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的生物学功能及治疗口腔疾病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崔钰嘉 孙建勋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黄连、三颗针、黄柏等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够有效地抗惊厥、抗高血压、抗肿瘤、抗抑郁、抗炎、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人们逐渐发掘出黄连素用于治疗口...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黄连、三颗针、黄柏等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够有效地抗惊厥、抗高血压、抗肿瘤、抗抑郁、抗炎、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人们逐渐发掘出黄连素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的潜力,研究其与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病、口腔黏膜病、颌面部肿瘤的关系。本文就黄连素的生物学功能和其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黄连素在治疗口腔疾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龋病 根尖周炎 牙周炎 口腔黏膜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与全身和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瑞 彭显 +1 位作者 徐屹 段丁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6-341,共6页
蛋白质糖基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通过赋予蛋白质各种结构和功能特征而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唾液作为一种获取简单且无创的生理物质,包含有来自血清、龈沟液、口咽黏膜分泌物的成分。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 蛋白质糖基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通过赋予蛋白质各种结构和功能特征而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唾液作为一种获取简单且无创的生理物质,包含有来自血清、龈沟液、口咽黏膜分泌物的成分。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唾液的认识被不断更新。研究发现,唾液蛋白质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指标,唾液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也与多种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唾液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与全身和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糖基化 唾液 全身系统疾病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荣球菌与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罗瑜雪 孙蔓琳 +3 位作者 施培磊 刘盼 陈艺尹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82,共7页
韦荣球菌是口腔生物膜的早期定植菌之一,高丰度分布于口腔微生态中。目前在口腔中已检出7种韦荣球菌,其在不同部位、不同患者口腔中存在分布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韦荣球菌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密切,韦荣球菌有助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且能分... 韦荣球菌是口腔生物膜的早期定植菌之一,高丰度分布于口腔微生态中。目前在口腔中已检出7种韦荣球菌,其在不同部位、不同患者口腔中存在分布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韦荣球菌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密切,韦荣球菌有助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且能分解链球菌代谢产生的乳酸,是被公认的致龋因素之一;韦荣球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提供黏附位点,并可通过促进免疫反应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韦荣球菌脂多糖的致病性及代谢产生H2S也与牙髓及根尖周病、口臭等相关。韦荣球菌与疾病的相关性已有研究进行阐释,与相关致病菌的作用机制也有一定进展,但其影响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韦荣球菌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荣球菌 龋病 牙周病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审绥 吴沉洲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光动力疗法(PDT)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其表现出的治疗前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PDT具有微创、低毒副作用、高选择性、重复性好、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PDF的适... 光动力疗法(PDT)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其表现出的治疗前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PDT具有微创、低毒副作用、高选择性、重复性好、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PDF的适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PDT的基本原理、治疗要素及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钛氧钾激光应用于口腔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姜雪 黄淡远 廖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56-462,共7页
激光因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特点而逐渐被运用于临床以辅助或替代传统治疗方法。磷酸钛氧钾激光作为一种新型激光技术,因其波长较短、激光性能较好,且具有热损伤小、切割软组织能力及杀菌力较强、减少麻醉药用量及无痛等优点而被运用... 激光因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特点而逐渐被运用于临床以辅助或替代传统治疗方法。磷酸钛氧钾激光作为一种新型激光技术,因其波长较短、激光性能较好,且具有热损伤小、切割软组织能力及杀菌力较强、减少麻醉药用量及无痛等优点而被运用于口腔领域。本文综述了磷酸钛氧钾激光在口腔治疗中的特性及应用,以期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钛氧钾激光 应用特性 口腔疾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疾病恶性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廖敏 程磊 +1 位作者 周学东 任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7,共7页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十大最流行的恶性病损之一。口腔微生物感染是口腔癌重要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作为口腔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黏膜恶变存在密切联系,而相关动...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十大最流行的恶性病损之一。口腔微生物感染是口腔癌重要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作为口腔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黏膜恶变存在密切联系,而相关动物实验也证实,白色念珠菌感染能促进上皮癌变。现有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可能的促癌机制涉及破坏上皮屏障、产生致癌物质(包括亚硝胺、乙醛)、诱导慢性炎症反应、激活免疫反应等。然而,目前关于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充分,一些假说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就目前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疾病恶性转化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口腔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癌 亚硝胺 乙醛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博磊 程磊 +1 位作者 周学东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使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口腔微生物不仅在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使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口腔微生物不仅在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口腔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疾病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口腔微生物作用于消化系统多脏器的途径进行综述,为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系统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口腔菌群 消化系统疾病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在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丹 任彪 程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抗菌产品,因其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安全性高、效力持久,是一种长效性的抗菌剂,故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在口腔医学领域,纳米银亦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就纳米银的抗菌机制...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抗菌产品,因其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安全性高、效力持久,是一种长效性的抗菌剂,故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在口腔医学领域,纳米银亦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就纳米银的抗菌机制与特性及其在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抗菌机制 口腔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在口腔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中的致病相关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税钰森 吕潇颖 +1 位作者 李静雅 杨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作为人类口腔中根管再感染和难治性根尖周炎中的主要致病菌,粪肠球菌能够在根管内恶劣的环境中长期生存,对大多数根管治疗药物和清理消毒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抗性,是目前根管治疗的棘手之处。除此之外,它还与一些全身系统性感染,如胃肠... 作为人类口腔中根管再感染和难治性根尖周炎中的主要致病菌,粪肠球菌能够在根管内恶劣的环境中长期生存,对大多数根管治疗药物和清理消毒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抗性,是目前根管治疗的棘手之处。除此之外,它还与一些全身系统性感染,如胃肠道感染、尿道感染等有关。粪肠球菌的致病性与其对宿主的初始黏附、生物膜形成和入侵感染有关。粪肠球菌主要通过表达各种蛋白和糖脂等黏附相关因子实现初始黏附,随后通过调节各种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形成成熟的生物膜,以对抗机体的杀伤并实现细胞间的交流,最终定植到人体各个部位乃至引起全身感染。本文就粪肠球菌的致病相关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根管再感染 难治性根尖周炎 全身系统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管理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程程 丁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21-628,共8页
口腔感染性疾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出于对安全风险和治疗效果不确定的考虑,部分临床医师选择拒绝或推迟妊娠期间口腔疾病的治疗。实际上,作为孕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合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可以减... 口腔感染性疾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出于对安全风险和治疗效果不确定的考虑,部分临床医师选择拒绝或推迟妊娠期间口腔疾病的治疗。实际上,作为孕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合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可以减少口腔致病菌的母婴传播。因此,建议在遵循安全性、必要性、舒适化和多学科合作等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妊娠期患者生理的特殊性,防治并行,对口腔感染性疾病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相关文献和证据,对妊娠期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临床管理的要点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实施妊娠期口腔局部感染安全而有利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口腔感染 牙周感染 龋病 牙髓感染 第三磨牙冠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检测临床应用及伦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静 王玲 刘帆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医学遗传学检测的伦理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十分关注且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基因检测用于临床事件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的可能性,尤其在精准医疗基因检测及预防检测等方面应用广泛。通过对基因检测临床应用... 医学遗传学检测的伦理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十分关注且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基因检测用于临床事件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的可能性,尤其在精准医疗基因检测及预防检测等方面应用广泛。通过对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现状及常见伦理问题进行综述,并对相应的伦理原则进行梳理,提出平等尊重、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及不伤害伦理原则,旨在帮助医务工作者规范诊疗行为及增强基因检测伦理方面的意识,促进基因组学研究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基因检测 医学伦理学 伦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评估与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东 杨征 蒋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11-717,共7页
放射性口腔干燥症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讨论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评估方法,包括唾液分泌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以及放射治疗前、中、后期对口腔干燥症的临床管理措... 放射性口腔干燥症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讨论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评估方法,包括唾液分泌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以及放射治疗前、中、后期对口腔干燥症的临床管理措施,为降低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发生率、缓解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口腔干燥症 唾液腺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毒5-氟尿嘧啶乳糖苷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口腔鳞状细胞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羽婷 刘江 +2 位作者 赵行 何杨 陈谦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为降低5-氟尿嘧啶(5-FU)毒性,设计并合成了5-FU乳糖苷衍生物,并初步探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Vorbrüggen法合成5-FU乳糖苷衍生物,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异核多量子相干谱... 目的为降低5-氟尿嘧啶(5-FU)毒性,设计并合成了5-FU乳糖苷衍生物,并初步探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Vorbrüggen法合成5-FU乳糖苷衍生物,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异核多量子相干谱(HMQC)及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表征其结构,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研究其体外毒性及抗肿瘤活性。结果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Ⅰa、Ⅰb,并通过HRMS、^(1)HNMR、^(13)CNMR、HMQC及HMBC证实了Ⅰa、Ⅰb分别为N-1位及N-3位乳糖基取代的5-FU核苷衍生物;经CCK-8法验证较高浓度(0.7μmol·mL^(-1))Ⅰa、Ⅰb处理24 h对正常口腔角质形成细胞NOK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0.28%及50.68%,均较5-FU的抑制作用弱(68.22%,P<0.05),其中Ⅰb对2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0.7μmol·mL^(-1)浓度下处理Cal-27细胞及UM SCC-47细胞24 h后抑制率分别为81.20%、80.19%。结论目标化合物Ⅰa、Ⅰb较5-FU具有较低毒性,且Ⅰb较Ⅰa具有更明显的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乳糖苷衍生物 减毒 抗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受体通过Yes相关蛋白信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涵 神应强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研究毒蕈碱(m)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荧光定量查询和检测m受体基因在头颈部肿瘤和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采用m受体激动剂卡巴... 目的研究毒蕈碱(m)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荧光定量查询和检测m受体基因在头颈部肿瘤和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采用m受体激动剂卡巴胆碱进一步研究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最终利用免疫荧光探究激活m受体对OSCC细胞内Yes相关蛋白(YAP)核转位的影响。结果m受体基因在头颈部肿瘤中有表达差异:在5种OSCC细胞系中HN4和HN12的m3受体基因高表达(P<0.05)。激活m受体具有促进O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潜能,促进YAP的核转位可能是m受体的作用机制。结论m受体在OS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m受体可能是未来治疗OSCC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受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卡巴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及其提取物在防治口腔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静 王艳 +4 位作者 王川东 黄睿洁 田燕 胡玮 邹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6-552,共7页
作为使用时间最长且应用最广泛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在现代医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多种疾病均显示明确疗效。其药理活性表现为抗炎、抗感染、抗溃疡及抗肿瘤等作用,主要存在于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 作为使用时间最长且应用最广泛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在现代医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多种疾病均显示明确疗效。其药理活性表现为抗炎、抗感染、抗溃疡及抗肿瘤等作用,主要存在于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草对于口腔感染相关的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甘草及其特定提取物在防治龋病、牙周组织疾病、溃疡和念珠菌病等口腔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制品用药安全性评价的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龋病 变异链球菌 牙周组织疾病 白色假丝酵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信号系统及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兴群 徐欣 +1 位作者 周学东 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653,共7页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c-di-AMP)是在继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四(五)磷酸鸟嘌呤核苷((p)ppGpp)、环二鸟嘌呤核苷酸(c-di-GMP)后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菌和支原体中广泛存在。c-di-AMP调控细菌多项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细胞壁稳定...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c-di-AMP)是在继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四(五)磷酸鸟嘌呤核苷((p)ppGpp)、环二鸟嘌呤核苷酸(c-di-GMP)后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菌和支原体中广泛存在。c-di-AMP调控细菌多项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细胞壁稳定性、细胞形态、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以及应对外界环境胁迫等。本文总结了信使分子c-di-AMP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可丰富对c-di-AMP调控作用的全面理解。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口腔常见细菌(如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基因组中均存在编码c-diAMP合成酶的基因,对于这一类基因的功能研究将为深入认识c-di-AMP信号系统在口腔细菌致病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提供重要线索,并为研究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性中的调控机制开辟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 口腔细菌 信号传递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正中多生牙特发性牙吸收的CBCT研究
17
作者 张春淼 叶泽林 游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统计上颌正中多生牙临床资料及CBCT影像,分析其发生特发性牙吸收的流行病学相关概率及其CB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的性别、年龄及CBCT资料,分析并记录多生牙数目、位置、是否存在特发性牙吸收以及吸收... 目的:通过收集统计上颌正中多生牙临床资料及CBCT影像,分析其发生特发性牙吸收的流行病学相关概率及其CB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的性别、年龄及CBCT资料,分析并记录多生牙数目、位置、是否存在特发性牙吸收以及吸收类型。结果:509例患者共617颗上颌正中多生牙中有89颗(14.4%)发生特发性吸收。男(342例),女(167例)患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特发性吸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岁以下年龄组发生率最低,为0.6%,41~50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为71.4%;在三维方向上,冠状位和矢状位上不同位置的多生牙吸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位上,A2型(19.4%)和C型(18.7%)的发生率较高;矢状位上,Ⅴ型(34.8%)和Ⅳ型(29.9%)发生率较高。在发生特发性吸收的多生牙中,牙冠内吸收最多,为50颗(56.2%),其次为冠根内吸收22颗(24.7%),牙根外吸收9颗(10.1%),内外混合型吸收4颗(4.5%),牙冠外吸收3颗(3.4%)和牙根内吸收1颗(1.1%)。结论:上颌正中多生牙的特发性牙吸收与年龄以及多生牙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上所处位置相关,其发生部位多位于牙冠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多生牙 特发性吸收 牙冠内吸收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与骨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敏 张曦丹 +2 位作者 孙吉宇 李晨 甘雪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经历生物发生、分裂、融合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这些事件统称为线粒体动力学。诸多研究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的失衡与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可为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途径。因...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经历生物发生、分裂、融合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这些事件统称为线粒体动力学。诸多研究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的失衡与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可为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途径。因此,笔者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与骨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在线粒体动力学维度上提供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骨相关疾病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自噬 分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代谢组学研究
19
作者 李伟 周京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从代谢终产物的角度诠释了基因、蛋白质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是采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技术对生命体的体液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绘制特征代谢图谱,找寻差异性代谢产物。目前代谢组...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从代谢终产物的角度诠释了基因、蛋白质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是采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技术对生命体的体液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绘制特征代谢图谱,找寻差异性代谢产物。目前代谢组学多应用于疾病分型、药物毒性评估、植物分类、海洋环境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本文就近期在口腔医学方面开展的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质谱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在慢性根尖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卫晓萱 李博磊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3-368,共6页
慢性根尖周炎往往伴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增长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相关因子及酶能够促进或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影响慢性根尖周炎的发展。近年来,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破骨细胞在不同因子... 慢性根尖周炎往往伴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增长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相关因子及酶能够促进或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影响慢性根尖周炎的发展。近年来,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破骨细胞在不同因子作用下的不同反应,及其所展现的未来治疗方向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在临床治疗中,人为干预相关通路,如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的激活、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但相关治疗措施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其临床有效性亦有待评估。本文旨在对目前破骨细胞在慢性根尖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口腔疾病 破骨细胞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