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磷生物陶瓷调控T细胞行为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娇娇 刘耀龙 +2 位作者 夏婷(综述) 夏海斌 王敏(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82,共4页
颌骨和牙槽骨缺损是重建外科和种植修复领域的挑战之一。钙磷生物陶瓷是常见的骨替代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T细胞在骨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钙磷生物陶瓷和T细胞及其亚群在骨再生过程中的... 颌骨和牙槽骨缺损是重建外科和种植修复领域的挑战之一。钙磷生物陶瓷是常见的骨替代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T细胞在骨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钙磷生物陶瓷和T细胞及其亚群在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钙磷生物陶瓷对T细胞行为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生物陶瓷 骨再生 T细胞 骨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术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探究
2
作者 汪斐然 曹元 +4 位作者 张宗宇 邱新毓 金岩 隋秉东 王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别在各组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皮肤缺损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创面愈合率。缺损后14 d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缺损部位肉芽组织厚度及再上皮化率,并行Masson's染色观测胶原纤维的比例。结果脾切除术和假手术术后,小鼠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皮肤缺损造模后1~14 d,3组小鼠缺损面积均逐渐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在伤后3、5、7 d的创面面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也均明显增高(P<0.05);且在伤后的3 d和5 d,Spx3d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Spx3w组(P<0.05或P<0.01)。Spx3w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Spx3d组(P<0.01),假手术组与Spx3w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px3d组(P<0.05),且Spx3w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三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小鼠创面愈合较佳、肉芽组织厚度较厚,且Spx3d组优于Spx3w组。在7 d时,Spx3d组及Spx3w组肉芽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P<0.05),且Spx3d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Spx3w组(P<0.05);在14 d时,Spx3d组及Spx3w组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Masson's染色结果显示,Spx3d组在7、14 d时,以及Spx3w组在14 d时创面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脾切除后小鼠皮肤缺损愈合加速,且脾切除后的恢复时间对皮肤缺损的愈合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皮肤 全层缺损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折伴牙列缺损口腔种植咬合重建临床要素考量
3
作者 石晋 李广大 +3 位作者 王敬夫 赵晋龙 田磊 丁明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2,共5页
基于种植技术的发展和种植咬合重建需求的增高,文章着重从创伤患者牙齿、牙槽突、颌骨、颞下颌关节、种植区黏膜组织5个亚解剖结构单位展开论述,以期为颌骨骨折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咬合重建提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创伤 颌骨骨折 牙列缺损 颌骨缺损 咬合重建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导航手术中定位异物的方法及模型实验
4
作者 马旦 谢瑞 +4 位作者 王馨 刘琛 吴炜 赵铱民 白石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中确定异物空间位置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在便携式X线机的引导下,由导航设备记录两条经过异物的直线上的4个点,计算这两条直线公垂线段的中点作为异物的探测坐标(双线...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中确定异物空间位置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在便携式X线机的引导下,由导航设备记录两条经过异物的直线上的4个点,计算这两条直线公垂线段的中点作为异物的探测坐标(双线法)。构建金属异物模型,两名操作员使用双线法分别测量异物坐标10次,将测得的异物坐标与异物实际坐标进行比较,分析定位精度。使用电离辐射探测仪,测量每次定位过程中模型术区与操作者不同部位的辐射剂量。结果:双线法测定异物坐标的精度为(1.98±0.77)mm,不同操作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次定位过程中,模型术区累计辐射剂量为(221.45±50.15)μSv,操作者胸前累计辐射量为(4.44±1.35)μSv。结论:双线法在术中测量异物坐标,其精度能满足临床需求,不同操作者测量的精度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便携式X线机 异物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D分类系统的牙龈退缩多术式治疗1例
5
作者 闻玉婷 李四红 +3 位作者 白雪颖 黄思雨 王水凝 杨栋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牙龈退缩对患者的美观和口腔健康造成显著影响。牙龈退缩导致的根面暴露及角化龈减少使得菌斑控制困难,牙周组织难以维持长期稳定健康。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选择较为多样。本文报道1例多个牙牙龈退缩的患者治疗过程,分析牙龈退缩牙位的... 牙龈退缩对患者的美观和口腔健康造成显著影响。牙龈退缩导致的根面暴露及角化龈减少使得菌斑控制困难,牙周组织难以维持长期稳定健康。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选择较为多样。本文报道1例多个牙牙龈退缩的患者治疗过程,分析牙龈退缩牙位的具体情况,依据GRD分类(Chambrone,2021)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实现了良好的根面覆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 角化龈移植术 横刷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式口腔机器人辅助上颌骨重建术后种植修复
6
作者 郭振兴 王悦 +5 位作者 郑敏敏 涂瑾 魏建华 白石柱 赵铱民 焦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对1例因肿瘤手术导致左上颌骨部分缺损后经腓骨移植重建的患者,通过应用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技术,在骨量极限的情况下完成多颗种植体的精准植入并完成即刻修复,手术微创、高效完成,显著降低了患者术中不适感和术后反应。术后6个月完成... 对1例因肿瘤手术导致左上颌骨部分缺损后经腓骨移植重建的患者,通过应用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技术,在骨量极限的情况下完成多颗种植体的精准植入并完成即刻修复,手术微创、高效完成,显著降低了患者术中不适感和术后反应。术后6个月完成终修复,恢复了患者口腔功能及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口腔种植 手术机器人 即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正畸临床矫治新技术——球托止动定位轻力5s系统
7
作者 贺红 吉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达成精确的转矩表达和稳定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健康与矫治感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球面自锁托槽(球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球面自锁托槽的球面结构可以降低因佩戴矫治器而引起口腔... 达成精确的转矩表达和稳定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健康与矫治感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球面自锁托槽(球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球面自锁托槽的球面结构可以降低因佩戴矫治器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概率,并能减少生物膜附着,降低牙龈和牙周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方形托槽相比,球面自锁托槽的脱落率降低了95%。止动定位系统是球面自锁托槽的核心创新点,主要由螺纹系统、螺丝系统和弓丝系统组成。得益于止动定位系统,球面自锁托槽可以去除余隙角,精准表达转矩,使用止锁螺丝时可增强支抗稳定性。止动定位系统搭配了3种特制的细方丝(0.1524 mm×0.6350 mm、0.2032 mm×0.5842 mm、0.2540 mm×0.5588 mm),用轻力排齐的同时可以表达转矩,控制牙根。球托矫治器以黏膜刺激小、脱落率低、转矩表达精准、支抗保有率高、细方丝轻力矫治等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自锁托槽 球托 止动定位系统 去除余隙 控制支抗 轻力矫治 精准转矩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牙周再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欣悦 龚旭 +3 位作者 郭维维 张滋彬 公梓昊(综述) 王忠山(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牙周病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现有治疗技术仅能控制疾病发展,诱导骨组织再生能力成为治疗的希望和难点。外泌体是一类来源于核内体的多囊泡结构物,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牙周再... 牙周病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现有治疗技术仅能控制疾病发展,诱导骨组织再生能力成为治疗的希望和难点。外泌体是一类来源于核内体的多囊泡结构物,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牙周再生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有望为牙周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周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XR1在力学刺激促牙周膜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9
作者 宋润芳 王惠 张旻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0-420,共1页
目的明确新型力学信号转导分子ANTXR1对牙周膜再生修复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方法构建大鼠撕脱牙再植动物模型,分别进行软食、硬食喂养,8W后取材,HE、Masson评估牙周膜再生修复情况,进行免疫组化分析ANTXR1在牙周膜中的表达量。通过免... 目的明确新型力学信号转导分子ANTXR1对牙周膜再生修复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方法构建大鼠撕脱牙再植动物模型,分别进行软食、硬食喂养,8W后取材,HE、Masson评估牙周膜再生修复情况,进行免疫组化分析ANTXR1在牙周膜中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PDLSCs并进行表面标记物流式鉴定。对获得的PDLSCs进行如下分组:对照组、1 h加力处理组(0~120 k Pa,0.1 Hz)、3 h加力处理组。周期性动态压力作用后,分别检测PCNA、Scleraxis、Osterix、Col-I的蛋白量变化。免疫荧光分析ANTXR1与早期内体标志物EEA1、晚期内体标记物Rab7以及内体溶酶体标记物LAMP2的共定位情况,流式检测PDLSCs膜表面ANTXR1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动物实验表明硬食组牙周膜再生情况优于软食组,ANTXR1高表达于硬食组再生牙周膜组织中。在周期性动态压力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表现为更为明显的成纤维分化,同时ANTXR1及内体循环相关分子表达量上调,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ANTXTR1与EEA1、Rab7、LAMP2共定位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ANTXR1膜表面表达量下调。结论ANTXR1在牙周膜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压力作用下ANTXR1通过内体循环发挥对牙周膜增殖分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分析 力学刺激 免疫荧光分析 动物实验 牙周膜 动物模型 膜表面 蛋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牙槽骨-牙周膜生物力学双相支架促牙周组织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10
作者 田义 张玖久 +3 位作者 邓道坤 陈禹哲 陈发明 贺小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9-119,共1页
目的牙周软硬组织的协同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拟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以匹配天然组织生物力学特征,加速组织工程支架的临床转化进程。方法本研究构建的双相仿生支架以Gel MA为基本单元,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增强骨相支... 目的牙周软硬组织的协同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拟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以匹配天然组织生物力学特征,加速组织工程支架的临床转化进程。方法本研究构建的双相仿生支架以Gel MA为基本单元,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增强骨相支架以匹配牙槽骨硬度并改性牙周膜相以匹配牙周膜黏弹性。将PDLSCs分别接种于骨相和牙周膜相支架,验证细胞相容性及促成骨成纤维分化能力。进一步检测双相支架界面形貌及结合性能。通过在皮下植入双相支架以验证体内相容性及定向促成骨成纤维分化能力。最后在小型猪牙周缺损模型中验证双相支架引导组织再生能力。结果向骨相支架掺杂纳米黏土可有效增强硬度,并通过接枝多巴胺可改善牙周膜相支架的黏弹性。骨相、牙周膜相支架均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并分别具备促进成骨、成纤维分化潜能。双相无明显分界,电纺纤维贯穿骨相支架。在体内实验中验证双相支架具备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有效促进牙周软硬组织再生。结论本研究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该支架由高硬度骨相支架和快速应力松弛黏弹性牙周膜相支架组成,具备促成骨、成纤维分化潜能,双相之间结合紧密,可有效促进小型猪牙周软硬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引导组织再生 皮下植入 细胞相容性 牙周膜 3D打印 生物力学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改建与再生中的力学生物学响应
11
作者 张旻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8-108,共1页
目的揭示牙周膜改建和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力学相关信号调控机制及其可能的生物力学干预措施。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分离培养PDLSCs。不同水平压力及不同浓度的MGF作用下,CCK8法检测细胞活,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迁... 目的揭示牙周膜改建和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力学相关信号调控机制及其可能的生物力学干预措施。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分离培养PDLSCs。不同水平压力及不同浓度的MGF作用下,CCK8法检测细胞活,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分化指标。抗体芯片对压力及MGF作用于PDLSCs后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建立撕脱牙延迟再植合并咬合力剥夺大鼠模型,在体研究咬合力作用下MGF在牙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力生长因子MGF的力化耦合效应介导了力学刺激效应的强化,并通过Fyn-FAK激酶信号通路及其下游MAPK通路进行调节。体内实验表明MGF和咬合力的力化耦合作用显著促进牙周膜再生修复进程。Fyn-FAK串话以及随后的ERK1/2和p38磷酸化介导了MGF与力学刺激的耦合效应。而且,单纯MGF也能够通过激活Fyn-Rho A-YAP通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成纤维分化。结论咬合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产生的MGF可作为力医学辅助治疗方法,促进牙周膜的再生与改建,优化牙周膜重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辅助治疗方法 抗体芯片 免疫磁珠法 牙周膜细胞 牙周组织再生 咬合力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CT瓣重建软组织美学1例
12
作者 刘毅 张曼婷 +1 位作者 晏奇 张慧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种植体周围充足健康的软组织是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获得良好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前牙区严重软组织缺损重建的案例,通过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vascularized interpositional periosteal-connective tissue,V... 种植体周围充足健康的软组织是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获得良好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前牙区严重软组织缺损重建的案例,通过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vascularized interpositional periosteal-connective tissue,VIP-CT)瓣,成功恢复了软组织形态与功能,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增量 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瓣 美学区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育原理的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
13
作者 陈姝言 高晓彤 +1 位作者 蒋文凯 隋秉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6,共6页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可能机制,回顾了当前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的现状,并提出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牙颌再生与转化研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缺损修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颅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22 位作者 郭伟 唐瞻贵 李龙江 任国欣 孙志军 尚伟 张杰 孟箭 李吉辰 杨凯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李波 吴炜 梁秦龙 倪前伟 李建虎 杨向明 周小燕 杨帆 李家存 高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尽管手术及放化疗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言语障碍的问题尚未形成标准化通用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康复治疗管理指南或共识。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修改,主要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改善患者与言语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言语障碍 评估和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设计及其血液检测研究进展
15
作者 蔡云帆 许克惠 +5 位作者 赵耀 李之婷 夏凌云 王晨语 罗志晓 牛丽娜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进行了分类及讨论,将其分为无标签基底和有标签基底两大类,并根据材料应用的不同和基底设计的方式不同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近年来血液检测中SERS检测应用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了在血液检验中不同类型增强基底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特征。最后,对SERS增强基底在血液检验中的设计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增强机制 无标签基底 有标签基底 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牙周-种植修复联合治疗8年随访1例
16
作者 孙瑜鸿 郭云 +4 位作者 范明哲 曾宇 高雅 孙华岭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重度牙周炎患者常因严重附着丧失导致失牙,并伴有局部软硬组织缺陷,需联合多学科针对病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其牙列完整性,以达到咬合功能及牙周组织的长久稳定。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序列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牙周手... 重度牙周炎患者常因严重附着丧失导致失牙,并伴有局部软硬组织缺陷,需联合多学科针对病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其牙列完整性,以达到咬合功能及牙周组织的长久稳定。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序列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牙周手术、种植修复缺失牙、支持治疗以及长达8年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周系统治疗 引导组织再生术 种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5年随访1例--基于重度牙周炎(Ⅳ期)S3级临床诊疗实践
17
作者 岑婷 张茂奇 +3 位作者 曾宇 高雅 向军波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1例随访长达5年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讨了牙周科、正畸科和修复科三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示了多学科协作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正畸 修复 牙周系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18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19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激酶HK2激活STING通路加剧根尖周炎骨吸收
20
作者 李佳琪 程实 +3 位作者 周璐 文袁昊 毛汉青 张露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9-476,共8页
目的:探究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调控根尖周炎骨吸收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NA测序分析人根尖周囊肿、肉芽肿与正常黏膜的糖酵解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K2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 目的:探究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调控根尖周炎骨吸收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NA测序分析人根尖周囊肿、肉芽肿与正常黏膜的糖酵解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K2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己糖激酶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通路激活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评估破骨分化能力。体内实验:建立C57/BL6小鼠根尖周炎模型并对小鼠腹腔注射2DG(14 d/28 d),通过micro-CT量化骨吸收情况,根尖周炎组织切片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K2和STING表达。结果:人根尖周炎组织糖酵解基因显著上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2表达明显增高。2DG抑制HK2后,LPS诱导的BMDMs细胞STING表达降低23.6%(P<0.05),破骨分化减少22.2%(P<0.01)。动物实验显示2DG干预小鼠根尖周炎骨吸收减少,破骨细胞数量下降,STING表达降低。结论:HK2介导的糖酵解通过激活STING通路促进巨噬细胞破骨分化,抑制HK2可减轻根尖周炎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糖酵解 己糖激酶2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