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铒激光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林彤 宋光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随着人们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激光技术逐步应用于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其中铒激光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全面。铒激光可以用于口腔软组织疾病和牙体硬组织疾病的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范围广,治疗方式特殊,铒激光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激光技术逐步应用于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其中铒激光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全面。铒激光可以用于口腔软组织疾病和牙体硬组织疾病的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范围广,治疗方式特殊,铒激光的应用与儿童口腔疾病治疗所涉及的范畴相契合,符合微创及舒适化治疗的原则。本文主要就铒激光在儿童口腔硬组织疾病治疗、软组织疾病治疗和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原理进行综述,为儿童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激光 儿童口腔医学 儿童口腔保健 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抑制致龋菌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茜茜 叶倩琳 +2 位作者 周立波 樊明文 刘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Rh2能明显抑制生物膜上致龋菌生长,减少胞外基质。动物实验中,Rh2组磨牙体积和窝沟区域矿物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Rh2组磨牙龋齿计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2能在体外抑制致龋生物膜形成,体内有一定的抗龋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膜 变形链球菌 茸毛链球菌 血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局部麻醉新概念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吉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3-379,共7页
本文介绍了口腔局部麻醉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强调口腔局部麻醉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身体状态评估结果合理用药,对紧张恐惧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或镇静,是保证局部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阿替卡因等局部麻醉药... 本文介绍了口腔局部麻醉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强调口腔局部麻醉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身体状态评估结果合理用药,对紧张恐惧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或镇静,是保证局部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阿替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麻醉效果,已经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适用的局部麻醉方式也呈多样化趋势;新型无痛注射器能为患者带来舒适无痛的局部麻醉感受,同时为局部麻醉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险;良好的局部麻醉药和无痛注射器的应用,带来了局部麻醉方式和技术的相应改变,局部浸润麻醉逐步成为口腔临床治疗首选的局部麻醉方式,牙周膜麻醉成为常规局部麻醉方式,还有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神经阻滞麻醉应运而生;口腔局部麻醉的安全、舒适和效果,归根结底在于规范化操作,因此口腔局部麻醉操作规范的制订十分必要,该工作已经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立项并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治疗 局部麻醉 安全 舒适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口腔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剑 李宇红 杜民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5-58,63,共5页
宏基因组学研究特定生物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的基因组,直接从土壤和海水以及人体胃肠道和口腔等环境中获取样品DNA,利用适宜的载体将其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文库,以筛选新的活性物质和新的基因;因此,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 宏基因组学研究特定生物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的基因组,直接从土壤和海水以及人体胃肠道和口腔等环境中获取样品DNA,利用适宜的载体将其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文库,以筛选新的活性物质和新的基因;因此,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还极大地扩展了口腔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基因的机会。本文就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宏基因组学口腔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 遗传物质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口腔医生对数字化技术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艾合买提·木合塔尔 杨宏业 +1 位作者 赵亚宁 黄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口腔医生临床诊疗活动中使用数字化技术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3个地级行政区的口腔医生使用锥体束CT(CBCT)、口内扫描、数字化切削、3D打印等12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 目的:调查湖北省口腔医生临床诊疗活动中使用数字化技术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3个地级行政区的口腔医生使用锥体束CT(CBCT)、口内扫描、数字化切削、3D打印等12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21份,受访者中81.2%的医生使用过数字化技术,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CBCT(65.7%),第二、三位分别为口内扫描(38.5%)和模型/印模扫描(30%),而面部扫描和虚拟牙合架的使用率分别只有5%和4.3%。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年龄、学历和单位的使用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学/相互学习(58.6%)、继续教育(53.1%)和系统培训(47.7%)是学习数字化技术常见的3种方式。78.4%的受访者认为“设备价格昂贵”是限制口腔数字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结论:推动和支持医疗设备、材料、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逐步实现数字化医疗软、硬件的国产化,可以进一步降低数字化设备成本,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率。同时,应该加强数字化技术继续教育和系统培训,以解决对数字化技术应用操作不熟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流行病学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铝硅系统牙科玻璃陶瓷嵌体边缘适合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萍 刘明文 +2 位作者 刘峻峰 段兴龙 张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研究双固化粘结剂粘结钾铝硅(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的微渗漏情况。方法:制备钾铝硅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瓷锭;选择清理24颗离体牙,即刻完成根管充填;在每颗离体牙的颊舌面颈部各预备一个V类洞型;将离体牙随机分成两组,第1... 目的:研究双固化粘结剂粘结钾铝硅(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的微渗漏情况。方法:制备钾铝硅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瓷锭;选择清理24颗离体牙,即刻完成根管充填;在每颗离体牙的颊舌面颈部各预备一个V类洞型;将离体牙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离体牙不预备粘结间隙、第2组离体牙预备约100μm的粘结间隙;用"热压铸入"法制作牙科陶瓷嵌体,用VariolinkⅡ双固化粘结剂粘结;从每组样本中随机抽取6颗离体牙,浸入25℃的品红溶液中24h,测量染色剂在洞壁的染色深度;另外12颗离体牙浸入25℃的复方生理盐水中2个月,在SEM下观察样本粘结剂的丧失情况。结果:染色渗透实验和SEM分析显示,两组样本均在陶瓷/粘结剂界面产生较高的边缘封闭质量(组1样本中陶瓷/粘结剂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为(12.4±4.5)%,明显低于组1样本中粘结剂/牙体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38.9±8.8)%;组2样本中陶瓷/粘结剂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为(32.6±15.8)%,明显低于组2样本中粘结剂/牙体界面裂隙量平均值(67.9±23.1)%;没有粘结间隙的样本比有粘结间隙的样本具有更好的边缘适合性能(组1样本粘结剂裂隙量的平均值(15.7±7.3)%,明显低于组2样本中者(57.4±19.5)%。结论:较大的粘结间隙不能完全补偿双固化粘结系统树脂的聚合收缩,在使用双固化粘结系统粘结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嵌体时应该避免制备较大的粘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O-Al2O3-SiO2 系统陶瓷嵌体 双固化树脂粘结剂 边缘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途径及其对口腔慢性疾病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 周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并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T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XB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蒋芳艳 王瑜 +3 位作者 陈吉荣 孙雅楠 陈新明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法检测50例OSCC肿瘤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中剪切型XBP1(XBP1splicing,XBP1-s)的表...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法检测50例OSCC肿瘤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中剪切型XBP1(XBP1splicing,XBP1-s)的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检测100例OSCC癌旁上皮、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XBP1蛋白的表达。结果:qRT-PCR显示:XBP1-s mRNA表达显著上升(log2(倍数)≥1)的病例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BP1蛋白在OSCC侵袭前沿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上皮和肿瘤中心(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侵袭前沿(P<0.05)。此外,XBP1蛋白表达还与OSCC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XBP1可能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XBP1 侵袭前沿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膦酸盐对口腔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美莹(综述) 施斌 张玉峰(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3-656,共4页
二膦酸盐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而骨质疏松与牙体脱落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故骨质疏松与牙体脱落的种植牙治疗可能同期进行,但是同时进行这两种治疗的患者却出现了大量的二膦酸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研究显示,二膦酸盐诱导... 二膦酸盐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而骨质疏松与牙体脱落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故骨质疏松与牙体脱落的种植牙治疗可能同期进行,但是同时进行这两种治疗的患者却出现了大量的二膦酸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研究显示,二膦酸盐诱导BRONJ的风险可能与用药方法、药物效力、治疗时间及其他局部或系统性因素有关。本文就二膦酸盐影响骨内种植体的危险因素、二膦酸盐的药理作用及导致种植体失败的原因、控制BRONJ的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 种植体 相关性颌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恶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家奕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烧灼疼痛、张口受限、软腭区水疱等。OSF具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7%~13%。因此,...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烧灼疼痛、张口受限、软腭区水疱等。OSF具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7%~13%。因此,WHO将其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范畴。OSF的恶变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易感性、细胞周期改变、上皮相关蛋白改变、缺氧、血管生成、细胞衰老、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本文对OSF恶变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了解该病恶变规律及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恶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191例武汉口腔急诊患者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丹 余静静 +1 位作者 刘平先 李智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急诊患者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疾病疫情防控期间,口腔急诊的处置对策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2月22日~2020年3月2日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口腔急诊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分析患者...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急诊患者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疾病疫情防控期间,口腔急诊的处置对策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2月22日~2020年3月2日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口腔急诊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国籍、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口腔专科疾病诊断结果等临床信息。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91例,其中男105例,女86例,性别比为1.22∶1,平均年龄(41.26±16.84)岁,65岁以上患者占12.04%。191例患者中非COVID-19发热患者1例;确诊COVID-19经治疗痊愈后患者2例,其中1例为外籍患者;近期与确诊或疑似COVID-19患者接触者3例。本研究中以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为主要诊断的病例占急诊就诊病例首位(48.17%),其次为牙周病(13.61%)和智齿冠周炎(13.0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口腔急诊情况复杂,应关注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患者的体温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外籍患者。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具备坚实的口腔全科专业知识,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急诊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2BP2的异常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雅英 陈文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异常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4对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RNA结合蛋白;在OSCC细胞系中利用RNA干扰沉默技术降低IGF2BP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异常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4对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RNA结合蛋白;在OSCC细胞系中利用RNA干扰沉默技术降低IGF2BP2的表达;利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IGF2BP2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对HSC3细胞系进行改良RIP高通量测序(Improved RIP-seq,iRIP-seq)和mRNA高通量测序分析IGF2BP2的下游靶基因,运用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IGF2BP2靶标基因的主要富集信号通路。结果:在OSCC癌组织中IGF2BP2为表达丰度和差异上调最为显著的RNA结合蛋白(P=7.11E-06)。下调IGF2BP2抑制OSCC的体内外增殖和体外侵袭。IGF2BP2的潜在靶标基因主要富集到Axon guidance、Focal adhesion、Rap1信号通路、pathways in cancer、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IGF2BP2在OSCC中表达增高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粘附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促进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在口腔种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婷婷 胡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在临床的应用为以修复为导向、微创、精准地种植提供了便利,两者可辅助医生在术前规划制定种植方案,帮助术者术中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引导医生在安全的区域内实现微创种植。2种辅助技术虽然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但... 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在临床的应用为以修复为导向、微创、精准地种植提供了便利,两者可辅助医生在术前规划制定种植方案,帮助术者术中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引导医生在安全的区域内实现微创种植。2种辅助技术虽然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将综合分析比较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的临床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影响其精确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动态导航 种植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表达模式深度学习识别和预测模型对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14
作者 杨可 孙雅楠 +4 位作者 胡雅英 吕宜楠 郑小风 李易玮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5,共8页
目的:通过评估cyclin D1的表达状态与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及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P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图像识别评分和生存预... 目的:通过评估cyclin D1的表达状态与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及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P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图像识别评分和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HPV阴性OSCC和OP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比较cyclin D1在不同评价方式以及联合p16/p53表达等多种因素评价体系下患者总体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检测cyclin D1对OSCC、OP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利用YOLOv5图像识别算法建立cyclinD1表达模式评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用DeepHit和DeepSurv算法分别建立预后模型。结果:cyclin D1在OSCC和OPSCC癌巢中存在三级表达模式。该表达模式与OSCC(P<0.0001)、OPSCC(P<0.05)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且优于cyclin D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cyclin D1表达模式在OSCC(P<0.0001)及OPSCC(P<0.05)中均为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评分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达(78.48±4.31)%。在OS预测中,DeepHit算法建立的模型在测试集中的C-index为0.709±0.019,DeepSurv算法建立模型测试集中C-index为0.715±0.029。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cyclin D1表达模式评分模型联合生存预测模型对HPV阴性OSCC和OPSCC总体生存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咽鳞状细胞癌 预后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苔藓样病变的概念、分类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锐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口腔苔藓样病变(oral lichenoid lesions,OLL)是一类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相似的疾病总称,各类OLL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癌变风险、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正确认识与区分不同类... 口腔苔藓样病变(oral lichenoid lesions,OLL)是一类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相似的疾病总称,各类OLL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癌变风险、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正确认识与区分不同类型的OLL对于疾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OLL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藓样病变 口腔扁平苔藓 分类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年国际期刊上我国学者口腔种植研究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昕宇 晏奇 +1 位作者 花放 施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分析近3年中国口腔种植学者发表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PubMed中检索2017~2019年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口腔种植相关研究论文。使用Altmetrics评分(AAS)量化文献的社会影响力。使用广义估计方程探究影响... 目的:分析近3年中国口腔种植学者发表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PubMed中检索2017~2019年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口腔种植相关研究论文。使用Altmetrics评分(AAS)量化文献的社会影响力。使用广义估计方程探究影响AAS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24篇研究论文,平均AAS为0.76(范围0~30)。临床研究(OR=1.04,95%CI:1.01~1.07,P=0.007)、高等级证据(OR=1.12,95%CI:1.08~1.51,P<0.001)和开放获取的研究论文(OR=1.12,95%CI:1.07~1.17,P<0.001)有更高的AAS。结论:中国口腔种植学者在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的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学 文献计量学 补充计量学 期刊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全麻方法对口腔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芳 李进杰 +3 位作者 龚平 周腾鹏 刘可斌 张铁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全麻方法对口腔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行择期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DP组和S组(n=20),DP组以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为主实施麻醉;S组以七氟醚为主实施麻醉。两组其它麻醉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 目的:评价两种全麻方法对口腔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行择期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DP组和S组(n=20),DP组以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为主实施麻醉;S组以七氟醚为主实施麻醉。两组其它麻醉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麻醉后3 h(T1)、术毕(T2)、术毕6 h(T3)、术毕24 h(T4)、术毕48 h(T5)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免疫细胞因子(sIL-2Rα、IL-2、IL-6、IL-10)水平。结果:两组各指标,在组内多个时间点上与T0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免疫球蛋白组间比较几乎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细胞因子在组间除T0时刻外,其余时间点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T4、T5时,sIL-2Rα和IL-6的浓度,S组高于DP组,IL-2的浓度S组低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浓度在T1~T4时,S组高于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全麻方法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麻醉对循环中IL-2、IL-6、IL-10及sIL-2Rα浓度的影响较七氟醚麻醉轻,可能更有利于维持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ALS基因家族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淼 宋光泰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凝集素样粘附素(agglutinin-like sequence,ALS)基因家族成员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10231和ATCC 90028体外生物膜模型,在生物膜形成的早期、中期和成熟期分别提取总RNA,应用半定...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凝集素样粘附素(agglutinin-like sequence,ALS)基因家族成员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10231和ATCC 90028体外生物膜模型,在生物膜形成的早期、中期和成熟期分别提取总RNA,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8个AL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生物膜形成的整个过程中,ALS1、ALS2、ALS3和ALS5持续高表达,是主要表达的粘附素基因,ALS6、ALS7、ALS9,尤其是ALS4表达较弱。ALS1、ALS2和ALS3在生物膜形成中期比在早期表达显著上调,但在成熟期表达下降。AL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在菌株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LS1、ALS2、ALS3和ALS5在白色念珠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优势表达,对这些ALS基因的靶向抑制将为控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ALS基因家族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在玻璃离子黏固剂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习金(综述) 黄翠(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03-205,209,共4页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能与活体骨组织、软组织或牙体硬组织形成直接结合的特殊玻璃,是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玻璃离子黏固剂是临床常用的牙科充填和固定修复黏固材料,因其具有许多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生物活...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能与活体骨组织、软组织或牙体硬组织形成直接结合的特殊玻璃,是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玻璃离子黏固剂是临床常用的牙科充填和固定修复黏固材料,因其具有许多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生物活性玻璃改性玻璃离子黏固剂,能够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促进牙本质矿化,保护牙髓组织。本文就生物活性玻璃在玻璃离子黏固剂改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玻璃离子黏固剂 生物活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γ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与牙周炎
20
作者 陈明月 汪昌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研究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及其分子机制,可揭示牙周病与系统性疾病间的关系。PPARγ有6个区域,4个功能结构域,可在配体的作用下调控诸多靶基因转录,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进程,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牙... 研究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及其分子机制,可揭示牙周病与系统性疾病间的关系。PPARγ有6个区域,4个功能结构域,可在配体的作用下调控诸多靶基因转录,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进程,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牙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的转录因子。PPARγ通过抑制促炎递质基因的表达,影响炎性细胞中的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进程。PPARγ可通过经典和非经典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和β-连环蛋白通路增加脂肪细胞的分化,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PPARγ配体作用于炎性转录途径中多个环节,抑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等基因表达,对牙周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脂多糖(LPS)是导致牙槽骨丧失的慢性进展性炎症的主要因子,PPARγ激动剂可降低LPS诱导的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抑制牙周炎的炎性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γ 牙周炎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