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缺损修复数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秦庆钊 温奥楠 +3 位作者 高梓翔 朱玉佳 王勇 赵一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类:传统数字化方法(镜像法和数据库法)、模型变形法、统计形状模型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和评价上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颌骨重建 颜面缺损 赝复体 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魏湘悦 许钰涵 +1 位作者 刘焱萍 程岘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口腔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涵盖牙髓病、牙周病、颌面部骨缺损等多种病理类型。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 口腔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涵盖牙髓病、牙周病、颌面部骨缺损等多种病理类型。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现有研究表明,SF生物材料在牙髓再生、牙周病治疗及颌面骨修复等关键领域均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其技术前沿已延伸至可降解传感器和智能递送系统等创新器械的研发,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旨在系统地梳理SF生物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及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口腔疾病治疗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下的口腔黏膜病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青默 魏攀 华红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融合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医学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腔黏膜病诊断和评估高度依赖形态...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融合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医学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腔黏膜病诊断和评估高度依赖形态学特征,AI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AI在口腔黏膜病辅助诊断、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口腔黏膜病AI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口腔黏膜病 辅助诊断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的量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丹慧 丁建芬 +2 位作者 杨周蕊 胡凯 陈霄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 明确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7个门诊科室环境表面的接触时间与频次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接触频次、95%置信区间及累积接触频率。结果 口腔诊疗操... 目的 明确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7个门诊科室环境表面的接触时间与频次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接触频次、95%置信区间及累积接触频率。结果 口腔诊疗操作中环境表面平均接触26.75次/操作,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体牙髓病专业(46.25次/操作),最低为口腔黏膜病专业(10.19次/操作)。高频接触表面为无影灯手柄、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电脑键盘及鼠标、三用枪手柄及线前端、高速牙科手机及线前端,接触频次分别为3.99、3.85、2.65、1.86、1.40次/操作。所有口腔专业的高频接触表面均包含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75%的专业包含电脑键盘及鼠标,50%的专业接触频次最高为无影灯手柄;环境表面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冠预备操作(113.50次/操作),最低为正畸咨询(8.50次/操作)。结论 不同口腔专业及不同口腔诊疗操作的高频接触表面不同,医疗机构应根据口腔科室高频接触表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及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环境清洁消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疗操作 高频接触表面 环境表面 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可能作为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5
作者 徐励 史闻 +4 位作者 李月华 沈亚俊 谢尚 单小峰 蔡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究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LIM and calponin homology domains 1,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Gene Ontology)、基因共表达网络等生物... 目的:探究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LIM and calponin homology domains 1,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Gene Ontology)、基因共表达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使用12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表达趋势,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等探究关键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及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细胞系DOK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中21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数据分析关键基因与患者临床疾病信息的关联,同时结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方法分析结果辅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探究关键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测序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NA(P<0.001)及蛋白质(P<0.0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织。Cal27中LIMCH1低表达组24 h内划痕愈合面积大于高表达组(P<0.01),72 h内增殖能力高于高表达组(P<0.01),24 h凋亡率高于其高表达组(P<0.05),而DOK中LIMCH1低表达组与其高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LIMCH1低表达与患者较差的远期预后(P=0.013)及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5)相关。对于LIMCH1潜在作用机制的探究中明确其并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途径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结论:LIMCH1可能作为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法和间接法数字印模制作的高嵌体适合性评价的体外研究
6
作者 钱锟 刘亦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预备质量。仿头模固定于牙科治疗椅,将标准人工牙列模型固定于仿头模内。将A、B组树脂人工牙依次置于人工牙列内相应位置,口内扫描仪获取36牙位数字印模。成品托盘,聚醚硅橡胶制取C、D组树脂牙列印模,灌注石膏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扫描C、D组石膏模型。4组均使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完成高嵌体设计,送加工部门完成高嵌体制作(A、C组使用氧化锆材料,B、D组使用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材料),使用三维配准方法评价高嵌体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结果: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均小于直接法数字印模组(P<0.05),各处理组远中边缘间隙值最大(P<0.05),不同制作材料对高嵌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均优于直接法,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两种修复材料对高嵌体适合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牙瓷料 氧化锆 二硅酸锂 高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扣刺预处理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莹 赵璞 刘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口腔白斑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ALA-PDT治疗,试验组先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再接受常规ALA-PD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分型,测量病损面积,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单位面积病损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等,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对两组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共纳入患者11例,对照组共纳入患者1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和36.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4.5%和57.9%,无缓解率分别为0%和5%;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分别为100%和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1,P=0.456)。试验组和对照组单位面积病损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9.05±5.74)min/cm^(2)和(21.38±15.44)min/cm^(2),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2.36±0.67)次和(3.58±1.57)次,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t=-2.932,P<0.05)。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再次证实预处理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间(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针扣刺预处理并没有增加ALA-PDT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细针扣刺预处理后行常规ALA-PDT对于口腔白斑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节约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光动力治疗 细针扣刺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进展
8
作者 俞光岩 彭歆 +7 位作者 高敏 叶鹏 葛娜 贾梦琪 李炳雨 唐祖南 胡耒豪 章文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于2015年在本刊发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肿瘤研究50年回顾》一文,对2012年前的50年唾液腺肿瘤研究工作做了系统性总结[2],本文介绍近10年本课题组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诊断 治疗 发病率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即刻种植时动态导航系统的种植精度分析
9
作者 李虹 马斐斐 +3 位作者 翁金龙 杜阳 吴彬彰 孙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动态导航系统在种植外科中广泛应用,种植外科手术可以根据植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探讨即刻种植对动态导航下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病例(男... 目的:动态导航系统在种植外科中广泛应用,种植外科手术可以根据植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探讨即刻种植对动态导航下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病例(男性5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14±11.99)岁,共97枚种植体,其中51枚为延期种植,46枚为即刻种植。通过测量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与术前种植计划的偏差,对延期种植及即刻种植的精度进行定量对比评价。选择角度误差、植入点三维误差和根尖点三维误差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将植入点的水平误差、末端点的水平误差、植入点深度误差以及末端点深入误差作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纳入的种植修复体的一年留存率和成功率均为100%,无机械或生物学并发症。整体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46±0.458)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76±0.526)mm,角度误差为3.022°±1.566°。延期种植组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57±0.478)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85±0.481)mm,角度误差为2.936°±1.470°;即刻种植组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34±0.440)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65±0.780)mm,角度误差为3.117°±1.6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9、0.850、0.575)。结论: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的精度与延期种植相似,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导航系统 牙种植 即刻种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欣 鲁玉宗 +3 位作者 杨咏涛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 研究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0例拟进行2个种植体支持的联冠或者固定桥修复患者的数字化印模,在模型打印完成后的3、7、14 d在替代体上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 目的 研究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0例拟进行2个种植体支持的联冠或者固定桥修复患者的数字化印模,在模型打印完成后的3、7、14 d在替代体上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中基于扫描数据分析不同时间扫描杆相对于口内扫描的3D偏差、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结果 种植替代体位置发生了与模型收缩方向一致的近中舌侧偏移。从第7天开始,替代体(扫描杆)的3D偏差、距离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相较于第3天显著增大(P<0.05)。在第14天时,变化更加明显,其中3D偏差、距离线性偏差及轴线角度偏差与3 d和7 d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线性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树脂模型的尺寸稳定性不足会导致替代体相对位置和角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替代体对种植体位置复制的精度。建议在模型打印完的7 d内完成修复体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树脂工作模型 尺寸稳定性 种植修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忠豪 刘峰 +17 位作者 陈江 黄翠 韩向龙 胡文杰 胥春 刘伟才 牛丽娜 马楚凡 赵一姣 赵克 郑明 陈亚明 黄庆丰 满毅 徐明明 邓旭亮 周倜 师晓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行数字化美学设计缺少系统认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美学诊疗设计流程,提升治疗结果的均质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CSDDI)召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此项共识。共识对数字化美学资料的采集要点、整合步骤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美学修复宏观决策树及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的相应工作流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修复 数字化美学设计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探索
12
作者 邓旭亮 徐明明 杜宸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1-826,共6页
近年来,我国持续面临口腔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高质量口腔诊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作为以数据驱动、算法支持和模型推理为核心的智能技术体系,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医学中持续拓展其应用边界。为... 近年来,我国持续面临口腔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高质量口腔诊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作为以数据驱动、算法支持和模型推理为核心的智能技术体系,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医学中持续拓展其应用边界。为此,本文系统回顾了AI在口腔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涵盖临床诊疗、基础与材料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具体而言,在临床方面,AI显著提升了口腔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效率,以及手术操作的智能化水平;在科研方面,机器学习加快了口腔疾病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口腔微生态的解析与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进程;在教育方面,AI助力构建口腔医学知识图谱,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虚拟仿真训练,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在医院管理层面,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分诊、预问诊生成、病历文书处理与质控审核,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一个以“AI口腔助手”为核心的多智能体协同体系正逐步构建,涵盖影像分析、治疗规划、术中导航、随访预测、患者沟通和行政管理等多个环节,通过统一接口与知识系统,实现覆盖诊疗全流程的人机协同。尽管AI已取得显著成效,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数据隐私保护、模型稳定性、跨机构适应性及可解释性等多重挑战。未来亟需构建联邦学习框架、开展多中心验证、引入因果推理方法并健全伦理治理体系,以保障AI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在上述基础上,AI有望从“辅助工具”迈向“可信伙伴”,以持续推动我国口腔医学服务体系向更加可及、高效与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口腔医学 深度学习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学行业的发展趋势
13
作者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0,共4页
口腔医学是以维护、促进口腔健康,防治口腔器官和口颌系统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级学科。通过数代口腔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我国口腔医学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快速的发展,口腔医师人数达到33.4万,口腔医师与人口的比例为1∶4600,已经建... 口腔医学是以维护、促进口腔健康,防治口腔器官和口颌系统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级学科。通过数代口腔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我国口腔医学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快速的发展,口腔医师人数达到33.4万,口腔医师与人口的比例为1∶4600,已经建成了口腔医学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的口腔健康整体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加强口腔医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强化基层口腔医师培养;优化口腔医学教育,提高口腔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强化基层口腔医疗,夯实口腔医疗服务的基础;规范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强化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建设;普及口腔健康科普知识,增强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改善民众的口腔健康行为;发挥口腔医学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引领作用,这些是发展口腔医学、建设口腔医学强国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口腔医师 行业发展 医学教育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硬组织修复材料仿生设计制备和临床转化
14
作者 赵菡 卫彦 +15 位作者 张学慧 杨小平 蔡晴 宁成云 徐明明 刘雯雯 黄颖 何颖 郭亚茹 江圣杰 白云洋 吴宇佳 郭雨思 郑晓娜 李文静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口腔疾病几乎涉及到每个个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积累的重要问题。牙齿和颌骨是行使口腔功能和支撑外貌轮廓的重要结构基础。小范围牙齿缺损可能引发牙本质过敏症,大范围缺损则会导致牙齿... 口腔疾病几乎涉及到每个个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积累的重要问题。牙齿和颌骨是行使口腔功能和支撑外貌轮廓的重要结构基础。小范围牙齿缺损可能引发牙本质过敏症,大范围缺损则会导致牙齿形态和功能破坏,而牙齿缺失常造成牙槽骨吸收低平,不利于后续修复。临床上牙本质过敏症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以牙本质小管封闭为主,其效果不佳且易复发;材料充填是牙体缺损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现有材料与牙齿力学性能匹配差,界面结合不足,修复体寿命短;而牙槽骨低平的垂直骨增量则是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牙齿微观结构及其构效关系的深入解析,缺少对牙槽骨再生微环境的深入认识,导致材料设计忽视了从微观结构功能仿生到宏观效果实现的协同考量。因此,发展牙齿/颌骨结构与功能高度仿生的修复材料新技术与临床新策略是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修复材料 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电学微环境 骨充填材料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马丽娟 腾雍辉 +4 位作者 王勇 赵一姣 张馨月 秦庆钊 尹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1.0软件建立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数字模型。利用儿童丝圈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构建冠部固位与丝圈结构一体化的全冠及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并分别采用钴铬合金、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及钛合金三种材料进行构建。在ANSYS Work Beach 2023 R2软件中,对模型46和84的咬合面施加垂直和沿牙体长轴倾斜45°的70 N载荷,以及丝圈上表面10 N载荷,模拟患儿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正中咬合与侧方咬合,分析丝圈间隙保持器及基牙的受力情况。结果: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最大主应力明显低于全冠丝圈间隙保持器。应力云图显示,最大主应力峰值出现在丝圈末端与冠部结构连接处,表明这一部位更容易发生断裂;使用PEEK材料制作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内部组织面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小;46和84牙齿的等效应力(Von Mises应力)最小,分别为23.18 MPa和36.35 MPa,且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位于46牙齿近中、84牙齿远中靠近牙根部与丝圈间隙保持器接触的区域。结论:在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情况下,佩戴数字化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且PEEK材料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牙的受力,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缺失 正畸保持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急诊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16
作者 郭华秋 王哲 +1 位作者 杨雪 白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止血方法、就诊次数与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状况和出血原因等因素的关联性。结果:共...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止血方法、就诊次数与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状况和出血原因等因素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口腔出血患者4764人次,其中男性2660人次(55.84%),女性2104人次(44.16%),平均年龄40.7岁。口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拔牙术后出血(3080例,64.65%),其次为牙龈出血(1386例,29.09%)、门诊手术术后出血(194例,4.07%)、颌面部肿物出血(33例,0.69%)、住院手术术后出血(24例,0.50%)、其他原因出血(47例,0.99%)。使用简单方法止血1867例(39.19%),使用复杂方法止血2897例(60.81%),其中碘条填塞及加压缝合是最常使用的止血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使用复杂止血方法的比例更高,牙龈出血通常使用简单方法止血,拔牙术后出血通常采用复杂方法止血。患有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更易因出血问题多次就诊,性别及年龄不影响患者的就诊次数。结论:急诊就诊的口腔出血常见原因是拔牙术后出血及牙龈出血,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通过压迫止血、加压缝合和填塞碘条可有效止血,部分严重出血的患者需进一步处理;少数的出血患者可诱发全身并发症,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急诊 出血 危险因素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的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朱慧 闵赛南 +4 位作者 苏家增 陈艳 彭歆 于尧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4,F0003,共6页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的溃疡,与鳞状细胞癌颇为相似,易于误诊。组织学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多种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有时存在组织细胞的不典型增生,需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鉴别。由于EUOM的罕见性及特异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 鳞状细胞癌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NLK基因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
18
作者 李梦迪 雷蕾 +2 位作者 刘中宁 李健 姜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及过表达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神经向分化的作用,并探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NLK基因表达对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 目的:探讨沉默及过表达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神经向分化的作用,并探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NLK基因表达对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在hBMSCs中分别转染siRNA沉默NLK基因(实验组转染沉默NLK基因的siRNA,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并记为阴性对照组)或慢病毒过表达NLK基因(实验组感染过表达NLK基因的慢病毒,对照组感染空载体慢病毒并记为空载体组),之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NLK基因对hBMSCs神经向分化的影响。采用6周龄雄性BALB/C nu/nu裸鼠构建皮下异位成骨模型,分为以下4组:①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②β-TCP+hBMSCs成骨诱导组,③β-TCP+siRNA-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④β-TCP+siRNA-NLK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术后4周获取标本,通过组织形态学染色检测裸鼠体内成骨成神经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RNA沉默hBMSCs的NLK基因后,神经相关基因βⅢ微管蛋白(classⅢβ-tubulin,TUBB3)、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ion protein-2,MAP2)、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巢蛋白(nestin,NES)、NG2蛋白聚糖(NG2 proteoglycan,NG2)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UBB3、MAP2等蛋白表达也升高。慢病毒过表达NLK基因后,与空载体组相比,神经相关基因TUBB3、MAP2、S100及NG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UBB3蛋白表达降低。构建裸鼠皮下异位成骨模型术后4周发现β-TCP+siRNA-NLK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较其他3组形成更多矿化组织,并且成骨相关标记物BMP2及成神经相关标记物S100显著高表达。结论:siRNA沉默NLK基因可以促进hBMSCs体外神经向分化,并在裸鼠体内异位成骨模型中能够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NLK基因 神经向分化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19
作者 杜欣 温奥楠 +4 位作者 高梓翔 李志华 张晟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gic wrap 2021和Materialise magics 21.0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型整合及导板设计,构建包含钉孔导轨和植入杆导轨的双约束分体式导板,并经金属激光三维打印。模型和口内试戴结果显示,该导板就位良好、稳定性佳,术后CBCT验证微螺钉植入部位与术前设计方案基本一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该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为临床微螺钉植入提供了一种精确、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手术定位导板 微螺钉种植体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微生态在口腔及全身疾病早期防治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孙翔宇 袁超 +2 位作者 周芯竹 刁婧 郑树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63,共5页
唾液是口腔中蕴含丰富生物学标志物的重要体液,其内含的微生态在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唾液自身具有取样简便、无痛无创、支持重复取样的独有优势,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疾病监测与随访研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 唾液是口腔中蕴含丰富生物学标志物的重要体液,其内含的微生态在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唾液自身具有取样简便、无痛无创、支持重复取样的独有优势,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疾病监测与随访研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课题组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中,通过基于蛋白质/多肽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不同组学技术分析,将不同节段以及不同取样方法所采集唾液样本进行对比,以探索唾液的稳定性;同时以龋病、牙周病为代表的口腔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为代表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为切入点,明确了唾液生物学标志物在疾病早期防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微生态系统 多组学 生物学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