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缺损修复数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秦庆钊 温奥楠 +3 位作者 高梓翔 朱玉佳 王勇 赵一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类:传统数字化方法(镜像法和数据库法)、模型变形法、统计形状模型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和评价上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颌骨重建 颜面缺损 赝复体 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3名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行红 黄莹 +3 位作者 袁超 郑树国 张杰 张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31,共9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居民(非医学相关人员)进行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完成问卷调查共1483份,其中男性663份(44.6%),女性820份(55.3%),年龄... 目的:调查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居民(非医学相关人员)进行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完成问卷调查共1483份,其中男性663份(44.6%),女性820份(55.3%),年龄15~91岁。79.2%的被调查者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仍有16.6%被调查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当被问及听说过哪些癌症时,肺癌知晓率最高,达94.3%,肝癌、胃癌次之,达92.5%、92.4%,口腔癌的知晓率最低,仅47.7%。口腔癌知晓率与户口(P=0.015)、长期居住地(P=0.028)、家庭人均年收入(P=0.024)、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1)及是否嚼槟榔(P=0.015)有关。多数被调查者从电视节目(24.3%)、手机新闻/电子杂志(22.0%)、微信(11.3%)及与朋友或身边的人聊天(14.6%)获知口腔癌相关信息。知道吸烟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34.9%,且其认识与年龄(P=0.011)、教育水平(P=0.007)、刷牙频率(P<0.001)及自我检查口腔(P=0.002)有关。知道饮酒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23.5%,其认识与教育水平(P=0.002)、长期居住地(P=0.022)、刷牙频率(P=0.009)、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5)有关。知道嚼槟榔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只有35.1%,其认识与年龄(P=0.040)、学历(P=0.002)、户口(P=0.002)、家庭人均年收入(P=0.005)、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P<0.001)、嚼槟榔(P=0.002)有关。知道口内长期不愈的溃疡、白色斑块、红色斑块是口腔癌早期症状的分别有35.7%、21.6%、16.9%。结论: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尚有部分居民还未形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大众对口腔癌及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如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大众进行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宣教,以减少口腔癌发病率,提高早期就诊率和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调查和问卷 认知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即刻种植时动态导航系统的种植精度分析
3
作者 李虹 马斐斐 +3 位作者 翁金龙 杜阳 吴彬彰 孙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动态导航系统在种植外科中广泛应用,种植外科手术可以根据植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探讨即刻种植对动态导航下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病例(男... 目的:动态导航系统在种植外科中广泛应用,种植外科手术可以根据植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探讨即刻种植对动态导航下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病例(男性5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14±11.99)岁,共97枚种植体,其中51枚为延期种植,46枚为即刻种植。通过测量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与术前种植计划的偏差,对延期种植及即刻种植的精度进行定量对比评价。选择角度误差、植入点三维误差和根尖点三维误差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将植入点的水平误差、末端点的水平误差、植入点深度误差以及末端点深入误差作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纳入的种植修复体的一年留存率和成功率均为100%,无机械或生物学并发症。整体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46±0.458)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76±0.526)mm,角度误差为3.022°±1.566°。延期种植组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57±0.478)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85±0.481)mm,角度误差为2.936°±1.470°;即刻种植组植入点的三维误差为(1.134±0.440)mm,根尖点的三维误差为(1.265±0.780)mm,角度误差为3.117°±1.6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9、0.850、0.575)。结论:动态导航下即刻种植的精度与延期种植相似,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导航系统 牙种植 即刻种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4
4
作者 柳忠豪 刘峰 +17 位作者 陈江 黄翠 韩向龙 胡文杰 胥春 刘伟才 牛丽娜 马楚凡 赵一姣 赵克 郑明 陈亚明 黄庆丰 满毅 徐明明 邓旭亮 周倜 师晓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行数字化美学设计缺少系统认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美学诊疗设计流程,提升治疗结果的均质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CSDDI)召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此项共识。共识对数字化美学资料的采集要点、整合步骤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美学修复宏观决策树及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的相应工作流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修复 数字化美学设计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的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朱慧 闵赛南 +4 位作者 苏家增 陈艳 彭歆 于尧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4,F0003,共6页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的溃疡,与鳞状细胞癌颇为相似,易于误诊。组织学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多种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有时存在组织细胞的不典型增生,需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鉴别。由于EUOM的罕见性及特异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 鳞状细胞癌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马丽娟 腾雍辉 +4 位作者 王勇 赵一姣 张馨月 秦庆钊 尹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1.0软件建立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数字模型。利用儿童丝圈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构建冠部固位与丝圈结构一体化的全冠及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并分别采用钴铬合金、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及钛合金三种材料进行构建。在ANSYS Work Beach 2023 R2软件中,对模型46和84的咬合面施加垂直和沿牙体长轴倾斜45°的70 N载荷,以及丝圈上表面10 N载荷,模拟患儿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正中咬合与侧方咬合,分析丝圈间隙保持器及基牙的受力情况。结果: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最大主应力明显低于全冠丝圈间隙保持器。应力云图显示,最大主应力峰值出现在丝圈末端与冠部结构连接处,表明这一部位更容易发生断裂;使用PEEK材料制作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内部组织面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小;46和84牙齿的等效应力(Von Mises应力)最小,分别为23.18 MPa和36.35 MPa,且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位于46牙齿近中、84牙齿远中靠近牙根部与丝圈间隙保持器接触的区域。结论:在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情况下,佩戴数字化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且PEEK材料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牙的受力,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缺失 正畸保持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法和间接法数字印模制作的高嵌体适合性评价的体外研究
7
作者 钱锟 刘亦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预备质量。仿头模固定于牙科治疗椅,将标准人工牙列模型固定于仿头模内。将A、B组树脂人工牙依次置于人工牙列内相应位置,口内扫描仪获取36牙位数字印模。成品托盘,聚醚硅橡胶制取C、D组树脂牙列印模,灌注石膏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扫描C、D组石膏模型。4组均使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完成高嵌体设计,送加工部门完成高嵌体制作(A、C组使用氧化锆材料,B、D组使用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材料),使用三维配准方法评价高嵌体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结果: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均小于直接法数字印模组(P<0.05),各处理组远中边缘间隙值最大(P<0.05),不同制作材料对高嵌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均优于直接法,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两种修复材料对高嵌体适合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牙瓷料 氧化锆 二硅酸锂 高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祖南 胡耒豪 +3 位作者 陈震 于尧 章文博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大学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相关知识为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软件对影像数据中上下颌骨、颈部动静...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大学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相关知识为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软件对影像数据中上下颌骨、颈部动静脉等重要血管和骨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生成解剖实验模型,将重建模型加密后储存于云端。通过联网移动设备扫描实验模型对应的二维码,获取增强现实图像,辅助实验人员讲解和实验对象学习。分别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以课后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验对象对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反馈,评价该技术辅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共纳入83名本科生,所有实验对象均能顺利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识别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实验参与人员均可通过联网的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从云端获取三维解剖实验模型,并在移动端对模型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以不同的解剖部位内容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内容呈递方式,通过更为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帮助实验对象分辨解剖结构,获取解剖知识。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识别的接受程度较高(9.19分),增强现实技术在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理解能力(9.01分)、提升课程趣味和激发学习热情方面(8.55分)获得了较高评分。结论: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实现解剖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辅助学生更好建立三维空间理解能力,在帮助学生进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识别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三维可视化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博 陈小贤 +8 位作者 李静 石冰清 秦庆钊 高梓翔 朱玉佳 温奥楠 单珅瑶 王勇 赵一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6-44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适合性。方法:应用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取儿童乳牙牙列教学模型4颗上颌乳切牙临床牙冠的三维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参考王慧芸教授对中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适合性。方法:应用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取儿童乳牙牙列教学模型4颗上颌乳切牙临床牙冠的三维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参考王慧芸教授对中国儿童乳牙外形的测量和统计数据,对上述上颌乳切牙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尺寸比例和三维形态的调整,以切端0.8 mm厚度和唇腭面0.3 mm厚度的牙冠设计参数,构建乳切牙预成冠标准尺寸数字模型。参考儿童口腔科临床常用的上颌乳切牙透明树脂冠各型号间的尺寸比例关系,设计出4个牙位(51、52、61、62)3个型号的乳切牙预成冠数字模型,通过五轴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出临时冠桥树脂材质的乳切牙预成冠,进行临床病例试戴评价。结果:完成了上颌乳切牙(4个牙位)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进行了临床病例应用,儿科高年资专家对本研究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应用评价显示,其在外观、颜色和强度等方面均可满足口腔儿科临床的应用需求。结论:本研究采用数字化方法设计和制作的乳切牙树脂预成冠,针对儿科临床乳切牙大范围龋损修复的病例,相比传统乳切牙透明树脂冠充填修复技术具有更好的牙冠解剖外形恢复和更佳的美观修复效果,并且该技术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临床操作流程,有较好的儿科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切牙 预成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可切削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庆钊 胡嘉 +6 位作者 陈小贤 石冰清 高梓翔 朱玉佳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 目的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完成个性化带环与丝圈结构的快速设计,生成一体化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分别采用椅旁金属数控切削工艺(试验组)和技工室金属3D打印工艺(对照组)制作间隙保持器。对保持器进行模型试戴,邀请儿童口腔高年资专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就位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10例间隙保持器的设计及制作总时间均小于1 h。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隙保持器均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试验组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可实现初次就诊当日佩戴间隙保持器,临床可行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间隙保持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 椅旁数字化 金属数控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数字化设计正确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穗 马雯洁 +3 位作者 王时敏 丁茜 孙瑶 张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咬合记录:(1)仅包括前伸运动;(2)包括前伸运动及侧前伸运动。加高原始模型上中切牙参与前伸引导的部分舌面作为参考模型;虚拟拔除单个上中切牙,虚拟种植获得上颌工作模型。在修复体设计软件中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种植单冠形态设计,使用不同数字化方法设计切导:对照组为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试验组为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1)和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2)。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析比较修复体切导形态与原始切导形态的三维偏差,评价指标包括代表高牙合程度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最大值,代表低牙合程度的负值平均值、负面积比、最小值,以及代表整体偏差程度的均方根。结果: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PSM2组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负值平均值小于对照组[8.0(18.8)μm vs.37.5(47.5)μm;0 vs.7.2%(38.1%);-109.0(63.8)μm vs.-66.5(64.5)μm],负面积比大于对照组[52.9%(47.8%)vs.17.3%(4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面积比[0.1%(7.0%)]和负值平均值[-97.0(61.5)μm]均小于对照组,负面积比[40.7%(39.2%)]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值平均值[20.0(42.0)μm]和正面积比均大于PSM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时,相较于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和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更有利于减少修复体的咬合干扰,提高咬合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颌前牙 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方向对3D打印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展新新 曹露露 +3 位作者 项东 汤皓 夏丹丹 林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试样形状... 目的: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试样形状及尺寸参考目前常规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检测物理性能的试样为圆柱体(直径15 mm、厚1 mm),在Z轴的不同角度方向上(0°、45°、90°)进行打印。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方向打印后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试样经色稳定仪浸水光照后观察其颜色稳定性;利用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粗糙程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硬度。检测力学性能的试样为长方体(检测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长64 mm、宽10 mm、高3.3 mm;检测断裂韧性:长39 mm、高8.0 mm、宽4.0 mm),分为W、H两组,W组以长×宽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H组以长×高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两组成型角度均分为0°、45°和90°,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其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与成型方向密切相关,0°、45°及90°试样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试样表面最光滑(粗糙度<1μm),45°试样表面最粗糙(粗糙度>3μm)。0°试样硬度最佳[(196.13±0.20)MPa],与90°试样[(186.62±4.81)MP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样的力学性能与打印方向也密切相关,W组45°试样的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与其他方向试样比较均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弹性模量结果显示,H组中,45°试样弹性模量最高,与0°和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中0°及45°试样高于90°试样(P<0.05);且W组0°及45°试样的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0.05)。挠曲强度结果显示,H组各角度试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组中90°试样强度最小,与0°及45°试样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组0°及45°试样的强度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0.05)。断裂韧性结果显示,H组各角度试样断裂韧性均低于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规定的1.9 MPa m1/2;W组45°试样最高,与0°及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试样断裂韧性低于1.9 MPa m1/2。结论:成型方向为0°的试样在物理性能上相对较优,而45°试样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以长×高为底面沿Z轴不同方向打印的试样(H组)以及以长×宽为底面沿Z轴90°打印的试样(W组90°)的断裂韧性尚不满足临床要求,提示3D打印义齿基托树脂性能受打印方向影响,只有各个方向打印试样的各项性能均满足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的最低要求,才可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义齿基托树脂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梓柠 王浩 +2 位作者 李倩雯 赵宁睿 王雪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应用广泛,而不同国家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别。本文总结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种植钉的使用情况、优势与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种植钉应用的因素,结果发现:目前种植钉的使用率为43.7%~93.3%,但现有不同调查之间的...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应用广泛,而不同国家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别。本文总结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种植钉的使用情况、优势与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种植钉应用的因素,结果发现:目前种植钉的使用率为43.7%~93.3%,但现有不同调查之间的标准存在差异,难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种植钉适用于内收前牙、压低后牙等多种情况,在加强支抗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对患者依从性的依赖;常见并发症有松动脱落、软组织反应和牙根损伤等;医生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治疗费用以及患者对种植钉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可能影响其使用。目前尚缺少我国在种植钉支抗应用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种植钉 应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毛雅晴 陈震 +3 位作者 于尧 章文博 刘洋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罹患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09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罹患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09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DM组104例,无DM组205例,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利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均衡两组的组间协变量,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并分析DM组血糖控制情况对生存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PSM,两组共有77对匹配成功,组间协变量达到均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黏膜癌前病变以及局部复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匹配后,DM组的生存率有低于无DM组的趋势。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OSCC患者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有无DM对OSCC患者的生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DM组的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甘油三酯水平、术前平均末梢血糖(空腹)、术后平均末梢血糖(餐后2 h)是DM组患者术后总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期和术后平均末梢血糖(餐后2 h)是DM组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DM组内的血糖控制欠佳组出现术后并发症及远处转移的风险有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的趋势。结论:有无DM对患者的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组术后出现黏膜癌前病变或局部肿瘤复发的可能性高于无DM组;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分期、甘油三酯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可能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尿病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索口腔扁平苔藓局部激素治疗敏感性相关分子特征
15
作者 任晓萌 李凯一 李春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索影响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相关分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28例有症状的OLP患者,采用0.1 g/L(mg/mL)地塞米松局部涂... 目的:探索影响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相关分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28例有症状的OLP患者,采用0.1 g/L(mg/mL)地塞米松局部涂擦,每日3次,每次1 min,治疗4周后根据其临床效果(体征记分、疼痛症状记分、口腔健康程度量表)将OLP分为激素有效组和激素无效组。治疗前收集受试者口腔黏膜组织,提取组织总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使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分析,基于超几何分布算法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而筛选可能影响局部地塞米松治疗敏感性的相关分子。结果:28例OLP患者经过局部地塞米松治疗4周后,13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客观体征记分分别为7.0(4.5,9.0)和5.0(3.0,6.3),疼痛症状记分分别为5.0(2.0,5.5)和2.0(0.0,3.5),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分别为5.0(3.5,9.0)和1.0(0.0,5.0),均显著降低(P<0.01)(有效组),15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录组学测序共鉴定出499个DEGs,其中有效组中274个基因上调,225个基因下调。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效组上调基因显著富集于白细胞穿血管内皮迁移通路(CLDN8、CTNNA3、MYL2、MYLPF),而下调基因显著富集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皮质醇合成和分泌信号通路。结论:CLDN8、CTNNA3、MYL2、MYLPF高表达的OLP患者对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而对TNF、IL-17、NF-κB等炎症通路相关基因及皮质醇合成分泌相关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转录组分析 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前瞻性研究 敏感性相关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进展
16
作者 俞光岩 彭歆 +7 位作者 高敏 叶鹏 葛娜 贾梦琪 李炳雨 唐祖南 胡耒豪 章文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于2015年在本刊发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肿瘤研究50年回顾》一文,对2012年前的50年唾液腺肿瘤研究工作做了系统性总结[2],本文介绍近10年本课题组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诊断 治疗 发病率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难点及过渡修复的方式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雅雯 李德利 +2 位作者 赵彦 夏斌 刘云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3,共6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少年所涵盖的年龄是10~19岁[1]。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生迅猛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上青少年的数量总计高达1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六分之一[1],因此,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受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少年所涵盖的年龄是10~19岁[1]。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生迅猛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上青少年的数量总计高达1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六分之一[1],因此,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青少年口腔情况复杂,且处于发育阶段。恒牙作为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一般在牙根形成2/3左右时开始萌出,但此时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这些虽已萌出,但未达到[牙合]平面的恒牙被称为年轻恒牙[2]。根尖部完全形成后的被动萌出导致恒牙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持续存在临床冠长度的增加[3]。故而,青少年恒牙包括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与牙根发育完成但龈缘位置仍未稳定的恒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青少年恒牙 过渡修复 CAD/CAM树脂基陶瓷 聚合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自动诊断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媛媛 徐帆 +6 位作者 雷杰 张昊 张文宇 孙宇 吴宏新 傅开元 毛伟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的354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基于DC/TMD,采用.NET Framework平台开发并以分支语句作为内部构架搭建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并验证该系统与DC/TMD的符合率。对于退行性关节病、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最大主动开口度作为金标准,评估该系统对这4种疾病的诊断效能并与专家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诊断TMD各亚型疾病的结果(包括疼痛类疾病和关节类疾病)与专科医师采用DC/TMD所得诊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及专家对于退行性关节病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24和0.37,而特异度均高达0.96。两种方法对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的诊断准确度均达到0.9以上;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诊断灵敏度为0.59,相对专家(0.87)较低,但特异度两者均较高(0.92)。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大部分TMD亚型的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的Kappa值接近1,仅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Kappa值为0.68。结论:本研究开发并验证评估了一种基于DC/TMD的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并分类TMD,有望成为辅助TMD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计算机辅助诊断 自动化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修复结合牙周手术解决复杂前牙美学缺陷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3 位作者 叶红强 刘云松 胡文杰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进行两种美学设计(仅考虑"白色美学"、综合考虑"粉白美学"),结合数码摄影得到相应的彩色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模拟图。以患者评分为标准评价两种美学设计,并由患者自主选择,针对选择后一种设计的患者,三维打印其诊断模型并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后续采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结果:患者针对基于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及数码摄影的两种数字化美学设计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粉白美学"设计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且更多患者(66.7%)选择牙周手术改善软组织形态后再行修复;将该设计通过三维打印制作诊断模型及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向最终手术效果的转移;后续数字化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实现全程数字化。结论:通过数字化美学分析和设计,修复效果预测,三维打印诊断模型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并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诊疗流程的方法可行,临床显著提高医生、患者、技师相互间的沟通效率,体现了多学科联合治疗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 白色美学 粉白美学 牙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全口义齿个别托盘制作与临床应用时间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魏菱 陈虎 +2 位作者 周永胜 孙玉春 潘韶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功能易适性数字化全口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FSD)系统修复方式及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将利用两种方式制作的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后制作全口义齿,记录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结果: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制作平均人工用时分别为(28.6±2.9)min、(31.1±5.7)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的临床操作平均用时为(23.4±11.5)min、(25.4±13.0)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均小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采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制作全口义齿能够节约技工的制作时间及临床操作用时,且由于其不需要灌注初印模,可节省印模材料及模型材料,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义齿 全口 成像 三维 个别托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