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影响天气在台州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章蓝文 黄朝善 +1 位作者 邱王泽禾 王子坤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98-300,共3页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经常会出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当地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台州市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所开展的农业生产等活动遭受到不小的损失。为了能够做好上级相关部门在会议中反复提出的气象防灾减...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经常会出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当地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台州市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所开展的农业生产等活动遭受到不小的损失。为了能够做好上级相关部门在会议中反复提出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通过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灵活运用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先进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增加水库蓄水、农业抗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优化与调节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谱写台州气象现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 天气 农业气象 防灾减灾 相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晴 白明辰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7期191-191,共1页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雷电袭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要求在进行防雷技术的工作中需要找到工作的要点。本文从气象站的防雷技术着手,对浙江省台州市的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 防雷技术 工作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魁杨梅高温干旱调查与防御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2022年6—8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出现了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多项高温、干旱指标超过历史记录,对黄岩东魁杨梅造成严重伤害。为了解高温热害、干旱对东魁杨梅的影响原因和为害规律,对黄岩杨梅的主要产区和典型基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2022年6—8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出现了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多项高温、干旱指标超过历史记录,对黄岩东魁杨梅造成严重伤害。为了解高温热害、干旱对东魁杨梅的影响原因和为害规律,对黄岩杨梅的主要产区和典型基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年东魁杨梅受害率达73%,灾情指数达21.4。高温热害影响范围广,叠加干旱后影响严重,死亡率达1.9%,还有3.6%树势遭受严重影响,次年无法形成产量。其次,热害干旱强烈抑制了东魁杨梅的夏梢抽发。研究认为,微环境对旱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以后杨梅靶向抗旱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另外,针对灾情提出了高温抗旱管理的若干对策措施,为来年健树壮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魁杨梅 高温 干旱 微环境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江沿海大风特征分析及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王泽禾 章蓝文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利用大陈气象站、椒江口和一江山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分辨率为0.25°×0.25°)模式资料,分析了椒江沿海大风月际、年... 利用大陈气象站、椒江口和一江山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分辨率为0.25°×0.25°)模式资料,分析了椒江沿海大风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构建预报模态,提炼沿海大风预报思路,并对EC细网格模式大风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冬季冷空气大风为椒江沿海大风的主要类型;气压梯度和高空环流形势是冷空气大风的两大影响因素;当椒江沿海存在负变压中心,极有可能在未来24~36 h出现变压大风;气旋北大风可划分为北槽南涡型和低涡切变型,气旋南大风可划分为东亚大槽型和沿海高压型;针对冷空气偏北大风和气旋偏北大风,EC细网格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与实况极大风速相比,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预报风速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环流形势 变压 气旋环流 EC风场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7号台风“塔巴”对浙江沿海风场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邱王泽禾 章蓝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通过分析浙江省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1°×1°和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研究2019年第17号台风“塔巴”影响期间,浙江沿海风场分布的特点... 通过分析浙江省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1°×1°和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研究2019年第17号台风“塔巴”影响期间,浙江沿海风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以寻找台风影响时浙江沿海风场预报的着眼点。此次台风大风具有影响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和大风强度强的特点。台风环流与浙江沿海地面弱冷空气之间形成一定气压梯度的堆积,以及后续随着台风环流的发展加强,两者之间气压梯度进一步增大,是导致此次台风大风提早出现的原因之一。垂直环流有利于水平的动量输送和高层动量下传,导致此次台风大风范围大、强度强。冷空气在这次台风大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台风外围环流与冷空气距离拉近,部分干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冷、暖气团之间θse等值线密集,环流附近风速增强。由于干冷空气的继续侵入,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累积并释放斜压能。同时台风低层的暖心结构被冷空气占据,高层暖心结构上抬,形成上暖下冷的中心结构,导致台风开始变性减弱。地形的辐合、阻挡和摩擦作用对风场的再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台风大风 气压梯度 垂直环流 干冷空气 地形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