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影响天气在台州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章蓝文 黄朝善 +1 位作者 邱王泽禾 王子坤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98-300,共3页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经常会出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当地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台州市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所开展的农业生产等活动遭受到不小的损失。为了能够做好上级相关部门在会议中反复提出的气象防灾减...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经常会出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当地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台州市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所开展的农业生产等活动遭受到不小的损失。为了能够做好上级相关部门在会议中反复提出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通过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灵活运用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先进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增加水库蓄水、农业抗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优化与调节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谱写台州气象现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 天气 农业气象 防灾减灾 相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引进玉林市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技术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华文 张家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240-240,242,共2页
对比分析了台州市与玉林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认为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日照、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并确定了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种植时期宜在9月中旬至12... 对比分析了台州市与玉林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认为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日照、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并确定了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种植时期宜在9月中旬至12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 气象条件 浙江台州 广西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辣椒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华文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11-12,共2页
在分析台州市气候与辣椒生长发育以及台州市气象灾害对辣椒生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台州市实现辣椒优质高产的措施。
关键词 辣椒 种植 气候条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台州地区气温订正研究
4
作者 王鹏 秦采薇 +2 位作者 王宏宇 贺立夫 黄晓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采用GFS(全球预报系统)预报资料和台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对台州地区2018—2021年最高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采用GFS(全球预报系统)预报资料和台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对台州地区2018—2021年最高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且误差较大;对2018—2021年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低气温预报大部分站点误差均增大。订正后2022年各站点最高气温≤2℃温度预报准确率均有明显提升,提升了7%~36%,订正后准确率在81%~86%之间;≤1℃温度预报准确率在44%~53%之间,提升了4%~19%;平均绝对误差在1.4℃以下,下降了0.2~0.9℃。智能网格模式对玉环站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订正提升空间较小;其他各站点最低气温订正后,≤2℃温度预报准确率提升了2%~31%,≤1℃温度预报准确率提升了3%~25%,订正后平均绝对误差在1.2℃以下,均方根误差在1.5℃以下。说明神经网络对台州地区2 m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有良好的订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气温订正 智能网格模式 浙江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小素 葛敏俊 杨万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15-219,共5页
基于台州气象站2008-2013年酸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台州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降水p H值、导电率K值的概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多年平均降水p H值4.48,电导率K值35.7μS/cm,酸雨率80.9%,台州降水容易形成酸雨,雨水酸度较高... 基于台州气象站2008-2013年酸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台州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降水p H值、导电率K值的概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多年平均降水p H值4.48,电导率K值35.7μS/cm,酸雨率80.9%,台州降水容易形成酸雨,雨水酸度较高,比较清洁。酸雨形势时空表现不同,W-NW-N及SW方位为酸雨偏重区域,冬春季降水酸性污染程度较夏秋季重。年均降水p H值4.32~4.64、导电率K值31.3~42.3μS/cm,酸雨率73.1%~86.8%,酸雨形势年际波动总体变化不大,但显示出微弱转好态势。降水量、雾天、近地面风场都对酸雨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特征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引种台州东魁杨梅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华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通过对优良晚熟杨梅品种东魁主产地浙江仙居和黄岩的气候条件和景德镇市的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景德镇市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发展东魁杨梅,但要预防暴雨、大风、高温、冻害等危害,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杨梅 引种 气象条件 分析 江西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台州2013年柑橘生产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境菲 潘中杰 金小城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0,共5页
对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柑橘生长情况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台州市柑橘生长季气温稍高,热量充足;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日照稍多。越冬期无明显冻害,开花结果顺利,坐果率较高;果实膨大期遭遇了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 对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柑橘生长情况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台州市柑橘生长季气温稍高,热量充足;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日照稍多。越冬期无明显冻害,开花结果顺利,坐果率较高;果实膨大期遭遇了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出现裂果、落果高峰,持续燥热还造成2013年柑橘果实偏小;果实着色前期气温偏高,不利于果实着色,期间又遭受强台风"菲特"影响,部分柑橘园受淹、落果,果实糖分转化速率明显放慢;入秋后光温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柑橘的成熟和品质提高。2013年柑橘坐果率略高于常年,果实偏小,但果实品质好,果皮薄,糖度高,可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产量 品质 气象 2013年 浙江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8
作者 周剑能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5期162-164,230,共4页
根据台州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灾害较多,暴雨、台风、雷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发生,但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热量充沛,农业方面收成较好,气候上... 根据台州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灾害较多,暴雨、台风、雷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发生,但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热量充沛,农业方面收成较好,气候上属偏好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市 气候影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台风“菲特”(1323)登陆后造成台州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莲 谈志安 +2 位作者 杨万裕 刘汉华 甘晶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10月7日20时~8日08时强台风“菲特”登陆后残留低压造成的台州市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分布不同于一...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10月7日20时~8日08时强台风“菲特”登陆后残留低压造成的台州市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分布不同于一般台风暴雨迎风坡降水量较大的分布特征,呈现与地形相关性较小的南北带状分布特征;暴雨主要受“菲特”残留云系、“丹娜丝”外围偏东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其中“丹娜丝”转折点和弱冷空气南下渗透时间点的重合是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前期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层辐散辐合配置,不稳定能量积聚释放,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条件;后期降水回波列车效应明显,低层弱冷空气与海上东北气流的辐合线促使中小尺度的发生,使本次过程呈现出强降水时间较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 弱冷空气 诊断分析 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莫兰蒂”(2016)内核微物理特征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10
作者 潘佳文 高珊 +4 位作者 郑秀云 高丽 蒋璐璐 吴伟杰 彭婕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88,共23页
为了研究热带气旋内核的微物理特征,基于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分析了超强台风“莫兰蒂”(2016)登陆过程中内核微物理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1)“莫兰蒂”内核降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分布,短时强降水主要位于台风移动方向前侧。极... 为了研究热带气旋内核的微物理特征,基于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分析了超强台风“莫兰蒂”(2016)登陆过程中内核微物理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1)“莫兰蒂”内核降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分布,短时强降水主要位于台风移动方向前侧。极端短时强降水则集中在台风移动方向左侧,并由左前侧象限向左后象限移动。(2)水平极化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等双偏振参数的极大值位于距离台风中心约30 km范围内,呈现非对称水平分布。登陆期间,地形使得台风内核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台风眼墙逐渐向内收缩,陆地上的双偏振参数明显增强,其大值区由台风移动方向的左侧向右侧转移。(3)台风眼墙的前侧象限呈现出水凝物尺度分选的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表现为K_(DP)大值区位于Z_(DR)大值区的下游,Z_(H)大值区位于二者重叠处。位于眼墙前侧的Z_(DR)柱指示了稳定上升气流的存在。大的降水粒子在此产生并向下游降落,形成倾斜的Z_(DR)大值区,较小粒子具有更大的平流距离,伴有K_(DP)大值区。(4)台风内核的融化层高度由外向台风中心而逐渐增高,体现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在融化层之下,Z_(H)、Z_(DR)和K_(DP)均随高度降低而明显增大,说明“莫兰蒂”的内核降水以暖雨过程为主。(5)台风眼墙不同象限的水凝物分布导致地面降水呈现不同的特点,其移动方向前侧更容易出现Z_(DR)大值,K_(DP)大值则多出现在左侧象限,更大、更浓密的降水粒子在上述象限形成极高的降水效率。Z_(DR)与K_(DP)大值区均与地面短时强降水对应,但后者可更好地指示地面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位置。(6)“莫兰蒂”登陆阶段,闽南地区地形对其眼墙降水具有增强作用。局地地形造成的低层辐合使得Z_(DR)、K_(DP)等双偏振参数明显增大。更大、更浓密的降水粒子区频繁出现在该区域,有利于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超强台风"莫兰蒂" 双偏振雷达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晴 白明辰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7期191-191,共1页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雷电袭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要求在进行防雷技术的工作中需要找到工作的要点。本文从气象站的防雷技术着手,对浙江省台州市的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 防雷技术 工作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象因子预测景德镇市春植甘蔗产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华文 雷玄肆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1-12,共2页
根据景德镇市1961~2003年甘蔗产量与景德镇市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建立景德镇市甘蔗产量预报方程,并对2004~2006年甘蔗产量进行试报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较好,方程可用。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预测 甘蔗产量 江西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2018年)登陆台州并造成台州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钟萍 魏雪 +1 位作者 贺立夫 裘杭培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6,共10页
利用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台州雷达资料,分析台风“摩羯”(2018年)登陆台州并造成台州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涡度趋势分析发现,登陆前正相对涡度趋势大值区位于台州南部—温州北部地区,指示台风“摩羯”向其沿海靠近... 利用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台州雷达资料,分析台风“摩羯”(2018年)登陆台州并造成台州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涡度趋势分析发现,登陆前正相对涡度趋势大值区位于台州南部—温州北部地区,指示台风“摩羯”向其沿海靠近,最后登陆于台州南部的温岭沿海,其主要贡献是涡度平流项即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的引导作用。台风“摩羯”给台州带来的大暴雨主要位于黄岩、仙居、临海和天台交界的山区,为台风本体带来的降水,东—东南风急流配合深厚的水汽条件以及台风的不对称结构和台州西部山区的地形增幅作用造成了局地大暴雨。此次过程中,雨量最大的天柱林场地区81%时次的降水是在回波强度达25 dBZ以上时产生的,回波最强达47 dBZ时6 min雨量为6.1 mm,25~40 dBZ的回波强度平均产生1.25 mm/6 min的降水;“摩羯”台风降水的回波强度不强,但较强降水持续近11 h,累计雨量达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大暴雨 涡度趋势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观测资料的四方位空间一致性检验 被引量:44
14
作者 何志军 封秀燕 +1 位作者 何利德 王荷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将一定范围内的邻近气象站按四方位进行分组,然后将被检站的气象资料与各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大气规律进行判断。在冷空气或雷暴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当气象资料的水平分布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时,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误检率。利用该... 将一定范围内的邻近气象站按四方位进行分组,然后将被检站的气象资料与各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大气规律进行判断。在冷空气或雷暴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当气象资料的水平分布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时,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误检率。利用该方法,对浙江省76个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实时质量控制,经过3个月的试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资料 空间一致性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开放式平台设计 被引量:27
15
作者 封秀燕 何志军 +1 位作者 王荷平 何利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512,共7页
自动气象站开放式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平台为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和试验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平台控制系统对嵌入到平台的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质量控制方法所得到的质量控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该平台,技术... 自动气象站开放式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平台为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和试验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平台控制系统对嵌入到平台的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质量控制方法所得到的质量控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该平台,技术人员根据质量控制平台所提供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可以独立开展质量控制方法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化试验工作;业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引进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投入到业务应用中,并可以将应用效果差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和取代。2009年4月开始该平台在浙江省进行了3个月的试用,在试用期间共采用5种质量控制方法,对78个自动气象站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进行实时质量控制。试验表明:利用该平台的质量控制方法综合应用能力,使资料检错的准确率提高到60%以上,并且为推进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实时资料 质量控制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防雷优化研究工作分析
16
作者 张晨宇 朱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文章先对农业气象防雷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发展制度不完善、防雷意识差,随后提出了促进农业气象防雷实现优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防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制度管理、提高防雷意识,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气象 防雷优化 防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台风登陆后雨带列车效应特征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翁之梅 李渊 +5 位作者 范敏霜 高丽 冯也骋 王凯 倪钟萍 黄晓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7-1011,共15页
为探讨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导致极端降水的可能形成方式和流型配置,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过程1)、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过程2)和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过程3)登陆减弱后的对流雨带列车效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导致极端降水的可能形成方式和流型配置,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过程1)、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过程2)和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过程3)登陆减弱后的对流雨带列车效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过程大暴雨区都发生在浙江东部丘陵东侧迎风坡,且具有雨带走向与环境背景气流基本一致及水汽通量辐合集中在850 hPa以下的共性,但其环境背景明显不同。过程1和过程2均由台风外围对流雨带引起,其中过程1雨带位于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较大,水汽来自低纬度海面且湿层深厚;过程2发生在陆上台风残涡与海上另一个台风之间的鞍型场内,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较小,水汽来自同纬度海面,湿层仅位于对流层中下部。过程3由台风内核区雨带引起,垂直风切变强,对流有效位能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环境垂直风廓线和湿度廓线下三次过程雨带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在过程1中,对流发展较高,冷池与偏东气流间形成较深厚边界层辐合,所构成边界的两侧斜压结构促进来自海面暖湿空气在力管项作用下在边界暖湿一侧抬升,雨带两侧正负散度配置加强了对流的组织化程度,使对流单体长时间沿雨带长轴移动;在过程2中,偏东气流与弱冷池之间风向相反,风速相当,辐合较浅薄,暖云降水起主要作用,新单体不断在雨带东边界生成、西边界消亡,雨带停滞少动引发持续强降水;在过程3中,内核区雨带较大程度受台风涡旋动力学影响,对流发展高度低,为典型的热带海洋降水型,结构随高度略向外侧倾斜,对流单体在台风本体东侧低空东南风急流脉动产生的风速辐合作用下反复被激发并向下游移动,引发极端强降水。以上事实说明,导致极端降水的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形成方式多样,其短时临近预报面临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列车效应 中尺度辐合 冷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方案对一次浙江海雾数值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18
作者 陆桥 高丽 +3 位作者 翁之梅 郭九华 李渊 方奎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共14页
通过欧州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2019年6月4—6日发生于浙江沿海的一次平流雾过程开展模拟实验,并利用浙江省气象自动站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检验4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QNSE、ACM2、MYJ)的模拟能力。... 通过欧州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2019年6月4—6日发生于浙江沿海的一次平流雾过程开展模拟实验,并利用浙江省气象自动站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检验4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QNSE、ACM2、MYJ)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从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检验来看,各边界层方案整体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较好,但对风速的模拟均较观测结果存在一定的高估,其中ACM2与YSU方案对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效果总体好于QNSE与MYJ方案,且ACM2方案在相对湿度的预报平稳度以及误差检验上要优于YSU方案。ACM2方案可以较好地再现此次过程海雾的生消演变及雾区分布;YSU方案预报的雾区范围偏大,存在一定空报;而QNSE与MYJ方案则对海-陆雾区分布的把控能力有限。边界层高度直接反映湍流运动的强度,继而影响海雾的生消与发展。局地闭合模型QNSE与MYJ相较于非局地闭合模型YSU和ACM2对沿海地区的湍流混合强度估计不足,造成了对沿海雾区的一定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平流雾 数值模拟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在台风登陆前后风速的识别应用
19
作者 方奎明 谈志安 +2 位作者 陈莲 李渊 陆桥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基于Pydda反演算法、三次方程内插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反演风场、ERA5-Land再分析风场和气象自动站风场进行风场数据融合,并分析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融合风场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融合风场结合了... 基于Pydda反演算法、三次方程内插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反演风场、ERA5-Land再分析风场和气象自动站风场进行风场数据融合,并分析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融合风场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融合风场结合了各类风场的独特优势,能够弥补高海拔地区观测资料缺乏的不足;融合风场既包含低层风场的大风速区特征,也包含反演风场中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北倾结构特征。融合风场通过低层风场的传导能够对下一时刻的地面大风区起到一定指示作用,结合地形可以进一步判断强降水发生的大致范围,有助于划定风雨灾害影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风场反演 风场融合 台风风场 风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要素对天台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天鸣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松树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有着较为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也就是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区域。核心区域在广东、江苏、安徽大部和浙江西北部等地...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松树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有着较为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也就是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区域。核心区域在广东、江苏、安徽大部和浙江西北部等地,而在东北或西北分布较少。从松材线虫的分布可以看出,不同的气候条件可能对松材线虫疫情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实验对松材线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及生长繁殖状况进行观察,结论是松材线虫在-20℃的环境下可存活约8 d,在40℃可存活约7 d,在50℃以上或-70℃以下的环境下不能存活。该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对高温和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度,并且一旦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树体的保护会很大程度减少外界环境对松材线虫的干扰,使得松材线虫在环境温度较低或较高时仍能维持一定种群数量,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天台地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松墨天牛,因此,研究气候要素对天台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影响,关键在于找到气候要素对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即松墨天牛)活跃度的影响。而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以及雨水或干旱天气的变化,都会对松墨天牛的生长发育及活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气候条件就成为影响松材线虫传播范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气候要素 松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