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5年吉林省出入境8类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梦琦 曲辉 +2 位作者 聂丹丹 罗雁非 刘雅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出入境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10,对2014~2015年2年间吉林省出入境送检和抽检的8类食品进... [目的]了解吉林省出入境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10,对2014~2015年2年间吉林省出入境送检和抽检的8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对采集样品进行4项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结果]试验共检测8类食品共计1 668份样品,检出微生物98株,总检出率5.88%。[结论]吉林省出入境8类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2015年的污染状况较2014年有所好转,抽检能更好地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肉制品和乳制品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生物污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春雨 杨莉 +6 位作者 王全凯 宋占昀 刘金华 周亮 赵全民 幺乃全 王振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4-206,共3页
为掌握结核病在吉林省鹿群中的流行传播状况,从吉林省养鹿业富有代表性地区的18个鹿场随机采集血清样本1856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核杆菌Ag85-East6-mpt70抗原多联表达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检测,调查吉林省鹿结核病流行情况,... 为掌握结核病在吉林省鹿群中的流行传播状况,从吉林省养鹿业富有代表性地区的18个鹿场随机采集血清样本1856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核杆菌Ag85-East6-mpt70抗原多联表达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检测,调查吉林省鹿结核病流行情况,结果发现,吉林省地区鹿群中存在结核病病例,且各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防疫部门应加强防控,防止疫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结核病 流行病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向辉 郑言 +4 位作者 隋佳辰 张健 杨倩 宋战昀 王振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B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SBV-UK株多聚蛋白基因序列(AF092924.1)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通过L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仪对SBV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检测和实时监控,...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B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SBV-UK株多聚蛋白基因序列(AF092924.1)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通过L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仪对SBV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检测和实时监控,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在63℃恒温扩增40 min后,仅SBV核酸扩增,而其他病毒均呈阴性。反应结束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SYBR Green I的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其最低检出量为3.2×10~1拷贝/μL,是普通PCR的100倍;对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提取的SBV核酸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与常规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SB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及其检测时样品前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韦娜 冯叙桥 +3 位作者 张孝芳 齐小花 邹明强 王明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4-698,共5页
拉曼光谱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检测灵敏度高等特点,可进行现场快速筛查、检测及鉴别。样品前处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操作繁琐费时。发展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而结合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 拉曼光谱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检测灵敏度高等特点,可进行现场快速筛查、检测及鉴别。样品前处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操作繁琐费时。发展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而结合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特别是与增强拉曼光谱相结合进行食品、农产品中等残留物的衡量检测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拉曼光谱产生的原理,介绍了拉曼光谱的起源和发展,讨论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并对拉曼检测之前的样品预处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检测 样品前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方珍 鞠文 +2 位作者 秦亚楠 孟日增 潘风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69,198,共5页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特异性好、荧光强度高及稳定的抗大肠杆菌O157∶H7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初步探讨其在大肠杆菌荧光免疫检测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培养E.coli O157∶H7标准菌株,甲醛灭活制备疫苗免疫家兔。4次免疫...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特异性好、荧光强度高及稳定的抗大肠杆菌O157∶H7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初步探讨其在大肠杆菌荧光免疫检测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培养E.coli O157∶H7标准菌株,甲醛灭活制备疫苗免疫家兔。4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粗提后应用蛋白亲和层析柱HiTrap Protein G HP进行IgG纯化,借助SDS-PAGE电泳、BCA试剂盒法、间接ELISA法分别对蛋白纯度、蛋白含量及抗体效价进行测定。应用不同FITC与蛋白量比值以及不同标记反应条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标记。比较荧光抗体F485/535,结合差异性显著分析对FITC与蛋白量比值及反应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应用标记抗体与E.coli 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液反应验证标记效果。结果:HiTrap Protein G进行E.coli O157∶H7多克隆抗体纯化的最佳纯化方法为35%、100%二梯度洗脱,制备抗体效价为1∶25 600,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等8种肠杆菌无交叉反应,最佳FITC与蛋白量比值为1∶10,最佳标记反应条件为20℃、2h。由最佳条件制得的荧光抗体与E.coli O157∶H7反应明显,强荧光连续照射15min后仍显示高亮度荧光反应,且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应。结论:本实验首次制备出纯度高、荧光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E.coliO157:H7FITC标记多克隆抗体,为E.coli O157:H7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完成了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多克隆抗体 荧光免疫 异硫氰酸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牛分枝杆菌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春雨 王振国 +4 位作者 刘金华 宋战昀 周亮 高宏伟 王全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牛分枝杆菌(M.bovis)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M.bovis特有229 bp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标准质控菌株呈阳性反应,与其他微生物样品呈阴性反应;灵敏性最... 为建立快速检测牛分枝杆菌(M.bovis)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M.bovis特有229 bp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标准质控菌株呈阳性反应,与其他微生物样品呈阴性反应;灵敏性最低检测值可达1 pg/mL;对20阳性临床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阳性;而对培养为阴性的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6份为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能够用于M.bovis的鉴别检测,对牛分枝杆菌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病 鉴别检测 牛型结核杆菌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沙门菌RT-PCR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孟庆峰 钱爱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105,共4页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而且所获得的电泳图谱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沙门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另外,2对引物的最低cDNA检出量分别为30.65和3.065 pg/μL.由此证明,引物C1和C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建立VBNC沙门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差异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蜂王台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向辉 郑言 +4 位作者 隋佳辰 杨倩 张健 宋战昀 王振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8-255,共8页
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是一种常见的蜜蜂病毒,春季和初夏高发,主要危害蜂王的幼虫和蛹,蜜蜂患病后短时间内死亡,王台壁进而变黑。黑蜂王台病毒已在世界不同蜂种间广泛传播,常以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方式存在于蜂群... 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是一种常见的蜜蜂病毒,春季和初夏高发,主要危害蜂王的幼虫和蛹,蜜蜂患病后短时间内死亡,王台壁进而变黑。黑蜂王台病毒已在世界不同蜂种间广泛传播,常以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方式存在于蜂群中,与蜜蜂微孢子虫联合危害表现出极强的致病性,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作者从黑蜂王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致病过程、检测方法及防控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黑蜂王台病毒及其防制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蜂王台病毒 传播 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78标准株VBNC研究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影 段锐 +2 位作者 孙晓媛 钱爱东 王伟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为建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研究模型,本研究利用液体LB和4℃联合条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78参考株的进行VBNC诱导,构建VBNC研究模型。同时依靠胎牛血清和程序性升温对处于该状态的菌体进行复苏,并对复苏前后的细菌进行了16SrRNA验... 为建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研究模型,本研究利用液体LB和4℃联合条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78参考株的进行VBNC诱导,构建VBNC研究模型。同时依靠胎牛血清和程序性升温对处于该状态的菌体进行复苏,并对复苏前后的细菌进行了16SrRNA验证。结果表明:实验菌株经液体LB和4℃联合诱导后,可培养菌数在55d后降至零,总菌数在整个观察期内基本不变,而活菌数在150d后开始下降,180d后下降显著,表明实验菌株可在55d进入VBNC,而且维持时间至180d。当进入该状态后,菌体形态可由杆状变为球杆或球形,并且菌体排列可由单在变为聚集。经复苏和16SrRNA鉴定后,"变态"的细菌被证实为沙门氏菌,而非杂污染菌。该实验为规范VBNC沙门氏菌的鉴定程序以及制订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锐 钱爱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组成与装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龙 孟庆峰 +3 位作者 康元环 单晓枫 曹亮 钱爱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3-756,共4页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发人和动物食物中毒、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该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对其入侵宿主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沙门菌T3SS的组成、装配以及相关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沙门菌T3SS的组成与...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发人和动物食物中毒、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该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对其入侵宿主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沙门菌T3SS的组成、装配以及相关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沙门菌T3SS的组成与装配等研究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沙门菌的致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该菌引发的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III型分泌系统 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相关基因ybbB和rh1B的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影 段锐 +2 位作者 孙晓媛 钱爱东 王伟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9-693,共5页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在S.pullorum的VBNC状态下克隆得到两个转录基因片段,分别为422 bp和573 bp。序列分析表明:422 bp的cDNA片段与不同沙门氏菌株的tRNA硒尿核苷合成酶(tRNA 2-selenouridine synthase)的ybb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73 bp的cDNA片段则与不同菌株S.pullorum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基因(rh1B)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以上。在VBNC状态下这两个转录基因的发现,将为S.pullorum的VBNC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VBNC状态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与BCG疫苗接种个体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春雨 杨莉 +5 位作者 王振国 刘金华 宋占昀 周亮 王宝任 王全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为快速鉴别诊断结核病(TB),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特有基因为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标准质控菌株反应呈阳性,对卡介... 为快速鉴别诊断结核病(TB),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特有基因为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标准质控菌株反应呈阳性,对卡介苗(BCG)及其他微生物样品反应呈阴性;对结核分枝杆菌或牛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水平。对45份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结果为阳性的临床样本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36份为阳性;而对PPD检测为阴性的5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时,7份为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TB的鉴别诊断,可对由BCG接种或环境中分枝杆菌引起的PPD检测假阳性样本进行鉴别,对TB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鉴别检测 牛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TaqMan探针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腌渍食用菌中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芳洁 康明芹 +1 位作者 曹海微 李荣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3,共4页
建立了腌渍食用菌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试样中的EDTA–2Na经去离子水提取、三氯甲烷净化、三氯化铁衍生化后,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体积比为2∶8)为流动相,外标法定量。EDTA–2Na浓度在2.0~... 建立了腌渍食用菌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试样中的EDTA–2Na经去离子水提取、三氯甲烷净化、三氯化铁衍生化后,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体积比为2∶8)为流动相,外标法定量。EDTA–2Na浓度在2.0~50.0μg/m 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在5.0~500.0 mg/kg添加范围内,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9%~105.2%,检出限为5.0 mg/kg。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腌渍食用菌中EDTA–2N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腌渍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发生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影 段锐 +2 位作者 王伟利 孙晓媛 钱爱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9%,而氨基酸的同源性也均在97%以上,表明这3个序列是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也是与大肠杆菌VBNC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由此推知,当正常大肠杆菌在未暴露任何压力下时,其转录水平较低,特别是23S rRNA的某一(些)基因不显示或受到强烈抑制。当进入VBNC状态后,面临生存压力时,这一(些)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强于正常状态,而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结构与场所,其某些基因也将积极参与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状态 大肠杆菌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日增 宋战昀 +3 位作者 聂丹丹 石建平 吴连鹏 马文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0-1115,共6页
本试验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健康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4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C6E6、3D5F1。2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 本试验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健康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4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C6E6、3D5F1。2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512、1∶1 024。鉴定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为IgG1亚类和IgG2a亚类,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目为84条。用纯化的PRV免疫经产健康的BALB/c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获得的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1 638 400和1∶819 200。经检测这2株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30代,仍能稳定分泌抗PRV的单克隆抗体,说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良好。本试验研究结果为PRV的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乳胶凝集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鞠文 宋秀玲 +5 位作者 原野 张士尧 方珍 徐坤 李娟 孟日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26,共6页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兔抗单增李斯特菌(LM)多克隆抗体,并初步探讨其在乳胶凝集试验(LAT)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并扩大培养LM标准菌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采用ELISA法测定耳缘静脉血抗体效价。4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辛酸...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兔抗单增李斯特菌(LM)多克隆抗体,并初步探讨其在乳胶凝集试验(LAT)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并扩大培养LM标准菌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采用ELISA法测定耳缘静脉血抗体效价。4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粗分离,经蛋白亲和层析柱HiTrap Protein GHP进行IgG纯化,采用SDS-PAGE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蛋白纯度、蛋白含量及抗体效价。得到的高效价提纯IgG与乳胶微球进行共价偶联,并选择偶联乳胶的IgG含量及偶联时间等条件,建立快速检测模拟样品中LM的方法。结果:制备并纯化的兔抗LM IgG蛋白浓度为23.364g.L-1,效价为1∶12 800~1∶25 600,与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多种菌均无交叉反应,与斯氏李斯特菌有弱交叉反应;致敏时IgG与乳胶微球偶联比率为1∶40;利用LAT方法检测246份样品,阳性检出率为87.5%,最低检出抗原含量为0.039 8g.L-1。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纯度的兔抗LM多克隆抗体;建立的LAT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便于基层推广使用,为LM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多克隆抗体 乳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大肠杆菌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冶 钱爱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2期34-36,共3页
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联合对经酸和低温联合诱导的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与正常状态细菌相比,诱导后菌株多数仍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活菌数远远超过死菌数。并且菌体... 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联合对经酸和低温联合诱导的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与正常状态细菌相比,诱导后菌株多数仍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活菌数远远超过死菌数。并且菌体形态多样,每份样品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颗粒"。结合荧光图像可以确知是杆状、球状或球杆状的菌体。由此表明,实验菌株在可培养数为零时就已进入了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蜂王台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向辉 隋佳辰 +4 位作者 张健 郑言 杨倩 宋战昀 王振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5-698,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BQCV-JL1株基因序列(KP119603.1)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视化LAMP方法,并且评价了该方法...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BQCV-JL1株基因序列(KP119603.1)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视化LAMP方法,并且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在63℃下可对BQCV核酸进行高效扩增,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检出限量为4.0×102拷贝/μL),为普通PCR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BQC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蜂王台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日增 刘韬 +3 位作者 马文晨 王伟琳 吴连鹏 罗雁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7-1423,共7页
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的多克隆抗体,为PRV的治疗与检测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PK-15细胞上进行PRV的增殖,测定其TCID50为10-7.372,粗提蛋白后,测定PRV蛋白浓度为3.6mg/mL。试验选用25只健康、雄性、体重为2.5kg... 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的多克隆抗体,为PRV的治疗与检测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PK-15细胞上进行PRV的增殖,测定其TCID50为10-7.372,粗提蛋白后,测定PRV蛋白浓度为3.6mg/mL。试验选用25只健康、雄性、体重为2.5kg±0.2kg的新西兰大白兔为试验动物,用获得的PRV为抗原免疫后,获得抗PRV多克隆抗体。测定其抗血清效价为1∶32 000,抗原包被稀释度为1∶40,最佳包被条件为4℃12h,最佳封闭时间为1h,酶标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8 000。细胞病变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PRV抗血清在1∶16的稀释情况下能保护50%的PK-15细胞免受PRV的攻击,而阴性血清不能保护PK-15细胞免受PRV的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PRV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多克隆抗体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