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吕士朋
-
机构
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
文摘
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台湾)吕士朋一、绪言中国与越南的关系,自古即非常密切。秦始皇三十三年(214B.C),派兵略取"陆梁地",设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即在今越南境内,包括北圻至中圻广南一带之地(南至北纬十六度)。秦亡,秦吏赵佗建南越王国...
-
关键词
制度文化
黎朝
圣宗
越南
通鉴纲目
安南
宗藩关系
中越关系
科举学
明成祖
-
分类号
K3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唐启华
-
机构
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
文摘
从北洋派的角度看,辛亥要解决的是国体与政体问题,应称之为变更国体或改革政体。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运用北洋派文武势力以及南方之民气,诱迫清帝逊位将政权和平转移,促成南北统一,维系五族共和,这是北洋派对辛亥最大的贡献。北京政府是继承清朝统治权南北统一五族共和的正统政权,尊重辛亥的禅让性质。北洋派认为辛亥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共和而非革命,共和是北洋派之功,值得纪念的是2月12日"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北洋派强调"共和"与清帝逊位的关联,以及北洋派与建立、维护"共和"之贡献,将"辛亥"与"共和"、"统一"相连结,反对"革命",贬抑1月1日南京政府成立之日,并将10月10日国庆节意义转换,与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相结合。国民党则独重革命,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建立一连串与"革命"有关的纪念日,不再纪念南北统一与实行共和,"宣布共和纪念日"遂无形取消。
-
关键词
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
北洋派
辛亥革命
-
分类号
K258.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新青年》论欧战——陈独秀激进世界观形成的考察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丘为君
-
机构
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4,共11页
-
文摘
以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主义的形成多从反传统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个角度观察,比较少注意到欧战的因素。欧战与《新青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一战期间诞生的《新青年》如何看待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第二、欧战在西方所带来的重大改变对《新青年》的启示;第三、《新青年》的旗手陈独秀如何透过欧战的思考,形成自我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与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有什么样的关联?
-
关键词
《新青年》
陈独秀
欧战
激进世界观
-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马地区华文独立中学之研究
- 4
-
-
作者
古鸿廷
-
机构
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1期23-40,共18页
-
基金
作者对马来亚地区华人问题长期研究计划成果之一,对国科会的支持,特此致谢。研究计划编号为NSC88-2411-H-029-003,NSC89-2411-H-029-006。
-
文摘
西马来西地区华文教育于20世纪初期始逐渐发展。然而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的初期,西马地区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发展却面临“惨淡经营”的困境,甚至有些学校还遭到被迫关闭的命运。在华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自1973年以来,华文独立中学开展了复兴运动,从而摆脱了困境,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进入稳定的全面性成长阶段。
-
关键词
西马地区
华文教育
独立中学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