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厦门市恙虫病发病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柯雪梅 陈娇娜 +4 位作者 马姗姗 伍思翰 蔡春香 王小燕 黄仕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恙虫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厦门市2005-2023年的厦门市恙虫病和气象因素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恙虫病发病与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分析恙虫病与气象参数的数量关系。结果2005... 目的探讨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恙虫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厦门市2005-2023年的厦门市恙虫病和气象因素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恙虫病发病与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分析恙虫病与气象参数的数量关系。结果2005-2023年厦门市恙虫病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病最高年份在2014-2016年,发病高峰季节集中在6-10月份。厦门市恙虫病月发病数与日最低气温(r=0.637,P<0.001)、日平均气温(r=0.627,P<0.001)、日最高气温(r=0.612,P<0.001)、日照时间(r=0.405,P<0.001)、平均相对湿度(r=0.346,P<0.001)及日降水量(r=0.207,P=0.002)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成负相关(r=-0.549,P<0.001);与平均风速无相关。厦门市恙虫病与气象指标模型回归方程为y=-206.229-11.042x_(1)+0.346x_(1)^(2)+6.266x_(2)-0.106x_(2)^(2)+5.704x_(3)-0.171x_(3)^(2)+0.502x_(4)+0.024x_(4)^(2)-0.667 x_(5)+0.006 x_(5)^(2)+0.190x_(6)-0.019x_(6)^(2)+0.184x_(7),决定系数为0.473。增加全市某大型公园人流量(x_(8))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程为y=-433.869-11.503x_(1)+0.381x_(1)^(2)+9.150x_(2)-0.197x_(2)^(2)+3.936x_(3)-0.132x_(3)^(2)+0.881x_(4)+0.035 x_(4)^(2)-1.048x_(5)+0.009x_(5)^(2)+0.186x_(6)-0.023x_(6)^(2)+0.421x_(7)+6.210×10^(-5)x_(8)-1.051×10-10 x_(8)^(2),决定系数为0.550。结论厦门市恙虫病发病与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及平均气压等气象因素有关,不同气象因素对恙虫病发病影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气象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自动站降水数据的厦门暴雨过程空间划分及强度评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池艳珍 吴伟杰 +1 位作者 王彦明 郑伟鹏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当前气象监测的覆盖面和精密度,能够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区域气象服务、气候分析等科研和业务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基于2015~2021年厦门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当前气象监测的覆盖面和精密度,能够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区域气象服务、气候分析等科研和业务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基于2015~2021年厦门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厦门市暴雨空间范围、强度和天气背景等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基于各区观测站点的面积权重,研制了暴雨过程空间范围划分指标,根据过程日最大值将暴雨过程划分为局地暴雨、部分暴雨、大部暴雨及全域暴雨;综合考虑评估因子之间的独立性及站点非均匀分布,基于不同量级暴雨站数和致灾影响,研制了暴雨过程强度评估指标,利用百分位法确定暴雨过程强度等级,实现暴雨过程空间范围和强度的紧密关联。(2)受山、海、湾、城地形地貌特点影响,厦门市降水的区域非均匀、局地性特点突出,平均年降水量、暴雨频次分布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增,暴雨频次与地形的分布密切相关。(3)2015~2021年期间,共出现局地、部分、大部及全域暴雨过程106、37、16和5场;各月均出现暴雨过程,但集中于主汛期5~9月,以6月和8月为最多;164场暴雨过程包括特强、强、较强和一般强度分别为8、24、33和99场,总强度和平均强度均以2016年居首位、2020年最弱,8场特强暴雨的空间范围均在大部以上,而99场一般暴雨均为局地暴雨。(4)部分暴雨以上过程的典型影响系统包括冷空气活动、台风等热带低值系统、偏南气流、热带辐合带北抬、低层切变线及强对流等,大部以上特别是全域暴雨则主要由冷空气活动及台风(含热带低压)造成。在简述大部以上暴雨类型天气背景基础上,对2015年12月9日的罕见冬季全域特强暴雨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所得结果可为开展监测评估、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区域自动气象站 空间类型 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气候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杨秀敏 郭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为完善厦门市气候环境资料的实时分析和应用技术手段,开发一套气候环境监测与评估系统,系统涵盖了数据处理、构建地图、气候环境实时监测、气候环境历史分析、气候环境产品制作等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建设内容、系统架构、功能结... 为完善厦门市气候环境资料的实时分析和应用技术手段,开发一套气候环境监测与评估系统,系统涵盖了数据处理、构建地图、气候环境实时监测、气候环境历史分析、气候环境产品制作等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建设内容、系统架构、功能结构及应用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气候环境 监测评估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影像的沿海城市公园冷岛效应——以厦门为例 被引量:56
4
作者 花利忠 孙凤琴 +1 位作者 陈娇娜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47-8157,共11页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其形成的公园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已成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景感生态学中的景感营造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或优化公园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园冷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局地...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其形成的公园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已成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景感生态学中的景感营造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或优化公园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园冷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局地城市热环境。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8月的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高分影像数据,首先提取了研究区15个公园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改进的地表温度单通道算法,获取了城市公园地表温度数据,并采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公园内部平均地表温度、城市公园冷岛强度(即降温幅度)、公园冷岛影响距离(即对周边区域的降温范围)三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景感生态学原理初步剖析了城市公园景感营造的原则。结果显示:(1)公园面积和公园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公园平均温度的关键因子(R^(2)=0.915),这两个因子与公园平均温度均呈显著非线性相关;公园面积存在阈值55 hm^(2)左右;(2)公园冷岛PCI强度由公园绿地面积、公园建筑面积和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三个因子决定(R^(2)=0.911);公园冷岛PCI强度与公园绿地面积呈显著非线性正相关,与公园建筑面积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与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在确保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一定阈值时,应该尽量降低公园建筑面积,增加公园形状复杂度,有利于其PCI强度的增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公园冷岛影响距离由公园面积和公园水体面积比例决定(R^(2)=0.719),公园冷岛影响距离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绿地公园中提高公园水体的面积比例,有助于增大公园冷岛的影响距离;(4)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景感生态学的原理,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充分考虑公园大小、形状、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比例及空间配置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厦门 景感生态 地表温度 公园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7年厦门地区小时尺度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伟杰 郑伟鹏 +3 位作者 郑秀云 杨奇志 彭婕 郭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利用1980~2017年厦门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并初步讨论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厦门岛的减少趋势要比内陆更为显著。2)小时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 利用1980~2017年厦门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并初步讨论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厦门岛的减少趋势要比内陆更为显著。2)小时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在较小尺度空间内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强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内陆地区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高于厦门岛,但强度的平均值一致。3)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天气系统有4类,分别是热带气旋型、冷式切变型、西南风气流型和低槽冷锋型。随着城市抗灾能力的提升,对极端降水预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小时值的结论可以为未来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报提供参考基础,进而提升预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极端降水 逐时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在厦门2017年抗旱减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巫凌寒 周振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6期70-72,共3页
2017年8—12月厦门出现了严重的夏秋冬连旱,厦门市气象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了提高增雨作业成效,采用跨界增建作业基地、联合周边气象部门开展三地统一指挥作业以及申请经验丰富作业队跨境增援作业等新举措,其中11月12—13日作业... 2017年8—12月厦门出现了严重的夏秋冬连旱,厦门市气象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了提高增雨作业成效,采用跨界增建作业基地、联合周边气象部门开展三地统一指挥作业以及申请经验丰富作业队跨境增援作业等新举措,其中11月12—13日作业过程创下了厦门人工增雨作业史上作业规模最大、过程用弹量和作业次数最多的一次增雨作业。通过增雨作业评估,增雨作业方案设计合理,增雨效果明显,可有效地缓解旱情、增加水库蓄水。在2017年厦门市抗旱减灾过程中,对旱情的解除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人工增雨 增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海温场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彦明 高建芸 +2 位作者 池艳珍 唐振飞 陈思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位相年,华南前汛期发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概率比PDO暖位相年大,且暴雨强度偏强,持续时间偏长;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PDO冷位相配合冬春Nino区海温异常,华南前汛期易出现强度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太平洋海温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外强迫信号可能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进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Nino区海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