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今 李继遥 +2 位作者 朱昞 周学东 肖晓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1)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 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1)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4种口腔细菌形成多菌种生物膜,药物为GCE、GCE-B、NVE1,扫描电镜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采用MBECTM-HTP-Assay测定药物对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从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粘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生物膜成熟结构。GCE、GCE-B、NVE1对口腔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GCE、GCE-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NVE1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药物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MBEC是MIC的2~16倍。结论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地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蜂房 细菌生物膜 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工程学原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曦 边专 聂敏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34-135,138,共3页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和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人类工程学原则在口腔技能训练和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兼顾了医生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舒适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和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人类工程学原则在口腔技能训练和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兼顾了医生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舒适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人体工程学 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今 朱昞 +2 位作者 周学东 李继遥 肖晓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主要与致龋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细菌生长抑制及清除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5种口腔细菌,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为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 目的:研究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主要与致龋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细菌生长抑制及清除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5种口腔细菌,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为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300ml/L乙醇提取物1.80g/L)、五倍子C(GCE-C,500ml/L丙酮提取物4.67g/L)、五倍子D(GCE-D,1000ml/L丙酮提取物0.80g/L)、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测定五倍子不同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和对5种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inimalbiofilmeradicationconcentration,MBEC)。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黏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成熟生物膜结构。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浮游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五倍子B对5种口腔生物膜细菌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五倍子C和五倍子D,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生物膜的MBEC是MIC的2~16倍左右。结论:中药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中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的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口腔 细菌 生物膜 清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在体外生物膜模型中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继遥 黄正蔚 +1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 ;②五倍子的加入能抑制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片的粘附 ;③五倍子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口腔常驻菌形成 龋病 生物膜 体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对成骨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叶玲 苏勤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nHA_PA66的细胞培养基(DMEM)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DMEM培养基作用于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HA_PA66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酶...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nHA_PA66的细胞培养基(DMEM)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DMEM培养基作用于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HA_PA66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酶联法检测细胞ALP活性的变化;QRT_PCR测量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在98%~106%之间,且无量效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ALP活性及骨钙素基因表达相似,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具有骨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 实时定量PCR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对牙髓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苏勤 叶玲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_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 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_PCR (QRT_PCR)等实验技术及方...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_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 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_PCR (QRT_PCR)等实验技术及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nHA_PA66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牙髓细胞在nHA_PA66浸提液作用下,细胞外形无明显改变;nHA_PA66对牙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 活性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的表达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 nHA_PA66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 料,对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未见到明显的细胞生物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 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学中有限元分析法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尹伟 李四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5-126,130,共3页
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它可以对结构、形状、载荷和材料力学性能等极其复杂的构件进行应力分析,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快速而精确地求解,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本文就目前口腔医学中有限元分... 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它可以对结构、形状、载荷和材料力学性能等极其复杂的构件进行应力分析,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快速而精确地求解,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本文就目前口腔医学中有限元分析法模型建立的方法、发展趋势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有限元分析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牙痛酊对口腔致病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家龙 何永红 +3 位作者 朱珠 万呼春 吴妮娅 张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口腔致病菌 牙痛酊 实验研究 复方 常见致病菌 体外抑制作用 牙龈肿痛 标准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周韧带细胞和β-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的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翼 王贻宁 +2 位作者 赵艳 田敏 陈新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以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以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作为种子细胞,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7d的PDLCs和β-TCP的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在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的β-TC... 目的:以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以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作为种子细胞,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7d的PDLCs和β-TCP的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在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的β-TCP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8周后支架材料部分吸收,可见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组织,其内可见小血管、腺体等结构;12周时支架材料大部分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片状的新生结缔组织。空白组组织形成较少,支架材料降解与实验组相似。结论:体外培养的PDLCs与β-TCP复合后,能在体内增殖、分化,形成结缔组织,从而证明以β-TCP作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牙周膜 牙周韧带细胞 Β-磷酸三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江汉 台保军 +2 位作者 杜民权 黄薇 郭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8-90,共3页
关键词 口腔健康行为 湖北省 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 人类活动 个体健康 调查结果 各年龄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无机抗菌剂加入树脂中对口腔常见细菌黏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罡 陈治清 +3 位作者 吴兴惠 肖晓蓉 李艳红 朱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检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作用效果,以及加入该抗菌剂的基托树脂表面的口腔常见细菌的黏附情况。方法将一定量细菌、真菌接种到含有适当比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的培养基中,检测该抗菌剂的抑菌情况;应用体外... 目的检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作用效果,以及加入该抗菌剂的基托树脂表面的口腔常见细菌的黏附情况。方法将一定量细菌、真菌接种到含有适当比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的培养基中,检测该抗菌剂的抑菌情况;应用体外菌斑模型观察含有抗菌剂的聚甲基丙烯酸基托树脂表面的微生物黏附状况。结果含银无机抗菌剂在8%的质量分数内可以完全抑制口腔常见细菌的生长,在质量分数为1.25%和2.5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但是在16d的实验期内未能抑制细菌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结论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在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中加入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没有表现出抑制细菌黏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剂 聚甲基丙烯酸树脂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影响炎性牙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立伟 陈扬熙 +2 位作者 白丁 张京剧 段培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力及炎性刺激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联合效应。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别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和注射内毒素健康大鼠模型,近中移动两模型的上颌磨牙。结果在0h、2h、12h、2d、7d、14d时,磨牙近中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内肿... 目的探讨正畸力及炎性刺激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联合效应。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别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和注射内毒素健康大鼠模型,近中移动两模型的上颌磨牙。结果在0h、2h、12h、2d、7d、14d时,磨牙近中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的蛋白表达出现波动,2d时平均光密度(OD)值达到峰值。结论急、慢性牙周炎症均可阻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研究提示对成年牙周炎患者,牙移动应谨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症 正畸力 改建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凌 巢永烈 杜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PDLF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d,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PDLF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d,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高剂量静磁场(250mT)明显增强HPDLF的ALP活性(P<0.05)。各磁场剂量组的细胞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G0/G1期、S期、G2/M期分布和增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可促进HPDLF的ALP活性,而对SOD活性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碱性磷酸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昕 周学东 +2 位作者 李秉琦 李继遥 肖晓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47,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群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状况,分析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方法212例健康老年人分为4组:A1组(男性,有义齿),B1组(男性,无义齿),A2组(女性,有义齿)和B2组(女性,无义齿)。标准含潄法取样,样本接种于沙堡琼...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群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状况,分析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方法212例健康老年人分为4组:A1组(男性,有义齿),B1组(男性,无义齿),A2组(女性,有义齿)和B2组(女性,无义齿)。标准含潄法取样,样本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念珠菌,CHROMagarCandidaTM鉴定培养基鉴定白色念珠菌,碳水化合物同化反应鉴定体系鉴定念珠菌菌种。培养基中念珠菌菌落计数为每个样本的念珠菌检出强度。比较4组健康老年人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212例老年人中116例检出念珠菌,检出率为54.72%。检出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10个菌种。A1、B1、A2和B2组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6.67%,36.07%,64.15%和56.0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56.25%,21.31%,56.60%和38.00%。A1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B1组(P<0.05)。高念珠菌强度者在A1、A2组所占比例分别较B1、B2组高(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口腔总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增高与义齿修复相关。老年人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临床株 老年人 义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征医学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彩 郝玉庆 周学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对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收集我国1980~2005年窝沟封闭防龋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196篇窝沟封闭防... 目的:对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收集我国1980~2005年窝沟封闭防龋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196篇窝沟封闭防龋临床研究文献中,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包括了7304名试验对象,平均样本量为406名。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Meta分析表明,RR是0.19,95%可信区间为0.16~0.22。结论: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窝沟封闭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扩增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6
作者 蔡扬 李秉琦 陈谦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状况 ,探讨中心体的异常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黏膜 (12例 )、轻度上皮异常增生 (2例 )、中度上皮异常增生 (8例 )、重度...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状况 ,探讨中心体的异常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黏膜 (12例 )、轻度上皮异常增生 (2例 )、中度上皮异常增生 (8例 )、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12例 ) ,口腔高分化鳞癌 (10例 )、中分化鳞癌 (15例 )、低分化鳞癌 (7例 )的石蜡包埋组织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γ_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 )显示上皮细胞中的中心体 ,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表现为大小数目正常的中心体 ,但在 72 73% (16 / 2 2 )的上皮异常增生及 84 38% (2 7/ 32 )OSCC组织中观察到部分上皮或肿瘤细胞中出现异常中心体 ,表现为中心体直径的增加或数目的增多。具有异常中心体的细胞数目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中心体的扩增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口腔癌发生发展进程有关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与中心体扩增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机制上的联系。从调控中心体循环入手治疗口腔癌前病损及OSCC ,有可能成为口腔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前病变 中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亓庆国 周学东 +2 位作者 杨德琴 肖晓蓉 刘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类基因的表达与生物膜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工口腔恒化器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收集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的... 目的动态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类基因的表达与生物膜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工口腔恒化器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收集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的生物膜态菌细胞,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菌细胞mRNA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96孔板XTT减低法获得生物膜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不断增强;与早期生物膜相比,成熟生物膜菌株的药物流出泵基因CDR1表达上调,而MD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膜的整个成熟过程中基本维持不变。结论生物膜成熟程度与耐药性增强有明显正相关性;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上调与生物膜耐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但改变不一致;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CDR1表达水平改变活跃,而MDR1基因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突和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抑西 石冰 杨壮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腭裂上颌骨模型。在上颌骨前牙区及两侧前磨牙区以正常上唇压力加载负荷,观察各种应力沿上颌骨分布的特点。结果未植骨模型,上颌骨段以变形和移位为主,各种应力集中于上颌骨前壁、牙槽突和腭板等处。植骨模型表现为应力分布均匀化。牙槽突植骨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上颌骨变形而产生的剪应力和牙槽突的向内移位。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与牙槽突植骨差异不大。结论唇裂修复手术后产生的压力是使未作植骨修复的牙槽突产生变形移位的主要原因。牙槽突植骨修复可以使腭裂上颌骨表面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生物力学意义重大。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与单纯牙槽突植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有限元模型 牙槽突 硬腭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克硝唑对口腔厌氧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佳辉 李淼 +4 位作者 肖丽英 丁一 肖晓蓉 朱珠 龚其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7-448,共2页
目的测定实验药物塞克硝唑对口腔厌氧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本试验采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塞克硝唑对6株模式株和参考株及35株口腔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 目的测定实验药物塞克硝唑对口腔厌氧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本试验采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塞克硝唑对6株模式株和参考株及35株口腔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同类药物甲硝唑进行比较。结果塞克硝唑和甲硝唑对6株模式株和参考株的MIC值分别是0.062~0.5μg/ml、0.125~0.5μg/ml;对35株临床分离株的MIC值分别是0.031~0.5μg/ml、0.031~1.0μg/ml。结论塞克硝唑与甲硝唑相比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相似或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克硝唑 抑菌实验 厌氧菌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产丁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继遥 汤亚玲 +2 位作者 谭红 周学东 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8,61,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 (P .e)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低于MIC4个浓度的黄芩对P .e产丁...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 (P .e)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低于MIC4个浓度的黄芩对P .e产丁酸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P .e的MIC为 10 0mg L。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P .e产丁酸量降低 ,其值分别为 (3 5 2 7± 0 0 0 9)mg L ,(3 0 4 8± 0 0 0 5 )mg L ,(2 4 90± 0 0 11)mg L ,(2 2 0 9± 0 0 16 )mg L。结论 黄芩对P .e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牙髓卟啉单胞菌 丁酸 治疗 牙髓根尖周病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