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2+ - IDA金属螯合尼龙-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海容 葛东涛 石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获得既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又具有大量活性官能团的金属螯合亲和膜介质,以尼龙膜为基膜,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共价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膜上偶联壳聚糖的含量达98.2mg·(g膜)-1,为配基的固载提供了大量活性... 为获得既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又具有大量活性官能团的金属螯合亲和膜介质,以尼龙膜为基膜,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共价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膜上偶联壳聚糖的含量达98.2mg·(g膜)-1,为配基的固载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再次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复合膜,进而偶联亚氨二乙酸(IDA)、固定化Cu2+,获得金属螯合尼龙-壳聚糖复合型亲和膜,配基Cu2+固载量为5.4μmol·cm-2。以牛血清白蛋白为目标蛋白,考察亲和膜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膜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好的亲和吸附效果,吸附容量达1.09mg·cm-2。该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膜 壳聚糖 亲和膜 吸附 金属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的构建及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 孙莉萍 +5 位作者 叶社房 张建锋 李辉 王秀燕 关嫚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以双层胶原-壳聚糖海绵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并研究其在大鼠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将双层胶原-壳聚糖海绵支架埋植于SD大鼠皮下以考察其组织相容性;将SD大鼠皮肤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种植在支架上体外构建人工真皮替代物,并将该替代... 以双层胶原-壳聚糖海绵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并研究其在大鼠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将双层胶原-壳聚糖海绵支架埋植于SD大鼠皮下以考察其组织相容性;将SD大鼠皮肤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种植在支架上体外构建人工真皮替代物,并将该替代物移植到SD大鼠皮肤缺损处以修复创面.皮下埋植实验显示支架植入早期有炎症反应,但一周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而且有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侵入.皮肤移植实验结果显示: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实验组创面表皮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比对照组更快更明显;第14天和第21天实验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因此以双层胶原-壳聚糖海绵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可以作为人工真皮替代物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壳聚糖 真皮替代物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两亲材料的合成及其自聚集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名懋 杨文智 +4 位作者 刘龑 李学敏 刘玲蓉 李瑞丰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76-1779,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透析法制备O-CHCS自聚集纳米粒,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LLS)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O-CHC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合成的O-CHCS是一种两亲性化合物,能在水中自聚集形成粒径约337nm,ζ电位为+25.6mV的球形纳米粒,获得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有望成为疏水性药物或DNA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胆甾醇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 自聚集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载药微泡的制备及其超声介导下的抑瘤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欣欣 王衍戈 +2 位作者 朱佩娟 侯振清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4-879,共6页
具有超声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双重功能的聚乳酸(PLA)微泡存在着载药率较低以及不能有效地透过肿瘤组织等缺点.对此,以PLA和卵磷脂为药物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复乳法制备载紫杉醇的PLA-卵磷脂纳米级微泡.考察了卵磷脂对载药微泡理化特性(包括... 具有超声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双重功能的聚乳酸(PLA)微泡存在着载药率较低以及不能有效地透过肿瘤组织等缺点.对此,以PLA和卵磷脂为药物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复乳法制备载紫杉醇的PLA-卵磷脂纳米级微泡.考察了卵磷脂对载药微泡理化特性(包括: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考察了药物在微泡中的状态,最后在超声介导下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磷脂与PLA质量比为50∶250时可制备得到平均粒径615 nm、内部空心的纳米级微泡,药物包封率达(90.90±5.79)%,载药率为(8.26±0.53)%,紫杉醇以无定型状态分布在微泡的壳中.微泡的体外药物释放具有缓释、零级释放以及超声介导加快药物释放的特性,而通过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紫杉醇针剂而言,超声介导下载药PLA-卵磷脂纳米级微泡注射剂能减小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抑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纳米级微泡 聚乳酸-卵磷脂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贻贝粘附蛋白类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加鹏 蒋臻 +2 位作者 杨丙晔 金利华 张其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防水性,以及极强的黏附基体的功能,这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多巴(DOPA)介导的链间交联和与底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关,并且,它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类极具优势和潜力的生物胶黏剂... 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防水性,以及极强的黏附基体的功能,这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多巴(DOPA)介导的链间交联和与底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关,并且,它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类极具优势和潜力的生物胶黏剂.本文主要就粘附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粘附蛋白的粘附机理以及有关粘附蛋白生物粘剂等问题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贻贝 足丝 粘附蛋白 胶黏剂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肿瘤转移的诊断意义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天和 林建忠 +5 位作者 王馨 王月琴 陈忠 卢建华 陈志伟 张盛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例的增多,为了解治疗前、后全身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往多采用分部位进行CT和(或)MR扫描,少部分有条件的患者采用PET检查,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过多地暴露于射线、检查时间过长及经济负担... 背景与目的:随着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例的增多,为了解治疗前、后全身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往多采用分部位进行CT和(或)MR扫描,少部分有条件的患者采用PET检查,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过多地暴露于射线、检查时间过长及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磁共振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方法对肿瘤及转移灶的检出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8例临床已发现原发肿瘤及多个转移灶或发现多个肿瘤病灶,但原发灶不明确的患者进行WBDWI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1岁。68例均与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7例与PET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对病灶的检出率,以病灶长径大小分为:<1cm,≥1~<2cm,≥2~<3cm及≥3cm以上4组进行计数分析,同时,对不同部位间的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BDWI对4组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0%、78%、96%及100%。在各个部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中以骨骼最高。对位于肺部小于1cm的病灶和位于颈部、盆腔小于2cm的淋巴结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结论:WBDWI对大范围的肿瘤病灶筛查是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检查新方法。随着技术参数的进一步完善,WBDWI在发现和诊断全身多发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技术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效果好于PET的全身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 弥散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莉萍 张建锋 +4 位作者 李辉 王秀燕 张召武 王霜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在不同pH值时的相互作用以及金纳米粒子与不同碱基序列单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12.6的强碱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使金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溶液中;在pH为1.4的强酸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保护金纳米粒子不发... 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在不同pH值时的相互作用以及金纳米粒子与不同碱基序列单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12.6的强碱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使金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溶液中;在pH为1.4的强酸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保护金纳米粒子不发生融合,而只发生团聚,且团聚现象具有可逆性.不同寡核苷酸对金纳米粒子的亲和力按poly dA>poly dC>poly dT的顺序依次减弱.单链DNA对纳米金的保护作用强度与单链DNA的长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单链DNA 相互作用 SS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与去极化线粒体膜电位 被引量:6
8
作者 叶社房 钟李明 +1 位作者 吴艺晖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1,共5页
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细胞,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0-300μg/mL)的多壁碳纳米管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 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细胞,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0-300μg/mL)的多壁碳纳米管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敏感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引起A549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过量产生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效应;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A549细胞内ROS的产生.多壁碳纳米管处理A549细胞2h后,诱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同时伴有适应性应激蛋白HO-1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可能是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线粒体膜电位 氧化应激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表阿霉素缓释剂及联合表阿霉素游离剂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剑寅 王效民 +1 位作者 张其清 叶社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观察单用表阿霉素(EPI)聚乳酸(PLA)缓释微球(MS)及联合游离表阿霉素(FEPI)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5只H22腹水型肝癌荷瘤小鼠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予空白微球,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载药微球(分别含EPI 9、18、3... 目的观察单用表阿霉素(EPI)聚乳酸(PLA)缓释微球(MS)及联合游离表阿霉素(FEPI)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5只H22腹水型肝癌荷瘤小鼠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予空白微球,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载药微球(分别含EPI 9、18、36 mg/kg),FEPI(9 mg/kg)和EPI-PLA-MS+FEPI(各含EPI 4.5 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计算动物生命延长率。结果EPI-PLA-MS能有效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呈量效关系,小鼠最大耐受量约为18-36 mg/kg。联合用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0±16.9)d、33.5 d和222.58%。结论EPI-PLA-MS缓释剂与游离剂型联合腹腔化疗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给药方式,可有效治疗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 缓释剂 肝肿瘤 联合用药 腹腔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在基因突变检测及SNP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建锋 孙莉萍 +2 位作者 李辉 王秀燕 张其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9-495,共7页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系统: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和光学检测系统.综述了多种颇有新意的检测方法和原理,详细阐明了它们的检测机制和研究进展,分析并比较了纳米金不同的作用方式,为纳米金在突变检测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活化A549细胞核转录子-κB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社房 温雯 +3 位作者 王义芳 林翠林 吴艺晖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1,共5页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活化机制.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A549细胞后,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用凝胶电泳迁移...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活化机制.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A549细胞后,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这一分析技术检测A549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用蛋白印迹检测A549细胞NF-κB p65蛋白和IκBα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NF-κB p65蛋白的核转位情况.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内ROS过量产生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同时伴有p65蛋白核移位和IκBα蛋白胞浆降解.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抑制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A549细胞内ROS产生、NF-κB DNA结合活性、p65蛋白核移位以及IκBα蛋白降解.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以通过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机制从而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应激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G蛋白Gα_q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12
作者 叶志云 金利华 +2 位作者 邹海鹰 骆晶晶 林圣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9,共6页
为了寻找并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G蛋白α亚基,为研究对虾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简并PCR和RACE反应获得目的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Blast,DNAstar和Genedoc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所得序列为凡纳滨对虾G蛋白G... 为了寻找并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G蛋白α亚基,为研究对虾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简并PCR和RACE反应获得目的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Blast,DNAstar和Genedoc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所得序列为凡纳滨对虾G蛋白Gαq基因,命名为pvGqα。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胞内Ca2+,IP3浓度的测定鉴定该Gαq亚基的功能,发现该亚基的序列和功能与其他Gαq家族成员具有高度保守性。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pvGαq在对虾身体各部位存在普遍分布,尤其在脑神经、眼柄、腮和颚片中有大量表达,在嗅觉器官触角也有适量分布。说明了pvGαq在对虾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虾的生理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克隆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3
作者 彭小莉 谢明星 +5 位作者 刘棠 陈双雅 王群力 陈伟玲 王景明 张其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7-70,共4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孔法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宿主菌。采用PCR方法分析和G418筛选来鉴定重组的毕赤酵母,诱导表达的产物分别进行ELISA分析或Western blot免疫印迹鉴定,分泌表达产物分子量大小为40ku左右,原核表达时制备的兔抗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的血清可与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毕赤酵母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