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城区道路尘重金属生态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姜炳棋 闻哲男 +3 位作者 何丽雄 刘怡靖 钟雪芬 吴水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共10页
采集并分析了厦门城区道路尘中18种重金属元素(V、Mn、Fe、Ni、Cu、Zn、As、Se、Ag、Cd、Ba、Pb、Cr、Co、Mo、Sb、Tl和Ti)浓度和氧化潜势,并对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道路尘中以人为源为主的... 采集并分析了厦门城区道路尘中18种重金属元素(V、Mn、Fe、Ni、Cu、Zn、As、Se、Ag、Cd、Ba、Pb、Cr、Co、Mo、Sb、Tl和Ti)浓度和氧化潜势,并对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道路尘中以人为源为主的重金属浓度基本超过了土壤环境背景值;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有地球化学背景、机动车排放,其中V、Ni、Fe和Cr浓度与道路尘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积累指数显示As为偏重污染,单因子指数显示Cr为重污染,生态风险指数显示Cd风险为很强级别,不同指标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水溶态重金属浓度进行评价,其生态风险指数远低于总浓度评价结果。健康风险评价显示,经口摄入途径的暴露风险贡献占绝对优势,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超过10-4,风险主要来自As和Cr;如采用水溶态重金属浓度进行评价,则不存在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处于10-6量级。道路尘氧化潜势(二硫苏糖醇法)的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61.34、67.56 nmol/(min·g),呈现停车场高于繁忙路口的差异特征,仅Cu水溶态浓度和Tl总浓度与氧化潜势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尘 粒径分布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氧化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南部沿海东山湾和浮头湾潮下带春秋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健康评估
2
作者 许贻斌 赵小雨 蔡立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2,I0001,共11页
[目的]东山湾和浮头湾是福建省南部沿海古雷半岛两侧的海湾,古雷半岛石化基地的生产和东山湾漳州核电站的建设可能对两侧海湾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评估两个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和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春季和秋季在东山湾和浮头... [目的]东山湾和浮头湾是福建省南部沿海古雷半岛两侧的海湾,古雷半岛石化基地的生产和东山湾漳州核电站的建设可能对两侧海湾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评估两个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和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春季和秋季在东山湾和浮头湾潮下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运用方差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非参数多变量排序法对东山湾和浮头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ATZI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AMBI(M-AMBI)8种群落参数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了两个海湾、湾内和湾口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东山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表现为湾内显著低于湾口(P<0.05),而J为湾内显著高于湾口(P<0.05);浮头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H′、d和M-AMBI均为湾内显著低于湾口(P<0.05).聚类和多变量排序法分析表明东山湾和浮头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有两个主要群落,第一个主要群落秋季取样站占比高,第二个主要群落春季取样站占比高.IRI分析表明东山湾和浮头湾的优势种存在季节和海区差异.3种生物指数(H′、AMBI和M-AMBI)的平均值均表明两个海湾春秋两季均处于受轻度扰动状态,浮头湾湾口的生态健康状态优于湾内.[结论]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浮头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H′、d和M-AMBI湾内均显著低于湾口(P<0.05).东山湾和浮头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处于受轻度扰动状态,浮头湾湾口的生态健康状态优于浮头湾湾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健康评估 潮下带 东山湾 浮头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景观塑造技术——以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景观地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金阳 周亮 +1 位作者 诸姮 卢昌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0-695,共6页
当前我国东南沿海正掀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热潮,但工程设计中往往较少考虑景观塑造,削弱了项目的影响力。本研究以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景观地标为例,介绍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景观塑造技术,以提升滨海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和内... 当前我国东南沿海正掀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热潮,但工程设计中往往较少考虑景观塑造,削弱了项目的影响力。本研究以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景观地标为例,介绍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景观塑造技术,以提升滨海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和内涵。根据连片人工滩涂的大小和形状设计“I”、“”和“五星”景观图案,寓意“我爱中国”。图案整体的朝向考虑周围地形和空中航道的视角,并使用AutoCAD将卫星遥感图和造滩施工图进行叠加,在叠加图上进行设计图案的移动和缩放,使线条均落在适宜红树林生长的1.77~2.33 m(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线内,获得图案的最终设计方案。在种植工程中,结合造滩施工图进行轮廓点定位和现场放样,在生态安全评估的前提下选用不同树形、色调和生长速度的树种搭配间种,以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速生红树植物凸显线条,以本地乡土树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作为背景,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管养,红树群落成林后便形成“我爱中国”的永久性景观地标,使公园兼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爱国主义宣传效果,将海洋生态文明融入到红树林湿地的建设中去。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建设的实践证明,通过特定的图案设计和种植技术进行景观塑造,能够增加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生态工程 红树林 景观塑造 下潭尾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研究——以休闲娱乐服务为例
4
作者 王骏博 贺志斌 +4 位作者 冯淑芳 彭本荣 黄凌风 吴黄铭 陈克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3,共9页
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包括休闲娱乐服务、景观增值服务、科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作为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可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休闲旅游机会,为... 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包括休闲娱乐服务、景观增值服务、科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作为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可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休闲旅游机会,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以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为研究对象,从核算的角度,研究了2006-2020年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实物量即滨海旅游人次由1677.70万人次增加到6036.55万人次;②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价值由67.60亿元增加到251.97亿元;③基于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核算结果,厦门核算区范围内单位海域面积的平均价值由22.14元/m^(2)增加到82.97元/m^(2)。核算结果反映出在城市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厦门市海域面积有所减少,但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海洋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下降,反而明显提升;而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映出人们对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本研究还提出了明晰产权归属、创新经营模式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有关提升并实现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机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产品 休闲娱乐服务 实物量核算 价值量核算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社区韧性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厦门五缘湾为例
5
作者 许梦杰 刘兴诏 +4 位作者 谢慧黎 张扬 戴洪霞 周沿海 黄发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9-730,共12页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及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沿海城市社区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建设韧性社区已成为保障城市安全和减缓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社区基线理论,将韧性视为适应性与脆弱性的权衡,构建了海湾社区韧性的评估框架,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及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沿海城市社区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建设韧性社区已成为保障城市安全和减缓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社区基线理论,将韧性视为适应性与脆弱性的权衡,构建了海湾社区韧性的评估框架,并以厦门市五缘湾片区的25个小区为例,展开沿海灾害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社区的韧性值差异显著:位于内湾的社区韧性水平较高,主要归因于其毗邻湿地公园、良好风浪条件和集中的应急设施。相反,位于外湾填海区的社区面临高受灾风险和救援不便的问题,因此韧性值较低。此外,居民自身防灾能力对于社区韧性也密切相关。以同属性外湾区域的社区为例,在部分社区实例中,由于社区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水平较高,其韧性值仅次于内湾最高韧性值社区。然而在内湾社区案例中,由于居民社会网络较为松散,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应急防灾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其韧性水平较外湾滞后。因此提升沿海社区韧性需差异化施策:外湾优先优化防灾设施与应急系统,内湾强化社群协作与资源整合,并制定韧性分级标准;研究表明,唯有协同空间规划(降低暴露度)与社会能力(增强协作),方能有效应对复合型气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韧性 评估体系 海洋灾害 海湾社区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华南沿岸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奉龄洋 张典 +6 位作者 陈彬 阚志毅 林金兰 陈光程 马志远 方秦华 俞炜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7-2207,共11页
准确评估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是制定有效保护和修复决策的基础.然而,现有的海草床生态退化评估多从健康的角度开展,忽略了退化的终点及其在退化过程中的临界水平.以生态系统崩溃作为退化终点,从生态风险角度,借鉴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准确评估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是制定有效保护和修复决策的基础.然而,现有的海草床生态退化评估多从健康的角度开展,忽略了退化的终点及其在退化过程中的临界水平.以生态系统崩溃作为退化终点,从生态风险角度,借鉴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框架,综合考虑生境范围退化、非生物环境退化和生物过程退化三大准则,建立了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框架.并以华南沿岸14个海草床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估结果显示,唐家湾海草床达到极度退化水平,柘林湾等8处海草床为严重退化(57%),黎安港海草床为中度退化,流沙湾等4处海草床轻度退化(29%).在三大评估准则中,生物过程是华南沿岸海草床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从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框架,为评估海草床乃至其他生态系统退化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生态系统 退化评估 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域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区空间辨识
7
作者 刘杰 罗玉兰 +2 位作者 张浪 吕永龙 赵得明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究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区科学辨识,以期为市域生态修复策略分类实施、生态资源格局巩固及生态系统效能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综合评价(CE)法构建自然、社会因素不同指标权重下的生态源地辨识体系... 【目的】探究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区科学辨识,以期为市域生态修复策略分类实施、生态资源格局巩固及生态系统效能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综合评价(CE)法构建自然、社会因素不同指标权重下的生态源地辨识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与电路理论构建综合阻力面;结合生态“夹点”“障碍点”模拟,构建生态网络,辨识关键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优先区与生态修复优先区。【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环境安全等自然因素是辨识生态源地的主导因素。2)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湖州市长兴县、安吉县,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南浔区分布最少,共辨识生态源地16个,面积共计2449.17 km^(2)。3)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长兴县、吴兴区,共辨识关键生态廊道18条,生态夹点32个,生态障碍点6处。【结论】自然—社会因素不同指标权重试验、综合阻力面修正可以显著提升生态源地的辨识结果,城市化水平影响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区分布,湖州市域关键生态廊道、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区的区县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实现了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区空间辨识,有助于市域内生态资源的高效整合,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网络的精准保护修复和综合效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夹点 生态障碍点 湖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生态损害评估与补偿——以厦门杏林跨海大桥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饶欢欢 彭本荣 +1 位作者 刘岩 郑苗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467-5476,共10页
随着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程度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各类海洋工程已经或者正在损害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即让... 随着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程度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各类海洋工程已经或者正在损害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即让生态损害责任方承担生态损害的全部成本,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了海洋工程生态损害评估框架和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并成功运用于厦门杏林跨海大桥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的贴现率下,杏林大桥生态补偿标准为1739万元,远高于政府实际征收的补偿金额600万元。该评估框架信息需求量小,成本低且简单易行,在小规模海洋工程的生态损害评估与补偿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生态补偿 损害评估 杏林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孙松 于志刚 +4 位作者 李超伦 黄邦钦 庄志猛 魏皓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导致水母暴发原因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对前期的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发表在本专辑中,涉及水母生活史策略、环境因子对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水母的暴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新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孟晋晋 刘花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分区。脆弱性分区结论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为中强度脆弱,其中极强脆弱区为白青乡,强度脆弱区为北厝镇和苏澳镇,中度脆弱区为中楼乡、澳前镇和敖东镇,轻度脆弱区为平原镇、潭城镇和流水镇,微脆弱区为芦洋乡。文章从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和种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方面提出了降低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综合实验区 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 生态环境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环境中捕食信息素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覃光球 卢豪良 +3 位作者 唐振柱 赵鹏 白雪涛 彭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81-2489,共9页
捕食信息素是捕食者释放的,能够引发猎物反捕食反应的化学信号。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信息传递及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态学效应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捕食信息素的来源有多种形式,研究中常使... 捕食信息素是捕食者释放的,能够引发猎物反捕食反应的化学信号。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信息传递及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态学效应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捕食信息素的来源有多种形式,研究中常使用养殖过捕食者的水溶液作为捕食信息素的来源。捕食信息素的作用效果受到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信息素的浓度、观察的指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捕食信息素可以对水生生物的行为、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造成影响。水生生物通过感知捕食信息素来提前预知潜在的被捕食风险,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捕食信息素可以与污染物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干扰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对水生环境中捕食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介绍了当前对捕食信息素来源和理化性质等本质问题的认识,总结捕食信息素对水生生物行为、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以及捕食信息素对污染物毒性的干扰,并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尚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加强对捕食信息素的研究,将为解析水生环境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生态关系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信息素 信息素 捕食者-猎物交互作用 生态学效应 水生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厦门有害藻华影响下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的关键参数
12
作者 翁鸣鸣 王昌运 柳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0-617,共8页
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灾害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威胁着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评估有害藻华对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的影响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条件价值法,通过设置假... 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灾害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威胁着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评估有害藻华对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的影响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条件价值法,通过设置假想情景,根据受访者是否愿意为修复环境支付费用及支付多少来定量转换环境损失价值。因此,受访者支付意愿及其程度是影响环境损失价值的关键参数。但是,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和最大支付额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厘清其主要因素。本文创新性地引入最大熵Max Ent和广义相加GAMs模型,分别从是否愿意支付的定性分析和支付额度多少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阐明厦门有害藻华影响下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中影响这两个关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与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相似,不论是Max Ent还是GAMs模型都认为收入水平、对景点满意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是解释游客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模型分析结果给出的显著性和重要性排序显示,游客对有害藻华的科学认知会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但对支付额度的影响有限。本文通过研究受访者对生态灾害的环境态度及其对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影响,以期为准确评估海洋生态灾害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滨海旅游 模型分析 环境价值 支付意愿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下潭尾红树“实验林”研究成果分析和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昌义 杨志伟 陈慧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4,共7页
为了研究林鹏院士2005年在厦门市下潭尾开展的红树林“实验林”对厦门市红树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该“实验林”的乡土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引进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恢复影响、乡土种与引... 为了研究林鹏院士2005年在厦门市下潭尾开展的红树林“实验林”对厦门市红树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该“实验林”的乡土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引进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恢复影响、乡土种与引进种不同搭配种植模式的生态效果,以及其各阶段植被演变的状况。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厦门海域扩散能力差,未见生态入侵的危害,并有逐渐生态归化趋势;通过加强监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可以充分发挥外来植物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引进种 无瓣海桑 生态归化 合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潟湖底栖微藻光合色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欣 徐松立 +2 位作者 肖武鹏 谢聿原 黄邦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9-87,共9页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底栖微藻 光合色素 簧彗湖 亚热带泻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评估方法初探——以厦门湾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虹霓 盛华夏 张珞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85-593,共9页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价值的科学评估对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决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盛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效用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的价值,而缺乏从生态系统自身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估.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价值的科学评估对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决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盛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效用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的价值,而缺乏从生态系统自身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估.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内涵,提出基于能值和ecoexergy两种系统生态学方法的价值评估框架,建立了一套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较为有效的评估方法.该框架先通过能值计算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转换为能值货币价值,再通过eco-exergy来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并转换为eco-exergy货币价值.最后将该评估框架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本底内在价值为1.16×1011CNY,全年创造内在价值为9.24×1010CNY,总计2.09×1011CNY,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7.27×109CNY和厦门海洋产业GDP 2.47×1010C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系统 内在价值 评估 能值 ECO-EXERGY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燕云 刘花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0,105,共4页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态学视角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路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盛 李宏伟 +6 位作者 吕永龙 张二进 张杰 王溢晟 周云桥 杨逸夫 郝吉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产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中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注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问题,导致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产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中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注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理念认知、保护修复、产业发展、部门协同、价值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不可持续的趋势。可持续生态学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不仅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而且致力于探索两者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态学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三维评价体系,采用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综合考虑质量、动力和公平三个关键要素,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分析框架着重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特别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在前端,与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紧密对接,确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步;在中端,尊重地域差异性,将地方实践与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相结合;在末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均等共享,与社会持续公平系统相衔接,确保代际公平。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推进思路,即深挖动力要素以支撑健康发展、注重质量元素以调动多方协调、考虑公平元素以确保代际均衡,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态学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的九龙江⁃厦门湾海岸生态过渡带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飞飞 钱灵颖 +3 位作者 丁升 曹文志 陈能汪 周克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71-4277,共7页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突出。而生态与环境监测是海岸带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目前海岸带监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九龙江⁃厦门湾为研究对象,通过遥...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突出。而生态与环境监测是海岸带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目前海岸带监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九龙江⁃厦门湾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和生物监测、标准衔接、采样和分析仪器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研发等技术集成,构建了从污染源、环境质量到生态系统以及景观层次的一体化综合生态监测体系。该体系基于常规监测,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河流⁃河口(近海)生物、水体和沉积物的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探索制定了适用于九龙江河口不同盐度区的营养盐基准/标准系列推荐值;基于营养盐污染入海总量控制目标,构建了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实现了从关键生态系统到景观的海岸带综合生态监测。基于综合监测体系,构建了兼顾陆海的河口湾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或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因此,通过上述系统的集成,成功实现了从陆域(流域)到河口(近海)一体化综合生态监测,可为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安全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岸生态过渡地带 综合监测体系 九龙江⁃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环境现代化治理的绩效评估与优先区识别——以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辉煌 范冰雄 +2 位作者 张雪婷 黄一洲 李杨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71-2480,共10页
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框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2011~2018年九龙江流域-厦门湾的水环境治理经历3个阶段,治理水平逐步上升,但存在陆源氮磷输入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然海岸生态修复亟需统筹等问题... 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框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2011~2018年九龙江流域-厦门湾的水环境治理经历3个阶段,治理水平逐步上升,但存在陆源氮磷输入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然海岸生态修复亟需统筹等问题.结合InVEST模型、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借助污染物“源-汇”空间分析手段识别治理优先区,发现厦门岛排污口为氮磷输出主要点污染源、流域东南区域为主要面污染源,而厦门湾西海域是承接污染物的主汇区.进而提出源汇空间绩效科学评估、陆海统筹社会-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适应自然的生态工程解决方案等现代化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生态治理 绩效评估 InVEST模型 源-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晓敏 杨盛昌 +3 位作者 郑志翰 黄含玥 张琳婷 肖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5,共7页
通过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岛屿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26,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 44,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为0. 5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5... 通过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岛屿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26,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 44,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为0. 5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57。乔木层优势物种是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其重要值达53. 84%。其次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生态位特征分析表明台湾相思生态位宽度最大,其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19. 00和2. 8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还有马尾松,潺槁木姜子和柠檬桉。台湾相思和马尾松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为0. 673,其次为台湾相思和潺槁木姜子,其生态位重叠值为0. 633。台湾相思、马尾松、柠檬桉和潺槁木姜子的胸径和冠幅在空间分布中变化趋势相似。综上可知厦门大屿岛乔木树种多样性较低,植物种类简单,优势种相对明显,生态位特征值较小的植物对生境要求较高,整个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生态位特征 群落结构 大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