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人唾液在金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国洋 姚江武 陶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位、实时和动态测量全唾液、腮腺唾液和颌下腺/舌下腺唾液在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方法:收集刺激性的上述3种唾液,QCM-D监测唾液蛋白吸附于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所造成的频率改... 目的: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位、实时和动态测量全唾液、腮腺唾液和颌下腺/舌下腺唾液在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方法:收集刺激性的上述3种唾液,QCM-D监测唾液蛋白吸附于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所造成的频率改变和消散因子的变化,及形成生物膜的质量、厚度、剪切弹性模量和剪切粘度。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a=0.05)。结果:全唾液、腮腺唾液和颌下腺/舌下腺唾液蛋白质吸附达饱和状态时的频率改变,生物膜厚度和质量为SMSLS>W S>PS(P<0.05)。消散因子的变化、生物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剪切粘度为PS>SMSLS和W S(P<0.05)。结论:3种唾液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形成生物膜的差异是由于其成分不同所造成的。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是研究膜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 唾液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熔解分析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向东 张婷 +3 位作者 牛建军 温慧欣 胡思玉 李庆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评价探针熔解分析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含37份标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盘进行特异性评价,然后将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梯度稀... 目的评价探针熔解分析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含37份标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盘进行特异性评价,然后将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梯度稀释进行灵敏度考察,最后对90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37份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并对突变菌株、有药敏结果的菌株以及疑似杂合的菌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标准盘评价结果证实该体系特异检测H37Rv结核分枝杆菌。分析灵敏度为5~50拷贝每反应。在所有的906份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标本中,103份标本发生突变且与测序结果一致,18份标本存在杂合信号,17份标本无信号。37份有药敏结果的标本中,敏感的标本用探针熔解分析法所得结果均为野生型,耐药的16份标本仅检测到7份突变,另有9份耐药的标本实时检测为野生型,与测序结果相符。结论探针熔解分析技术特异性好,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常见突变,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标本链霉素耐药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熔解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 链霉素 耐药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薇薇 梁基选 李庆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35-139,共5页
以原癌基因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4种基因型(野生型为GGT,突变型为AGT、TGT、CGT)质粒DNA为研究模型,采用SYBRGreenⅠ为实时PCR指示剂,进行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和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引入故意错配碱基,... 以原癌基因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4种基因型(野生型为GGT,突变型为AGT、TGT、CGT)质粒DNA为研究模型,采用SYBRGreenⅠ为实时PCR指示剂,进行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和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引入故意错配碱基,将ARMS引物浓度稀释10倍,并对传统三步PCR循环进行改良,即根据目的产物和引物二聚体的熔点差异,在传统延伸步骤之后增加一步恒温80℃检测荧光步骤,可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使ARMS引物的特异性增强,得到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实验表明这种基于SYBRGreenⅠ的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方法,无需合成探针,实验设计简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特异性好的基因分型方法,可推广用于其他基因的分型,并可望成为应用于临床的基因诊断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特异性 PCR 实时 Green 引物二聚体 基因诊断技术 SYBR 分型方法 RAS基因 质粒DNA 原癌基因 研究模型 引物浓度 模板匹配 实验设计 GGT 野生型 基因型 密码子 12位 AGT 突变型 TGT 指示剂 R基因 传统 碱基 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和绿茶多酚与猪胰腺α-淀粉酶的荧光猝灭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锋 姚江武 陶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用红茶和绿茶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猝灭猪胰腺α-淀粉酶(porcine pancreaticα-amylase,PPA)的蛋白质内源性荧光。方法:通过获得的荧光光谱,计算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观静态猝灭常... 目的:本研究旨在用红茶和绿茶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猝灭猪胰腺α-淀粉酶(porcine pancreaticα-amylase,PPA)的蛋白质内源性荧光。方法:通过获得的荧光光谱,计算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观静态猝灭常数(Kapp)、动态猝灭常数(KD)和静态猝灭常数(KS)。统计采用t检验,检验水平α=0.05。结果:结合和猝灭反应明显受到PPA结构的影响。通过Stern-Volmer荧光猝灭图显示的特征,证实TP与PPA之间发生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比较动、静态猝灭常数(KD与KS)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分子猝灭常数(kq)大于双分子扩散限制性猝灭常数(1×1010.M-1.s-1);表明红茶和绿茶的TP与PPA的反应是以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为主。伴随红茶和绿茶溶液滴定的浓度增加,PPA荧光发射波长(λem)发生红移,红茶猝灭时荧光发射波长由384nm红移至404nm,绿茶组则由384nm红移至402nm。红茶和绿茶TP的猝灭效果相同。结论:实验数据提示:TP与PPA的反应确引起了PPA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TP与PPA的反应驱动力源自氢键结合、静电引力和疏水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Α-淀粉酶 荧光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群 赖长城 +4 位作者 毛宇彬 洪亮 孙丽芳 宋崴 吴学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7-610,共4页
背景与目的:Pin是人类高度保守的特异性磷酸化肽基脯氨酰顺及异构酶,它作用于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键,并且仅使磷酸化pSer/Thr-Pro发生异构化,这一磷酸化后调控机制能诱导磷酸蛋白的构像变化,使其发挥功能。近来的研究显示这种新的调控机制... 背景与目的:Pin是人类高度保守的特异性磷酸化肽基脯氨酰顺及异构酶,它作用于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键,并且仅使磷酸化pSer/Thr-Pro发生异构化,这一磷酸化后调控机制能诱导磷酸蛋白的构像变化,使其发挥功能。近来的研究显示这种新的调控机制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失调便导致一系列人类疾病。如癌症患者体内Pin1表达异常增高,并调控多种癌基因的信号通路。本研究探讨pi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in1基因在翻译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上,Pin1的表达在正常/癌两种不同的肺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而在mRNA水平上,Pin1的表达量在正常/癌两种不同的肺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in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在翻译水平受到了调控;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Pin1在NSCLC组织中存在蛋白水平的过量表达,这对利用Pin1作为NSCLC组织检测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IN1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和绿茶多酚对猪胰腺α-淀粉酶抑制效果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君 姚江武 陶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研究红茶和绿茶抑制剂对猪胰腺α-淀粉酶催化水解淀粉的抑制效果和特异性。方法:实验在25℃和pH6.9条件下进行。混合0.7 mL不同浓度的淀粉和0.2 mL红绿茶(7.5 g/L),添加0.1 mLPPA(0.04 g/L),进行5 min孵化反应。通过SmartSpec Plus... 目的:研究红茶和绿茶抑制剂对猪胰腺α-淀粉酶催化水解淀粉的抑制效果和特异性。方法:实验在25℃和pH6.9条件下进行。混合0.7 mL不同浓度的淀粉和0.2 mL红绿茶(7.5 g/L),添加0.1 mLPPA(0.04 g/L),进行5 min孵化反应。通过SmartSpec Plus Spectrophotometer不间断540 nm波长下,测量PPA催化生成的麦芽糖的吸光度增加值。通过动力曲线的直线段斜率获得反应速度,动力学参数(Vmax和Ks)由Lineweaver-Burk图求出,抑制类型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结果:无抑制剂和红茶抑制剂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抑制剂和绿茶抑制剂的酶-底物解离常数(Ks)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茶抑制剂解离常数(Ki)值高于绿茶(P<0.05)。结论:红茶抑制为非竞争抑制型,绿茶抑制为竞争抑制型。红茶抑制剂既能与自由酶活化中心位点结合,也能与酶-底物上的位点结合,而绿茶抑制剂仅能与活化中心位点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猪胰腺α-淀粉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