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馨 吴炜新 +1 位作者 王卫星 孙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腺癌43例(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鳞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34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腺癌43例(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鳞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34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组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经皮穿刺CT导引下肿瘤内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组。结果吉西他滨组PR5例,SD14例,PD11例,总有效率为16%(5/30),疾病控制率为63%(19/30),临床受益率为37%(11/3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26%。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CR5例,PR11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为36%(16/30),疾病控制率为80%(24/30),临床受益率为56%(17/30),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吉西他滨单药组14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9例出现皮疹,吉西他滨联合组11例出现皮疹,17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结论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组织间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时代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琳 王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6-370,共5页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与化疗药物不同的作用机理。目前对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化疗药物疗效的评价,从最早的WHO标准发展到RECIST和RECIST 1.1标准,尽管在细节和标准化方面不断完善,但均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其原理基...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与化疗药物不同的作用机理。目前对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化疗药物疗效的评价,从最早的WHO标准发展到RECIST和RECIST 1.1标准,尽管在细节和标准化方面不断完善,但均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其原理基于化疗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是,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对肿瘤的作用模式不同于化疗药物,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对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本文对以CT值作为功能学指标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Choi标准及其后续的一系列m Choi、SACT、MASS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靶向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战和 黄慧强 +3 位作者 蔡清清 卜庆 王步飞 廖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02-70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廇(NK/TCL)17例,肠道T细...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廇(NK/TCL)17例,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ITCL)5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AITCL)2例。结果:96例患者中89例接受CHOP方案为主的联合化疗,有效率(RR)为88.8%,完全缓解(CR)率为57.3%。中位随访时间30(2~98)个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31.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7%、3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PTCL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规化疗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生存率低,预后不良,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外周T细胞 预后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于肺门肿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辉塔 王馨 +3 位作者 黄毅民 吴炜新 吕霞 苏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7月105例肺门肿块(直径<4cm)患者的资料,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送病理细胞学检查,... 目的探讨对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7月105例肺门肿块(直径<4cm)患者的资料,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送病理细胞学检查,并分析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05例肺门肿块均成功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94例,非特异性炎性病变8例,肺结核3例。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气胸18例(仅3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肺内血肿15例,咯血13例,胸膜反应2例,肺部感染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安全的,通过提高穿刺者的熟练程度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铂联合卡培他滨—线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胃癌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战和 苏安 +4 位作者 王馨 蔡清清 高岩 卜庆 吕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草酸铂/卡培他滨一线化疗后继续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2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草酸铂/卡培他滨化疗;最多6个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的患者中,32例进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2 000mg/m^2/d,d1~14...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草酸铂/卡培他滨一线化疗后继续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2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草酸铂/卡培他滨化疗;最多6个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的患者中,32例进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2 000mg/m^2/d,d1~14,21d重复),维持化疗持续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毒性为止。结果:62例患者共接受315个周期初始化疗,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1.6%。初始化疗后49例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其中17例随访观察,32例继续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维持化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8.1%、78.1%,均好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0、47.1%,P<0.05)维持化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9个月,较对照观察组5.7个月延长(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9个月和13.4个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经对症台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草酸铂/卡培他滨一线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胃癌可增加有效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并有延长总生存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卡培他滨 维持化疗 疗效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实践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秋英 李兰 +3 位作者 蔡志云 林玉凤 林丽惠 黄珑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比较该质控模式实施前(2017年)和实施后(2018年)的质控数据。结果新质控模式实施后床旁质控、质控结果汇总、生成各类质... 目的评价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比较该质控模式实施前(2017年)和实施后(2018年)的质控数据。结果新质控模式实施后床旁质控、质控结果汇总、生成各类质控报表的耗时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床护士静脉治疗专科理论知识掌握达标率、静脉治疗相关操作规范执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患者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的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以提高质控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静脉治疗相关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行业标准 信息化 精准质控模式 输液工具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炜新 吴辉塔 +2 位作者 王馨 苏安 吕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 cm,<3cm 10例,3~7 cm 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 目的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 cm,<3cm 10例,3~7 cm 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使用20 G细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病理科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8例患者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活检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率为恶性病变46例,良性17例,5例未见病变。5例中2例经临床和CT随访均无异常,另3例最终证实胰腺囊腺癌2例和胃癌转移1例。穿刺活检总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100%。CT导引活检对恶性、良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4%和100%(P>0.05)。较大肿块病灶(≥3.0 cm 97%,<3 cm90%)和病变位于胰尾(胰尾100%,胰头96%,胰体92%)的正确率稍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正确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ER-2状态的进展期胃癌行紫杉醇联合希罗达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肖莉 任建林 +2 位作者 王馨 张秋华 吕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既往体外实验显示HER-2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呈负相关,本研究初步评价不同HER-2状态的进展期胃癌行紫杉醇联合希罗达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收治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45例,其中HER-2(+)20... 目的:既往体外实验显示HER-2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呈负相关,本研究初步评价不同HER-2状态的进展期胃癌行紫杉醇联合希罗达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收治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45例,其中HER-2(+)20例,HER-2(-)25例,均接受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培他滨2 g/m^2,d1~14,21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按RECIST标准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45例患者中,HER-2(+)组5例CR,8例PR,4例SD,3例PD。HER-2(-)组0例CR,10例PR,7例SD,8例PD。进行Kruskal Wallis法H检验(P=0.026)。结论:HER-2受体的状态与进展期胃癌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相关,HER-2(+)组的化疗疗效优于HER-2(-)组。HER-2可能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紫杉醇 进展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KIP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海源 王馨 +4 位作者 沈文香 王李强 沈刚 陈敏斌 周丽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4-198,共5页
背景与目的 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可干扰Raf-1-MEK1/2-ERK1/2信号通路,抑制NF-κB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等信号传导过程,且RKIP的表达减弱或丢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背景与目的 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可干扰Raf-1-MEK1/2-ERK1/2信号通路,抑制NF-κB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等信号传导过程,且RKIP的表达减弱或丢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润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RKIP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KIP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KI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RKIP mRNA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RKIP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 RKIP的低表达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AF激酶抑制蛋白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战和 苏安 +3 位作者 王馨 黄慧强 张靖 吕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评价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的23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 目的:评价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的23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率30.4%(7/23),部分缓解率(PR)30.4%(7/23),总的客观有效率(RR)60.8%(14/23)。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分别为81.8%(9/11)、41.7%(5/12),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5/11)、16.7%(2/12)(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低危组(IPI评分0~2分)与高危组(IPI评分3~5分)有效率分别为60.0%(9/15)、62.5%(5/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3.3%(5/15)、25.0%(2/8)(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EP-C节拍化疗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低,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值得在更多病例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节拍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电子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吴辉塔 陈元 王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6-6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放疗能够上调和强化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导致放疗耐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由放疗引起的耐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rh-endostatin与顺铂(cispl...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放疗能够上调和强化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导致放疗耐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由放疗引起的耐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rh-endostatin与顺铂(cisplatin,DDP)分别联合电子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A549肺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瘤径达1.0cm时,将实验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定期测量肿瘤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第16天时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F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肿瘤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62±6)%、(131±8)%、(104±7)%和(108±11)%(P<0.05);照射+rh-endostatin组与照射组相比以及照射+DDP组与照射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rh-endostatin组与照射+DD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分别为(12.2±1.1)%、(16.5±0.8)%、(24.4±1.5)%和(20.5±1.9)%,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bFGFmRNA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照射+rh-endostatin组bFGF mRNA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P<0.05)。结论:rh-endostatin明显提高了照射对A549肺腺癌移植瘤的抑制情况;rh-endostatin联合照射肺腺癌A549移植瘤可取得与DDP联合放疗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移植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照射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