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3 位作者 胡妮婷 洪志聪 关丽梅 薛丽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行术前设计。术中采取经口腔入路,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软组织肿瘤,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中失血量均控制在150 mL以内,平均失血量约125 mL。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术后功能训练,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恢复。因采用经口入路,患者术后面部皮肤无伤口无瘢痕,对患者容貌无影响。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术中实时导航及内窥镜三者联合为咽旁肿瘤或侧颅底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美观、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导航技术 内窥镜 咽旁肿瘤 侧颅底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2 位作者 谭迎赟 关丽梅 薛丽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并建立临床分期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1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按照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进行分组检测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比较光谱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并建立临床分期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1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按照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进行分组检测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比较光谱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别函数法建立鉴别诊断模型,对不同分组光谱数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共获得血清拉曼光谱144例,其中早期组59例,中期组40例及晚期组45例。血清光谱差异主要表现在721~727、931~932、1129~1133、1264~1266、1367~1371 cm^(-1)处谱峰强度差异,主要与血清中脂类、蛋白质及核酸成分和结构有关。鉴别诊断模型总体准确率达80%以上,经过交互验证后准确率为70%以上。结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临床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薛丽丽 闫冰 李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拉曼光谱是根据拉曼散射原理而形成的一项光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拉曼光谱可以检测生物样本中蛋白质、脂质、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提供丰富的分子水平信息,被称为"分子指纹"。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根据拉曼散射原理而形成的一项光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拉曼光谱可以检测生物样本中蛋白质、脂质、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提供丰富的分子水平信息,被称为"分子指纹"。拉曼光谱可以早期检测出组织中生物大分子结构、成分和含量的改变,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方便快速,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目前,拉曼光谱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原位诊断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愈发普及。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拉曼光谱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口腔医学 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技术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宏 方庆全 +2 位作者 涂金花 蔡巧玲 张素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诊断腮腺区肿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285个腮腺区肿块进行细针穿刺,将穿刺标本制成细胞块,以进行病理学诊断。对非肿瘤性肿块采取保守治疗,囊肿与肿瘤性肿块采取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诊断腮腺区肿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285个腮腺区肿块进行细针穿刺,将穿刺标本制成细胞块,以进行病理学诊断。对非肿瘤性肿块采取保守治疗,囊肿与肿瘤性肿块采取手术治疗。对术后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ACC)与多形性腺瘤(PA)对应的细胞块行干细胞因子受体CD11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标本制作满意率为95.1%(271/285),诊断准确率为94.5%(256/271);诊断敏感度为87.0%(67/77),特异度为98.1%(157/160)。CD117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PA中为20.3%(25/123),AC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A,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腮腺区肿块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块 细针穿刺 细胞块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形态特点及分析
5
作者 曾晓华 蔡巧玲 宫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性质。方法获取健康成年比格犬第二前磨牙近中至第三前磨牙远中牙槽骨颊舌侧下牙槽神经管上方的完整牙槽骨块,制作硬组织切片后进行S100、神经丝蛋白(N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性质。方法获取健康成年比格犬第二前磨牙近中至第三前磨牙远中牙槽骨颊舌侧下牙槽神经管上方的完整牙槽骨块,制作硬组织切片后进行S100、神经丝蛋白(N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犬牙周膜中的神经分布。结果犬牙周膜中分布的S100(+)组织呈以下几种形态:密集环形组织聚成不同直径的束状结构;条形纤维状伴行于管腔状结构;游离末梢状或椭圆形片层状深染结构。NFP(+)组织分布特点与S100(+)相似,但形态主要为不同直径条索状纤维结构,呈束状、游离末梢状或分枝状散布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中。结论 S10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初步判断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结构,NF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比较神经轴突的粗细区分神经类型,从而有助于鉴定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 神经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作为机械传导效应分子在口腔及其他系统非肿瘤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薛丽丽 陈帅 闫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91-698,共8页
Yes相关蛋白(YAP)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可通过经典Hippo通路或非Hippo通路与细胞核内相关转录因子结合后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以直接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及维持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等过程中。研究表明,目前关于YAP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 Yes相关蛋白(YAP)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可通过经典Hippo通路或非Hippo通路与细胞核内相关转录因子结合后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以直接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及维持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等过程中。研究表明,目前关于YAP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近年来,关于YAP作为细胞外机械传导效应分子调控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YAP在非肿瘤性疾病(口腔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中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以求进一步了解YAP在非肿瘤性疾病的中作用,为未来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Hippo信号通路 非肿瘤性疾病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覆合矫正有关切牙美观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蔡巧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用方丝弓技术矫治深覆合患者中,利用压低下颌切牙的方法达到理想的矫治外观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下颌连续摇椅弓、片段压低唇弓、上颌平面导板、测量矫正前后X线头侧位片及正面像。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用方丝弓技术矫治深覆合患者中,利用压低下颌切牙的方法达到理想的矫治外观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下颌连续摇椅弓、片段压低唇弓、上颌平面导板、测量矫正前后X线头侧位片及正面像。结果:治疗后上颌切牙伸长、下颌切牙压低,患者正侧面外观美观。结论:该技术为矫治深覆合达到牙、面美观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深覆合 方丝弓 压低下前牙 切牙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纯钛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8
作者 洪乐观 郭丽萍 尹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观察在离体牙表面涂覆新型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后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变化,并研究其对纯钛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离体磨牙牙本质表面涂覆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K-nH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Gluma脱敏剂后观察接触角的变... 目的:观察在离体牙表面涂覆新型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后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变化,并研究其对纯钛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离体磨牙牙本质表面涂覆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K-nH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Gluma脱敏剂后观察接触角的变化;采用银染法检测K-nHA、nHA、Gluma脱敏剂对用聚羧酸锌水门汀(ZPCC)粘接后纯钛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结果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K-nHA接触角值与其余3组对照相比均有降低,且相互间都具有统计学差异。K-nHA降低了ZPCC粘接的纯钛冠的边缘微渗漏值(0.839±0.08)mm,与空白组(0.966±0.09)mm有统计学差异。nHA组的微渗漏值(0.920±0.11)mm降低,Gluma脱敏剂组的微渗漏值(0.977±0.09)mm增加,两组均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K-nHA组的微渗漏值比nHA组低,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nHA在牙本质表面的接触角最小,是一种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材料;K-nHA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能显著减少微渗漏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脱敏 纯钛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区平台转换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郑群英 杨秋燕 +1 位作者 杜志斌 陈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平台转换种植系统的模型,分析平台转换种植系统应用于前牙时,不同加载时种植体植入不同深度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Solidwork2007设计软件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平台转换种植体分别在植入...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平台转换种植系统的模型,分析平台转换种植系统应用于前牙时,不同加载时种植体植入不同深度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Solidwork2007设计软件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平台转换种植体分别在植入牙槽嵴水平、牙槽嵴下1 mm(minus1)、牙槽嵴下2 mm(minus2)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常规种植体为对照组。结果平台转换种植体中牙槽嵴顶骨质的应力值随种植体植入深度加深而有效降低,且比常规组小,而常规组随种植体深入种植应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垂直加载下,各个模型中平台转换基台的应力分布基本相似,与种植深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常规基台的应力分布随着种植深度的下移呈逐渐上移的趋势;各个种植深度中两组种植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相似,与种植深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在平台转换组中,皮质骨的应力分布随种植深度的下移而下移,而常规组中应力始终集中于牙槽嵴顶与基台相接处没有变化,且其应力分布比平台转换组集中。水平加载下各模型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垂直组相似,不同的是基台、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主要集中在他们相应部位的唇侧。皮质骨中,唇侧的应力明显较垂直加载组集中。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植于牙槽嵴顶下水平可以改善牙槽嵴顶应力分布情况,比常规种植体有明显的优势,水平方向的分力将增加牙槽嵴顶骨组织受力,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转换 种植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