘接耐久性,许多研究采用氧化石墨烯改性粘接剂,提高粘接剂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抗菌性能,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对氧化石墨烯结构、特性及其改善牙本质粘接效果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牙本质粘接 抗菌性能 粘接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口腔修复材料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对可乐饮品的耐腐蚀性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葛艳 贺玺 +5 位作者 张凤兰 李江 赵超悦 李小菊 陈振宇 王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饮品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为临床修复中合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经典的三电极体系,测量各种金属合金在人工唾液和可乐中的自然腐蚀电位(...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饮品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为临床修复中合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经典的三电极体系,测量各种金属合金在人工唾液和可乐中的自然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曲线,计算极化电阻(Rp)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中的Ecorr和Rp值小于人工唾液中的Ecorr和Rp值(P<0.05),3种修复材料在可乐中的Icorr值大于人工唾液中的Icorr值(P<0.05)。可乐中Ecorr和Rp值比较,镍铬合金最低,钴铬合金次之,纯钛最高(P<0.05);Icorr值比较,镍铬合金最高,钴铬合金次之,纯钛最低(P<0.05)。结论:3种金属修复材料均在可乐中比在人工唾液中腐蚀速度快、耐腐蚀性差。在可乐中,纯钛的腐蚀速度最慢,耐腐蚀性最好,镍铬合金的耐腐蚀性最差;镍铬合金与钴铬合金的腐蚀速度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人工唾液 可乐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常用合金间瞬间电偶电流值的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曹艳兰 朱松 单义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测定异种金属咬合接触时产生的电流值。方法在人工唾液中体外模拟异种金属(金合金、纯钛、高含锌银汞和低含锌银汞)瞬间咬合接触时的回路。记录浸泡初各偶对的电位及瞬间接触电流值,继续浸泡8h后再次测量,记录瞬间接触电流值。结果... 目的测定异种金属咬合接触时产生的电流值。方法在人工唾液中体外模拟异种金属(金合金、纯钛、高含锌银汞和低含锌银汞)瞬间咬合接触时的回路。记录浸泡初各偶对的电位及瞬间接触电流值,继续浸泡8h后再次测量,记录瞬间接触电流值。结果多次瞬间接触引起的电流值变化无规律性。初浸时,金合金/纯钛、金合金/高含锌银汞、低含锌银汞/高含锌银汞偶对产生较大的峰值电流,纯钛/高含锌银汞偶对与其他偶对的电流值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8h后,纯钛/高含锌银汞、纯钛/低含锌银汞偶对分别与金合金/纯钛、金合金/低含锌银汞、金合金/高含锌银汞的电流值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对浸泡8h前后相比,只有金合金/高含锌银汞偶对的电流值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合金/低含锌银汞、纯钛/高含锌银汞的电流增加。高含锌银汞的电位较负,而且实验中始终为阳极,被加速腐蚀。结论临床医师不可忽视使用异种金属修复体早期无不适感的病例。金合金/纯钛、金合金/高含锌银汞、低含锌银汞/高含锌银汞偶对若存在于口腔中,有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金合金/低含锌银汞、纯钛/高含锌银汞偶对也不宜共存于口腔中。临床应尽量使用低含锌银汞或者无锌银汞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合金 电偶电流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型自修复材料在牙科复合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静月 刘晓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3-496,共4页
复合树脂因力学性能欠佳易造成折裂,一直是树脂充填体或修复体临床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修复材料作为一种仿生体系的新型智能材料,具有自诊断和自修复的双重性能,因此有学者尝试将微胶囊型自修复体系加入牙科复合树脂中,以期可以延长... 复合树脂因力学性能欠佳易造成折裂,一直是树脂充填体或修复体临床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修复材料作为一种仿生体系的新型智能材料,具有自诊断和自修复的双重性能,因此有学者尝试将微胶囊型自修复体系加入牙科复合树脂中,以期可以延长充填体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本文将对近年来微胶囊型口腔自修复复合树脂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微胶囊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5
作者 刘丽萍 李驰宇 +6 位作者 杨韬 王少如 刘昀 刘国民 程志强 罗云纲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处理),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中活/死细胞数量,细胞骨架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形态表现。体内实验选用1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实验组大鼠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治疗,术后拍照观察,第0、3、6和12天时计算2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术后第6和12天切取2组大鼠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三色染色观察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血管形成数量。结果:CCK-8实验,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在第1、3和5天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密度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且以活细胞为主。细胞骨架染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梭形且细胞伸展。体内实验,第3、6和1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P<0.01),12 d时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为95.45%,创面基本愈合。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实验组大鼠创面皮肤结构更接近正常皮肤,有丰富的肉芽组织、规则的表皮结构和新血管生成。Masson三色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量更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增多,表明血管形成数量增加。结论: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基底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敷料 机械力学 温控收缩性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3D椅旁CAD/CAM操作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鸣雷 王晓容 +3 位作者 王景云 张海洋 张玉凤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0-823,共4页
目的:采用西诺德CEREC3D牙科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后牙,探讨其即刻修复质量和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4例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使用CEREC3D系统,以长石瓷块为材料,制作24颗全瓷CEREC全瓷高嵌体,以复合树脂水门汀粘... 目的:采用西诺德CEREC3D牙科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后牙,探讨其即刻修复质量和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4例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使用CEREC3D系统,以长石瓷块为材料,制作24颗全瓷CEREC全瓷高嵌体,以复合树脂水门汀粘结,术后即刻采用改良的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各方面指标进行评价,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检测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含量(以患牙的同侧相邻健康的天然牙为对照组)。结果:24例CEREC全瓷高嵌体无一例失败,一次戴牙成功率达100%,戴牙后3个月患者满意率为100%,短期疗效确切。患牙龈沟液内TNF-α及MMP-8含量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EREC3D牙科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的CEREC全瓷高嵌体可以作为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C3D 高嵌体 全瓷 牙体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金巨楼 李韦萱 +2 位作者 刘定坤 邹俊东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921,I0008,共7页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合贴面修复适应证的患者32例共91颗前牙。术前采用DSD软件对患者进行牙齿形态的美学分析及虚拟修复效果的预览,并在设计结果指导下进行牙体预备,常规印模制取后制作IPS e-max瓷贴面,最后完成永久修复体的戴入。在治疗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邻牙协调程度、颜色、发音、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等6项内容作出满意度评价,并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参照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对于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对于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2项满意率高达100%。将DSD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后,患者对于最终修复体的功能、美学效果和医患交流体验等各方面满意度较高。各时期修复体临床表现,修复后1个月,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3颗牙齿出现术后敏感;修复后3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的微小缺损,3颗牙齿出现牙龈轻度红肿,1颗修复体轻微变色;修复后6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切缘缺损,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修复后12个月,2颗牙齿出现修复体缺损,3颗牙齿修复体边缘欠密合,1颗牙齿出现牙龈炎。修复后出现牙龈炎症反应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口腔卫生指导后牙周状况均有明显好转,且上述缺损均不影响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调磨后可正常使用,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将DSD与瓷贴面修复联合应用是一种可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和理想修复效果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美学修复 数字化微笑设计 瓷贴面 患者满意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BMSCs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于祥茹 韩晓谦 +3 位作者 程梁 高幸 张晓晓 刘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在大鼠颅骨人字缝两侧各做一直径5mm的骨缺损。每组16个骨缺损再随机分... 目的:探讨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在大鼠颅骨人字缝两侧各做一直径5mm的骨缺损。每组16个骨缺损再随机分为: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Brdu标记的BMSCs)组(n=4);载辛伐他汀PLGA/CPC组(n=4);单纯PLGA/CPC组(n=4)以及空白对照组(n=4)。术后4、8、12周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价骨再生情况。结果:术后4、8、12周组织学观察表明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组的成骨质量和速度明显优于其他3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组骨钙素(OC)阳性表达IOD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BMSCs可以诱导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内的新骨形成,成骨质量优于其他3组,而且可以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磷酸钙骨水泥 临界尺寸骨缺损 辛伐他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陶瓷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秋 宋文植 +1 位作者 孙宏晨 欧阳喈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5期398-399,402,共3页
纳米陶瓷是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0 nm的陶瓷材料。常规陶瓷材料由于脆性大,而限制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就纳米陶瓷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纳米陶瓷 制备方法 人工牙冠 口腔种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剂对后牙分裂桩冠修复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立辉 刘立杰 +3 位作者 高贝 高尚 陈一夫 刘志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残根分裂桩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粘接剂粘接时残根应力分布特点,从而得到在不同情况下与分裂桩冠修复相匹配的最佳粘接剂。方法选取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沿釉牙骨质界将冠部去除,对处理后的残根进...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残根分裂桩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粘接剂粘接时残根应力分布特点,从而得到在不同情况下与分裂桩冠修复相匹配的最佳粘接剂。方法选取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沿釉牙骨质界将冠部去除,对处理后的残根进行CT扫描。将CT影像导入逆向工程软件,重建下颌后牙残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与残根相匹配的纯钛分裂桩冠修复体,同样进行CT扫描,在MIMICS中重建出修复体的模型,并进行装配,对比分析不同粘接系统在垂直载荷及侧向载荷下对根管内部及残根断面应力的分布特点。结果建立了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分裂桩冠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匹配安装。随着粘接剂弹性模量的增加,根管内的最大应力也在增加,磷酸锌的弹性模量最大,根管内承受的应力最大;Superbond C&B的弹性模量最小,根管内承受的应力最小,且侧向载荷的应力要远大于垂直载荷。在垂直载荷下,对于不同粘接剂,施加在残根断面的载荷比较平均。在侧向载荷下最大应力要远大于垂直工况。使用磷酸锌粘接剂时残根断面的应力最小,使用SuperbondC&B时残根断面应力最大。结论在分裂桩冠修复后牙残根时,不同的粘接剂对牙体组织的应力保护作用有很大区别。当根管口处牙体组织较为薄弱时,为避免其发生劈裂,建议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粘接剂,如磷酸锌;当根管口处牙体组织抗力形较好而牙根较细或根管壁薄弱时,建议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粘接剂,如Superbond 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剂 分裂桩冠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预制赝复体即刻修复上颌骨前部缺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宝霞 王晓容 +2 位作者 尹国相 杨刚 张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预制赝复体即刻修复的上颌骨前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颌骨前部缺损病例3例。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颌面部缺损模型,设计并个性化预制赝复体,以实现即刻修复。结果:3例患者即刻赝复体修复后,面型恢复良好,语音...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预制赝复体即刻修复的上颌骨前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颌骨前部缺损病例3例。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颌面部缺损模型,设计并个性化预制赝复体,以实现即刻修复。结果:3例患者即刻赝复体修复后,面型恢复良好,语音清晰。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3D打印技术实现了赝复体个性化的、体外的精确预制,早期恢复了患者面型及部分生理功能,赝复体的即刻修复对于上颌骨前部骨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赝复体 即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分裂桩冠与分裂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的应力分布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立辉 高尚 +2 位作者 高贝 陈一夫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6,197-198,共4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比分析分裂桩冠和分裂桩核冠2种桩核系统修复下颌第一磨牙低牙合龈距离残根的应力分布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参数。方法:选取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获取其残根及修复体的CT影像。借助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及模型...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比分析分裂桩冠和分裂桩核冠2种桩核系统修复下颌第一磨牙低牙合龈距离残根的应力分布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参数。方法:选取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获取其残根及修复体的CT影像。借助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及模型修复软件MAGICS,通过CT影像建立起分裂桩冠及分裂桩核冠2种修复方案的有限元模型。装配好的模型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设置材料属性、接触关系、约束、载荷等信息后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应力分析结果,垂直载荷下,分裂桩冠根管内部及根管口处所受应力明显高于分裂桩核冠(P<0.05);侧向载荷下,分裂桩冠根管内部及根管口处所受应力也明显高于分裂桩核冠(P<0.05)。外冠位移分析结果,在垂直载荷过程中,2种修复系统牙冠的最大位移均约为0.0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向载荷过程中,分裂桩核冠牙冠的最大位移明显大于分裂桩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用分裂桩冠修复时,应采用多种措施加强根管口处根管壁的抗力性能,加强根管口处的抗力性,降低残根所受牙合力,从而保证最终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桩核冠 分裂桩冠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kylos种植系统单牙修复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旭 张玉凤 +3 位作者 刘学 张恒 邓燕 郭照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5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颗烤瓷冠崩瓷外,其余植体稳定度好,短期追踪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小于1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8.9%(89/90)。按种植成功标准,修复成功88枚,累积成功率97.8%;失败2枚,占2.2%。结论:Ankylos种植体用于单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系统 ANKYLOS 单牙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钾的含量对牙科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秋 宋文植 +4 位作者 孙宏晨 杨海滨 邹广田 王景云 叶长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钾(K2O)的含量对牙科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方法在Li2O-SiO2-Al2O3-P2O5-ZnO体系的基质玻璃中添加不同含量的K2O,根据差热分析(DTA)曲线确定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来比较不同... 目的研究氧化钾(K2O)的含量对牙科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方法在Li2O-SiO2-Al2O3-P2O5-ZnO体系的基质玻璃中添加不同含量的K2O,根据差热分析(DTA)曲线确定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来比较不同的K2O含量对牙科Li2O-SiO2-Al2O3-P2O5-ZnO体系微晶玻璃析晶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K2O的引入有助于降低玻璃基体的粘度,促进基质玻璃的析晶。在基质玻璃中添加5.3wt%的K2O可以使玻璃在热处理后析出较多的二硅酸锂晶体,晶体呈板条状,长度约为4μm,在玻璃基质中分布均匀。结论添加一定量的K2O有助于提高牙科Li2O-SiO2-Al2O3-P2O5-ZnO体系微晶玻璃的析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钾 微晶玻璃 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内冠修复后牙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芹 吴东辉 张玉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4-984,共1页
关键词 金属烤瓷内冠 牙周组织 修复后 冠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桩冠修复体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丽英 张玉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冠修复体 远期疗效分析 上前牙 疗效评定标准 桩冠修复 牙冠外形 牙龈红肿 刺激症状 复查内容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瓷修复体的比色方法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旭 朱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2-313,316,共3页
烤瓷牙比色问题是目前审美性修复工作中的难点及热点,如何有效地进行临床比色、并使比色信息准确传递与再现是国内外学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就现有的比色方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修复工作及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烤瓷修复体 比色板 比色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底涂剂对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及粘接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柏婷婷 魏飞 +2 位作者 孙广迪 陈雪 朱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漆酚底涂剂应用于酸蚀-冲洗类粘接剂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促进作用,阐明漆酚底涂剂对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6颗新鲜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样本,采用37%磷酸凝胶酸蚀后进行预处理,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3%... 目的:探讨漆酚底涂剂应用于酸蚀-冲洗类粘接剂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促进作用,阐明漆酚底涂剂对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6颗新鲜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样本,采用37%磷酸凝胶酸蚀后进行预处理,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3%、0.7%、1.0%和1.5%漆酚组及阳性对照(丙酮溶液)组,处理后的样本置于改良模拟体液中再矿化14和28 d。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检测各组牙本质小管内矿物的相对质量,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各组牙本质表面物质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样本表面形态,维氏硬度仪测量各组样本表面的显微硬度,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检测各组样本粘接强度。结结果果:粘接剂双键转化率(DC),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底涂剂对粘接剂DC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7%、1.0%和1.5%漆酚组底涂剂对粘接剂DC均明显升高(P<0.05)。XRD和EDS检测,0.3%、0.7%、1.0%和1.5%漆酚组牙本质小管内新形成的矿物质为羟基磷灰石(HA)晶体。SEM检测,再矿化14和28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内见少量膜状物;0.3%漆酚组牙本质小管矿化物较少;0.7%漆酚组牙本质小管内可见大量松散矿物颗粒沉积堵塞管口;1.0%漆酚组牙本质小管内可见小块矿物沉淀;1.5%漆酚组中牙本质小管较空。显微硬度测试,再矿化14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未见明显提升(P>0.05),而与0.3%、0.7%、1.0%和1.5%漆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矿化14 d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0.7%和1.0%漆酚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提升明显(P<0.05);再矿化28 d后,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各漆酚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0.7%和1.5%漆酚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明显增强(P<0.05)。μTBS测试,再矿化14 d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0.3%、0.7%、1.0%和1.5%漆酚组的μTBS明显增强(P<0.05);再矿化28 d后,空白对照组μTBS最低,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μ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0.3%、0.7%、1.0%和1.5%漆酚组μTBS升高(P<0.05),0.7%、1.0%和1.5%漆酚组μTBS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天然来源的漆酚作为一种新型底涂剂对脱矿的牙本质基质进行预处理,可以促进牙本质胶原的交联,裸露的胶原可通过漆酚吸引钙离子和磷离子,包裹牙本质胶原纤维促进再矿化,因而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 牙本质 粘接 再矿化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水解型漆酚改性单体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杨政远 温雅晴 +2 位作者 林令康 林岐 朱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821,共8页
目的:合成一种耐水解型漆酚改性单体(UMM),以改善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耐水解性能,同时减少体积收缩率(VS),提高双键转化率(DC)并减少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方法:通过酰氯反应对漆酚进行改性,合成一... 目的:合成一种耐水解型漆酚改性单体(UMM),以改善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耐水解性能,同时减少体积收缩率(VS),提高双键转化率(DC)并减少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方法:通过酰氯反应对漆酚进行改性,合成一种UMM,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以不含UMM的Bis-G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组分作为对照组,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通过使用UMM部分取代Bis-GMA,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和20%。采用流变仪检测UMM黏度,FT-IR光谱仪检测各组光固化复合树脂DC,计算各组光固化复合树脂VS,悬滴法检测各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接触角并计算吸水值和溶解值,测试各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组光固化复合树脂体外细胞毒性。结果:FT-IR光谱中,3 402 cm^(-1)处对应羟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而1 745和1 637 cm^(-1)处出现-C=O及-C=C的特征性吸收峰,表明漆酚已成功与丙烯酰氯反应,合成了UMM。UMM的黏度为25.14~29.43 Pa. s。与对照组比较,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DC均明显升高(P<0.05),VS均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接触角均明显增大(P<0.05);与10%UMM组比较,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接触角均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吸水值及溶解值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水浸泡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挠曲强度(FS)及弹性模量(EM)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水浸泡7 d后,与对照组比较,1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FS明显升高(P<0.05), 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FS明显降低(P<0.05);与10%UMM组比较,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FS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5%UMM组和20%UMM组光固化复合树脂EM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10%UMM组、15%UMM组和20%UMM组的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均在90%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均为合格。结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低黏度单体UMM,所有含UMM的光固化复合树脂配方DC较高,VS、吸水值和溶解值较低,耐水解性能较好,细胞毒性较低,UMM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树脂单体以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耐水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复合树脂 吸水值 双键转化率 体积收缩率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燃 李明贺 +2 位作者 左伟文 高尚 张茹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772,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TPX2和Aurora A的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PX2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4.9%(3/61)、51.7%(15/29)和86.9%(53/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3%(2/61)、44.8%(13/29)和72.1%(44/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随Aurora A表达水平的增高,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口腔鳞癌组织中TPX2与Aurora 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1)。结论: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Xklp2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