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中初始疼痛影响的系统评价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1
作者 魏志 刘畅 +1 位作者 王艳 赖文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9,共14页
目的 评价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 对7个常用数据库对正畸弓丝与疼痛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10月1日;筛选出纳入文献并参照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 对7个常用数据库对正畸弓丝与疼痛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10月1日;筛选出纳入文献并参照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应用R软件4.3.2 (调用JAGS 4.3.1)和GeMTC 0.14.3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涉及632名患者,涉及10种干预措施。11篇文献中,3篇为低偏倚风险,1篇为高偏倚风险,7篇偏倚风险情况不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初戴固定矫治器后1、2、7 d,10种弓丝引起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森林图结果显示热激活镍钛弓丝(HANT)疼痛程度低于超弹镍钛弓丝(P<0.05);3)排秩概率图分析表明正畸疼痛最轻的弓丝最有可能是0.012英寸(0.305 mm) HANT。结论 10种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疼痛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2英寸HANT可能是正畸治疗初始疼痛最轻的初始弓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弓丝 疼痛 系统评价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牙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珮玥 周婧 +2 位作者 黄超 于乐 唐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6,共8页
滞留在黏膜或骨组织中的牙齿称为埋伏牙,埋伏牙极易造成错[牙合]畸形、邻牙病变,甚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正畸治疗中的难点。本文讨论了埋伏牙正畸治疗时的关键因素,包括牵引时机、暴露埋伏牙的外科术式、牵引方式以及可能促进埋伏牙移... 滞留在黏膜或骨组织中的牙齿称为埋伏牙,埋伏牙极易造成错[牙合]畸形、邻牙病变,甚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正畸治疗中的难点。本文讨论了埋伏牙正畸治疗时的关键因素,包括牵引时机、暴露埋伏牙的外科术式、牵引方式以及可能促进埋伏牙移动的方法。此外,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导致牵引失败的因素,包括根骨黏连、牙髓坏死、牙根外吸收、邻牙高度改变和牙周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希望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治疗 关键因素 并发症 失败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牙早期固定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娇娇 刘钧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4,共7页
外伤牙的正畸移动是正畸治疗中较常见的难题。尽管已有大量关于外伤牙正畸治疗的研究,但关于不同牙外伤类型、不同创伤程度的外伤牙正畸治疗的最佳方法与治疗时机尚未达成共识。近年,较多学者认为早期开始正畸治疗可以增加外伤牙治疗的... 外伤牙的正畸移动是正畸治疗中较常见的难题。尽管已有大量关于外伤牙正畸治疗的研究,但关于不同牙外伤类型、不同创伤程度的外伤牙正畸治疗的最佳方法与治疗时机尚未达成共识。近年,较多学者认为早期开始正畸治疗可以增加外伤牙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牙根粘连的发生。但也有研究显示,外伤牙正畸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牙根吸收、牙髓坏死、牙髓钙化。在开始正畸治疗之前记录牙外伤史,全面评估牙外伤患者正畸治疗的收益与风险,对于制定适当的正畸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外伤牙早期固定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正畸治疗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植入的位点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芯伊 蒋晓鸽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 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面上右侧上颌后牙区分为6个层面,每个层面在垂直距离为颊侧骨皮质距离釉牙骨质界8、10、12 mm处分别设置3个测量位点,共计18个测量位点,测量其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的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的最高值均位于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骨皮质密度、厚度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大,而有效骨量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减少。成年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和颊侧有效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的最佳植入位点均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男性最佳植入位点的垂直高度可以适当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钉 骨皮质密度 骨皮质厚度 有效骨量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拔牙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前牙移动特征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5
作者 李汪儒 杨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前牙的移动特征。方法采集1例正畸患者的上颌骨锥形束CT数据和上颌牙列口内扫描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建立3种不同垂直骨面...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前牙的移动特征。方法采集1例正畸患者的上颌骨锥形束CT数据和上颌牙列口内扫描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建立3种不同垂直骨面型(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透明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分析上颌前牙的移动趋势,分析各向位移量、转矩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结果各垂直骨面型组均表现为牙齿向拔牙侧移动,移动方式为倾斜移动,根位移量小于冠位移量;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垂直向及矢状向位移量、牙周膜等效应力和转矩变化均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依次增多;尖牙的垂直向及矢状向位移量、牙周膜等效应力和转矩变化则表现为均角组最多,低角组最小。结论在进行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前牙移动特征,制订个性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拔牙矫治 生物力学 垂直骨面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最大笑容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方法的建立及其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振兴 钱语然 +2 位作者 任芮葶 宋万忠 李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拟建立一种将自主最大笑容(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以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显示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目的。方法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手动注册和全局注册功能,将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进行配准... 目的拟建立一种将自主最大笑容(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以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显示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目的。方法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手动注册和全局注册功能,将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进行配准对齐,然后用终末位牙列模型在原位替换初始牙列模型,并去除AMS三维面像口内区域,从而实现AMS三维面像和终末位牙列模型的融合显示。计算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上4组对应标志点对间的距离,通过配对t检验评估配准操作的准确性。结果该方法成功实现了AMS三维面像与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的整合。两次配准对齐后,点对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9±0.55)mm和(1.55±0.59)mm。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性系数=0.91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效果的显示,从而提升以隐形正畸为代表的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正畸 排牙 三维面像 三维牙列模型 隐形正畸 自主最大笑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7
作者 李榕 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咬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蒋佳珍 蒋晓鸽 陈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密度高、骨量大,植入该区的微种植钉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能够承担较大的正畸力,实现牙列整体移动。此外,颧牙槽嵴区的微种植钉离磨牙根尖较远,牙根损伤风险小,牙齿移动不受干扰。相对于根间牙槽骨,颧牙槽嵴区是一个... 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密度高、骨量大,植入该区的微种植钉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能够承担较大的正畸力,实现牙列整体移动。此外,颧牙槽嵴区的微种植钉离磨牙根尖较远,牙根损伤风险小,牙齿移动不受干扰。相对于根间牙槽骨,颧牙槽嵴区是一个更理想的微种植钉植入位置,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提高该部位微种植钉植入的成功率,本文从解剖因素、临床因素和患者因素三方面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成功植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植入的认识,进而提高该支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钉 成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阿璇 戴雯玉 韩向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06-613,共8页
抗菌再矿化材料凭借其多功能集成性突破、仿生结构设计优化、生物相容性提升及不良反应可控性显著等优势,近年来在龋病防治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按照氟化物基材料、生物活性玻... 抗菌再矿化材料凭借其多功能集成性突破、仿生结构设计优化、生物相容性提升及不良反应可控性显著等优势,近年来在龋病防治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按照氟化物基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基材料、壳聚糖基材料、釉原蛋白衍生物与多肽、纳米材料体系、植物多酚复合物六大部分分类介绍了目前已有抗菌再矿化材料在龋病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以期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推动该类生物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抗菌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