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珂 项涛 +1 位作者 汤亚玲 梁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正迅速发展,已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领域广泛应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亦不容忽视。3D打印模型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口腔...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正迅速发展,已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领域广泛应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亦不容忽视。3D打印模型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腭前份神经支配增龄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秀芬 刘畅 +4 位作者 刘济远 曲涛 潘韦霖 潘剑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麻醉效果的观察,研究硬腭前份的神经支配以及与个体发育和年龄的关系,为临床前腭部局部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颌面部神经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82例替牙列期患者随机分为鼻腭组和腭大组,分别采... 目的通过对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麻醉效果的观察,研究硬腭前份的神经支配以及与个体发育和年龄的关系,为临床前腭部局部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颌面部神经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82例替牙列期患者随机分为鼻腭组和腭大组,分别采用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和腭大神经阻滞麻醉。219例恒牙列期患者分为青少年组(13~18岁)和成人组(19岁以上),均行腭大神经阻滞麻醉。以Von Frey测痛仪检测麻醉前后硬腭前份黏膜痛觉变化来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替牙列期患者中,除切牙乳头区外,双侧腭大神经麻醉效果优于鼻腭神经麻醉(P<0.05)。青少年组与成人组患者腭大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牙列期患者腭大神经麻醉效果显著优于恒牙列期患者(13岁以上者)(P<0.05)。结论替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可能主要由腭大神经支配,但随着上颌骨的发育和牙列替换,鼻腭神经逐渐发挥作用,并在硬腭前份感觉神经支配中起主要作用,这提示支配硬腭前部的感觉神经随着上颌骨的发育存在二次发育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腭神经 腭大神经 神经支配 局部麻醉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rtase A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性关系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颖 周京琳 +2 位作者 何远丽 李伟 邹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不同菌株之间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大多数有差异性的代谢产物是未知的,可识别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有亮氨酸和缬氨酸(δ0.92×10-6~1.20×10-6)、乳酸(δ1.28×10-6)、酮戊二酸(δ3.00×10-6)、甘氨酸(δ3.60×10-6)。结论在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代谢产物数据库的基础上,1H NMR代谢组学可用于龋病病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变异链球菌 SORTASE A 1H核磁共振波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保护素抑制破骨细胞及促进羟磷灰石修复去势大鼠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锋 刘士博 +3 位作者 刘瑶 刘航航 胡建 刘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转染人骨保护素(h OPG)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复合羟磷灰石(HA)支架对去势大鼠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重组腺病毒p DC316-h OPG-EGFP转染r BMSCs,蛋白质印迹法和骨磨片试验分别检测h OPG的表达水平和抑制... 目的探讨转染人骨保护素(h OPG)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复合羟磷灰石(HA)支架对去势大鼠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重组腺病毒p DC316-h OPG-EGFP转染r BMSCs,蛋白质印迹法和骨磨片试验分别检测h OPG的表达水平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将HA支架、未转染r BMSCs复合HA支架、转染r BMSCs复合HA支架植入大鼠下颌骨骨缺损,6周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骨缺损区破骨细胞及骨修复情况。结果体外携载有h OPG基因的腺病毒成功转染r BMSCs,转染后的r BMSCs表达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功能的h OPG;表达h OPG的r BMSCs复合HA支架后骨缺损处破骨细胞明显减少,成骨增多。结论转染h OPG基因的r BMSCs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且转染r BMSCs复合HA支架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下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骨缺损 基因转染 骨再生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折纸技术在干细胞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云锋 李松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49-254,共6页
DNA折纸技术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DNA自组装方法,可设计特定的DNA序列,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构建出更为复杂的纳米结构与纳米图案。近期发现通过DNA折纸技术构建出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TDN)在干细胞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能。本文就TDN... DNA折纸技术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DNA自组装方法,可设计特定的DNA序列,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构建出更为复杂的纳米结构与纳米图案。近期发现通过DNA折纸技术构建出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TDN)在干细胞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能。本文就TDN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干细胞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纳米结构 DNA四面体 干细胞 分化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曹钰彬 刘畅 +3 位作者 潘韦霖 涂缘 李春洁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引导骨再生术是解决骨组织缺损问题的重要技术,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骨再生膜是防止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部位的屏障,同时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骨组织再生。由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的胶原膜... 引导骨再生术是解决骨组织缺损问题的重要技术,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骨再生膜是防止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部位的屏障,同时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骨组织再生。由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的胶原膜尚存在一些缺陷,探索具有更优良性质的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出现了从抗菌性的改良、成骨性的改良和新材料的研发等多方面的努力以改良引导骨再生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引导骨再生膜改进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展开骨再生及修复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骨组织工程 生物膜 胶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杞章 刘济远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8-572,共5页
药物性颌骨坏死(MRONJ)是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或其他生物靶向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以颌骨骨面裸露、流脓、面部肿胀等为特征,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除了已经普遍使用的BPs外,国内外报道... 药物性颌骨坏死(MRONJ)是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或其他生物靶向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以颌骨骨面裸露、流脓、面部肿胀等为特征,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除了已经普遍使用的BPs外,国内外报道了许多可以导致颌骨坏死的新型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狄诺塞麦,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以及其他生物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西罗莫司等。本文就这些导致颌骨坏死的新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狄诺塞麦 贝伐单抗 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甘雪琦 肖宇 +6 位作者 马瑞阳 黄椿棚 吴尧 杨帮成 杨齐 包崇云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目前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及种植牙内各个部件连接界面的力学损伤及增强机制,以及如何获得更好的牙种植体-基台复合体的整体机械强度和服役寿命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生物力学的研究,主要通过电阻应力测... 目前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及种植牙内各个部件连接界面的力学损伤及增强机制,以及如何获得更好的牙种植体-基台复合体的整体机械强度和服役寿命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生物力学的研究,主要通过电阻应力测试方法、光弹应力分析法、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种植体-骨结合强度力学测试和机械性能测试法对实验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有限元分析法是最常见的牙种植体应力分布研究法,而静态压力实验和疲劳实验是最常见的机械强度测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特点的介绍和对实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梳理,给相关领域研究者们提供方法学的指导,并可拓展种植体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生物力学 应力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陟永 刘济远 +1 位作者 李春洁 唐休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17-724,共8页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是一种只发生于颌骨的严重疾病,其发生与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关,如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等。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有关MRONJ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但是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是一种只发生于颌骨的严重疾病,其发生与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关,如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等。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有关MRONJ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但是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关MRONJ发生机制的主要假说包括骨重建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口腔内微生物感染、免疫抑制等学说,还有软组织毒性、颌骨微裂纹等,且其发病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MRONJ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双膦酸盐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及其结合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锦锦 潘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一种治疗缺失牙的手段,目前,通过对各种预后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尤其是近年来与正畸治疗的结合应用,扩大了牙移植的应用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体牙移植术后根吸收和骨质粘...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一种治疗缺失牙的手段,目前,通过对各种预后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尤其是近年来与正畸治疗的结合应用,扩大了牙移植的应用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体牙移植术后根吸收和骨质粘连的发生率,提高了移植牙的预后疗效。因此,本文就影响牙移植的预后因素及其与正畸治疗结合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预后因素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后牙槽嵴保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思捷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拔牙后牙槽嵴会出现不可逆的骨吸收,常导致拔牙区骨量不足,可能会限制后期的种植或传统修复治疗,而牙槽嵴保持术可以减少拔牙后的骨量丢失。故本文从拔牙窝改建特点、影响拔牙窝的愈合因素及生物材料在牙槽嵴保持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 拔牙后牙槽嵴会出现不可逆的骨吸收,常导致拔牙区骨量不足,可能会限制后期的种植或传统修复治疗,而牙槽嵴保持术可以减少拔牙后的骨量丢失。故本文从拔牙窝改建特点、影响拔牙窝的愈合因素及生物材料在牙槽嵴保持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持 拔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骨缺损修复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育豪 张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作为一种新颖的智能响应型生物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已用于骨缺损修复研究。该类材料可在温度、水分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初始态”与“临时态”之间的三维形状转变,可紧密充填骨缺损,改善了常规植入材料形状不匹配、植入难度大等... 作为一种新颖的智能响应型生物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已用于骨缺损修复研究。该类材料可在温度、水分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初始态”与“临时态”之间的三维形状转变,可紧密充填骨缺损,改善了常规植入材料形状不匹配、植入难度大等缺点。此外,该类材料改性后可作为多孔性骨组织工程支架,用以装载各类生物活性因子及干细胞,促进缺损处新骨形成。SMP已在微创性、修复不规则骨缺损、促进骨缺损再生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本文对其目前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原理、效应、性能优化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高分子材料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赖颖 潘韦霖 +2 位作者 刘畅 黄静远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牙根外吸收(ERR)时,阻生牙拔除术后邻牙的预后。方法以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ERR但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63例患者的75颗ERR邻牙作为研究对象,微创拔除埋伏阻生牙后,术后随访6月,观察ERR邻牙的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牙根外吸收(ERR)时,阻生牙拔除术后邻牙的预后。方法以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ERR但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63例患者的75颗ERR邻牙作为研究对象,微创拔除埋伏阻生牙后,术后随访6月,观察ERR邻牙的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与患者年龄、性别、牙根数量、牙根吸收类型、牙根吸收程度的关系。结果在75颗ERR邻牙中,67颗(89.3%)为无症状活髓牙。ERR邻牙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相关(r=0.330,P<0.05),年龄低于30岁者ERR邻牙均保持了无症状活髓。ERR邻牙的预后与性别、牙根数量、牙根吸收类型、牙根吸收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因相邻埋伏阻生牙导致的牙根外吸收而无临床症状的恒牙,有较大概率在阻生牙拔除术后保存活髓,建议密切随访观察,不必行预防性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牙根外吸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廖锋 刘瑶 +3 位作者 刘航航 胡建 赵爽 杨世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1)、ASP+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1+40 mg·L-1 ASP)。CCK8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酶(COL-Ⅰ)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CyclinD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糖尿病+ASP组(糖尿病大鼠,ASP喂养),制备大鼠胫骨骨缺损,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高糖组、ASP+高糖组的BMSCs增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组和ASP+高糖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中BMSCs钙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OCN、Osx、COL-Ⅰ、CyclinD1、β-catenin的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骨小梁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P可促进高糖状态下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及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缺损修复,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被引量:21
15
作者 潘剑 刘济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为骨重建抑制学说、血管生成抑制学说、口腔微生物感染学说、免疫抑制学说、细胞毒性、颌骨微裂纹形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但基于单机制进行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物...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为骨重建抑制学说、血管生成抑制学说、口腔微生物感染学说、免疫抑制学说、细胞毒性、颌骨微裂纹形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但基于单机制进行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物治疗前规范的口腔检查及相关疾病预处理,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口腔随访对MRONJ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MRONJ治疗过程中,准确判断其分期,根据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的同时,也需考虑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本文将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及指南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年来对MRONJ诊治经验相结合,对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展开阐述和讨论,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机制 预防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翻瓣设计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韦霖 曹钰彬 +4 位作者 刘畅 刘济远 李春洁 潘剑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评价不同翻瓣设计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9个常用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29日;并对纳入研究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研究质量由2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 目的评价不同翻瓣设计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9个常用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29日;并对纳入研究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研究质量由2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研究,纳入受试者合计1 033人,纳入牙数合计1 421颗。17项研究中,1项高偏倚风险,其他16项偏倚风险不确定。封套瓣的术后疼痛轻于标准三角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封套瓣与Szmyd瓣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zmyd瓣或封套瓣术后疼痛较标准三角瓣轻,考虑到封套瓣操作的便利性,实际应用中可能优于其他翻瓣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拔牙 META分析 疼痛 翻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弓丝材料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影响的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畅 王艳 +3 位作者 潘韦霖 余昌浩 黄静远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7个常用数据库对不同材料的初始弓丝与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0月1日。对纳入文献参照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的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7个常用数据库对不同材料的初始弓丝与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0月1日。对纳入文献参照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R软件3.4.2(调用JAGS 4.3.0)、Ge MTC 0.14.3及STATA 1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涉及330名患者,涉及4种干预措施(多股不锈钢弓丝、普通镍钛弓丝、超弹镍钛弓丝、热激活镍钛弓丝)。5篇文献中,2篇为低偏倚风险,1篇为高偏倚风险,2篇偏倚风险情况不清。初戴固定矫治器后的第1天及第7天,4种弓丝引起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排秩概率分析表明VAS最小的材料最有可能是热激活镍钛弓丝。结论固定矫治时选用热激活镍钛弓丝作为初始弓丝可能是正畸治疗初始疼痛最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金属丝 疼痛 牙科合金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底癌颈淋巴清扫术后锁骨骨折误诊为颈部转移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志燕 李春洁 +3 位作者 孙海滨 高宁 李锦锦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1-693,共3页
口底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锁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远期并发症,容易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所忽略。本文报告1例男性口底癌患者原发灶扩大切除同期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发生锁骨骨折被误诊为颈部转移。
关键词 口底癌 颈淋巴清扫术后 锁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种植术后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宇驰 王雨薇 +2 位作者 郭晓东 包崇云 王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以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明确骨挤压的手术设计对于术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级差备洞(对照组)、改良骨挤压(实验组A)、常规骨挤压(实验组B)于CD1小鼠愈合拔牙窝... 目的:研究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以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明确骨挤压的手术设计对于术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级差备洞(对照组)、改良骨挤压(实验组A)、常规骨挤压(实验组B)于CD1小鼠愈合拔牙窝内植入相同种植体,并于术后(0、3、21d)处死小鼠,制备组织学染色切片并检测种植体稳定性。结果:实验组B术后3dTRAP染色阳性信号强于实验组A及对照组,并且术后21d种植体颈部观察到明显骨吸收,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也明显低于实验组A。结论:通过减小骨挤压后种植窝与种植体的直径差有利于减少术后骨吸收的发生,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牙种植体 骨密度 骨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