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肥胖症的腹腔镜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琪 刘晓东 +2 位作者 吴绍峰 卢毅卓 张颂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重度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以及体内基本内环境和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6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其中行可调式胃绑带术(LAGB)2例、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GBP)2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重度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以及体内基本内环境和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6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其中行可调式胃绑带术(LAGB)2例、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GBP)2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2例。术后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清蛋白、电解质等生理指标;定期检查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径等肥胖指标;定期了解血压、血糖等肥胖伴发症的情况。结果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的重度肥胖症患者术后1年体内基本环境状态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肥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改善明显。结论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对重度肥胖症患者而言减肥疗效确切、生理干扰小,也有益于治疗肥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腹腔镜 胃减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途径调节瘦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3
2
作者 牛丽文 曹琦 +2 位作者 李俊 杨镇 王晓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蛋白合成以及JAK1、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JAK1抑制剂AG490对瘦素诱导的JAK1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AG490、LX-2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应用RT-PCR法检测LX-2转染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增加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呈剂量效应关系,当瘦素浓度为8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瘦素促进JAK1、STAT3磷酸化,呈时间效应关系;AG490完全阻断瘦素诱导的JAK1、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LX-2转染STAT3-ASON阻断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瘦素通过增加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而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并调节该过程,AG490和LX-2转染STAT3-ASO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在人HSC中,活化的JAK1和STAT3信号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肝星状细胞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 Ⅰ型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_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正接 罗琪 +1 位作者 颜江华 王生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4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管,诱发实体肿瘤组织血管栓塞,导致肿瘤衰退,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本实验旨在研究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GRGDSP,RGD@多肽作为tTF载体所表达的(RGD@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tTF,表达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用RGD-tTF融合蛋白作对照,通过凝血实验和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实验检测(RGD@3-tTF融合蛋白的凝血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其特异性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的能力。结肠癌裸鼠模型分为3组(每组1只@,肿瘤组织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RGD@3-tTF、RGD-tTF融合蛋白、tTF进行荧光染色,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融合蛋白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组织的定位。结果:(RGD@3-tTF融合蛋白保留了组织因子的凝血活性,在Ca2+存在时随着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相应缩短,浓度为6μmol/L时,凝血时间为(9.96±0.56@min(与对照组比较,P<0.01@。(RGD@3-tTF融合蛋白的浓度在1μmol/L以上时能有效活化FⅩ,其活化能力与RGD-tTF相似(F=0.147,P>0.05@。同浓度(RGD@3-tTF融合蛋白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能力强于RGD-tTF(F=164.81,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μmol/L时,(RGD@3-tTF融合蛋白和RGD-tTF融合蛋白的A405nm分别为1.25和0.9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RGD@3-tTF融合蛋白富集于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结论:(RGD@3-tTF融合蛋白在保留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通过高效、特异地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选择性地定位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上,为发展tTF作为效应因子的结肠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 截短组织因子 融合蛋白 结肠癌 肿瘤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检测血清CEA、CA199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正接 罗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的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特定时间检测血清CEA、CA199。结果:32例患者术后1个月后检测血清CEA、CA199全部降至正常,随访中血清CEA升高8例,确诊复发3例,...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的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特定时间检测血清CEA、CA199。结果:32例患者术后1个月后检测血清CEA、CA199全部降至正常,随访中血清CEA升高8例,确诊复发3例,转移3例;血清CA199升高6例,确诊复发1例,转移4例,结果表明血清CEA、CA199水平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早,血清CEA、CA199水平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通过再次手术治疗提高了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癌胚抗原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