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葡萄籽提取物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贾荣 倪海镜 +1 位作者 赵春芳 戴维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7-879,共3页
目的:建立山葡萄籽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s比色法最适宜条件对山葡萄籽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0.002-0.010 g·L^-1范围内,与吸光度成... 目的:建立山葡萄籽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s比色法最适宜条件对山葡萄籽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0.002-0.010 g·L^-1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86.243X+0.007,r=0.9996);精密度试验RSD为0.14%;稳定性实验RSD为1.77%;重复性实验RSD为1.44%;平均回收率为102.00%,RSD为1.37%。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 总多酚 没食子酸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侯松萍 李立 于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例慢性持续期中度哮喘患者,给予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连续治疗1.5和3.0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h亚... 目的:探讨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例慢性持续期中度哮喘患者,给予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连续治疗1.5和3.0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h亚群(Th1、Th2和Th3)、血清细胞因子及IgE水平,观察诱导痰炎症细胞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1.5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哮喘患者外周血Th3百分数增加、Th2百分数减少(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4(IL-4)无明显变化(P>0.05);痰嗜酸细胞(eos)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血eos及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呼气峰流速值(PEF)、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明显增加,PEF变异率明显降低(P<0.01),每日急救药物使用无明显减少。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Th1、Th1/Th2、Th3明显增加,Th2明显减少(P<0.05或P<0.01);IL-4、TGF-β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明显增加(P<0.05);IgE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血eos、痰eos及痰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PEF、ACT评分明显增加,PEF变异率明显降低(P<0.01),每日急救药物使用次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3.0个月与治疗1.5个月时比较,PEF变异率继续降低、ACT评分继续增加(P<0.01)。结论: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能提高哮喘患者外周血Th3数量,纠正Th1/Th2失衡,减轻气道炎症和临床症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辅助性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气道炎症 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录 史磊 +2 位作者 吕薇 耿虹 王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4-898,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新方法,优化清热通淋片质量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品为对照品,清热通淋片为样品。使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Ge...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新方法,优化清热通淋片质量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品为对照品,清热通淋片为样品。使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Genimi-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0)-甲醇(93∶7),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为10μL。通过对HPLC法进行线性关系、专属性、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准确度试验以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2.1X+15.423,其进样量在0.311 8~4.677 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0.24%(n=6);氧化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6.6X+5.040 2,其进样量在0.029 8~0.446 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52%(n=6)。在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RSD值分别为1.21%、1.47%;0.13%、2.76%;0.48%(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之和的RSD)。结论:HPLC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简便、灵敏和准确,可作为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清热通淋片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多酚对酒精慢性中毒大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维群 倪海镜 焦淑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9-641,共3页
目的:研究山葡萄多酚(PVAR)对酒精慢性中毒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PVAR防治酒精性肝病(ALD)的理论基础。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区间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酒精组(33%酒精10 mL.kg-1灌胃),低、高剂量PVAR组(33%酒... 目的:研究山葡萄多酚(PVAR)对酒精慢性中毒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PVAR防治酒精性肝病(ALD)的理论基础。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区间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酒精组(33%酒精10 mL.kg-1灌胃),低、高剂量PVAR组(33%酒精10 mL.kg-1灌胃前,灌胃200和400 mg.kg-1PVAR)。连续实验8周后,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粒体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活性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结果:与酒精组比较,低、高剂量PVAR组大鼠肝脏组织ROS、MDA明显降低(P<0.05)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GPT、GOT含量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PVAR组SOD、HO-1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PVAR对酒精慢性中毒大鼠肝脏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多酚 酒精慢性摄入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多酚对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焦淑萍 倪海镜 杜培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1,共3页
目的:研究山葡萄多酚(PVAR)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老龄(20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区间随机分组方法按体重均分为4组,即老龄阴性对照组(A组),喂基础饲料;2个老龄PVAR组(B、C组),分别喂含200、400mg·kg-1·d-1PVA... 目的:研究山葡萄多酚(PVAR)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老龄(20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区间随机分组方法按体重均分为4组,即老龄阴性对照组(A组),喂基础饲料;2个老龄PVAR组(B、C组),分别喂含200、400mg·kg-1·d-1PVAR的基础饲料;老龄阳性对照组(D组),喂含200mg·kg·d-1蜂花粉的基础饲料。连续饲养8周后,测定大鼠红细胞膜、血浆及肝脏MDA含量、红细胞膜巯基含量、唾液酸含量、Na+-K+-ATP酶活性和红细胞膜流动性、血浆GSH-Px活性。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和D组大鼠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组及D组红细胞膜巯基含量、唾液酸含量、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血浆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B、C组与D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VAR对老龄大鼠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科 酚类/药理学 衰老 抗氧化 红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多酚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淑萍 倪海镜 薛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在大鼠心肌线粒体(Mt)自由基损伤的体外实验中观察山葡萄多酚(PVAR)对心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线粒体组、诱导损伤线粒体组和预先加25、50、100mg·L-1PVAR... 目的:在大鼠心肌线粒体(Mt)自由基损伤的体外实验中观察山葡萄多酚(PVAR)对心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线粒体组、诱导损伤线粒体组和预先加25、50、100mg·L-1PVAR再诱导损伤线粒体组;利用Fe2+/维生素C(VitC)系统产生氧自由基,体外对Wistar大鼠心肌Mt诱导损伤,观察各组Mt心磷脂和MDA含量、膜流动性、ATPase活性和肿胀度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比较,三种剂量PVAR组心磷脂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明显减少(P<0.01),膜流动性显著增大(P<0.01),ATPase活性增高(P<0.05),100mg·L-1PVAR组线粒体肿胀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自由基引起Mt损伤;PVAR对氧自由基引起的大鼠心肌Mt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是直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多酚 线粒体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宇田 刘聪聪 +4 位作者 徐萌 王晶华 高阳 杨思睿 周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AS)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的调节,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黄芪(AS)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的调节,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mL·d-1腹腔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1腹腔注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6g·d-1,即2mL·d-1腹腔注射)。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PKCα和PKCε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治疗组大鼠死亡数量少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和LVESD增加(P<0.05),LVEF和LVFS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和LVESD降低(P<0.05),LVEF和LVFS增加(P<0.05),血浆BNP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VF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大鼠心肌CVF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PKC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心肌细胞中PKC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KCε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KCε、抑制PKCα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蛋白激酶C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通里汤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被引量:3
8
作者 盖宝东 郑泽霖 +1 位作者 张德恒 刘玉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养阴通里汤 粘连性梗阻 胃肠动力 腹部手术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皂苷对糖基化终产物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焦淑萍 倪海镜 薛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研究刺五加叶皂苷(ASS)对糖基化终产物(AGE)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糖孵育法制备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将细胞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BSA组)、损伤... 目的:研究刺五加叶皂苷(ASS)对糖基化终产物(AGE)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糖孵育法制备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将细胞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BSA组)、损伤组(AGE组)、损伤加入ASS低、中、高浓度组。将200mg·L-1AGE作用于不同浓度(10、50和100mg·L-1)ASS培养4h的HUVECs,继续培养24h,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及培养液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BSA组比较,AGE组HUVECs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1),AGE组HUVECs培养液vWF和LDH含量明显增加(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GE组比较,10、50和100mg·L-1ASS组HUVEC增殖活力明显增高(P<0.05),vWF水平显著减少(P<0.05),LDH含量明显减少(P<0.05),NO生成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ASS可抑制AGE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且可抑制AGE减少NO生成的作用,ASS保护内皮细胞免受AGE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刺五加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海镜 戴维群 徐丽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 :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定时定量取样 ,在各自的λmax处测定其 A值 ,计算百分含量 ,判断两者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 :将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同时加... 目的 :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定时定量取样 ,在各自的λmax处测定其 A值 ,计算百分含量 ,判断两者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 :将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同时加入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 %及 1 0 %葡萄糖、5 %葡萄糖氯化钠等输液中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结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配伍应用于上述各输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利巴韦林 药物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翔之 陈英红 +1 位作者 罗浩铭 姜瑞芝 《特产研究》 2011年第3期66-68,共3页
通过大孔树脂将注射液中2类成分分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选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2部分的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大孔树脂D101分离效果较好。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为对照品测得苦碟子注射液中总黄酮含量8.20mg/支... 通过大孔树脂将注射液中2类成分分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选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2部分的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大孔树脂D101分离效果较好。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为对照品测得苦碟子注射液中总黄酮含量8.20mg/支,以菊苣酸为对照品测得苦碟子注射液中总有机酸含量为7.16mg/支。该分离方法重现性较好,2种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以控制苦碟子注射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总黄酮 总有机酸 大孔树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英红 姜翔之 +1 位作者 罗浩铭 姜瑞芝 《特产研究》 2011年第1期29-30,54,共3页
探索从苦碟子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4个主要因素对苦碟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了苦碟子总黄酮... 探索从苦碟子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4个主要因素对苦碟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了苦碟子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影响苦碟子总黄酮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苦碟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 总黄酮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下端不同程度外伤患者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前骨间后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董俊文 李锐 +2 位作者 孙录 张巨 曹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4-905,共2页
目的:寻找确定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适应证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拟行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为实验对象,根据前臂下端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分为3组,对照组7例(前臂无外伤),轻度损伤组5例,重度损伤... 目的:寻找确定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适应证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拟行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为实验对象,根据前臂下端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分为3组,对照组7例(前臂无外伤),轻度损伤组5例,重度损伤组5例。于双侧尺骨茎突上方4cm处,用Toshiba-600彩色超声仪的浅表器官探头检查骨间后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并计算患侧与健侧的比值。结果:对照组和轻度损伤组患侧的直径及血流速与健侧比值均大于0·8,行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均成活;重度损伤组超声检测值患侧与健侧比值均小于0·3,未行移植术。结论:前臂下端有外伤时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前的骨间后血管超声检查对手术适应证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皮瓣 超声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GCR表达及与化疗效果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林玉梅 孙录 +1 位作者 张忠东 张凤春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 (GCR)在淋巴瘤中的表达规律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3H- DEX测定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膜 GCR位点表达 ,同时观察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GCR位点数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淋巴瘤患者外周...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 (GCR)在淋巴瘤中的表达规律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3H- DEX测定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膜 GCR位点表达 ,同时观察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GCR位点数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GCR表达总体无差异 ,但淋巴细胞 GCR高表达者较白细胞高者对化疗反应性好 ,化疗不影响 GCR表达。结论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测定对预测糖皮质激素 (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 外周血白细胞 淋巴细胞 G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黏附肽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成云 王华 +2 位作者 严明兰 李晶 高科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8-481,580,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D作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凋亡细胞的DNA片段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检测,RGD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和72 h时,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RGD浓度增加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增加;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光镜下显示,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深染,胞浆发红,出现很多的凋亡细胞;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异染色质趋边凝聚、聚集在核膜上,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甚至核膜消失,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电泳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内的DNA片段断裂为大小不等的小片段,呈现出很清晰的梯状降解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Survivin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图像分析检测,实验组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实验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RGD通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引发这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肽 胃癌细胞系BGC82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尿道结石
16
作者 孙久革 张春华 郭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29,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疗效 前尿道结石 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复康片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倪赛宏 袁家升 +7 位作者 傅水莲 柳洪峰 何丽明 刘同彦 陈志国 邹丽园 王丹妮 洪铁 《特产研究》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研究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Wistar大鼠7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膜性肾小球肾炎... 研究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Wistar大鼠7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膜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状态。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量、血中Scr含量(P <0.01)、BUN含量(P <0.05),增加TP含量(P <0.05)、Alb含量(P <0.01);病理结果显示,肾复康片能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小球肾炎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 肾复康片 尿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