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宁 孙文伟 +2 位作者 赵建军 谭平 王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Leiden和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佳 赵凤芹 +1 位作者 赵建军 赵永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FV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经过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实验组,85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FV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经过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实验组,85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FVL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杂合子及纯合子突变在PTE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均为0,提示病例组及对照组上述基因型变异频率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结论: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突变和凝血因子G20210A基因突变可能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基因 凝血因子V 凝血酶原G20210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庆国 王峰 +2 位作者 刘晶 王丹 丁相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1-923,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4.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位于贲门部、胃底体部和幽门部的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高分化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④癌组织侵犯肌层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肌层组(P<0.05);⑤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暴露于不同侵袭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胃癌中P16的表达缺失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P16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phB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杨杰 李立 +1 位作者 赵贵发 王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1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EphB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phB4的表达。结果:EphB4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14... 目的:探讨EphB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phB4的表达。结果:EphB4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14/34),在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phB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联性(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性(P>0.05)。结论:EphB4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非小细胞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4和SLeX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姜爱英 陈志营 谭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13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CD24和SLeX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CD24和SLeX在70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24和SLe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和63.5%,在小细胞肺癌组... 目的:探讨CD24和SLeX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CD24和SLeX在70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24和SLe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和63.5%,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分别呈无表达和弱表达。CD24和SLeX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和76.5%,均明显高于鳞癌(24.1%和48.3%)(P<0.05)。在肺腺癌、鳞癌组,CD24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分期分级无关联(P>0.05)。而SLeX肺腺癌、鳞癌中,Ⅲ期的阳性表达率(83.3%)高于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55.6%),低分化肺癌(80.8%)高于高、中分化肺癌(51.4%),女性患者(76.7%)高于男性(51.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24和SLeX呈阳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CD24和SLeX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做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4 SLEX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SE表达水平对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锐 李立 +2 位作者 卢丹 刘波 徐光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诊断、评估化疗敏感性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96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显...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诊断、评估化疗敏感性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96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P<0.001),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水平显著高于肺腺癌及肺鳞癌(P<0.001)。SCLC中扩展性病变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病变,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血清NSE水平同NSCLC临床分期无关联性(P>0.05)。NSCLC组和SCLC组NSE阳性者肺癌近期化疗有效率(66.67%和87.10%)高于NSE阴性者(33.33%和40.00%)(P<0.05)。结论:血清NSE是一种有效的肺癌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诊断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SrCl_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ET、CGRP、TXB_2、6-K-PGF_(1a)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文伟 魏丽琴 +1 位作者 谭平 马庆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关系。方法:3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行89SrCl2内照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 目的:探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关系。方法:3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行89SrCl2内照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6个月时患者血浆ET、CGRP、TXB2、6-K-PGF1a含量,并计算ET/CGRP。结果:ET含量,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CGRP含量,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ET/CGRP比值,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TXB2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6-K-PGF1a含量,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止痛作用与ET、CGRP、6-K-PGF1a、以及ET与CGRP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SRCL2 多发性骨转移癌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建军 李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647,共2页
目的 :了解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急性发作期的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 4 0例口服多索茶碱 4 0 0 mg/ d,连续治疗 4周。结果 :治疗后肺功能同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 ,治疗时间越长 ,肺功能改善越明显 ... 目的 :了解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急性发作期的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 4 0例口服多索茶碱 4 0 0 mg/ d,连续治疗 4周。结果 :治疗后肺功能同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 ,治疗时间越长 ,肺功能改善越明显 ,停药 2周仍明显高于用药前。用药后 4 h、2 4 h、2周、4周的茶碱血浓度均在有效浓度之间 ,呈一种稳定状态 ,副作用轻微。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疗效 ,治疗持续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并且血药浓度稳定、安全、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 哮喘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肺功能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海军 丁亚春 +6 位作者 刘娅 史杰萍 刘华锋 张婕 成焕吉 崔燕南 侯松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启动子(TNF- 30 8)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方法研究了5 0例哮喘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TNF- 30 8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TNF- 30 8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启动子(TNF- 30 8)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方法研究了5 0例哮喘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TNF- 30 8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TNF- 30 8等位基因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 =0 .0 4 7,P>0 .0 5 )。同时,TNF- 30 8的3种基因型(GG、GA和AA)在哮喘组(45 /5 0 ,5 /5 0和0 /5 0 )和健康对照组(71/80、9/80和0 /80 )的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χ2 =0 .0 4 9,P>0 .0 5 )。结论:TNF- 30 8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遗传学 肿瘤坏死因子 多态现象(遗传学)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鹏 刘晶 +3 位作者 赵凤芹 王欢 李卫红 吴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4,共4页
探讨多药耐药因子在肺癌中表达与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2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3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gp... 探讨多药耐药因子在肺癌中表达与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2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3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gp、MRP、GST-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7/52)、61.5%(32/52)和78.8%(41/52);耐药因子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和MRP均阳性40.1%,P-gp和GST-Ⅱ均阳性44.2%,MRP和GST-Ⅱ均阳性50.0%,P-gp、MRP和GST-Ⅱ均阳性21.2%,其中P-gp与MRP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632,P<0.01),P-g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21,P<0.01),MR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32,P<0.01)。结论: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是由多个耐药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与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间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多药耐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和顺铂联合治疗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松萍 刘晶 韩凤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检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佳 赵凤芹 +1 位作者 谭平 季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东北地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阐明检测该突变基因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PT...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东北地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阐明检测该突变基因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PTE患者60例(病例组)和同期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80名(对照组)。应用蛋白酶消化及乙醇抽提获得2组研究对象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FⅡG20210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经HindⅢ酶切后,病例组仅出现407和99bp 2个条带,FⅡG20210A突变频率为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FⅡG20210A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突变。结论:FⅡG20210A基因突变在我国东北地区PTE患者中发生率低,FⅡG20210A基因突变检测可能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G20210A基因 凝血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英为 李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 :分析肺栓塞特征、诊断方法的变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为今后肺栓塞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 1 991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间收治的 8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肺栓塞患者的... 目的 :分析肺栓塞特征、诊断方法的变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为今后肺栓塞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 1 991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间收治的 8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肺栓塞患者的住院人数在 2 0 0 0年达到峰值 ,各年龄组男女患者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基础疾病以静脉系统疾病 ,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 ;肺栓塞的症状、体征多种多样 ,心电图及胸片改变无特异性 ;确诊肺栓塞由过去的临床拟诊为主 ,逐渐转向依靠高科技手段进行客观检查 ;治疗方法日趋规范。结论 :肺栓塞患者的住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流行病学 基础疾病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八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建军 宋玉明 赵凤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腔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
15
作者 刘晶 赵凤芹 +2 位作者 侯松萍 何淑珍 葛立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 :临床观察 IL- 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癌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抽吸排液后 ,不同剂量的 IL - 2联合抗癌药物顺铂 (DDP)、阿霉素 (ADM)、丝裂霉素(MMC)腔内交替灌注。结果 :完全缓解 2 1例 (6 6 % ... 目的 :临床观察 IL- 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癌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抽吸排液后 ,不同剂量的 IL - 2联合抗癌药物顺铂 (DDP)、阿霉素 (ADM)、丝裂霉素(MMC)腔内交替灌注。结果 :完全缓解 2 1例 (6 6 % ) ,部分缓解 9例 (2 8% ) ,总有效率为 94 %。结论 :IL - 2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 ,减少抗癌药物副作用 ,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抗癌药物 浆膜腔内交替灌注 联合治疗 癌性积液 顺铂 阿霉素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 mRNA转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16
作者 杨蕾 霍锐 +2 位作者 赵建军 杜珍武 张桂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将体外转录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转染入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观察其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GM-CSF、IL-4、TNF-α体外诱导成熟DCs并用流式鉴定。构建pcDNA3.1-CEA载体,体外转录... 目的:将体外转录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转染入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观察其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GM-CSF、IL-4、TNF-α体外诱导成熟DCs并用流式鉴定。构建pcDNA3.1-CEA载体,体外转录为CEA mRNA,电穿孔法将CEA mRNA转染入DCs。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s中CEA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LDH法检测DCs体外诱导的CTL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ELISA法检测诱导的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 mRNA转染后DCs细胞内CEA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vs3.34%,P<0.01)。CEA mRNA转染组DCs在效靶比为1∶10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最强,明显高于未转染组[(19.11±1.89)%vs(15.59±0.70)%,P<0.05]。CEAmRNA转染组DCs能产生CEA特异性的CTL效应,在效靶比为5∶1、10∶1、20∶1和40∶1时杀伤率分别为[(5.42±0.87)%、(14.09±1.13)%、(27.16±0.72)%、(32.49±0.84)%,P<0.01],而未转染组和对照靶细胞均无杀伤作用。转染组DCs诱导的CTL上清中IFN-γ分泌量显著高于未转染组[(141.73±28.61)vs(9.45±4.63)pg/ml,P<0.01]。结论:CEAmRNA转染的成熟DCs体外能产生特异性抗肿瘤作用,为研制CEA RNA-DCs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癌胚抗原 RNA 疫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宁治疗骨转移癌32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宋玉明 陈志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5-605,共1页
关键词 骨转移癌 博宁 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罗玮 王野 +1 位作者 于杜娟 陈志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治效率并改善其预后。方法:收集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患者的感染指标、氧合功能...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治效率并改善其预后。方法:收集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患者的感染指标、氧合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对比培养法、血清学方法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分析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治疗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较快,分别于发病的第8天和第3天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于发病第10天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辅助治疗。2例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69×10^(9) L^(-1)和4.4×10^(9) L^(-1),降钙素原分别为0.27和0.06μg·L^(-1),气道分泌物常规培养及血清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原体。2例患者初步诊断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采用mNGS方法并结合鸟类接触史,最终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采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异常均明显好转,随访复查肺部CT,病灶基本吸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发生与鸟类接触史有关,病情进展比较迅速。mNGS技术可作为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利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选用敏感药物治疗,从而改善该病预后。以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为代表的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四环素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